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融产品定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融,商业银行,供应链,模型,期权,产品价格,利率。
金融产品定价论文文献综述
辜浩诚,严卓华,黄冠成,侯洪林[1](2019)在《创新养老型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化理财产品作为"定制化产品",设计灵活,能够满足投资者的特定需求,因此文章以满足老年人实现资产保值,规避通胀风险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及考虑到黄金具有良好的规避通胀的功能,设计了一款挂钩黄金现货价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方式选择幂式双障碍期权。通过使用VAR方法对该款产品的收益及风险进行分析,最终证明该款产品的风险较小,适合于老年人这一稳健型的投资群体。(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胡睿智[2](2019)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经济的竞争,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银行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以及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最后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提出管理策略。以期为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周寒娴[3](2018)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萌芽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景象。互联网金融以小散客户为目标服务对象,使以往不被理财产品考虑的大量闲置资金被激活。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对传统银行理财有着不可忽视的挤压作用,银行机构不得不通过提高所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发行机构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被放大。投资者往往无法了解产品的风险所在,也无法正确估量收益的合理性,正确评估理财产品定价的合理性是当下尤为重要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逐年攀升,国民的个人理财需求日益增长。在各类理财产品中,结构性理财产品作为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组合而成的新型理财产品,是理财产品市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对金融机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定价产生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环境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的不同特征。第一,国外存在理财产品二级市场,而国内不存在这样的流通市场;第二,国外结构性理财产品设有提前赎回条约的较多,国内理财产品则常常只能持有到期;第叁,国内互联网金融发达,而国外不存在会对银行理财业务形成冲击的互联网金融。基于国内外理财产品市场的不同特征,在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适用国内市场的3条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的假设,它们分别是H1*: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定价基本与理论定价持平,偏差不应太大;H2*: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溢价随着产品期限的变长而降低;H3*:产品定价的溢价随着挂钩标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本文采用从2018年3月到2018年9月的来自不同发行机构、具有不同挂钩标的和不同持有期限的126个结构性理财产品样本来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提出的3条假设,并得出以下叁个结论。首先,大部分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理论定价几乎等于实际定价,甚至略微高于实际定价,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平价甚至折价发行了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与许多欧美市场通常溢价发行的现象相反。本文分析这是国内外市场差异造成的。一方面,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流通市场和可赎回条约的缺失导致流动性较低,发行机构需要给予投资者更多的风险补偿。另一方面,面对来自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其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国内外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上的不同表现。其次,投资期限越长,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溢价率越低(由于本文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品的平价甚至折价发行,溢价率下降也可以理解为折价率提高)。本文构造了检验持有期限对定价溢价率影响的回归函数,以结构性理财产品持有期限的哑变量为自变量对产品定价溢价率进行回归,并用Bootstrap修正回归的显着水平。结果显示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哑变量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即溢价均低于1个月期限的产品(溢价率更低,表现为折价率更高)。其中,3个月期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溢价率比1个月期限低11.3%;而6个月期限的产品溢价率更是比1个月期限的低了55.8%,2个系数在Bootstrap检验下都是显着的。由此,我们从统计意义上确认了发行溢价率与投资期限的负相关。这样的现象同样与国内理财产品流通性较低有关。在国外市场,二级市场和赎回条款的存在使产品期限的长短对投资者产品选择影响较小,而在国内市场长期限产品因为流动性的缺乏对投资者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发行机构需要提高产品的票面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购买长期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后,挂钩标的的不同会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溢价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同样构造了检验挂钩标的对定价溢价率影响的回归函数。当挂钩标的为沪金1906合约时相较于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溢价率平均要高2%;当挂钩标的为原油1812合约时比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溢价率要低3%;当挂钩标的为黄金1812合约时比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溢价率要低4%,系数在Bootstrap检验下都是显着的。(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刘杰[4](2018)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面对存贷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创新性业务,改变了商业银行过去对企业的单一授信模式,以供应链整体为思路,充分利用供应链交易的特点与核心企业的优势,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效缓解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供应链健康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科学定价,关系到商业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文章首先通过梳理现有的文献资料,发现鲜有学者站在商业银行期待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竞争力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进行研究。其次,深入剖析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的原则、影响因素及其特殊性,对传统贷款定价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发现其并不能满足现阶段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需求,从而引进关系型贷款定价模型。然后,借鉴其定价思路,从商业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的观点出发,利用企业的私有信息在未来可能获得的超额经济利润,采取均匀分配的方式在现期对供应链上企业进行贴现,进而加入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定价当中,建立了本文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模型。最后,通过具体的仿真算例,分别使用商业银行现行贷款定价方法和本文构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模型计算了产品价格。结果表明,对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时,考虑银企长期合作中可能获得的超额经济利润,能够制定更优惠的产品价格,满足商业银行在利润空间收窄的情况下,急于打开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的需求。在此结论下,文章针对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建设方面的不足,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优化本文构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模型的应用环境,使其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17)
龙海明,刘杰[5](2017)在《基于关系型贷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科学定价,关系到商业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本文通过借鉴关系型贷款的定价思路,从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的观点出发,考虑产品多次销售可能产生的超额经济利润,采取均匀分配的方式在现期对供应链上企业进行贴现,进而加入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定价当中,以制定更优惠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价格,为商业银(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7年70期)
李利果[6](2017)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7)》,我国中小微企业提供90%的新增就业,创造GDP占比达到60%,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根据银监会对主要银行信贷信息统计结果,截止至2017年2月末,大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金额达50%以上,而对GDP贡献达六成的小微企业仅获得23.96%,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要想使中小企业成长,首先应该想办法克服融资困难的问题。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最早是由深圳发展银行推出。它与传统的授信业务不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小企业自身,而是扩展到供应链,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从而使中小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同时应当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为了使供应链金融业务健康有效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目前国内的文献大多是对意义、影响、风险等的研究,对定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期权的角度出发,构建叁叉树模型,以期为探索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理论作出一定贡献。为了对研究对象有初步认识,文章先明确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特点,再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接着,本文从风险角度出发,并详细说明了违约损失率的概念,影响因素,测算方法,接着从供应链金融和期权的相似性出发构建叁叉树模型。为了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选取汽车行业在新叁板市场挂牌上市的25家中小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利率低于银行同期的贷款利率。最后本文针对实证过程及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模型仍有待加强研究的方面,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引。本文研究结论显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卢楠[7](2017)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融资产品定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当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方式,合理的价格是确保供应链融资产品正常运转和推广的前提。而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对产品定价缺乏经验,难以在信贷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使各参与方利益最大化,影响了该金融创新的发展。因此本文对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问题加以研究,以期帮助提高产品定价的准确性。本文在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将从产品定价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流动性价值和供应链整体信用风险两方面展开研究,并给出使系统收益最大化的定价模型。首先,在传统定价模型中融入期权定价模型以刻画标的物的流动性价值,得到融资产品的基础利率。利用持有欧式看跌期权来描述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引入B-S模型为该期权定价,并利用叁角模糊数来刻画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的波动,从而得到带有置信度的模糊基础利率区间。其次,将复杂网络与各企业信用风险情况相结合以刻画供应链整体的信用风险,得到融资产品的利率调整项。建立基于自适应权重和双向选择机制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以拟合现实供应链,进而计算出供应链中各企业对整体信用风险的贡献度;将该贡献度与各企业信用风险情况相结合,得到基于产业链信用风险的利率调整项。接着,将基础利率与利率调整项相结合来为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并利用基于广义矩阵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讨论两者在不同经济时期对贷款价格的差异化影响,并得出在经济繁荣时期,信用风险对银行利差的影响比流动性风险大,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流动性风险对银行利差的影响比信用风险大。最后,本文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对定价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介绍本文建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融资产品定价模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总的来说,本文将模糊期权定价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结合到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的价格制定中,理论上丰富了银行融资产品定价的方法,对银行定价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刘宇萍[8](2017)在《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正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高度重视。国际社会通过气候谈判初步对全球变暖问题达成共识并建立了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制度框架。为进一步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工作,2015年12月,全球近200个国家出席了巴黎气候大会,我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谈判并承诺在2030年之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60%-65%。为实现该项承诺,我国统一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正处于碳金融的试点阶段,2017年即将启动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此时针对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相关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其中如何对碳金融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又是整个市场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价格规律,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问题。论文主体首先对碳金融及碳金融产品进行概念界定,概述碳金融市场的相关情况;对碳金融产品定价机制进行分析,尝试建立一个碳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的理想框架;介绍碳金融产品交易所遵循的相关经济学理论。进而从国外碳价、经济环境、能源价格及汇率变动四个角度构建我国碳金融产品的价格模型,并分别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接下来以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为研究对象,从国外碳价、经济环境、能源价格及汇率变动四个层面,构建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求出并运用价格预测检验基于影响因素的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模型,同时了解各影响因素对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情况,包括影响过程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我国碳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碳金融产品定价机制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7-03-01)
徐秋玲[9](2016)在《“一带一路”助亚太能源合作共赢》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大陆,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于亚洲内部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原因,亚洲内部的能源合作还不够深化,东亚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最多的地区,还没有形成活跃的能源市场,尤其是油气市场(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6-07-09)
颜镜洲[10](2016)在《关于特定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和投资组合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理金融和金融数学的核心研究内容的是金融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金融资产定价是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合理定价的研究,投资组合则是研究投资机构或投资人进行资产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的重要理论方法。本文对金融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在金融市场下的金融资产定价和连续时间投资组合问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Black-Scholes期权定价问题。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知,假设持有人在期权的有效期内不进行股票交易。然而期权持有人买入期权后还可能在期权的有效期内进行交易的投资策略。这里我们假定按照非线性的投资策略持有股票,并给出期权的定价公式,在适当的条件下新期权定价公式退化为经典的定价公式,并且它的价格更便宜。第二个方面是研究连续时间资产投资组合问题。研究二次效用下投资组合的最优投资策略,我们运用随机控制中的动态规划原理的技术得到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值函数满足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简记(HJB),最后研究在二次效用函数情形下的最优投资策略,并得到了在二次效用函数下的显示表达式。(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金融产品定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经济的竞争,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银行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以及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最后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提出管理策略。以期为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融产品定价论文参考文献
[1].辜浩诚,严卓华,黄冠成,侯洪林.创新养老型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J].价值工程.2019
[2].胡睿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与利率风险管理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9
[3].周寒娴.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8
[4].刘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8
[5].龙海明,刘杰.基于关系型贷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
[6].李利果.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研究[D].福州大学.2017
[7].卢楠.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融资产品定价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7
[8].刘宇萍.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9].徐秋玲.“一带一路”助亚太能源合作共赢[N].中国电力报.2016
[10].颜镜洲.关于特定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和投资组合模型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