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三监狱云南昆明650300
摘要:目的:探讨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86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外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疗效
腹外疝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理机制是患者内脏器官经过变异的腔隙后进入患者腹壁组织[1]。腹外疝的形成,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探讨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我院对腹外疝患者采用了传统修补术与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86例为本才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为38—75岁,平均(53.6±11.2)岁;直疝15例,腹股沟疝28例;合并肺气肿11例、前列腺增生1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功能不全5例。在4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为39—76岁,平均(54.2±12.3)岁;直疝16例,腹股沟疝27例;合并肺气肿13例、前列腺增生14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两组患者性别、类型与合并症等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腹外疝修补术治疗,即使用Patch平片腹直肌后筋膜前放置法手术修补[2],选择原切口对疝囊实施游离,在将补片放置在腹直肌后间隙处,放置时将补片的上部位于腹直肌与肋、内斜肌之间,而下端则与cooper韧带固定,而后将补片周边固定缝合,逐层关闭切口。
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进后的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3]。具体治疗方法为: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耻骨结节的位置向外侧做一个长度约为50mm的切口,使耻骨节和内环能够充分显露;而后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证切口向上能够游离至联合肌腱,向下能够游离至腹股沟韧带。然后利用bard与mycromesh补片依据腹股沟管的内侧角形状剪裁补片外侧端;向上牵开精索,将补片圆角固定在耻骨上腹直肌的前鞘并重叠15mm。最后在内环周围对腹股沟韧带与补片下端实施缝合,在补片的外侧做一个切口将上下尾片露出,采用止血钳将上尾片夹住从精索下方缓缓拉出,以此将精索置于上下尾片之间,当补片上部原位缝合完毕与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完毕后,关闭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患者病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一录入分析,以()表示年龄及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借助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用x2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3±6.7)min与(56.1±4.3),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3.8±1.0)d、(7.1±0.5)d,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
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局部肿胀、1例创口疼痛,共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7%,对照组则出现3例局部肿胀、2例创口疼痛及3例皮下脂肪液化,共8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6%,经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对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病情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3%,对照组则出现5例病情复发情况,复发率为11.6%,两组复发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少于采用传统修补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术后观察及随访,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患者18.6%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病情再次复发率达到11.6%,远高于研究组患者2.3%的复发率(P<0.05)。该结果证明,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期治疗效果比传统修补术效果显著。
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传统修补术直接用线把疝气所受损的组织进行拉扯修补,缝合时张力较大且术后疼痛强烈,预后较差,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恢复时间很长[4]。相对传统修补术而言,改良后的无张力修补手术,其解剖时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且其缝合修补材料均属于无张力的人工合成材料。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很大程度降低了修补缝合时的张力,从而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同时手术采用聚丙烯补片对疝环进行填充,一方面完成了对缺损疝环的修补,另一方面还增加了患者后壁腹横筋膜的抗力,降低疝的再次复发概率。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患者,具有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身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率的特点,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天文.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196-197.
[2]李辉,张旭升.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8):122-123.
[3]宋涛.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82-84.
[4]梁杰伟.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74-175.
作者简介:
付礼衡(1977年11月-)汉族,大理鹤庆,大学本科,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工作:现为云南省第三监狱医院院长,除医院日常行政事务,还从事临床一线的门诊,住院部的查房以及普通外科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