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包括多个相互组装拼接的屋顶单元,屋顶单元包括可固定在目标机组或立柱顶部的屋檐安装架、分别与屋檐安装架两侧铰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屋檐安装架顶部固定有顶板,顶板覆盖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的连接处,两侧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调节装置。通过上述设置,屋檐安装架、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可在工厂内预制,并且通过这三个部件组装成单个屋顶单元,通过改变屋顶单元相互拼接的数量实现对屋顶的总体长度的调节。通过调节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支撑起来即可完成安装,在临时搭建的防雨棚、屋棚等应用场景下能实现更快的安装速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多个相互组装拼接的屋顶单元(2),所述屋顶单元(2)包括可固定在目标机组或立柱(1)顶部的屋檐安装架(21)、分别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两侧铰接的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所述屋檐安装架(21)顶部固定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覆盖所述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3)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的连接处,两侧所述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3)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3)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的转动角度。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多个相互组装拼接的屋顶单元(2),所述屋顶单元(2)包括可固定在目标机组或立柱(1)顶部的屋檐安装架(21)、分别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两侧铰接的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所述屋檐安装架(21)顶部固定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覆盖所述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3)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的连接处,两侧所述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3)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3)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面板(22)下端面铰接的第一螺杆(31)、与所述第二面板(23)下端面铰接的第二螺杆(32),以及设置在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之间的螺套(3),所述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设置有螺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螺套(3)分别与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螺套(3)的外周面沿周向凸出固定有若干转把(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螺套(3)周面上贯通螺套(3)设置有若干顶丝(34),所述顶丝(34)与所述螺套(3)螺纹连接,所述顶丝(34)分别抵紧所述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若干所述屋顶单元(2)的屋檐安装架(21)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相邻所述屋檐安装架(21)可拆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屋檐安装架(21)一侧凸出有凸块(51),所述屋檐安装架(21)远离所述凸块(51)的一侧凹陷有与所述凸块(51)卡接配合的凹槽(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屋檐安装架(21)两侧固定有转轴(25),所述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朝向所述屋檐安装架(21)的一端设置有卡扣(26),所述卡扣(26)与所述转轴(25)卡接配合,所述卡扣(26)绕所述转轴(25)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顶板(24)与所述屋檐安装架(21)之间通过支撑杆(27)固定,所述顶板(24)与屋檐安装架(21)之间间隔有间距,所述顶板(24)高于所述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模块化集成房屋因其组装快、工期短的优点越来越流行,尤其是一些设备、机组的防雨棚,或者简易的临时屋棚,越来越多的采用模块化的屋顶结构。模块化的房屋多数采用在厂房内预制的方式进行生产,然后再运至现场进行组装成型。
现有的模块化的房屋的面积较大的屋顶,生产过程中生产部件较多,现场组装较为繁琐,虽然相比传统的混凝土浇筑的屋顶较方便快捷,但无法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屋顶的尺寸,并且在进一步提高组装速度降低生产成本上,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具有组装快速,尺寸可调,成本较低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包括多个相互组装拼接的屋顶单元,所述屋顶单元包括可固定在目标机组或立柱顶部的屋檐安装架、分别与所述屋檐安装架两侧铰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屋檐安装架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覆盖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所述屋檐安装架的连接处,两侧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所述屋檐安装架的转动角度。
通过上述设置,该屋顶结构通过多个相互组装拼接的屋顶单元组成,单个屋顶单元包括用于固定在目标机组或立柱顶部的屋檐安装架,屋檐安装架两侧分别可拆卸铰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调节装置,并且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对于屋檐安装架的转动角度,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以在调节装置的调节下向两侧展开。其中屋檐安装架顶部固定有顶板,顶板将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的连接处进行遮盖,从而在下雨天雨水沿顶板向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流下。其中屋檐安装架、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可在工厂内预制,并且通过这三个部件组装成单个屋顶单元,通过改变屋顶单元相互拼接的数量实现对屋顶的总体长度的调节。并且屋檐安装架的面积远小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而面板的加工成本较低,在安装屋顶单元的时候,通过调节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支撑起来即可完成安装,在临时搭建的防雨棚、屋棚等应用场景下能实现更快的安装速度,且批量生产、成本低廉,长度可调使其适应场景能力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面板下端面铰接的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面板下端面铰接的第二螺杆,以及设置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的螺套,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设置有螺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螺套分别与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螺纹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调节装置包括与第一面板下端面铰接的第一螺杆、与第二面板下端面铰接的螺杆,以及设置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螺纹配合的螺套,其中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外螺纹螺向相反。从而通过转动螺套可以同时实现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对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开合角度的张开或收紧,即撑开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即可完成对屋顶下方的遮蔽,安装快捷迅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焊接,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形成固定连接,提高该屋顶的抗风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螺套的外周面沿周向凸出固定有若干转把。
通过上述设置,螺套的外周面沿周向凸出固定有若干转把,通过转把可以增长转动螺套时的施力臂,便于使用者转动螺套,并且转把也方便使用者对螺套进行施力,提高调节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螺套周面上贯通螺套设置有若干顶丝,所述顶丝与所述螺套螺纹连接,所述顶丝分别抵紧所述第一螺杆、第二螺杆。
通过上述设置,在螺套周面上贯通螺套设置有若干顶丝,顶丝与螺套周面螺纹连接,顶丝伸入螺套的一端与第一螺杆、第二螺杆抵接并抵紧,从而通过摩擦力实现对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限位,使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保持设定好的相对位置,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整体性更强。在长期使用的时候也可以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与螺套焊接固定,进一步提高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若干所述屋顶单元的屋檐安装架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相邻所述屋檐安装架可拆卸固定。
通过上述设置,在相邻屋顶单元的屋檐安装架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分别与相邻屋檐安装架固定,从而实现相邻屋檐安装架的之间的固定,其中屋檐安装架上下两面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屋檐安装架之间通过螺栓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屋檐安装架一侧凸出有凸块,所述屋檐安装架远离所述凸块的一侧凹陷有与所述凸块卡接配合的凹槽。
通过上述设置,屋檐安装架一侧凸出有凸块,屋檐安装架远离凸块的一侧凹陷有与凸块卡接配合的凹槽,从而使相邻的屋顶单元的屋檐安装架之间可以通过凸块与凹槽卡接的方式,方便将相邻屋檐安装架对准和暂时拼接,进而方便将连接板固定在屋檐安装架上。同时凸块与凹槽卡接的方式也能增强相邻屋檐安装架的整体性,提高承力效果,使相邻屋檐安装架之间不容易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屋檐安装架两侧固定有转轴,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朝向所述屋檐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转轴卡接配合,所述卡扣绕所述转轴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在屋檐安装架两侧固定有转轴,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朝向屋檐安装架的一端均设置有与转轴卡接配合的卡扣,将卡扣与转轴卡接配合后卡扣以及面板可以绕转轴转动,通过卡扣的设置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与屋檐安装架焊接固定,提高屋顶单元的整体性以及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板与所述屋檐安装架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所述顶板与屋檐安装架之间间隔有间距,所述顶板高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通过上述设置,在屋顶和屋檐安装架之间间隔有间距,并通过固定在屋檐安装架上方的支撑杆对屋顶进行支撑,使顶板高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并覆盖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屋檐支撑架的连接处,从而通过顶板对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空间进行遮蔽,并使雨水沿顶板向两侧导流,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流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该屋顶结构设置为多个相互拼接的屋顶单元,并且单个屋顶单元通过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快速安装,屋顶单元之间通过凸块与凹槽卡接配合以及连接板的固定实现相互固定,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拼接的屋顶单元数量实现对屋顶长度的改变,提高了该屋顶结构的适应能力,应对不同需求的场景可以改变不同的长度来匹配;
2.通过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屋檐安装架卡接转动,并在第一面板下端面铰接有第一螺杆,在第二面板下端面铰接有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外螺纹螺向相反,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螺套,通过转动螺套可以实现同时将第一螺杆和螺杆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撑起或收纳,进而实现了对屋顶的快速安装,只需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连接好后转动螺套,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撑起即可实现对下方的遮蔽,成本较低,安装方便,长期使用的情况可以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分别与屋檐安装架固定,提高整体承载能力;
3.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通过圆弧卡口状的卡扣与屋檐安装架的转轴卡接实现连接,并且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绕转轴转动,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对屋檐安装架的转角,卡接的方式安装快捷,且成本较低,适合临时的屋棚或设备的挡雨棚等应用场景,若长时间使用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焊接固定从而提高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屋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屋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屋顶单元侧视图。
附图标记:1、立柱;2、屋顶单元;21、屋檐安装架;22、第一面板;23、第二面板;24、顶板;25、转轴;26、卡扣;27、支撑杆;3、螺套;31、第一螺杆;32、第二螺杆;33、转把;34、顶丝;4、连接板;51、凸块;5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固定的屋顶单元2,屋顶单元2包括可固定在目标机组或立柱1顶部的屋檐安装架21,即通过立柱1等对屋檐安装架21进行支撑从而对整个屋顶单元2进行支撑,进而对整个屋顶结构进行支撑。
屋顶单元2还包括分别与屋檐安装架21两侧铰接的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屋檐安装架21两侧分别固定有转轴25,所述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朝向屋檐安装架21的一端凸出有圆弧形的卡扣26(如图3所示),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通过卡扣26与转轴25卡接配合,并绕转轴25转动。其中第一面板22下端面铰接有第一螺杆31,第二面板23下端面铰接有第二螺杆32,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上开有外螺纹,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的外螺纹螺向相反。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长度的螺套3,螺套3中间贯通并开有与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螺套3与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螺纹连接。从而在转动螺套3的时候,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对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之间夹角的调节,即对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相对于屋檐安装架21的转角进行调节。也实现在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与屋檐安装架21卡接后转动套筒,将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撑起,实现对下方空间的遮蔽。
螺套3外周面沿周向凸出固定有若干转把33,转把33用于方便使用者转动螺套3和提高施力臂的长度。螺套3周面上贯通设置有若干顶丝34,顶丝34与螺套3侧壁螺纹连接,顶丝34伸入螺套3的一端与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抵紧,从而通过摩擦力对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进行限位,使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保持一定的支撑强度。
屋檐安装架21在两个转轴25之间的两侧面上分别凸出固定有凸块51和凹槽52,凹槽52与凸块51卡接配合,从而使相邻的屋檐安装架21之间可以通过凸块51与凹槽52的卡接配合,提高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并且方便定位和后期固定。
在相邻的屋顶单元2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板4,连接板4设置在屋檐安装架21的上下端面,连接板4分别与相邻的屋檐安装架21通过螺栓固定,从而实现将相邻的屋檐安装架21的可拆卸固定。
屋檐安装架21上端面固定有若干支撑杆27,支撑杆27上端固定有倒“V”型的顶板24,顶板24与安装架之间间隔有间距,顶板24高于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并且顶板24对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与屋檐安装架2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遮蔽。从而在下雨天雨水落在顶板24上,并在顶板24的导向作用下从两侧的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流下,从而通过顶板24对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之间进行遮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安装该便于安装的屋顶结构时,先将从工厂预制好的屋檐安装架21、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拆装运至安装地点,将屋檐安装架21吊装固定在预设的支柱上,并根据屋顶所需的长度固定数量合适的屋檐安装架21,相邻的屋檐安装架21之间通过凸块51和凹槽52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的卡扣26与屋檐安装架21的转轴25卡接配合,再将通过螺套3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吊起,将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的下端面铰接。然后转动螺套3将第一面板22和第二面板23撑开至合适角度,拧紧顶丝34抵紧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卡扣26与转轴25固定,以及将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与螺套3焊接固定,提高该屋顶的整体强度和抗风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41641.7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8669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E04B7/02
专利分类号:E04B7/02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广东恒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恒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龙怡路117号金富苑银汇大厦自编E3幢1106房
发明人:陈文材;林佳玲;黄土荣;张应利
第一发明人:陈文材
当前权利人:广东恒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第二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