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加倩[1](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刘永浩[2](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4例(104眼),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眼别,受伤原因,致伤机制,伤口大小,受伤区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患者均行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随访期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部恢复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一般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的104例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6:1,其中左眼49例,右眼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7±13.26岁。本研究纳入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包括穿通伤16例(15.4%),贯通伤5例(4.8%),破裂伤37例(35.6%)以及异物伤46例(44.2%)。其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在工作时被铁屑、铁钉等金属锐器崩伤,伤口总长度不超过10mm有79例(76.0%),超过10mm共25例(24.0%),受伤区域位于I区49例(47.1%),II区18例(17.3%),III区8例(7.7%),I+II区10例(9.6%),II+III区13例(12.5%),I+II+III区6例(5.8%)。本研究的眼外伤患者中,合并晶体损伤78例(75.0%),玻璃体积血83例(79.8%),视网膜脱离32例(30.8%),眼内炎18例(17.3%)。2.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2.333±0.86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除外1例最终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其余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1.249±0.95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单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受伤机制(P=0.045)、伤口长度(P=0.014)、受伤区域(P=0.008)、术前视力(P=0.031)、玻璃体手术时机(P=0.035)、合并晶体损伤(P=0.027)、玻璃体积血(P=0.007)、视网膜脱离(P<0.001)和眼内炎(P<0.001)。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视力(P=0.040)、伤口长度(P=0.008)、合并视网膜脱离(P=0.001)以及眼内炎(P=0.019)。结论:1.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与职业相关的眼外伤最为常见。2.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受伤机制、伤口总长度、受伤区域、术前视力、玻璃体手术时机、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4.术前视力、伤口总长度、合并视网膜脱离、合并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钟雪梅[3](2020)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相较于传统玻璃体切除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眼后段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在术中可控制平稳的眼内压,降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的风险,可有效清除基底部玻璃体,高速波切速率可以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概率大大减少。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和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两种复杂情况的眼外伤,既要解决异物取出或者恢复解剖结构的问题,处理好术中玻璃体和视网膜等并发症,又要尽可能考虑到术后远期效果。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一章“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中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取出后段眼内较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01月至2019年6月间29例(29只眼)眼后段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眼眶CT和/或眼部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宽、高,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以 W≤3mm、5mm≥W>3mm、W>5mm 分成 a、b、c 组,a、c 组分别通过常规“一”形睫状体平坦部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取出。b组通过“L”形切口,即在“一”形切口一端向角膜缘方向作长约2mm垂直切口取出,异物取出后封闭巩膜异物取出切口,玻切通道插入23G/25G+微创穿刺套管行微创玻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异物取出率、视力结果和并发症,评估“L”形切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b组所有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末次随访网膜均复位,异物长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高为1.6±0.9mm,术前、术后视力无显着性差异,眼压较基线眼压高。术后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12.5%);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 例(25.0%)。随访 6 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可以安全取出符合条件的较大异物(5mm≥最大宽度>3mm),术后并发症少。第二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中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rs body,FCVB)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组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重度眼外伤、具有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指征并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Ⅰ期清创缝合后,根据受伤情况,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植入FCVB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合适时机Ⅱ期再植入FCVB。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FCVB在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眼球萎缩情况等指标。对患者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左眼3例,右眼4例,年龄(32±8.9)岁,术后平均随访6.9个月。眼球保留率100%,无1例出现眼内大出血、眼内炎或行眼球摘除术。6例(85.7%)眼球萎缩得以控制,1例(14.3%)未出现眼球萎缩。存留视网膜全部复位。术后视力:2例(28.6%)患者高于术前,5例(71.4%)患者无提高。术后1周平均眼压(10±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9.6±3.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71)。末次平均眼压(6.5±1.6)mmHg,低于基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7)。随访出现低眼压6例(85.7%),浅前房2例(28.6%)。结论:严重眼外伤濒危眼中植入FCVB安全、有效,起到挽救眼球、控制早期眼球萎缩、避免摘除眼球的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低眼压和浅前房。
黄丽莎[4](2020)在《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致病菌,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2年-2018年收治的177例(179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致病原因,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眼内炎共177例,179眼,男121例,女56例;右眼91例,左眼84例,双眼2例;年龄8-87岁,平均为(55.25±16.60)岁;以18-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眼外伤所致的眼内炎104例(104眼),其中异物伤31例(31眼),穿通伤70例(70眼),破裂伤2例(2眼),爆炸伤1例(1眼);内眼术后眼内炎51例(51眼),其中白内障术后38例(38眼),玻璃体切除术后7例(7眼),青光眼手术后5例(5眼),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后1例(1眼);内源性眼内炎16例(18眼);角膜溃疡6例(6眼)。病原学培养阳性41例,其中细菌31例,真菌7例,细菌合并真菌3例,致病菌中14例为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外源性眼内炎病原学培养阳性31例(31眼),占37.80%,内源性眼内炎病原学培养阳性10例(10眼),阳性率为71.43%;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25,P=0.019),外源性眼内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经治疗18例(18眼)感染无法控制实施眼内容物摘除术或眼球摘除术,159例(161眼)感染控制,眼球保存率为89.94%。41例(41眼)外源性眼内炎经药物治疗和(或)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炎症便可控制,其中外伤性眼内炎患者17例(17眼),占16.35%,内眼术后眼内炎患者24例(24眼),占47.06%,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91,P=0.000),药物治疗和(或)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对于内眼术后眼内炎患者炎症控制成功率较外伤性眼内炎患者高。108例(108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106例(106眼)眼内炎症控制,占98.15%,手术前视力大于0.05者为13例(13眼),占12.04%,手术后视力大于0.05者为59例(59眼),占54.63%。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08,P=0.000),提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有所提高。45例(45眼)感染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占41.67%,其中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占13.89%。治疗后视力无光感23只眼,光感10只眼,手动13只眼,指数24只眼,0.02~0.1 20只眼,0.1~0.3 26只眼,0.4~0.648只眼,0.7以上15只眼。采用秩和检验显示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7.408,P=0.000),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眼外伤及内眼手术。其中外伤性眼内炎以中青年男性发病率最高;内眼术后眼内炎多见于白内障手术;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外源性眼内炎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内源性眼内炎。药物治疗和(或)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对于内眼术后眼内炎炎症控制成功率较外伤性眼内炎高。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症以视网膜脱离多见,占13.89%。及时给予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除术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陈春丽[5](2020)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描述并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多样性特点。FEVR的临床表现、病变过程及遗传方式均呈多样性,且表现出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检测中国FEVR人群中FZD4、LRP5、NDP、TSPAN12、ZNF408和KIF11基因的潜在致病变异。通过更全面认识FEVR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多样遗传方式,为FEVR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好地指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及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科就诊诊断的976例FEVR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病例研究,其中722例患者同意行家系基因检测,对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FEVR相关的6个基因靶向测序及分子遗传学分析筛选疑似致病性变异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对疑似致病性变异进行家系验证。采用ACMG指南及家系共分离进一步分析变异位点的潜在致病性。每个先证者和父母/亲属接受了适合其年龄的综合眼科检查,收集患者的主诉、性别、孕周、眼别、视力、眼压、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家族史、治疗史等,以及对FEVR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排除可能存在相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同时选取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1)对比观察不同基因的临床多样性;(2)对比观察不同基因的遗传多样性;(3)对FEVR家系队列与对照队列进行LRP5,FZD4,ZNF408,NDP,TSPAN12和KIF11基因人群突变频率分析;(4)对比不同基因型的临床预后。结果:(1)通过回顾976例FEVR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共发现43例伴有多种临床表现的FEVR患者(4.4%,43/976),其中伴有早产史患者17例,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牵牛花综合征3例,反向Drag-disc病变4例,黄斑前膜2例,脉络膜新生血管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脉络膜缺损1例,小视盘1例,视盘血管炎1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1例,Coats-like 2例,上睑下垂3例,类眼眶蜂窝织炎表现1例及葡萄膜炎表现1例。(2)通过回顾722例FEVR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结果,其中基因检测阳性或疑似阳性的患者共计366例(50.7%,366/722),206例(56.28%,206/366)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其中单基因阳性335例(46.4%,335/722),共检测到269种罕见变异,包括134种潜在致病性变异(PPVs),135种临床意义未明确的变异(VUS),其中有77个新发现的PPVs和131个新发现的VUS。LRP5、FZD4、TSPAN12、NDP、ZNF408和KIF11的PPVs分别占队列的15.58%,22.01%,29.87%,14.29%,16.89%及1.3%,且以错义变异、移码变异、终止变异为主。鉴定了34个父母基因均阳性的FEVR家系(4.71%,34/722),共检测到65种突变,以LRP5基因错义突变最为常见。其中22个父母均携带LRP5基因突变的FEVR家系(3.05%,22/722)与65个父母一方携带LRP5基因突变的FEVR家系(9%,65/722)相比较,父母均携带LRP5基因突变的FEVR患者双眼病变重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父母一方携带LRP5基因突变组。335名单基因阳性或疑似阳性FEVR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8:1。临床表型与突变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恶性变异患者较错义变异患者的临床表型更重,主要以双眼重为主,较少为单眼发病。其中LRP5所占比例最高,NDP变异患者的临床表型最为严重,对称性最高,主要以双眼重为主,占比79.2%;KIF11自发突变占多数,伴有小头和脉络膜萎缩灶;ZNF408变异患者的临床表型最轻,主要以双眼轻为主,占比50%,其次是LRP5;TSPAN12的家族遗传性比率最高,对称性次之;约71.96%的患者小于3岁,FEVR患者大多数受影响眼的严重程度超过3期,而携带FEVR致病基因变异的患儿父母临床症状大多数无表现或仅为轻度表现。(3)不同基因不同分期的不同治疗方案,所有基因患者1岁以内手术占多数,5期患者平均达70.95%,3岁以内严重患儿均采取经角膜入路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或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大龄严重患者多采用常规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C3F8注入术,巩膜外加压或巩膜环扎术;1-3期进展期患者多采用玻璃体腔注药术和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情预后分视网膜漏斗样展开、视网膜后极部展开、前房积血、瞳孔膜闭、角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胆固醇结晶、眼球萎缩等,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病情稳定。结论:(1)这是第一个报告伴有多种眼部异常的FVER患者的研究,FEVR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具有多样性。(2)我们的研究扩展了FEVR的PPVs谱的范围。其中LRP5所占比例最高,KIF11自发突变占多数,伴有小头和脉络膜萎缩灶。临床表型与突变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恶性突变的患者较携带错义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更重;临床表型与突变基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携带NDP和KIF11基因变异的先证者有更严重的FEVR表现,LRP5和FZD4的表现型的差异要比TSPAN12和NDP的多。大多数FEVR患者严重程度超过3期,而携带FEVR致病基因变异的患儿父母临床症状大多数无表现或仅为轻度表现。(3)本研究为首次针对父母基因均阳性的FVER家系患者进行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的研究。FEVR家系突变基因主要以LRP5最为多见,基因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最为常见。父母LRP5基因均阳性的FEVR双眼重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父母一方LRP5基因突变的双眼重的患者;87位患者群LRP5基因突变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FEVR已知致病基因人群突变率统计,统计结果表明FEVR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可能与其FEVR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数存在正相关。(4)不同基因突变致病的FEVR患者,根据FEVR分期的严重程度、累及范围及形态,有针对性的选择经角膜入路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或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FEVR,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所有基因患者1岁以内手术占多数,5期患者平均达70.95%,说明FEVR发病越早越重的患儿预后越差。
詹江波,成拾明,郭树云,张郧芳,郭蕊[6](2018)在《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前患眼是否有外伤史,将135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外伤组(66例66眼)和非外伤组(69例69眼)。比较两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24h,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患者视力恢复率(77.3%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2%和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损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以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着相关(P<0.05);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着相关(P<0.05)。结论: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与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着相关;损伤类型、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着相关;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着相关。
黄仁良,李雪来,陈献花[7](2016)在《眼内填充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临床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常见眼内填充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与眼内填充物的随机对照和回顾性对照临床试验。在得到相关文献后,我们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纳入能够用来做分析的数据。最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software version 2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评估针对眼内填充物修复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有36篇,共计509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1)玻璃体切除术后修复视网膜脱离所采用的眼内填充物,硅油的视网膜修复效果比C3F8和SF6都好,且有统计学意义(OR=1.76,95%CI:1.192.60,P=0.0047;OR=4.68,95%CI:1.4814.81,P=0.0087)。(2)在填充术后所引起的白内障风险上,硅油填充物明显高于BBS(OR=3.24,95%CI:2.104.99,P=1.09E-7)和C3F8(OR=3.03,95%CI:1.506.10,P=0.0019)。(3)在填充物增加术后眼压升高风险上,硅油比BBS具有显着升高的风险(OR=6.74,95%CI:3.3813.41,P=5.67E-08),同时C3F8也比BBS具有显着升高的风险(OR=4.79,95%CI:2.379.68,P=1.29E-05)。另外,硅油与重硅油相比风险则显着得小一些(OR=0.16,95%CI:0.080.53,P=0.0026)。结论: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所采用的眼内填充物,主要分为液体和气体两大类;其中以硅油为主的液体填充物在修复视网膜脱离的有效率高于以C3F8和SF6为主的气体。但是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于其他类型的眼内填充物。
高旭辉,刘铁城,代艾艾,李淑贤[8](2016)在《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运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复杂眼外伤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117例(117眼)复杂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111眼(94.87%),其中达到功能治愈62眼(52.99%),解剖治愈49眼(41.88%),未愈6眼(5.13%)。成人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18岁的儿童患者;受伤后714 d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成功率高于<7 d及>14 d手术;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疗效好于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闭合性眼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率显着高于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眼球穿通伤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破裂伤患者;伤口位置位于Ⅰ、Ⅱ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Ⅲ区患者。结论复杂眼外伤患者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部分可达到功能治愈和解剖治愈,疗效与术前的视力、手术时机、年龄、是否有视网膜脱离、外伤类型及伤口位置紧密相关。
刘杨[9](2015)在《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眼内异物是一种引起视功能严重受损的眼外伤,常合并眼球开放性损伤,因患者性别、年龄、外伤原因、异物性质等不同评估眼内异物视力预后较为困难。对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降低眼内异物的发生率及评估伤情,为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目的探讨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眼科,并行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患者370例(37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年龄、就诊时视力、创口因素、异物因素、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炎及手术因素等与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眼内异物病例370例(373眼),其中右眼190例,左眼177例,双眼3例;男性359例,女性11例。本研究致伤原因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作业中,包括锤击致伤196眼(52.6%)、切割伤72眼(19.3%)、凿钻伤47眼(12.6%)、爆炸伤25眼(6.7%)、鞭炮伤14眼(3.8%)、刺伤11眼(2.9%)、焊接伤3眼(0.8%)、摔伤3眼(0.8%)、车祸伤2眼(0.5%)。术后随访时间8至14个月,平均10.2个月。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05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上(P<0.05)、就诊时视力(presenting visual acuity,PVA)小于0.3(P<0.05)、创口长度4mm以上(P<0.05)、创口形状不规则(P<0.05)、创口手术修复(P<0.05)、异物长度4mm以上(P<0.05)、非磁性异物(P<0.05)、伴有视网膜裂孔(P<0.05)、伴有视网膜脱离(P<0.05)、伴有玻璃体积血(P<0.05)、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0.05)、伴有眼内炎(P<0.05)、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异物(P<0.05)、1次以上手术治疗(P<0.01)、多次玻璃体手术(P<0.01);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P<0.05)、PVA大于0.3(P<0.05)、创口长度4mm以下(P<0.05)、创口形状规则(P<0.05)、创口自行闭合(P<0.05)、异物长度4mm以下(P<0.05)、磁性异物(P<0.05)、异物位于眼前节(P<0.05)、无视网膜裂孔(P<0.05)、无视网膜脱离(P<0.05)、无玻璃体积血(P<0.05)、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0.05)、无眼内炎(P<0.05)、行巩膜外磁取术取出异物(P<0.05)、1次手术治疗(P<0.05)。结论1.我院2009~2014年收住院的眼内异物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2.生产劳动中普遍缺乏保护措施,应加强科普教育增强防患意识。3.我院2009~2014年眼内异物与视力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年龄、就诊视力、创口长度、创口形状、创口是否自行闭合、异物长度、异物性质、异物位置、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炎、手术方式、手术次数。4.年龄、就诊视力、异物长度、视网膜裂孔、多次手术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琼[10](2014)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临床对比研究,对比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和非外伤孔源性RD患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ical, VRS)后视力改善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外伤对VRS治疗RD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2007年6月至2013年3月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复杂性RD行VRS治疗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2例102只眼。根据有无外伤史分为外伤组和非外伤组,外伤组均有钝挫伤史,非外伤组均为孔源性RD患者。两组患者经间接检眼镜和B型超声检查确诊,经VRS治疗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0.8月。比较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术前年龄、性别、眼部RD合并巨大裂孔、黄斑区RD、脉络膜脱离、VH情况;比较两组术中使用重水及行视网膜切开情况;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独立样本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术前视力有显着性差异(P<0.05),外伤组术前视力显着较非外伤组差。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各组内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有显着性改善(P<0.05)。2.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术前眼部情况对比,在VH、脉络膜脱离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术中是否使用重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是否行视网膜切开有显着性差异(P<0.05)。3.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高眼压、RD复发、VH、并发性白内障、低眼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VRS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RD的有效手段,可有效的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使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明显的改善。2、外伤组术前眼部情况复杂,VH、脉络膜脱离显着多于非外伤组,但两组经VRS术后视力均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3、外伤性RD患者在VRS术中行视网膜切开比例较多,视网膜切开、巨大裂孔、VH均可促进PVR的发生与进展,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术后视力改善。4、外伤性和非外伤性RD经有效的VRS治疗,可以减少术后高眼压、前房硅油、低眼压的几率。5、外伤性和非外伤性RD患者在VRS术后不论是否行硅油取出均可使RD复发,RD复发最主要的原因是PVR的进展、视网膜前膜的增生、新的裂孔以及不当的手术操作。
二、外伤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2)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流行病学特征 |
2.1.1 发病率 |
2.1.2 性别及年龄 |
2.1.3 致伤原因 |
2.2 开放性眼外伤的检查 |
2.3 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及合并损伤 |
2.4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
2.4.1 初始视力 |
2.4.2 损伤机制 |
2.4.3 伤口长度 |
2.4.4 晶状体损伤 |
2.4.5 玻璃体积血 |
2.4.6 视网膜脱离 |
2.4.7 眼内炎 |
2.4.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2.4.9 玻璃体手术时机 |
2.5 治疗 |
2.6 总结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仪器设备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一般临床资料 |
3.3.2 眼部检查 |
3.3.2.1 检查方法 |
3.3.2.2 伤口分区 |
3.3.2.3 记录内容 |
3.3.2.4 辅助检查 |
3.3.3 随访观察 |
3.4 治疗方法 |
3.4.1 一期眼球修复术 |
3.4.2 二期玻璃体手术 |
3.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5.1 视力测量方法 |
3.5.2 视网膜情况 |
3.5.3 疗效评判标准 |
3.6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1.1 性别及眼别 |
4.1.2 年龄 |
4.1.3 受伤机制及受伤原因 |
4.2 手术疗效 |
4.2.1 一般疗效 |
4.2.2 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比较 |
4.2.3 手术并发症 |
4.3 不同因素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分析 |
4.3.1 性别、眼别及年龄 |
4.3.2 受伤机制 |
4.3.3 伤口总长度 |
4.3.4 受伤区域 |
4.3.5 术前视力 |
4.3.6 玻璃体手术时机 |
4.3.7 合并眼部损伤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特征 |
5.2 开放性眼外伤的手术疗效 |
5.3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
5.3.1 受伤区域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2 损伤机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3 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4 伤口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5 晶体损伤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6 玻璃体积血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7 视网膜脱离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8 眼内炎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10 一期修复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3.11 玻璃体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
5.4 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 |
1.1 前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1.6 不足 |
第二章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2.6 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4)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感染性眼内炎定义、分类及危害 |
1.2 感染性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
1.3 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 |
1.4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 |
1.5 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方法 |
1.6 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及进展 |
1.6.1 药物治疗 |
1.6.2 玻璃体腔注药术 |
1.6.3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 |
1.7 本研究主要目的 |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诊断依据 |
2.2.1 病史 |
2.2.2 临床表现 |
2.2.3 眼部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 |
2.2.4 标本采集及病原微生物检查 |
2.3 治疗 |
2.3.1 药物治疗 |
2.3.2 手术治疗 |
2.3.3 眼内容物剜除术及眼球摘除术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年龄、性别、眼别及致病原因 |
3.2 病原学检查结果 |
3.3 治疗措施及效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回顾性总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FEVR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FEVR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 |
1.2.2 临床表现与不同基因型的相关性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FEVR患者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不同基因的临床统计 |
2.2.2 不同基因的遗传特点 |
2.2.3 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 |
2.2.4 父母双方或单方遗传的患儿的基因突变特点 |
2.2.5 单基因、双基因或同一突变基因有多个突变位点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不同基因的不同临床预后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单基因FEVR患者不同基因的不同分期特点 |
3.2.2 单基因FEVR患者不同基因的发病年龄及对称性 |
3.2.3 单基因FEVR患者不同基因不同分期的眼轴长度 |
3.2.4 单基因FEVR患者不同基因不同分期的不同治疗方法 |
3.2.5 单基因FEVR患者不同基因的不同临床预后 |
3.2.6 不同治疗方式不当所致不同临床预后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多样性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
2.3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7)眼内填充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 |
1.1.1 文献入选标准 |
1.1.2 文献剔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文献检索 |
1.2.2 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及基本特征 |
2.2 Meta分析结果 |
2.2.1 有效性 |
2.2.2 安全性 |
2.2.2. 1 白内障 |
2.2.2. 2 眼压升高 |
2.2.2. 3 硅油乳化 |
2.2.2. 4 青光眼 |
2.2.2. 5 角膜变性 |
2.2.2. 6 视力下降 |
2.3 发表偏倚估计 |
2.4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8)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眼部情况 |
3手术方式 |
4随访时间及方式 |
5疗效评价标准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异物摘除及晶体情况 |
2玻璃体腔填充物 |
3手术后视网膜情况 |
4角膜情况 |
5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
6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9)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综述 |
1 流行病学 |
2 创口及异物位置 |
3 诊断及辅助检查 |
4 并发症及治疗 |
5 预后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1. 一般材料 |
2. 仪器设备 |
3. 视力评估 |
4. 检查方法 |
5. 手术方法及术后用药 |
6. 随访观察 |
7.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年龄、性别及眼别 |
1.2 职业 |
1.3 受伤原因 |
2 就诊时视力及术后视力情况 |
3 眼部并发症 |
4 视力预后相关因素 |
4.1 年龄与视力预后 |
4.2 PVA 与视力预后 |
4.3 创口因素与视力预后 |
4.4 异物因素与视力预后 |
4.5 眼部并发症与视力预后 |
4.7 手术因素与视力预后 |
第4章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1.1 年龄与性别 |
1.2 外伤原因与职业 |
2 视力预后相关因素 |
2.1 年龄 |
2.2 PVA |
2.3 创口因素 |
2.4 异物因素 |
2.5 晶体损伤 |
2.6 玻璃体积血 |
2.7 视网膜脱离 |
2.8 PVR |
2.9 眼内炎 |
2.10 手术因素 |
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3 眼科检查及器械准备 |
4 资料信息获取及分析 |
4.1 资料信息获取及随访记录 |
4.2 资料分析 |
5 手术方法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术中操作 |
2 术后视力 |
3 术后并发症比较 |
讨论 |
1 术前一般情况影响 |
2 合并脉络膜脱离 |
3 合并巨大裂孔 |
4 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和切除 |
5 术后高眼压及继发性青光眼 |
6 RD复发 |
6.1 硅油眼RD |
6.2 硅油取出后RD复发 |
7 术后低眼压 |
8 术后前房硅油 |
9 并发性白内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外伤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永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3]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D]. 钟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D]. 黄丽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春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分析[J]. 詹江波,成拾明,郭树云,张郧芳,郭蕊.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7)
- [7]眼内填充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J]. 黄仁良,李雪来,陈献花.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7)
- [8]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 高旭辉,刘铁城,代艾艾,李淑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6(02)
- [9]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 刘杨. 吉林大学, 2015(08)
- [10]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D]. 张琼.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