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贵州青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古镇,旅游,贵州,布依族,形态,居民,新苑。
贵州青岩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飞[1](2018)在《“一带一路”视阈下贵州少数民族工艺品外宣翻译探究——以青岩古镇民族工艺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为贵州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传播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以青岩古镇的民族工艺品英译为例,以功能目的论为框架指导,探究少数民族工艺品外宣翻译的方法,实现跨文化旅游翻译的交际目的,让外国游客深入了解贵州民族工艺品。(本文来源于《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8年年会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2)
郑福磊[2](2018)在《贵州青岩古镇文凡精品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国酒店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文化修养的提高,消费人群对酒店的功能需求由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为基础,进而向个性需求和文化体验转化。在这种传统酒店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情况下,精品酒店作为一种新的酒店发展新形态快速兴起,且在设计之初便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基于贵州青岩古镇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以精品酒店为研究对象,对其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归纳、依托实例进行调研,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从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建筑风格等地域文化中吸取精华,并借鉴运用到精品酒店设计中,力求对未来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酒店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研究题目的课题起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阐述了精品酒店的定义及特征,并结合地域文化相关理论对西南地区精品酒店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第叁章通过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和建筑风格叁个不同的角度详述了对精品酒店地域文化内涵产生影响的叁种要素,并结合青岩古镇所处的地域进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参考与依据。第四章是青岩古镇文凡精品酒店的总平面设计。探讨了项目背景、规划条件、建筑策划以及各种地域性因素对精品酒店总平面布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是项目建筑设计。分别从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组织、空间特色塑造、建筑造型、无障碍设计和生态技术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主要设计过程,以及建筑是如何在建筑主体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第六章是对以上研究的总结与后续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邱思婷,高明[3](2018)在《浅析贵州青岩古镇建筑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气候温润,山峦起伏,民风淳朴,生活在里的人们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文化。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其人文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本文通过对古镇的发展背景、建筑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古镇面临的问题,对于古镇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住宅设施》期刊2018年03期)
吴松琴,马剑[4](2018)在《历史钩沉:明清贵州青岩古镇的空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镇常被称为民族历史的"活字典"。在时空交替的视域下,不断诠释着城市形态的历史传承,不断建构着自身内在"真实性"。同时立足于史料整理与实地考察,爬梳了青岩古镇自明清以来的历史记忆;剖析了古镇形态与空间结构;解读了空间秩序下的社会运作体系。进而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历史文化指导。(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8年02期)
赵春艳,谢琳[5](2017)在《古镇居民旅游参与提升策略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在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本文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青岩古镇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从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居民旅游参与的影响因素,在此实证与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古镇居民参与旅游的策略,以期实现青岩古镇旅游与居民互动共赢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7年12期)
许可[6](2017)在《基于乡土景观应用的贵州青岩布依族生态农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乡土景观是人类在特定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改造自然,长期与自然环境磨合,最终形成的包含了生态、生产与生活的有机整体,也是具有乡土地域性的景观空间。乡土景观是当今价值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反映,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二十世纪末以来,全球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全球价值观正在趋同,文化自觉与自信正在减弱,乡土与地域性正在被逐步侵蚀。布依族是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于贵州省境内,早期以渔猎为生,随着财富积累与技术进步,逐渐发展成为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明,也形成了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独特布依族文化与布依族乡土景观空间,然而布依族乡土景观也因价值观趋同而面临被侵蚀的困扰。文章在相关研究综述板块中,对乡土景观的理论、基本要素、各学科视角与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国内外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综述。在布依族乡土景观分析板块中,对布依族乡土景观植根的土壤、布依族乡土景观总体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贵州境内的镇宁石头寨、花溪镇山村两个典型布依族村寨进行实地调研与详细分析,尝试概括出布依族乡土景观的定义,最后总结出多元文化对布依族乡土景观的影响与冲击、当前功能需求与历史传承的矛盾、布依乡土景观理论尚不完善叁个现存的问题。在实践研究板块中,以贵州青岩布依族生态农庄的开发项目为支撑,以笔者总结出的尊重云贵高原自然环境、表达布依族历史文化、营造布依族乡土场所精神叁个基本原则为指导,提出充分利用场地丰富的地形、汲取重构青岩布依族乡土景观形式、灵活表达青岩布依族传统符号、适当运用乡土材料、融入青岩布依族传统活动五个针对青岩布依族生态农庄的设计方法,并据此提出设计方案,尝试布依族乡土景观的设计实践提供一种可能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高鹏[7](2017)在《贵州花溪之睛“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青岩古镇》一文中研究指出让游客有看、有听、有吃、有玩、有参与、有体验,整合景区内外所有旅游资源,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真正营造出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氛围高原明珠,灵秀花溪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行政区域部面积964.1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4.1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叁分之一,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景;这里,有景区,有故居,还有古镇。在这里,可以赏(本文来源于《中华儿女》期刊2017年04期)
胡慧敏[8](2016)在《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部分古村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大力开发民族优势资源,为地区传统文化培育了现代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简要探讨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6年10期)
宁秋实[9](2016)在《贵州贵阳中叁迭统青岩化石库的埋藏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岩化石库”前人称之为“青岩生物群”,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古生物群,产于贵州省贵阳市青岩镇附近,赋存于中叁迭统安尼阶新苑组中。“青岩化石库”是研究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生物复苏及生物辐射的重要化石宝库,因此,进一步开展“青岩化石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青岩化石库的埋藏环境。通过对青岩化石库赋存层位(营上坡段、雷打坡段)地层结构和碳酸盐岩微相研究,认为化石库埋藏环境为碳酸盐岩台缘斜坡-硅质碎屑岩盆地边缘,其中下部(营上坡段)为台缘斜坡环境,上部(雷打坡段)为盆地边缘。通过对生物生活环境分析,各类生物生活环境十分广泛,从滨岸-广海陆棚,但以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生活环境为主。结合埋葬特征分析和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化石库中生物化石为原地和异地两种埋藏方式,以异地埋藏为主。异地埋藏化石主要是通过重力流方式从碳酸盐岩台地上搬运而来,上部(雷打坡段)以颗粒流和液化流搬运为主,下部(营上坡段)以碎屑流搬运为主。通过对营上坡段和雷打坡段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研究,营上坡段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上升期,还原性增强,具有海洋生产力高和生物量富集的特点,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盐度整体趋于增大。雷打坡段沉积时期为温度逐渐升高、盐度逐渐降低。在雷打坡段下部和中部沉积时期海平面几乎不变,海洋生产力较稳定;上部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下降,氧化性增强,其海洋生产力较低、生物贫乏。利用Th/U和Ni/Co比值、Sr/Cu比值、Sr/Ba比值分别分析了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和古盐度变化。分析得出研究区气候干热,雷打坡段沉积时期处于相对安静低能的贫氧环境,营上坡段沉积时期处于相对动荡的高能的缺氧环境。营上坡段沉积时期的古盐度比雷打坡段的高。(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宁秋实,喻美艺[10](2016)在《贵州青岩地区中叁迭统新苑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青岩地区中叁迭统新苑组营上坡段和雷打坡段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δ(13CPDB)值介于-0.65‰3.65‰,均值为1.24‰;δ(18OPDB)值介于-5.50‰-1.70‰,均值为-3.09‰。研究表明,营上坡段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上升,还原性增强,具有海洋生产力高和生物量富集的特点,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盐度整体趋于增大。雷打坡段沉积时期为温度逐渐升高、盐度逐渐降低。在雷打坡下段和中段沉积时期海平面几乎不变,海洋生产力较稳定;上段沉积时期是海平面下降,氧化性增强,其海洋生产力较低、生物贫乏。(本文来源于《贵州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贵州青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国酒店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文化修养的提高,消费人群对酒店的功能需求由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为基础,进而向个性需求和文化体验转化。在这种传统酒店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情况下,精品酒店作为一种新的酒店发展新形态快速兴起,且在设计之初便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基于贵州青岩古镇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以精品酒店为研究对象,对其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归纳、依托实例进行调研,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从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建筑风格等地域文化中吸取精华,并借鉴运用到精品酒店设计中,力求对未来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酒店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研究题目的课题起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阐述了精品酒店的定义及特征,并结合地域文化相关理论对西南地区精品酒店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第叁章通过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和建筑风格叁个不同的角度详述了对精品酒店地域文化内涵产生影响的叁种要素,并结合青岩古镇所处的地域进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参考与依据。第四章是青岩古镇文凡精品酒店的总平面设计。探讨了项目背景、规划条件、建筑策划以及各种地域性因素对精品酒店总平面布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是项目建筑设计。分别从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组织、空间特色塑造、建筑造型、无障碍设计和生态技术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主要设计过程,以及建筑是如何在建筑主体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第六章是对以上研究的总结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州青岩论文参考文献
[1].陈玉飞.“一带一路”视阈下贵州少数民族工艺品外宣翻译探究——以青岩古镇民族工艺品为例[C].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8年年会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郑福磊.贵州青岩古镇文凡精品酒店建筑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8
[3].邱思婷,高明.浅析贵州青岩古镇建筑特色[J].中国住宅设施.2018
[4].吴松琴,马剑.历史钩沉:明清贵州青岩古镇的空间结构[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8
[5].赵春艳,谢琳.古镇居民旅游参与提升策略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
[6].许可.基于乡土景观应用的贵州青岩布依族生态农庄设计[D].苏州大学.2017
[7].高鹏.贵州花溪之睛“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青岩古镇[J].中华儿女.2017
[8].胡慧敏.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
[9].宁秋实.贵州贵阳中叁迭统青岩化石库的埋藏环境研究[D].贵州大学.2016
[10].宁秋实,喻美艺.贵州青岩地区中叁迭统新苑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贵州地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