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虎:社会工作的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构建论文

钟祥虎:社会工作的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构建论文

〔摘 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但引入社会工作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不多见。作为方法和手段的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可行的,有其相应的嵌入模式。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为嵌入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价值理念为嵌入提供思想前提,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嵌入提供理论指导,社会工作方法为嵌入提供方法支持。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涉及嵌入的主体、嵌入的对象领域、嵌入的过程与空间、嵌入的效应等方面。引入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其主要内容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且对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了相关的战略部署。同时,这一决定也提出了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特别强调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这也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与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需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使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的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不仅是先前学界面临的重要文化问题,也是新时代学界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乡村振兴是包括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振兴,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内容。

二、本文分析的框架

由于公共文化的内容与公共文化的形态存在多样性,特别是“以国家财政支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体制无论在内容、活动方式,还是在组织形式上,都没有全部覆盖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领域”④,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在农村的覆盖和建设更是显得不足,因此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格局在当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重大的政治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引入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策略,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模式。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有这样几个核心的概念需要澄清。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人类服务活动,在服务的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所谓的微观社会工作,是以个人、小组或家庭为其工作的对象;宏观社会工作是相对于微观社会工作而言的,指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实践,其服务的对象指向组织、社区、地区和国家,其任务强调社会政策的发展、有效服务的组织传递、社区生活的强化和社会疾病的预防,其领域体现为社区组织、社会政策和行政领域,其目标在于引导积极的社会变迁。在本文分析中,社会工作主要趋向于宏观社会工作,其扮演的角色是直接服务角色与间接服务角色的综合,包括支持者、指导者、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促进者、经纪人等。综合性、系统化的角色集为社会工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构建中的作用与功能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嵌入性,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最早由卡尔·波兰尼提出,用来分析经济变化在人类历史社会中的位置。⑤后来这一概念被格拉诺维特发展使用。2006年熊跃根将其引入社会工作,用来分析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王思斌对嵌入性理论做过社会工作的全面阐述,认为“社会工作嵌入实际社会服务,与传统的行政性的社会工作合作与磨合,是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⑥这种结合,其领域将不断扩展和延伸。徐永祥则是将这一概念引入分析社会工作者介入汶川地震灾区的过程。如果说熊跃根与王思斌是对嵌入性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宏观或理论阐述,那么徐永祥则是对嵌入性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本文的研究中,社会工作所嵌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引入社会工作,可以有效的挖掘与发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链接作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以社会工作为手段,整合社会组织或团体、不同人群等主体,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政府主导的单一建设格局,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建设格局。

中国于2016年9月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由此应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方面,除去技术创新,低能耗和环保产业等创造的产值,以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产值占比不可忽视。因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我们需要谋求新的增长可能性,保证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湖北省1997年至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主要研究其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依赖于能源消耗,即GDP增速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同时对人口规模、出口贸易、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从提起公诉到审理完结,只用了仅仅4天时间,李凌正是这“4天奇迹”的缔造者。为了将这起简单刑事案件又快又好地审理完结,李凌主动出击,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入手。李凌多次联系将邹某逮捕的娄星区公安局的办案人员,通过查卷宗以及询问办案人员的方式,最后发现被告人邹某曾有过前科。在掌握了这些情况的条件下,李凌认为该案可以依法适用简单程序,实行独任审判。

三、社会工作嵌入的可能性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其内容都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没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内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都是极其不完整的。乡村振兴更是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在内的全面振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文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农村社会发展中的“根本目的与根本动力,是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充分体现了对农民权益的尊重,对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关涉到农村、农民的福祉。这与社会工作的本质与特征相契合,因此将社会工作引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是可行的。

1、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的本质为嵌入提供基础

我叫陈醒言,今年十岁了,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我的爱好十分广泛。我爱看各种各样的书,从书中我能学到丰富的知识;我爱吹葫芦丝,今年暑假刚考过了葫芦丝十级;我也很爱运动,这学期光荣地加入了校足球队;我最爱画画,我跟着老师学过油画、素描、彩铅画等,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画家,我想用彩笔描绘出多姿多彩的世界,描绘出五彩缤纷的祖国,描绘出郁郁葱葱的森林,描绘出活泼可爱的动物等等。我要把一切都打扮得神奇又神气。这就是我,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阳光小男孩。

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前专业社会工作时期,对其理解就是济贫,就是一种慈善。在专业社会工作确立后,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各异,有的从专业服务领域、专业服务方法及专业服务所达到的功能进行专业学科式的理解;有的从福利事业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解为社会福利工作⑧,是对群众的社会生活福利事业的管理⑨;有的从调整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工作就是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入手开展工作,⑩达到社会功能的变化;有的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解为助人自助,甚至将其引深为一种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是一种利他主义。社会工作从其诞生起,就旨在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它为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社会及人群的冲击而产生的,通过其专业化的手法,微观上为个人、家庭等提供服务,宏观上积极倡导公民参与社会发展与建设,影响社会政策,“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谢立中从社会工作的目标角度探讨了社会工作的本质,认为助人与维护社会秩序构成了社会工作的两种目标。从专业学科的角度看,社会工作即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帮助个人、家庭、社区及群体等链接社会资源,调适其社会关系,恢复其受损的能力,改善其社会环境,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关系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的构建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居民基本文化生活权益的实现与否、文化需求的满足与否。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要是由政府供给的,供给渠道单一;改革开放后,供给主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是却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扩展。其结果之一导致农村“私性”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可避免的导致村民之间的关系出现“功利化”、“原子化”与“疏离化”现象,导致农村社会发展在精神上的“空心化”。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政府的作用外,更应当充分吸纳并发挥社会力量,在政府主导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充分引导农民参与。而在资源的链接与调配、社会关系的调适等方面正是社会工作本质所强调和突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也正是社会工作本质所追寻的目标。可以说社会工作的本质为其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本质基础。

2、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嵌入提供思想前提

波兰尼最早提出嵌入性概念,格兰诺维特将嵌入分为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指行动者深受其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构性嵌入是视行动者自身所在的网络为更大网络的组成部分,是嵌入于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规范等结构之中。本文引入嵌入性概念是来探讨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构建嵌入模式。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明确几个基本的问题:

首先,尊重与接纳的原则。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中,强调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每个人都具有相应的价值与尊严,都有权利获得社会理解、尊重与关怀;同时社会也有责任去满足人的基本生活要求与发展需求。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尊重与接纳的角度讲,就是对农民享有公共文化基本权利的一种尊重、一种接纳,是社会在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为农村居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提供基础与条件。这可以说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工作能够介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茅台围绕着“酒”进行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并且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从太空诱变育种,到茅台酒香气香味特征及功能组分研究;从全面深入探寻对茅台酒风格特征有主要贡献的风味物质,到开发大曲风味物质定性分析方法;从开发陶坛容量速测软件,到建立白酒中三萜物质角鲨烯的定量方法。茅台逐步建成了食品安全预警、研发、评估、监控四大平台联动的食品安全特色管理体系。

其次,公平与正义原则。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工作是一种政治、道德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因此社会工作强调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强调符合规则的行为模式;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同时社会工作也承认人的差异性,承认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因此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强调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与公正性,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的要求相契合,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与供给的均等化。因此,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诉求更加有助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方式、方法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因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需要考虑到区域差异、发展程度差异、人口差异、需求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且与社会工作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具有趋同性。

再次,差异化原则。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千差万别,特别是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服务的内容上,还是在服务的方法上,都强调案主的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案主存在差异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当前案主在服务需求上表现为多元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特征,因此社会工作反对用千篇一律的方式与方法对待个体发展。而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由文化行政部门主导,是一种单向的、强制性的、灌输性的供给模式。这种模式没有考虑到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现状,也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现实的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原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局限于政府主导的短期性“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文艺演出”等领域,与农民现实需求的多样性和长久性存在脱节或错位,这种现象急需改变。因此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进而实现乡村振兴,那么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理念与新的思维,社会工作的差异化理念无疑与其不谋而合。

第四,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的原则。社会工作认为人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权利,且每个人都有处理和解决危机、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承认和尊重案主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对象就是农村居民,必须坚信对农民所面临的文化问题,农民自身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协助政府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作为资源的链接者,引导农民发挥潜能,满足其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维护其权益,最终完成自我超越,使农民从“他助”转向“自助”。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发展模式。

可以说社会工作是一个充满价值的专业,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尊重与接纳、公平与公正、差异化、助人自助与案主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且这些理念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与努力追求的目标。

3、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嵌入提供理论指导

不可否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就是“农村私性文化的欣欣发展与农村公共文化的陷落与倒退”。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存在总量短缺与结构失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当相对统一的传统农村文化,包括传统的农村公共文化,不断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多元文化等的侵蚀,传统农村文化,在认同上逐步瓦解,农村公共文化理念难以维系。因此从实效性上讲,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从社会本位视角出发,而且也要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入手。也就是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需要将社会整体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放在同一系统中考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整体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要重视农民自身的力量作用。这正是社会工作系统理论的运用,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入手,考察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需求、途径等,系统评估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针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与途径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 认为受助者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个体,有其能力与优势,需发掘或激发受助者的潜能,这种优势理论将给予受助者莫大的希望和信心,能够充分调动受助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真正实现受助者的自助。将社会工作理论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有效的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农村居民本体视角,一方面能够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更能照顾到农村居民自身的特点与需求,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效应。

嵌入对象领域即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相比较于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来讲,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先在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整个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我国社会文化体制相适应,并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具体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中发挥作用,由政府主导,并提供文化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嵌入的对象领域一方面包括嵌入的各级各类政府相关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对象;另一方面包括由这些对象组织与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入社会工作,既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也是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必然路径与趋势。

首先是嵌入的主体。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的工作,在方法上就明显的表现出其专业性。个案、小组与社区工作,视为传统的社会工作三大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深入,如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宏观社会工作方法不断得到开发与拓展,确保了受助者的权利与社会参与的实现。这些工作方法层次类别分明,服务对象明确。既可针对单独的个体,又可面向广泛的社区,还可从政策与制度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特别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资源链接,善于协调各相关力量主体,达到“人与环境”的互适性,构成系统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其次是嵌入的对象领域。

注释:

四、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价值理念,它是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共同构成的理念结构体系,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教育、实务和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设定、价值选择、价值评判、价值追求的观念的总和。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能够有效的嵌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具体表现为:

观察组35μg/kg舒芬太尼联合麻醉0.2μg/kg瑞芬太尼,0.2-0.3mg/kg依托咪酯,0.1mg/kg顺阿曲库铵,微泵连续静脉麻醉维持。2μg/(kg·h)舒芬太尼和0.06~0.20mg/(kg·min)丙泊酚。

嵌入主体也就是谁的嵌入。在本文中,嵌入主体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这既表现为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社工活动,也表现为从事服务体系建设及具体提供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且专业服务机构还比较弱小,其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及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服务活动扩大自身影响的过程。在这一嵌入过程中,培养与锻炼适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提炼我国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专业技巧。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宏观上可以嵌入社区工作方法,充分地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与社会行动模式,以社区为工作对象。一方面考虑农村社区的差异与优势,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能力;另一方面充分整合与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不合理的社会政策逐步向合理的方向进行转变,为农村居民争取文化资源,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以实现农民的文化权利,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4、社会工作方法为嵌入提供方法支持

再次是嵌入的过程、空间。

在本文中,社会工作嵌入的过程和空间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及其活动是如何介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有哪些积极因素与阻碍因素,介入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什么位置,发生了哪些行动,与服务体系各个部分的关系怎样等。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与政府主导的实际社会服务相结合,才能一方面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另一方面又为自身的发展拓展领域与空间。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工作嵌入的活动空间是专业社会工作群体、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以及农村居民共同构成的活动场域,他们的互动过程决定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

(2)将“无障碍网络课程”打造成特色。目前国内所有残障人士几乎都是在专门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并不是终身的,而无障碍网络课程则使他们能够继续学习。因此,应该将无障碍网络课程打造成特色,一方面可以满足障碍人士终身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给他们颁发相应的证书。

第四,嵌入的效应。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治疗缺血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 林志辉等(10):1380

嵌入的效应既是指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对农村居民、农村社会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也指对社会工作自身的影响,即“反身性”,体现了社会工作 “助人”过程中的“自助”的本质。

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实际行动,从本质上讲,并不是要改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性质,而是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价值观。它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个人选择越来越多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应该契合农村居民实际,真正做好文化的引导与文化的渗透,支撑起“陷落”的农村公共文化。

微观上可以嵌入小组工作方法与个案工作方法:针对部分农民的共同文化需求,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组建文化服务小组,通过团体的力量,着重发展受助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有特殊文化需求的农民群体获得文化满足;针对不同的农民个体,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帮助受助者个人改善环境,提高其文化生活的适应能力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总体上讲,社会工作在方法上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极强的契合性,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这些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全国水库移民工作的形势、目标与任务。

①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

②卡尔·波兰尼著.冯钢、刘阳译.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③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④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厉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苏区干部的言传身教,示范带动了苏区工农群众反陋俗文化,使他们思想轻松、精神愉悦,“常常有感觉现在生活满意的表示”,从落后愚昧生活形态向健康文明生活形态转变。正如《赣西南(特委)刘士奇给(中央的综合)报告》指出:“没有人敬神,菩萨都烧了。庙宇祠堂变成了农民工人士兵的政府办公室,或者是游戏场”“许多农民的家里以前贡(供)着家神‘天地君亲师位’的,现在也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4]P356。

2.2.2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医学图书馆提供了更广的数据来源。新兴技术的发展,给大数据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的云计算,RFID技术为图书馆智能化进行了实时监控和跟踪,光这两方面就足以充分体现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性,大数据是两技术的结合体之一,而医学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订购新书匹配和更新维护数据库资源,在教育和科研方面都需要大数据做坚强的后盾。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对比……………………… 李静 李志勇 周麟 等(6)725

⑤卢谋华著.中国社会工作[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⑥王刚义著.社会工作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⑦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街斯,斯科特·w·博伊尔著.隋玉杰等译.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⑧朱志强.社会工作的本质: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A].何国良,王思斌.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C].香港: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0年,第89-90页.

⑨徐永祥.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J].河北学刊.2007.3.

⑩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吴理财.非均等的农村文化服务及其改进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校本课程的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引入我国,一度也是教育的热点课题,相对较为成熟,值得借鉴。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伸与补充。校本课程的主要功能在于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差异,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其本质体现在:在课程权利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在课程开发主体方面,教师是开发主体;在课程实施方面,学习场所、学习对象具体真实。这些特性和功能,微课程都具备,因此可以说微课程概念是校本课程的下位概念。对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借鉴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

吴理财,李世敏.农村公共文化的陷落与重构[J].调研世界.2009.6.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参 考 文 献]

[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2.2.

[2]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边慧敏,杨 旭,冯卫东.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框架及其因应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3.5.

[4]李少惠,王 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刘俊生.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6]吴理财,李世敏.农村公共文化的陷落与重构[J].调研世界.2009.6.

[7]张 良.浅析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与重建[J].调研世界.2009.5.

[8]曹爱军.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与“滞后”——以甘肃省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2.

[9]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

[10]徐永祥.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J].河北学刊.2007.3.

[11]吴理财.非均等的农村文化服务及其改进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40052)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9—06—21

[作者简介]钟祥虎,男,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理论与现代化,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19)06-0053-05

doi:10.3969/j.issn.2096-3130.2019.06.012

(责任编辑:胡乔)

标签:;  ;  ;  ;  ;  ;  ;  ;  ;  ;  ;  ;  

钟祥虎:社会工作的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