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生野大豆论文_周叁,周明,张硕,刘占涛,赵永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盐生野大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盐渍,速率,离子,脯氨酸,活性氧,可溶性。

盐生野大豆论文文献综述

周叁,周明,张硕,刘占涛,赵永娟[1](2007)在《盐生野大豆的异黄酮积累及其生态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然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和不耐盐的栽培大豆(G.max)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叶片、根部和种子的异黄酮含量,并测定了它们叶片的L-苯丙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还测定了它们根部的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通过两者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大豆异黄酮代谢和盐渍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渍处理不抑制盐生野大豆PAL酶的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大量积累;相反,盐渍处理明显抑制栽培大豆PAL酶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减少,而大豆异黄酮合成前体L-苯丙氨酸积累。结果还显示:在盐渍条件下,盐生野大豆根部异黄酮积累的同时,其根瘤结瘤量较多,且固氮酶活性也较高;而栽培大豆随着其根部异黄酮的减少,其根瘤结瘤量大大减少,且固氮活性大大下降。野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这些差别说明:盐生野大豆积累大豆异黄酮有其生态学意义,这很可能是野大豆通过异黄酮次生代谢途径适应盐渍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于丙军,刘友良[2](2003)在《盐胁迫对一年生盐生野大豆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际上通用的栽培大豆品种Lee68(耐盐性较强)和非盐生野大豆N23232种群(耐盐性较弱)为参照材料,研究了在低盐(150mmol·L-1NaCl)和高盐(300mmol·L-1NaCl)胁迫下,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体内的O-·2水平和MDA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类胡萝卜素(Car)、谷胱甘肽(GSH)等活性氧清除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和300mmol·L-1NaCl胁迫2d时,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根和叶中的O-·2产生速率下降,SOD活性上升,其中叶片表现明显,且叶中APX活性也有增加。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根中MDA含量均未见明显上升,叶片中略有增加。叶中AsA、Car和GSH含量均上升,且升幅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于丙军,罗庆云,刘友良[3](2001)在《盐胁迫对盐生野大豆生长和离子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年生栽培大豆品种 (L ee68,耐盐性较强 )和野生大豆品系 (N2 32 32 ,耐盐性较弱 )为参照 ,以水培结合盐土种植的方法 ,从生长速率、电解质渗漏率和离子分布等方面 ,研究了盐生野大豆品系 (BB5 2 )的耐盐机理。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 ,该品系幼苗生长受抑程度最轻 ,电解质渗漏率升幅最小。根系吸收的 Na+ 、Cl-向地上部 (尤其是叶片 )的运输较少 ,而对 K+ 的选择性较强。从离子角度讨论了大豆盐胁迫伤害或耐盐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于丙军[4](2001)在《一年生盐生野大豆BB52苗期耐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际上通用的耐盐大豆品种Lee68为对照,从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两个阶段,对一年生盐生野大豆种群(BB52)、部分栽培大豆及某些非盐生野大豆品种或种群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和鉴定。从盐害离子效应方面,比较了轻度(-0.55MPa)和重度(-1.10MPa)等渗胁迫下Na~+、Cl~-及NaCl对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电解质渗漏率、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盐生野大豆BB52和栽培品种Lee68在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均表现较强的耐盐性,但大豆品种或种群的耐盐性在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无一致相关性。在种子发芽期,轻度等渗胁迫下,Na~+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大于Cl~-,而重度等渗胁迫下则相反。在苗期,Na~+、Cl~-都是构成大豆盐害的毒性离子,两者之中,Cl~-毒性较强,NaCl处理表现增强效应。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盐溶液水培、盐土培养的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及其大田种植成年植株的茎、叶表面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BB52幼苗茎、叶表面均未见盐腺结构,但成年植株茎、叶表面有球形腺体状结构,直径分别为2.72±0.22和4.08±0.61μm。 以栽培大豆品种(Lee68,耐盐性较强)和野生大豆种群(N23232,耐盐性较弱)为参照,采用火焰分光光度计、X-射线电子探针微量分析(X-raymicroanalysis)、叶面饲喂~(22)Na、薄板层析和荧光检测等技术,研究了盐胁迫对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生长速率、电解质渗漏率、离子吸收、转运和分布、活性氧代谢、多胺、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如下: 盐胁迫下,BB52种群幼苗生长受抑程度最轻,电解质渗漏率升幅最小。在NaCl短期(12h)和长期(30d)处理下,该种群幼苗根系尽管从介质中吸收的Na~+、Cl~-相对较多,但向地上部(尤其是叶片)的运输较少,而对K~+的选择性较强,使得叶片Na~+/K~+值较低。 NaCl根际处理和叶片饲喂~(22)Na各10h并解除后的离子再转运研究表明,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根系吸收的Na~+、Cl~-等离子,较多地转运至根茎部或留于根部,叶中较少。~(22)Na吸收量较非盐生野大豆N23232植株明显要高,且吸收的~(22)Na向其根部的运输较多,向植株地上部的运输(尤其是心叶)较少,对N23232植株,情况则相反。 在150和300mmol.L~(-1)NaCl胁迫2d时,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根和叶中的O_2含量下降,SOD活性上升,其中叶片表现明显,且叶中APX活性也有增加。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根、叶中MDA含量均未见明显上升; 放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 要在300mof.L-’NaCI胁迫时,均显着上升,但其升幅相对较小。叶中Vc、Car和GSH含量均上升,但其升幅相对较大。 在盐胁迫下,BB52幼苗根叩s中刊t和印。含量下降较Lee68和N23232显着,但印d含量下降较少。对于叶片,BB52幼苗PAS中PUt含量下降,Spd上升;N23232种群Put和印 含量都上升:Lee68品种的Put和印 均明显上升,其中Sum升幅较大。就(Spd+Spin)/Put值而言,盐胁迫下除N23232幼苗叶中有所下降外,其余各供试样品的根和叶中均增加,且增加幅度与耐盐性呈正相关。盐胁迫下,供试材料根和叶中N 活性均上升,耐盐性较弱的非盐生野大豆 N23232幼苗上升最显着。 在盐胁迫下,BB52根、叶中Pro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加大均明显上升,但栽培品种Lee68和非盐生野大豆N23232表现不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1-05-01)

盐生野大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国际上通用的栽培大豆品种Lee68(耐盐性较强)和非盐生野大豆N23232种群(耐盐性较弱)为参照材料,研究了在低盐(150mmol·L-1NaCl)和高盐(300mmol·L-1NaCl)胁迫下,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体内的O-·2水平和MDA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类胡萝卜素(Car)、谷胱甘肽(GSH)等活性氧清除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和300mmol·L-1NaCl胁迫2d时,盐生野大豆BB52种群幼苗根和叶中的O-·2产生速率下降,SOD活性上升,其中叶片表现明显,且叶中APX活性也有增加。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根中MDA含量均未见明显上升,叶片中略有增加。叶中AsA、Car和GSH含量均上升,且升幅相对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生野大豆论文参考文献

[1].周叁,周明,张硕,刘占涛,赵永娟.盐生野大豆的异黄酮积累及其生态学意义[J].植物生态学报.2007

[2].于丙军,刘友良.盐胁迫对一年生盐生野大豆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

[3].于丙军,罗庆云,刘友良.盐胁迫对盐生野大豆生长和离子分布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1

[4].于丙军.一年生盐生野大豆BB52苗期耐盐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不同N aC l胁迫下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叶...不同N aC l胁迫下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根...不同盐胁迫下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根和叶...株野大豆内生真菌对大豆幼苗生长情...

标签:;  ;  ;  ;  ;  ;  ;  

盐生野大豆论文_周叁,周明,张硕,刘占涛,赵永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