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处理性评价论文_罗竞维,钟文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处理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水,水质,悬浮物,评价,污水,特征,环境。

可处理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罗竞维,钟文祥[1](2014)在《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分析和处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厂进水主要污染物进行长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了解其水质特征、变化规律及个别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分布情况。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处理性评价有助于提高该厂运营水平。(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04期)

金鹏康,周立辉,杨毅,王晓昌[2](2011)在《基于水质矩阵的石油压裂废水处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石油压裂废水水质特征与评价指标及其污染物范围因子,建立了石油压裂废水的水质评价矩阵,表明石油压裂废水中的COD和黏度是影响其处理的主要污染因子。以混凝为预处理工艺,分别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吸附和Fe/C微电解等对压裂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和石油类物质,臭氧催化氧化和Fe/C微电解工艺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且能降低压裂废水的黏度。以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污水反应处理时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石油压裂废水处理性评价矩阵,指出压裂废水可采用的基本工艺为混凝、臭氧催化氧化组合处理工艺。(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赵红梅,彭党聪,王晓昌[3](2010)在《城市污水可处理性试验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试验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城市污水为原水,进行沉淀、混凝沉淀、DE氧化沟系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4种工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城市污水的可处理性进行量化评价,为污水处理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工艺试验和评价结果表明:沉淀1 h能去除49.5%的悬浮态污染物,混凝沉淀对悬浮态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8%,且处理效率为其他工艺的3.5~32倍;MBBR对溶解态有机物去除率与DE氧化沟相近,处理效率为后者的3~3.4倍;DE氧化沟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均在80%以上,但效率较低.(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曾勇,徐和胜,蔡英刚[4](2009)在《冰雪融水水源水质特征及可处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水库水源水质特征进行了调查评价,同时对其可处理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以亲水性有机物为主,叁卤甲烷生成势含量较高,高温期原水具有明显的土霉味特征,2-甲基异莰醇为其主要来源;对该原水的可处理性评价结果表明,混凝剂的种类对原水的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可根据原水的水质特征进行混凝剂的筛选与设计,以强化水中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低温低浊条件下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将絮凝反应时间延长至30min后,能形成粒径较大的絮体,有利于改善沉淀效果。(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何强[5](2005)在《基于废水可处理性的典型制革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革行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制革过程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该行业又成为污染大户,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减少制革生产的污染排放,许多新的制革工艺技术得以提出,这些技术在保证成革质量的同时可以减少制革污染。事实上,在制革生产中,即使对于某一单元操作往往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工艺技术。制革企业希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在这些工艺技术中做出选择,以尽量减少污染的排放。因此,对制革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采取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才能促进制革清洁技术在企业中得以迅速采纳和推广。目前国家对排污管理逐渐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对制革生产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文献报道过制革工艺技术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它们主要对制革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的排放量以及污染物含量进行了讨论,很少涉及不同排放物的处理质量,即排放物的可处理性。为了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不同的制革废液具有不同的处理难度,即使两种废液具有同样的化学耗氧量(COD)或生物耗氧量(BOD),其可处理性可能也是不同的。因此,仅用排放物的数量和污染负荷来衡量一个制革工艺或单元操作的环境友好性尚不够科学和客观。正因为此,本论文以废液的可处理性作为评价制革工艺环境影响特性的依据,这种方法从污染的表征和处理污染的经济性角度考虑,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 制革准备和鞣制工段是制革生产的主要污染源。本论文基于废液的可处理性研究,包括可沉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研究,对典型的制革准备工艺和鞣制工艺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在准备工艺中,以酶助浸水和酶助脱毛工艺为例,将其与传统浸水、脱毛工艺的环境影响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实验中收集来自浸水和脱毛工序的废液,通过对废液处理特性的研究,达到对不同制革准备工艺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01)

王晓昌,金鹏康,赵红梅,孟令八[6](2004)在《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类及处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对象,通过长期取样和试验分析,研究了水中SS,COD,BOD,总磷,总氮等代表性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规律。以0.45μm作为溶解物和悬浮物界限尺寸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活污水中的SS,约65%的COD,60%的BOD,50%的磷和20%的氮均以悬浮物的形态存在,这部分污染物很容易通过沉淀或混凝沉淀的方法有效去除。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方法和污染物分类及处理性评价模式图有助于污水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4年09期)

赵红梅[7](2003)在《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可处理性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污水水质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处理流程非常重要。本研究以西安市城市污水为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并结合污水处理工艺试验考察各种单元处理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目的在于为污水处理工艺的正确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以0.45μm滤膜作为城市污水中溶解性污染物与悬浮性污染物的分离界限,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分类;运用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权重;利用水质矩阵、水质变换矩阵结合单纯沉淀、混凝+沉淀、氧化沟二级处理、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四种工艺的实验结果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可处理性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约占有机物总量的70%左右,可生物降解悬浮性有机物约占总量的60%左右,含氮污染物中有80%为溶解态,无机氮中近90%为溶解态,有机氮中60%为溶解态,含磷污染物中悬浮态与溶解态各占50%;(2)城市污水中SS、COD、BOD、TN、TP所占权重分别为0.2621、0.1094、0.1724、0.0519、0.4042,评价指标所代表的几种污染物的总量对环境污染的威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含磷污染物、悬浮固体、有机物、含氮污染物,其中含磷污染物、悬浮固体、有机物在城市污水中主要以悬浮态存在,因此,悬浮态污染物是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3)单纯沉淀对SS去除率均在50%左右,对悬浮性COD、悬浮性BOD的去除率为70%,其它叁种工艺对SS、悬浮性COD、悬浮性BOD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而溶解性有机物、氨氮等只有通过生物处理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去除效果。(4)混凝+沉淀强化一级处理对污水中悬浮性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良好,并可达到95%的TP去除率,显示了该工艺的优越性,对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强化一级处理的效果虽不及二级生物处理,但以SS、CODcr、BOD_5、TP为代表的主要水质指标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本课题采用的污染物分类及分析方法具有实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没有条件进行污水二级处理的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推荐采用强化一级处理,可有效去除污水中悬浮性污染物,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3-06-01)

宋海农,宾飞,黄显南,许开绍,甘定能[8](2003)在《呼吸速率法评价蔗渣亚铵制浆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行性和废水的组成情况及微生物的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文对经物化处理后的蔗渣亚铵法制浆混合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进行了研究.针对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cr)比值法的不足,采用呼吸速率法评价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实验室工作和实际运行均表明,该废水具有较好的可生物处理性,相对于BOD5/CODcr比值法而言,呼吸速率法所用的时间短,能较快得出接近实际的评价.(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金承基[9](1985)在《煤转化废水生物可处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大多数煤转化技术都结合或设计有好氧生物处理,以作为从工艺废水中除去酚和其有它有机杂质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这些其它有机物有的连种类和生物可降解性都不清楚,所以它们能被生物处理法去除到何种程度是不能确切地预言的。而起因于实际废水复杂性的协合作用和对抗作用更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加之,由于生物处理工艺即使在最佳运行状态下,具有代表性的去除率也仅为进水BOD的85~95%,并且废水中的有机物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所以单靠生物处理能否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要求就有问题了。(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1985年02期)

可处理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石油压裂废水水质特征与评价指标及其污染物范围因子,建立了石油压裂废水的水质评价矩阵,表明石油压裂废水中的COD和黏度是影响其处理的主要污染因子。以混凝为预处理工艺,分别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吸附和Fe/C微电解等对压裂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和石油类物质,臭氧催化氧化和Fe/C微电解工艺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且能降低压裂废水的黏度。以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污水反应处理时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石油压裂废水处理性评价矩阵,指出压裂废水可采用的基本工艺为混凝、臭氧催化氧化组合处理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处理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罗竞维,钟文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分析和处理性评价[J].科技风.2014

[2].金鹏康,周立辉,杨毅,王晓昌.基于水质矩阵的石油压裂废水处理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

[3].赵红梅,彭党聪,王晓昌.城市污水可处理性试验与评价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4].曾勇,徐和胜,蔡英刚.冰雪融水水源水质特征及可处理性评价[J].供水技术.2009

[5].何强.基于废水可处理性的典型制革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D].四川大学.2005

[6].王晓昌,金鹏康,赵红梅,孟令八.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类及处理性评价[J].给水排水.2004

[7].赵红梅.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可处理性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8].宋海农,宾飞,黄显南,许开绍,甘定能.呼吸速率法评价蔗渣亚铵制浆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9].金承基.煤转化废水生物可处理性评价[J].新疆环境保护.1985

论文知识图

氧累计吸收曲线常规一级处理与强化一级处理知,污水...混凝前后水中HPSEC分析结果切屑处理性比较原水溶解性有机物树脂分级结果低温条件下不同反应时间颗粒物的去除...

标签:;  ;  ;  ;  ;  ;  ;  

可处理性评价论文_罗竞维,钟文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