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用论文_甘时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语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理论,视角,归纳法,效果,演绎法,双关语。

认知语用论文文献综述

甘时源[1](2019)在《认知语用关照下的汉英语篇指示语翻译及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具有语篇性。语篇指示语的语用认知本质要求我们在解读和翻译语篇指示语时要基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形成的语境映射,完成指称意义的顺利传达。以人称指示语为例,分析得到汉英互译时的五种翻译方法,即具化翻译、省译、人称转译、直接翻译和他类翻译。同时,对语篇指示语的翻译教学提出两点思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8期)

卜伟,王晓龙[2](2019)在《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认知语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委婉语能够减少人际交往摩擦,使语言交际在和谐融洽的基础上实现沟通目标,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文章以顺应理论为视角,对商务英语信函中委婉语的生成进行顺应性解释,并结合关联理论分析该文体中委婉语的理解机制,以期减少商务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的语用失误。(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徐银[3](2019)在《“轻+名词”构式范畴扩展的认知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刊媒体中的"轻现金"等表达可抽象出"轻+名词"构式。此构式典型义为:名词所指物在"重量/比重"特性方面显示较小的值。此构式为原型范畴。非典型承继实例中,名词所指的"次结构"(重量/比重)与名词所指为非常规关联。构式对此类短语的允准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涉及客观事实、世界知识、构式形义与图式、范畴化、体裁及交际意图、识解等。此内容在非典型承继实例的在线加工过程中彰显。图式构式、语境、认知方式的互动推动"轻+名词"构式非典型承继实例的产生,进而导致此构式范畴的扩展。语料库调查显示:"轻+名词"构式扩展路径是从典型到次典型、再到边缘承继实例的过程;边缘承继实例在新闻语篇中的能产性最强。(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亚莉[4](2019)在《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隐喻象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象似性的实质功能及意义。语言中的隐喻象似性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隐喻得以构建的基础。研究隐喻思维过程不仅对语言教学有现实意义,对推动各交叉学科发展、激发和形成新思路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3期)

张环,陆国君[5](2019)在《“各种X”的新认知语用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新认知语用学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各种X"的语义语用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结构和语义上看,"各种X"构式可分为叁种次类构式:"各种+NP"、"各种+VP"和"各种+AP",其基本语义(彼此不同种类)逐渐虚化,程度义增强;从语用角度来看,"各种X"语用色彩由客观陈述逐渐向主观评价演变,交际过程中的焦点信息也得到凸显;"各种X"的产生固然受到了社会-认知因素(前语境知识等)的制约,但更是受到了源于使用者概念隐喻与转喻等认知能力的影响,是语用动因与认知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范振强,袁梦田[6](2019)在《最佳新奇假说视域下双关语的认知语用机制与神经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关语是语言学、文学、逻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以往研究多从本学科角度对双关语的某一侧面进行描述或解释,而结合交际双方的认知语用因素进行系统阐释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心理语言学的最佳新奇假说为理论框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解释双关语生成的认知机制和理解的语用效果。研究发现:双关语的语用效果是使受众产生愉悦感,其背后的深层认知机制是双关语高凸显意义和低凸显意义的同时涌现;双关语的最佳新奇机制是多个脑区协同运作的结果,跟主体的意识性密切相关。研究旨在将双关语的理论研究朝着具有解释充分性和心理现实性方向上向前推进。(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钟茜韵[7](2019)在《认知语用视阈下的英语话语标记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话语标记语对理解和产出话语至关重要,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时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从认知语用视角出发,基于关联理论,分别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教授英语话语标记语。在演绎法中,教师根据语境效果的叁种类别对体现命题间语义关系的标记语进行分类讲解,并提供每种功能下的多个表达式,以弥补学习者机械使用单一标记语的不足;在归纳法中,教师提供大量真实语料,利用话语和语境间的最佳关联假定,推导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以防止学习者出现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7期)

李姗[8](2019)在《翻译的认知语用学研究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语用学注重从认知的视角和语言的意义来研究翻译。从认知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译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翻译过程从释意到表达受到译者认知语境的制约。翻译的认知语用学研究路径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为语言哲学走向广阔的认知科学哲学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7期)

胡倩,张巨文[9](2019)在《汉语口语中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认知语用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代词"那个"是汉语口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章中的"那个"借助其语义模糊的语言形式表达交际双方共知的话语内涵。本研究将其置于认知语用学框架下,借助关联理论,尝试探究听话者获取说话者交际意图的解读机理,认为明示信息的关联性和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为话语的成功识解提供基础。其次,"那个"的模糊指代与非指代性的明说在明示方式上存在语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获取最佳关联的认知语用方式,引发后者所不具备的认知效果。(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彭晶[10](2019)在《误解消解话轮结构的社会-认知语用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认知语用视角分析含意误解成功消解的话轮序列结构。基于汉语误解消解会话分析,结合共知不匹配语境,探究误解消解话轮结构的社会-认知语用理据,发现涌现共知共建是误解消解话轮结构的社会-认知语境成因,集体情境突显义的共建是误解消解的驱动要素,同时认为共建词项的词汇知识/语境知识的集体情境突显义是误解消解话轮结构的社会-认知语用原则。本研究可为说话人意义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推进误解探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认知语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委婉语能够减少人际交往摩擦,使语言交际在和谐融洽的基础上实现沟通目标,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文章以顺应理论为视角,对商务英语信函中委婉语的生成进行顺应性解释,并结合关联理论分析该文体中委婉语的理解机制,以期减少商务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的语用失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语用论文参考文献

[1].甘时源.认知语用关照下的汉英语篇指示语翻译及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卜伟,王晓龙.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认知语用分析[J].大学教育.2019

[3].徐银.“轻+名词”构式范畴扩展的认知语用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

[4].郭亚莉.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隐喻象似性研究[J].校园英语.2019

[5].张环,陆国君.“各种X”的新认知语用学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范振强,袁梦田.最佳新奇假说视域下双关语的认知语用机制与神经表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7].钟茜韵.认知语用视阈下的英语话语标记语教学[J].海外英语.2019

[8].李姗.翻译的认知语用学研究路径[J].作家天地.2019

[9].胡倩,张巨文.汉语口语中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认知语用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彭晶.误解消解话轮结构的社会-认知语用阐释[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认知语用转喻推理模式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模型1叁、模糊限制语的认知语用分析情态意义的认知语用模型(5)微观认知语用转喻推理模式构式“X是X”中后一个“X”的再范畴化...

标签:;  ;  ;  ;  ;  ;  ;  

认知语用论文_甘时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