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

程少博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25-01

面对繁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必要心理准备,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或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或灰心丧气、怨天尤人,或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影响了正常的求职择业。能否成功就业,不仅取决于专业能力、道德素养、文化素质等,同时也取决于就业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应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一、实现角色转换

几年的大学生活行将结束,大学生面临着由一个无忧无虑、令人羡慕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这不仅表现为一个人的身份转变,其内心世界也会随之发生种种反应和变化。在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前,最重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转变角色。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为个人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打下的基础,只是一个知识积累、储备过程。这样,大学生就不再认为自己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而只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从而正视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和合理的角色定位,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素,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我就业心理调适应能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参加就业竞争。

二、客观分析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度为“大众教育”,人才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所谓人才“相对过剩”,是指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不是多的用不完了,而是呈现出需求不平衡的状况。由于近几年我国高校实施扩招,大学生录取率急剧攀升,而专业设置、教育体制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存在脱节,经济发展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差异、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上仍存在任人唯亲和不正之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保持健康心态,正视就业压力,客观看待形势,积极应对困难,深入地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种类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理,根据社会需要来确立职业理想,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

三、合理定位角色

合理定位角色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自我是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应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在知己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从而作出适合自己的求职决策。在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角色的同时,不要过分谋求专业对口、社会地位高、稳定性强、经济收入高的职业岗位,而是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就业形式。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就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和城市的人才呈过剩状态。而亟须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往往得不到所需人才,处于“无米下锅”的局面。大学生要审时度势,勇敢地打破传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观念,寻求更多就业机会。

四、积极应对挑战

自信是就业成败的关键,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保障。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积极参与竞争,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因此,大学生要从三个方面来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一是要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二是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自觉正视社会现实,强化自身竞争意识。三是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大学生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适当修正期望值;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应当注意多元化的求职趋向,尝试选择那些挑战与竞争性更强的职业,甚至着手自主创业

五、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甚至失败时产生的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行为反应。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择业受挫折后,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两种反映:一种是理智性的反映,即积极的进取。挫折对于理智性的择业者来说,往往是择业成功的先导,他会继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调整目标等,直到择业成功。另一种是非理智的反映,即消极的适应或防卫。挫折对非理智性的择业者来讲,往往是灾难性的,他会表现出固执、对抗、倒退和妥协等行为。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所压倒。大学生应树立把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提高能力的机会,勇敢面对挫折,冷静对待挫折,机智应对挫折,成为战胜挫折的强者。

六、克服心理障碍

克服心理障碍是取得择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大学生应该努力克服不利择业的心理障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缺乏自信,自卑自贱。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大学生必须认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充分的信心去参加竞职。

2.盲目从众,相互攀比。一些大学生看到别人去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择业,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就盲目随大流,缺乏自己的主意;大学生应努力克服从众心理的影响,从社会需要、自身条件以及以后发展等方面慎重决策。

3.孤芳自赏,好高骛远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盲目追求“三高”在就业过程中必然会碰壁。究其原因,这些大学生的问题在于一是脱离社会,对社会缺乏认识;二是过于依赖自我感觉,而对自我理性认识不足。因此,这些大学生不要好高骛远,应重新认识自己,降低择业的期望值,定位适合自己的求职目标。

4.犹豫观望,徘徊不定有些大学生在双向选择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时这山望着那山高,该拍板时不敢拍板;有时做出了一个决定,但还是忐忑不安,顾虑重重,别人一旦说好,便沾沾自喜,别人一旦说不好,就后悔不迭。这类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和客观分析,过分注重利害得失,往往会失去很多就业的机会。

5.嫉妒别人,怨天尤人在择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如果发现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于不如自己的人略胜自己一筹时,就非常嫉妒,甚至做一些手脚;有些大学生面对求职的艰辛,怨天尤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在郁闷、抱怨中打发日子,最终导致一事无成。大学生应当及时调整这种嫉妒别人,怨天尤人的不良心态,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地进入市场谋职。

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应该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求职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自我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双向选择”,寻求自己理想的职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标签:;  ;  ;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