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淡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商标淡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商标淡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标,驰名商标,理论,商标法,纠纷案,近似,功能。

商标淡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任毅[1](2019)在《商标淡化与商标混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淡化在本质上是对商标所凝结高强度能量的稀释、耗散和削弱,导致的最终后果是使商标丧失能量,不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商标。商标混淆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商标所指代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混同和误认。商标淡化与混淆的联系主要在于:证明责任承担相同、损害商标功能相同、保护对象范围相同、保护利益相同、主观作用相同。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区别主要在于:联想的程度不同、涉及商标种类不同、具体存在类型不同、侵权抗辩范围不同、危害表现形式不同。我国对商标淡化问题并未明确立法规制。为完善我国商标淡化立法,建议:一是在商标法中构建规制混淆侵权与淡化侵权的双轨并行总体立法框架;二是从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商标法司法解释中完善商标淡化的具体操作规范。(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选萍[2](2019)在《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驰名商标由于其广泛的知名度及本身所代表的巨大商业价值,成为了商标淡化的"重灾区"。然而,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有关规定仅见于个别法律法规中,并混入了混淆理论,这就使得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陷入了困惑。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7期)

宋雅晨,肖管越[3](2019)在《商标淡化理论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淡化理论伴随着商标功能的演进而产生,商标权人对商标显着性及其内在商誉的注意,促发出有关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需要。探查商标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明晰淡化理论背后对商标独特性和商誉的价值考虑,有益于理解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范围的划定。淡化与污损造成的"不适当联想",是判断淡化行为的重要因子,联想理论由此获得其理论上的正当性。另外,在反淡化保护设计中,应注意有限制的保护理念。(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07期)

唐君与[4](2019)在《我国驰名商标淡化的认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驰名商标淡化认定的具体因素的内容,包括研究是否考虑混淆、主观要件以及这些因素在适用时是否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其次论证的是在我国实践中,对驰名商标淡化认定应在商标民事侵权案件和商标确权授权行政案件上作出区分。现有的司法解释已经在行政案件中对淡化的认定作出了五项因素的规定,该规定在实践中如何被运用,以及如何适用到民事案件中也都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最后,本文将反思驰名商标淡化理论是否在实践中给予驰名商标过分扩张的权利,淡化认定的因素是否应当体现驰名商标禁止权的边界所在,旨在为我国淡化规范的体系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总之,本文通过对淡化理论的梳理、现存立法的情况的逻辑分析和现有司法实践的考察,旨在为我国驰名商标淡化认定因素提供完善的意见。本文首先介绍了淡化认定的理论依据与司法实践。第一是通过对淡化概念来源的回顾,介绍了淡化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渊源关系,探究了淡化行为的损害对象。通过比较淡化和传统商标侵权认定采用的混淆理论的不同之处,强调在淡化侵权中不要求存在来源混淆。第二对比了美国、欧盟和我国对于驰名商标淡化的具体规定,综合分析了这些不同的立法。第叁简要介绍了笔者查找案例的总体情况,解释了筛选样本案例的标准,以及笔者对样本案例的分类和归纳。其次分析了民事案件中的淡化认定。第一介绍民事案件中出现的商标侵权行为的多样性特征,以及与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交叉,分析主观因素在美国立法与中国实践中的不同表述。第二归纳总结了民事案件中对淡化认定的两种思路,一是将被告侵权行为归纳为“广告性商标使用”,二是从叁层认识对淡化行为进行认定,分析了两种思路的合理性与影响。再次分析了行政案件中的淡化认定。第一研究了在适用《驰名商标司法解释》第9条第2款时,叁层认识在行政案件中的运用和发展,分析了叁层认识的优劣和影响,并从叁层认识和其他一些性质案件中归纳出淡化认定的具体考虑因素,并认为其中的一些考虑因素也被后来2017年的司法解释所吸收。第二分析司法实践对于《授权确权规定》第13条五项因素的具体使用。最后为我国驰名商标淡化认定的完善。第一通过对民事案件中呈现出的特点,对淡化行为作出界定,对民事案件适用的淡化认定因素作出归纳。第二通过对《授权确权规定》第13条的分析,结合案例样本,总结归纳行政案件中适用的淡化认定因素。(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瞿世学[5](2019)在《浅析对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淡化保护是在传统商标混淆原则之外,赋予驰名商标的一种高于普通商标的保护。本文从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说起,阐述了商标淡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基本特征。根据驰名商标具有的显着性特点及商标侵权构成要件要求,重点分析了在商标淡化理论在实践中应关注的五个重点要素。(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高海燕[6](2019)在《商标淡化法律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淡化是有关商标侵权问题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有关商标权救济的实际问题之一。商标淡化理论,从上世纪二叁十年代就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初见端倪,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并不长,在商标淡化的内容、类型和认定标准等问题的细节之处,还是存在很大的理论提升空间。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商标淡化,只是在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中,涉及到些许有关国际上商标淡化的有关规定。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司法实践中侵犯商标权利的行为方式不断升级,侵犯商标权人商标利益的行为方式更加隐蔽,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规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商标的保护规定,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商标侵权问题,即传统商标侵权行为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目前司法实践需求。虽然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商标淡化进行说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些个别案件直接运用商标淡化理论来进行判决,但是由于立法的不足,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显得捉襟见肘,法官的说理也因为拘泥于传统商标侵权理论而显得逻辑混乱、说理不清。本文中选取的“老干妈”与贵州永红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案,就是一个在现有商标侵权法律体系下,找不到合适的适用法律的案例。本文第一章通过案情简介,介绍了基本案情、争议焦点和本人认为法院在该案判决中的不合理之处,引出本文的核心论点——商标淡化;第二章通过对商标淡化的概述,介绍了商标淡化的概念、起源和类型以及商标淡化在我国的引入历程和发展变化;第叁章通过对该案的法律分析,剥丝抽茧,就商标淡化适用的前提、构成要件、认定标准、与合理使用的界限以及与不正当竞争的关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释,进而反映出我国目前对于商标淡化法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四章在前一章法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商标淡化的理论完善建议和立法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商标淡化的理论和立法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军荣[7](2018)在《驰名商标反淡化的误区和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混淆理论通过跨类混淆来达致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联想理论重视商标持有人的利益诉求,强调对驰名商标的"绝对保护"而不论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联想理论不足以独自证成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往往通过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理论和其他理论来为其佐证。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在联想理论和混淆理论间摇摆不定,导致执法和司法的混乱,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呈现过滥的趋势。搭便车理论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证成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但更优的方式不是通过社会行政和司法力量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而是通过将社会成本转换为私人成本的方式避免联想和淡化,避免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扩大适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杨夏青[8](2018)在《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实证分析和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中,尚未构建完善的反淡化制度。驰名商标淡化行为认定标准缺失、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以及淡化行为人法律责任的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大量商标侵权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有必要在《商标法》中明确淡化行为认定标准,为未注册驰名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并规定惩罚性赔偿、消除影响等法律责任以规制淡化行为,为驰名商标及其商誉提供全方位保护。(本文来源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庄子威,牛一岚[9](2018)在《商标淡化理论及其适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淡化理论是认定商标淡化行为、保护商标权利人权利的理论依据。淡化行为区别于商标混淆,淡化使得具有一定显着性及独特辨识度的商标,在显着性、辨识度上的弱化、冲淡。淡化行为一般是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之间,其强调的是商标权利人的权利受到的侵害,由系争商标间近似性引起的公众意识上的联想,导致商标显着性的弱化。在适用方面,不少商标纠纷案件中,一方都以商标淡化为由提起诉讼,而法条中也有保护商标显着性之类的字眼,但我国法律法规中并无商标淡化理论。因此,引起了对商标淡化理论引入及法条修改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晓燕[10](2018)在《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是用以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经营性标记,我国商标保护的基本出发点是制止混淆。但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单纯的制止混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的商标法已经确立了反淡化的保护制度。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未有提及,只在驰名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中对反淡化保护的理论稍有提及但极不全面。从淡化理论的概念及由来出发,分析了在驰名商标保护中引入反淡化理论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反淡化制度立法情况的研究从而对我国驰名商标的反淡化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商标淡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驰名商标由于其广泛的知名度及本身所代表的巨大商业价值,成为了商标淡化的"重灾区"。然而,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有关规定仅见于个别法律法规中,并混入了混淆理论,这就使得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陷入了困惑。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商标淡化论文参考文献

[1].任毅.商标淡化与商标混淆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选萍.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完善[J].休闲.2019

[3].宋雅晨,肖管越.商标淡化理论探微[J].经济师.2019

[4].唐君与.我国驰名商标淡化的认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瞿世学.浅析对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的几点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19

[6].高海燕.商标淡化法律问题探析[D].兰州大学.2019

[7].张军荣.驰名商标反淡化的误区和出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杨夏青.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实证分析和对策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庄子威,牛一岚.商标淡化理论及其适用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10].李晓燕.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  ;  ;  

商标淡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