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雷管起爆后产生有毒气体的测定

塑料雷管起爆后产生有毒气体的测定

一、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吴颂[1](2015)在《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保护层由于靠近非爆破区,且厚度小,一般采用浅孔爆破方法开挖,但是需要钻孔的数量比较多,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工期的顺利实现。采用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方法来开挖保护层,由于炮孔孔径大,单孔装药量较多,可以负担的面积大,因此对于推进工期、加快工程进度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单孔装药量多,炸药爆炸时对保留岩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如何解决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对孔底岩体的损伤,是推广应用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技术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依托山东某核电站基坑开挖项目,针对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对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的装药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提出在保护层开挖中,将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运用到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中,一方面能够使得一次爆破开挖量加大,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保留岩体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对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的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阐明了孔底空气间隔装药对周围岩石的破坏机理;经由数值计算,得出了孔底岩石破坏范围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论文所设不同条件下的孔底岩石破坏范围。(2)通过运用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连续耦合装药和孔底空气间隔装药时孔底岩石所受到的有效应力,证明了后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孔底岩石稳定性;按照理论计算中采用的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参数及孔底空气柱相关参数建立模型,模拟出来的孔底岩石损伤范围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表明了孔底岩石破坏范围理论计算公式具有合理性。(3)在山东某核电站项目部,按照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中采用的爆破参数进行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来开挖保护层岩体能够加快工程进度,运用孔底空气间隔不耦合装药能够很好的保护建基面的稳定性。

罗庆平[2](2015)在《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反应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类新型的潜在绿色起爆药: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在对其反应特性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组分(纳米Fe2O3、Al/Fe2O3)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纳米复合物在起爆药领域应用的相关反应特性,并对其在桥丝雷管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sol-gel原理,结合超临界技术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纳米Fe2O3;研究了sol-gel制备工艺、超临界工艺参数对纳米Fe2O3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sol-gel反应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及孔分析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煅烧温度对纳米Fe2O3的晶型、形貌、孔结构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纳米Fe2O3粉体。(2)采用超声复合技术,并调节纳米Al、纳米Fe2O3和超细RDX的化学计量比,获得了不同组成的Al/Fe2O3纳米铝热剂和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采用高速相机法,在弱约束条件下研究了Al/Fe2O3纳米铝热剂在石英玻璃管中的燃烧反应行为,得到了燃烧速率与管径、装药密度、纳米铝热剂中Al:Fe2O3平衡比、Fe2O3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对Al/Fe2O3纳米铝热剂在弱约束条件下的燃烧反应传播机理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具有高燃速的Al/Fe2O3纳米铝热剂。(3)基于热反应动力学原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Al/Fe2O3纳米铝热剂和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性能,得到了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反应动力学(Kissinger)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催化反应机理,为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快速燃烧转爆轰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4)基于猛炸药燃烧转爆轰理论,采用高速相机法研究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在石英玻璃管(或有机玻璃管)中的燃烧及燃烧转爆轰性能,探讨了管材、管径及组分对点火条件、燃烧、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纳米复合物燃烧转爆轰过程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其燃烧转爆轰机理,获得了具有快速燃烧转爆轰性能的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5)通过DSC研究了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测试了其机械感度、静电感度、火焰感度及桥丝感度,探讨了其感度与组分(Fe2O3、RDX)粒度、组分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获得了具有不同感度和爆轰威力的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并得到了其在起爆药应用领域的感度性能。(6)对装填于电爆管中的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得到了纳米复合物的发火性能及对电爆管的毁伤效果;通过密闭爆发器研究了纳米复合物的定容燃烧性能,探讨了复合物的组成、分散溶剂、Fe2O3比表面积、装填压力对定容燃烧时的点火延迟时间、前沿时间、燃烧最大压力的影响,提出了定容燃烧最大压力与复合物中RDX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其在桥丝雷管中的装药性能。

赵祥[3](2014)在《塑料导爆管抗击穿性能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导爆管在实际使用中因药粉脱落和高温直射会引起其起爆后击穿破孔而失去传爆可靠性,为了评价导爆管的药粉脱落率、导爆管的抗击穿性能和解决其因药粉脱落引起的击穿破孔、传爆不可靠问题,本文做了相关工作,具体如下:建立了测定导爆管药粉脱落率方法,采用WJ231标准震试验机在1Hz频率、15cm落高的标准震动条件对试样震动5min,用脱落药粉量占导爆管总药量的百分比来表征待测导爆管的药粉粘附性。对典型导爆管药粉脱落率测试的结果:N210型为16.2%-19.7%,交联型14.2%-17.0%,药粉高粘附性为3.9%-13.6%。建立的在常温下测试导爆管的抗击穿性能的方法,可以用于评价导爆管的抗击穿性能。采用0.5m长的待测管作为试验样品,用棉线粘附法进行装药,用纯黑索金超细粉作为基准装药,1/10000g分析天平作为计量基准,1m以上长度的导爆管配以直径3.1mm以下的塑胶管作为连通管起爆,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可以测出使待测管击穿的最小起爆药量。对典型导爆管测试的结果:A型为44mg/m-48mg/m,B型为41.7mg/m-51.1mg/m,C型为42.3-52mg/m和高强度型为51.3.mg/m-58.3mg/m。建立了高温下测试导爆管的抗击穿性能的方法。以烘箱为热环境提供平台,15m长的待测导爆管用木板托盘拖住在设定的温度下加热平衡30min,用联通管联接1m以上长度的起爆用导爆管起爆,以试验温度下导爆管是否发生击穿和破孔数量来表征35℃-50℃温度下受试导爆管的高温抗击穿能力。提出了一种制备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塑料的方法,并用双螺杆挤出设备制备了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塑料。用该材料制造导爆管不需要改变流延成型导爆管的制造工艺与装备即可直接生产,所制成的产品在性能上完全达到GB/T2019标准对导爆管的通用要求,同时其药粉脱落率从现有导爆管的18%大幅度降低至4%左右。雷管拒爆试验表明: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在长脚线、中深孔装药时其雷管拒爆率从现行导爆管雷管产品的10%降低为0。

龙素群,钟志京,辉永庆,梁霞[4](2013)在《炸药爆轰气体产物中无机组份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采用超纯水、Na2CO3-NaHCO3、NaOH 3种不同的吸收液吸收爆轰气体产物、离子色谱进行样品分离、外标法定量,建立了爆轰气体产物中HF、HCl、HCN无机污染物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表明,炸药爆轰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HF、HCl和少量的HCN,选择3.2mmol/L Na2CO3与1.0mmol/L NaHCO3混合溶液作为爆轰产物中无机组份的吸收液,吸收效率均值大于90%;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0%,相关系数达到0.9990以上;进样量为100μL时,HF、HCl、HCN的检测限分别为0.04mg/m3、0.03mg/m3、0.05mg/m3。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且样品预处理简单。

龙素群,钟志京,辉永庆,梁霞[5](2011)在《炸药爆轰气体产物中无机组份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建立以离子色谱法测定炸药爆轰气体产物中HF、HCl、HCN无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采用超纯水、Na2CO3-NaHCO3、NaOH三种不同的吸收液吸收爆轰气体产物,离子色谱进行样品分离,外标法定量,根据采气量计算爆轰气体中HF、HCl、HCN含量。炸药爆炸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HF、HCl和少量的HCN,选择3.2mmol/LNa2CO3与1.0 mmol/L NaHCO3混合溶液作为轰气体产物中无机组份的吸收液采样,吸收效率均值大于90%;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0%,相关系数达到0.9990以上,进样量为100μl时,HF、HCl、HCN的检测限分别为0.04mg/m3、0.03mg/m3、0.05mg/m3。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且样品预处理简单。

于铁[6](2008)在《民爆器材安全评价方法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用爆破器材安全评价一直是人们备受关注和研讨的课题。关于民爆器材的安全分析和评价,各国的研究者和管理者都极为重视,分别提出了各自适用的理论和评判方法。例如,美国尤塔大学教授M.A.Cook提出了“实用感度/危险感度”的综合评价法;日本着名安全专家吉田忠雄教授提出了“危险度=事故概率×事故危害大小”的综合评价方法;我国则提出了BZ法和BZA法,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原兵总的BZA—1法可以对火炸药危险源现实危险度进行有效的评价,但它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补充的内容。本论文基于国内外一些典型安全评价方法,对BZA—1法作了一些补充、改进,对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运用此安全评价方法对民爆生产线几个典型生产单元进行危险性评估,进一步完善BZA—1法。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生产系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应用BZA—1法的改进方法对其车间生产系统进行整体危险性评价;主要包括建立安全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通过分析影响炸药厂安全因素对其作出综合评价。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将在提高有关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方面发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荣光富[7](2006)在《燃烧与爆炸相互转换试验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是针对高能点火药剂的燃烧与炸药爆炸的相互转换来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采用高能点火药剂对几种炸药燃烧转爆轰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对硼系B/KNO3/酚醛树脂(BKF1)进行了DSC热分析试验,得出药剂的最佳配比,同时也对BKF1点火药进行了配方改性,得到了改性后的点火药BKF2,BKF2可以提高气体的产生量并能增加气体压力。 选择B/KNO3/酚醛树脂、黑火药/高氯酸钾/铝粉(HGL)、铝/氧化铜/酚醛树脂(LYF)几种高能点火药剂来对两种炸药燃烧转爆轰试验研究,得到点火药剂使不同炸药燃烧转爆轰的极限药量以及燃烧转爆轰的时间。在铜管约束下,要使压药压力为13.8MPa的太安(PETN)燃烧转爆轰,BKF1点火药的极限药量为250mg,BKF2点火药的极限药量为200mg,HGL药量为600mg,LYF药量为600mg。试验还表明,若使黑索今(RDX)燃烧转爆轰,在压药压力为13.8MPa时,HGL极限药量为600mg,LYF药量为610mg。试验表明,LYF点火药使太安燃烧转爆轰所需要的时间为4.6ms~7.1ms,平均为5.8ms;LYF使RDX燃烧转爆轰爆轰所需的时间5.2ms~7.2ms,平均为6.18ms。 文章采用拉制法制造铅壳导爆索,并研究了导爆索的爆速与装药密度、直径的关系。铅壳金属导爆索爆炸能量经衰减后点燃高能点火药剂的点火可靠性;得出爆炸能量在不同长度的空气间隙衰减下,点燃点火药剂的能力。对硼系点火药BKF1而言,直径为2.88mm的铅金属导爆索在空腔距离为8mm以内,均可以点燃不同压药压力的点火药柱;直径为1.7mm的铅金属导爆索在空腔距离为4mm时,能很好的爆炸点燃硼系点火药剂,而在空腔距离为8mm爆炸点燃率就大大降低;直径为1.7mm、2.88mm的导爆索在空腔距离为0mm,压药压力为11MPa到36MPa时使点火药点火效果最好,即说明了导爆索只能点燃一定压药压力范围内的点火药;而直径为1.7mm的金属导爆索在空腔距离为8mm时就不能通过爆炸导爆索点燃Al/CuO点火药柱。

章文义[8](2006)在《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判定的试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化》文中指出为防止硝酸铵被用于私制炸药,国家将工业硝酸铵列入爆炸物品进行管理,并提出研制具有防爆性能的农用硝酸铵的要求,国内一些硝酸铵生产厂和科研院所研制了多种农用硝酸铵配方,但没有相关标准对其防爆性能进行判定,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了提出了评判农用硝酸铵的标准。根据硝酸铵被用于制造爆炸案件和非法爆破作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硝酸铵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了判定农用硝酸铵是否具有爆炸性质的基本条件:选择具有较高感度的2#铵油炸药作为标准配方;将农用硝酸铵干燥和粉碎后,将粒径不大于0.90mm而且在0.30mm筛上下各50%的样品作为测试样品;装药密度选定为0.85g·cm-3~0.89g·cm-3;装药直径定为80mm;研究给出了硝酸铵防爆性能测试用标准雷管的技术条件。根据利用硝酸铵实施爆炸犯罪的实际情况,从宽到严分别设计了四种测试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的条件:“雷管感度试验方法”;“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Ⅰ”;“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Ⅱ”;“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从防范爆炸犯罪的目的出发,最终选定“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作为判定农用硝酸铵能否用于实施爆炸犯罪的装药条件。用通过“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的农用硝酸铵混制2#铵油炸药,在采石场进行实际爆破作业结果表明,用农用硝酸铵混制的炸药在加强起爆条件下达不到预期爆破效果,达到了防止用于非法爆破作业的目标。从运输和储存安全角度考虑,采用联合国隔板试验测试方法,对通过“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的农用硝酸铵及用其混制的2#铵油炸药的爆炸性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通过“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测试的农用硝酸铵混制的2#铵油炸药仍然具有爆炸性,但是一般实施爆炸犯罪的人员无法按常规方法将其起爆;通过测试的农用硝酸铵已经不具有爆炸性,可以按照普通农用物资进行储存和运输。对硝酸铵与磷酸脲、硫酸脲、氯化钾等混制复合肥性能的试验研究,加入爆炸钝感的其它肥料制造复合肥是一种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改性方法。

唐淑娟,刘大斌,宋敬埔,高贫[9](2004)在《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的测定》文中提出应用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设计了适合于塑料导爆管起爆后气体试样的收集装置和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型号的塑料导爆管起爆后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生成量,实测PT型、BS1型和BS2型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分别为4.2m L·m-1 、3.5 m L·m-1 和3.4 m L·m-1 。

王卫国[10](2004)在《汽车安全带预紧器用气体发生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研究了汽车安全带预紧器用气体发生器,主要研究内容有:桥丝直径对点火头电感度的影响;硫氰酸铅[Pb(SCN)2]和苦味酸钾[C6H2O7N3K]两类点火药的电感度;点火具的装药设计;气体发生剂的设计等。研究结果表明:当桥丝直径为0.05mm,点火药为Pb(SCN)2/KC103/KC104,气体发生剂为2/1樟单基发射药时,气体发生器的技术指标可达到最小发火电流≤2A(2ms),最大安全电流≥0.4A(10s),工作压力~45.0MPa,工作时间<8ms。

二、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机理分析
    2.1 岩石破碎过程和特点
        2.1.1 粉碎圈的形成
        2.1.2 裂隙圈的形成
        2.1.3 弹性震动圈的形成
        2.1.4 岩石破碎过程的特点
    2.2 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模型
        2.2.1 建立模型
        2.2.2 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的特点
    2.3 装药结构的选择
        2.3.1 耦合装药结构
        2.3.2 不耦合装药结构
        2.3.3 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的装药结构
    2.4 孔底空气间隔装药技术分析
        2.4.1 空气柱的作用
        2.4.2 空气柱长度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参数研究
    3.1 孔壁压力计算
        3.1.1 耦合装药条件下孔壁初始峰压
        3.1.2 径向不耦合装药条件下孔壁上的准静压力
        3.1.3 孔底空气间隔装药条件下孔壁上的准静压力
    3.2 孔底岩石破坏范围计算
        3.2.1 耦合装药条件下孔底岩石破坏范围
        3.2.2 孔底空气间隔装药条件下孔底岩石破坏范围
    3.3 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中空气柱长度计算
        3.3.1 孔底不出现粉碎圈的条件
        3.3.2 孔底不出现裂隙圈的条件
    3.4 小结
第四章 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数值模拟
    4.1ANSYS/LSDYNA软件简介
    4.2 LS_DYNA模拟爆破算法的选取
    4.3 岩石的屈服条件
    4.4 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与连续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对比
        4.4.1 建立模型
        4.4.2 岩体模型及参数
        4.4.3 炸药材料及状态方程
        4.4.4 网格划分及边界处理
        4.4.5 数值模拟计算
        4.4.6 数值模拟结果
    4.5 孔底空气间隔不耦合装药数值模拟
        4.5.1 建模及模型网格划分
        4.5.2 数值模拟结果
    4.6 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地质条件
        5.1.2 当前保护层开挖方法
        5.1.3 保护层开挖要求
    5.2 爆破实验参数
        5.2.1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5.2.2 堵塞长度
        5.2.3 炮孔间距
        5.2.4 炮孔排距
        5.2.5 单位炸药消耗量
        5.2.6 起爆点位置
        5.2.7 预留保护层爆破设计方案
        5.2.8 预留保护层爆破设计方案
    5.3 爆破实验效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取成果

(2)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含能材料英文名称及缩写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绿色起爆药研究进展
        1.2.1 有机复合物起爆药
        1.2.2 简单无机盐起爆药
        1.2.3 配位复合物起爆药
        1.2.4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起爆药
    1.3 纳米铝热剂的反应特性研究进展
        1.3.1 纳米铝热剂的热性能研究
        1.3.2 纳米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研究
        1.3.3 纳米铝热剂的反应传播机理研究
    1.4 猛炸药的燃烧与燃烧转爆轰研究进展
        1.4.1 猛炸药的燃烧机理研究
        1.4.2 猛炸药的燃烧转爆轰研究
        1.4.2.1 燃烧转爆轰过程及机理研究
        1.4.2.2 燃烧转爆轰影响因素研究
        1.4.3 猛炸药的定容燃烧研究
    1.5 研究对象的选取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Sol-gel法结合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纳米Fe_2O_3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制备
        2.2.2 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反应体系中配比对所制备胶体性能的影响
        2.3.2 超临界工艺对胶体性能的影响
        2.3.3 红外光谱(IR)分析
        2.3.4 Sol-gel反应机理
        2.3.5 煅烧温度对纳米Fe_2O_3性能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的反应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的制备
        3.2.2 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的透射电镜分析
        3.3.2 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的热性能分析
        3.3.3 Al/Fe_2O_3纳米铝热剂在弱约束下的燃烧性能
        3.3.3.1 平衡比对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3.3.3.2 氧化剂比表面积对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3.3.3.3 氧化剂热处理温度对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3.3.3.4 装药条件对Al/Fe_2O_3纳米铝热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3.3.4 Al/Fe_2O_3纳米铝热剂在弱约束条件下的燃烧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4.2.2 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4.3.2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反应动力学研究
        4.3.3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催化反应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燃烧转爆轰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制备
        5.2.2 性能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点火性能研究
        5.3.2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燃烧及燃烧转爆轰性能
        5.3.3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燃烧转爆轰过程的物理模型分析
        5.3.4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燃烧转爆轰过程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感度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材料制备及性能
        6.2.2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感度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Al/Fe_2O_3-RDX复合物的机械感度分析
        6.3.2 Al/Fe_2O_3-RDX复合物的静电火花感度分析
        6.3.3 Al/Fe_2O_3-RDX复合物的火焰感度分析
        6.3.4 Al/Fe_2O_3-RDX复合物的桥丝感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定容燃烧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材料制备
        7.2.2 定容燃烧测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发火性能
        7.3.2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定容燃烧性能
        7.3.3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在电爆管中作功能力评价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3)塑料导爆管抗击穿性能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塑料导爆管药粉脱落率测试方法研究
    2.1 方法设计
        2.1.1 刺激条件的确定
        2.1.2 待测样品接受刺激的状态
        2.1.3 计量方法的确定
        2.1.4 数据的处理
    2.2 试验设备和器材
    2.3 试验操作步骤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样品的处理
        2.4.2 震动时间的确立
        2.4.3 环境条件的确定
    2.5 测定导爆管药粉脱落率方法的建立
    2.6 典型导爆管药粉脱落率的测定结果
    2.7 本章小结
3 塑料导爆管常温下抗击穿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3.1 塑料导爆管抗击穿性能测试方法设计
        3.1.1 充气法测试及其可行性分析
        3.1.2 用导爆管轴向抗拉强度表征其抗击穿能力可行性分析
        3.1.3 管壁撕裂强度测试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3.1.4 定量装药爆轰加载法
    3.2 最小击穿导爆药量法研究
        3.2.1 棉线粘附RA导爆药法测试
        3.2.2 棉线粘附纯黑索金法测试
    3.3 塑料导爆管最小击穿起爆药量的标准测试方法
    3.4 高强度导爆管最小击穿起爆药量的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塑料导爆管高温下抗击穿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4.1 测试方法设计
    4.2 方法研究过程
        4.2.1 烘箱的选择
        4.2.2 样品的受试状态
        4.2.3 起爆方式的选择
        4.2.4 试验现象的观察和结果判定
        4.2.5 塑料导爆管高温条件下抗击穿性能测试方法的建立
    4.3 本章小节
5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料性能设计要求
    5.2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料的选择
    5.3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料的制备技术路线
    5.4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料制备工艺流程
    5.5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专用料制备
        5.5.1 试验试剂和仪器
        5.5.2 试验过程
        5.5.3 结果与分析
    5.6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制备流程
    5.7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的生产设备
    5.8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的制备工艺
    5.9 药粉高粘附性导爆管的性能研究
        5.9.1 外观和外径
        5.9.2 脱落率测定
        5.9.3 震动传爆可靠性试验
        5.9.4 雷管拒爆试验
        5.9.5 耐硝酸铵溶液试验
    5.10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炸药爆轰气体产物中无机组份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样品采集
        1.2.3 样品预处理
        1.2.4 工作曲线绘制
        1.2.5 样品测定
    1.3 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范围
    2.2 检出限
    2.3 精密度实验
    2.4 准确度实验
    2.5 爆轰气体产物中HF、HCl 吸收液优化及实际样品测定
        2.5.1 爆轰气体产物中HF、HCl吸收液优化
        2.5.2 爆轰气体产物中HF、HCl定量分析
    2.6 爆轰气体产物中HCN采样方法的建立及实际样品测定
        2.6.1 气体样品采集
        2.6.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6.3 样品溶液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2.6.4 某爆轰气体产物中HCN检测
    2.7 炸药爆轰气体组分采样效率实验
    2.8 样品贮存的稳定性实验
3 结 论

(6)民爆器材安全评价方法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安全评价研究概况
        1.1.1 安全评价的概念
        1.1.2 两类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1 民爆行业安全现状
        1.2.2 民爆行业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2.3 民爆行业建立安全评价方法选取原则
        1.2.4 民爆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1.5 课题实用价值及理论意义
第二章 BZA—1法介绍以及改进分析
    2.1 BZA—1法简介
    2.2 建立BZA—1评估方法的基本思路
    2.3 BZA—1法思路框图
    2.4 BZA—1法各参数的确定
        2.4.1 火炸药的危险指数W_B
        2.4.2 未受控系数K
        2.4.3 系统内可控危险度B
        2.4.4 系统内现实危险度H_内
        2.4.5 系统外现实危险度H_外
        2.4.6 现实危险度的判别准则
    2.5 BZA—1法的改进研究
        2.5.1 物性危险系数α的选取
        2.5.2 物量危险系数γ的选取
        2.5.3 评价结果的危险性分级和对策
        2.5.4 温度对于火炸药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2.5.5 安全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典型生产工艺介绍及危险性分析
    3.1 安全评价概述
    3.2 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安全评价体系
        3.2.1 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安全评价重点
        3.2.2 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实施
    3.3 危险因素综述
    3.4 物料的危险特性
        3.4.1 物料的强氧化危险特性分析
        3.4.2 物料的腐蚀性分析
        3.4.3 物料的燃烧危险性分析
        3.4.4 火雷管产品、半产品危害特性分析
        3.4.5 常用的起爆药剂的危险特性
        3.4.6 主要危险物质的基本特性
    3.5 生产过程的危险分析
        3.5.1 爆炸冲击波的危险性分析
        3.5.2 总体布局和运输过程的爆炸危险分析
    3.6 平面布置和建筑结构危险性分析
    3.7 工艺危险性分析
    3.8 电气设备、雷电和静电的危险性分析
    3.9 爆破器材性能检验及库存容量
    3.10 化学品的腐蚀和灼伤
    3.11 毒性
    3.12 粉尘危害
第四章 民爆器材典型生产工艺安全评价
    4.1 选取评价项目(火雷管)的工艺流程介绍
    4.2 火雷管工艺过程危险区域划分
    4.3 火雷管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性评价思路分析
    4.4 火雷管生产线燃烧爆炸危险程度评价
    4.5 火雷管典型生产单元危险性定量分析
    4.6 雷管周转库的安全评价
    4.7 评价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被评价项目的安全措施及建议
    5.3 本论文创新之处
    5.4 改进后的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及以后方法改进的方向
    5.5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论文附录

(7)燃烧与爆炸相互转换试验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国内外无起爆药雷管的发展概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燃烧、点火与爆轰相关理论
    2.1 导爆管的点火能力
    2.2 高能点火药的燃烧理论模型
        2.2.1 埃利·弗里曼模型
    2.3 实现炸药燃烧转爆轰起爆方式及影响因素
        2.3.1 实现燃烧转爆轰的常见方式
        2.3.2 炸药燃烧转爆轰的影响因素
        2.3.2.1 炸药性质的影响
        2.3.2.2 点火能量的影响
        2.3.2.3 外壳材料性质的影响
        2.3.2.4 炸药装药的密度的影响
        2.3.2.5 装药直径的影响
        2.3.2.6 约束条件的影响
        2.3.2.7 初始温度的影响
    2.4 导爆索的点火作用原理
        2.4.1 导爆索的点火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高能点火药剂使炸药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1 硼系点火药使炸药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1.1 硼系高能点火药配方的选用
        3.1.2 硼系点火药的改性
    3.2 硼系点火药对太安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2.1 高能点火药BKF_1的制备
        3.2.2 太安的燃烧转爆轰试验
        3.2.3 BKF_1使炸药燃烧转爆轰极限药量的确定
    3.3 BKF_2点火药对太安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4 结论
    3.5 其它高能点火药对炸药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5.1 黑火药/KClO_4/Al粉点火药的制备
        3.5.1.1 黑火药/KClO_4/Al粉点火药对太安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5.1.2 黑火药/KClO_4/Al粉点火药对黑索今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5.1.3 结论
        3.5.2 Al/CuO/酚醛树脂高能点火剂对炸药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5.2.1 Al/CuO/酚醛树脂点火药使太安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5.2.2 Al/CuO点火药使黑索今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3.5.2.3 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金属导爆索爆炸点燃高能点火药的试验研究
    4.1 火焰输出的检验方法
    4.2 金属导爆索点火装置设计及其试验
        4.2.1 金属导爆索的拉制
        4.2.1.1 铅导爆索的拉制设备及其器材
        4.2.1.2 导爆索的拉制步骤
        4.2.2 导爆索的线密度和体密度
        4.2.3 空气间隙点火
        4.2.4 点火试验
        4.2.4.1 导爆索爆炸点燃BKF_1点火药
        4.2.4.2 导爆索爆炸点燃Al/CuO点火药
    4.3 金属导爆索爆炸点燃点火药柱试验结果讨论
5 主要结论与课题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课题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判定的试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硝酸铵概述
    1.2 硝酸铵主要用途
    1.3 硝酸铵的热稳定性
    1.4 硝酸铵爆炸案件事故简介
    1.5 硝酸铵改性的原理及途径
    1.6 硝酸铵钝感化研究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农用硝酸铵测试条件的确定
    2.1 工业炸药的爆轰特性
    2.2 硝酸铵标准含量的测定
    2.3 标准雷管的确定
    2.4 炸药配方的确定
    2.5 制药工艺的确定
    2.6 装药密度的确定
    2.7 装药直径的确定
    2.8 本章小结
3 改性硝酸铵防爆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3.3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
    3.4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I
    3.5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II
    3.6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II 条件下爆速测定
    本章小结
4 硝酸铵改性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硝酸铵防爆改性的主要途径
    4.3 硝酸铵复合肥爆炸性能研究
5 农用硝酸铵是否具有爆炸性问题研究
    5.1 农用硝酸铵爆炸性的测试
    5.2 农用硝酸铵混制的2#铵油炸药爆炸性测试
    5.3 农用硝酸铵爆炸性能测试
    5.4 农用硝酸铵能否用简单方法还原问题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农用硝酸铵被用于私炒炸药活动的防范
    6.1 爆破理论
    6.2 岩石爆破理论研究的内容
    6.3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6.4 岩石的破碎机理
    6.5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的作用范围
    6.6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的破坏过程
    6.7 岩石中爆破作用的5种破坏模式
    6.8 爆破装药量计算原理
    6.9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6.10 爆破施工安全
    6.11 农用硝酸铵混制炸药爆破性能测试
    6.12 试验结果及讨论
7 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试验方法及判定
    7.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7.4 试验方法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用硝酸铵中硝酸铵的测定方法
        A.1 原理
附录 B(参考性附录)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附件:部分典型试验照片

(10)汽车安全带预紧器用气体发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气体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
    2.1 预紧式安全带的基本原理
    2.2 气体发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3 气体发生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3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
    3.1 桥丝式电点火头感度的测试
    3.2 气体发生剂的压力~时间(P~t)曲线的测定(CBT实验)
第4章 电点火头桥丝直径的研究
    4.1 基本原理
    4.2 样品
    4.3 样品的制备
    4.4 仪器和实验方法
    4.5 实验结果
    4.6 讨论
    4.7 结论
第5章 Pb(SCN)_2/KClO_4电感度的研究
    5.1 电点火头样品
    5.2 仪器和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第6章 K_p/KClO_4电感度的研究
    6.1 电点火头样品
    6.2 仪器和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6.5 结论
第7章 Pb(SCN)_2/KClO_3/KClO_4电感度的研究
    7.1 电点火头样品
    7.2 仪器和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与结论
第8章 点火具的设计
    8.1 实验方法和原理
    8.2 B/Pb_3O_4点火药对气体发生剂P~t的影响
    8.3 K_p/KClO_4点火药对气体发生剂P~t的影响
    8.4 结论
第9章 气体发生剂的设计
    9.1 日本气体发生剂的密闭爆发器实验
    9.2 多45、多125和2/1樟气体发生剂的P~t曲线
    9.3 2/1樟气体发生剂的P~t曲线
    9.4 结论
第10章 气体发生器环境性能的研究
    10.1 实验条件和检测标准
    10.2 实验结果
    10.3 结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孔径小台阶松动爆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吴颂. 湖南科技大学, 2015(04)
  • [2]Al/Fe2O3-RDX纳米复合物的反应特性研究[D]. 罗庆平.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3)
  • [3]塑料导爆管抗击穿性能相关问题研究[D]. 赵祥.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4]炸药爆轰气体产物中无机组份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龙素群,钟志京,辉永庆,梁霞. 四川环境, 2013(02)
  • [5]炸药爆轰气体产物中无机组份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A]. 龙素群,钟志京,辉永庆,梁霞. 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11
  • [6]民爆器材安全评价方法改进研究[D]. 于铁. 天津理工大学, 2008(03)
  • [7]燃烧与爆炸相互转换试验及应用研究[D]. 荣光富.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8]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判定的试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化[D]. 章文义.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9]塑料导爆管爆轰后有毒气体生成量的测定[J]. 唐淑娟,刘大斌,宋敬埔,高贫. 爆破器材, 2004(S1)
  • [10]汽车安全带预紧器用气体发生器的研究[D]. 王卫国.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塑料雷管起爆后产生有毒气体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