冯春丽
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
摘要:千古名篇《陈情表》不仅以其感人肺腑的拳拳孝情而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也以其高超绝妙的陈情艺术而为人称道、代代相传。在教学《陈情表》时,我结合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的需要,重点思考的是如何指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祖母刘至真至诚的孝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一种情怀;如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陈情艺术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李密《陈情表》陈情艺术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将熟知字词、掌握文言的基础知识作为初识文章面貌的基石,将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行文的结构层次作为探寻文章真义的桥梁,将领悟文章的真情、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为攀爬文章内涵的山脊,并将穿插多种诵读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作为再现文章真情的背景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打磨好一段好的课堂导入,便是成功的开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迅速引入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友好平等、信任合作的学习空间。因此在教学《陈情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课件上展示了一幅电影《何以为家》的海报,"同学们早上好,生活中不怕突然的问候,就怕突然的安利。前几天好几个同学向我安利一部外国影片,号称是史上最催泪的苦情片。这多人组团安利,我嘴上是拒绝的,但内心是好奇的。去了电影院,没想到,真应了你们的真香定律,我这差点哭晕在影院。同学们,这部影片的催泪点在哪啊?"(生答主人公扎因的悲惨生活很虐、扎因的善良、求生的欲望·····)
"确实啊,《何以为家》这部影片以其真实的生活苦难、诚挚的人间真情催人泪下。今天老师也来给你们安利一波史上最催泪,我国古代文学中史上最催泪的文章,宋代曾流行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其中的《陈情表》更是让一代铁血帝王晋武帝读罢泪下、喟然长叹。作为最催泪的三大古文之一,《陈情表》到底为什么如此催泪,又是如何催泪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陈情表》来一探究竟吧!"
考虑到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在设计这篇文章的课堂导语时,我首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门电影入手引导他们对真情感人进行初步认识,并力求导语接地气有活力;然后扩展与课文相关的趣味知识,以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评点引出《陈情表》,力求外延生动有广度。最后以教材文本为载体,提到晋武帝对《陈情表》一文的态度,力求衔接课文有深度。
二、鼓励朗诵,以读促悟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首先它是有声的,在声调的起伏,音韵的杂错之中能更好的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号召,教学时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首先教师范读作示范,《陈情表》较短,我选择全文范读,在声情并茂之中感染学生,好的范读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朗读欲;然后学生单人朗读,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后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们很踊跃,有学生喜欢第一段,大声朗读后说第一段将作者身世的凄苦展现的淋漓极致;有学生喜欢第三段认为读后可以看到李密说理时的小心翼翼,陈述名节表忠心时的唯唯诺诺等。在让学生朗读分享时,既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对文章的认读和理解,也便于知道学生的鉴赏水平,更有利于针对性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是学生齐读,一般我会在讲解字词疏通文意时,采取让学生分段齐读或全文齐读的方式,这能调动全班朗读的积极性,营造热烈的朗读氛围、造成很好的诵读声势;最后分组诵读,一般我会选择小组竞争的方式,本文有四段,刚好班上有四个小组,分组竞争,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小组成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诵之中。
本文多用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且以对偶排比句为主,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带领学生以读促"悟",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之中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更能在有声的语言之中领悟无形的真情。
三、设置疑问,合作探究
为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共同探究本文所陈之情和陈情的技巧,我用设疑引导学生,由文题"陈情表"展开思考,结合"表"的特征设置以下问题:1.是谁陈情?2.向谁陈情?3.为何陈情?4.陈什么情?5.如何陈情?这五个题目之中重点扩展和探究第5题,针对"5.如何陈情"又设计了:1.第一段中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起句?围绕这一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2.第二段哪句话是"段眼"?3.第二段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朝廷对李密的优待有加、宠命优渥?4.第二段中又是如何体现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5:第三段作者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目的是什么?6.既然"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忠孝不能两全,那李密提出了什么两全的办法?
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之中兼顾重难点突出,让学生在疑问之中思考探寻,合作共赢。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抛砖引玉,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展现风采。学生放飞思维的双翼,振翅遨游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中,在无数智慧火花的碰撞之中,有人分析出李密开篇倾诉身世之悲惨,表面是说与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凄苦,实则是为了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有人指出李密在写自己进退两难之时,详细的写皇恩浩荡、宠命优渥,略写祖母病中,以此突出自己忠孝两难,乞求君王理解;也有同学补充李密花大量篇幅表达自己"不矜名节"是在表达忠心,消除皇帝对自己的怀疑等等。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异常活跃。恰当科学的提问,利于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四、联系实际,回归生活
《陈情表》中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的陈情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作者的孝心更让我们感动,在我们感动的同时,是否又真正有所感触呢?为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孝"与"忠"的理解更为深入具体,在课文的最后组织了一场辩论探究:谈谈你对李密"先尽孝,再尽忠"行为的认识,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并说明理由。这个问题学生主要分为两派:一派同意,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行孝为先,祖母对李密养育之恩深似海,不可不报;一派不同意李密的做法,认为李密在逃避推脱,没有国哪来家,舍小家保大国。在学生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我主要做适时的分析总结,提醒学生要结合李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来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我们对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国家危急与需要时,大丈夫舍身捐躯在所不惜;我们对亲人和父母要常怀感恩之心,孝顺亲人从当前的点滴做起。
最后在结课时给学生留下一份生活实践的作业,要求他们"感恩亲人·马上行动",给每人发放一张卡片,各自列举十件我能为(爸爸或妈妈或爷爷或奶奶等)做的感恩小事,然后按照卡片上的事项去一一完成,并在两周之后举办分享座谈会。
《陈情表》一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它出于情、归于理、感于心。引导学生学习好这篇文章不仅能享受到在语言上铿锵有力的音韵之美,而且能感受到情感上至真至诚的熏陶,指引学生在生活之中常怀感恩之心,践行"孝道"美德。
参考文献:
[1]李密.陈情表(语文5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海明.李密《陈情表》别解[J].求是学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