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吴杰

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吴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熊果酸,氨基胍,HIF-1α抑制剂,抗菌活性

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吴杰[1](2019)在《含氨基胍结构的熊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8年全球约有960万人死于癌症,其发病率正在稳步上升。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然而,传统的化学治疗剂具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包括有害的副作用,非特异性生物分布,循环时间短和溶解性差,这导致其治疗效率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新化合物。缺氧是许多实体瘤的共同特征,并且通常由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引起,其导致固体块的形成以及它们周围血管的阻塞和压迫。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转录因子,其参与调节营养摄取,细胞存活,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的众多基因的表达,因此在癌症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叁个系列含有氨基胍结构的熊果酸衍生物,并作为HIF-1α抑制剂和抗癌剂测定其活性。基于Hep3B细胞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显示,大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HIF-1α抑制活性。在这些化合物中,7b在低氧条件下表现出最强的HIF-1α抑制活性(IC504.0μM),并且对所测试的细胞没有表现出显着的细胞毒性。同时我们研究了 7b的作用机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RT-PCR实验和细胞集落实验发现7b可能通过抑制HIF-1α蛋白合成,下调HIF-1α蛋白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此外,一些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临床多重耐药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显示出强效抗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2-64 μg/mL范围内。化合物3a,5a和71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220,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1924和四种多重耐药菌的显着抑制活性,MIC值为2或4μg/mL。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测定,大多数化合物显示出有效的抑制活性,特别是化合物3a显示出最有效的抗炎活性,我们在腹腔注射给药后发现其抗炎抑制率为81.61%,明显强于熊果酸和阳性对照药(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01)

蓝富[2](2019)在《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药效基团拼合原理,在芦荟大黄素结构基础上引入α-氨基膦酸酯结构,合成系列芦荟大黄素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及与DNA相互结合模式,为发现新颖的靶向DNA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通过氧化、缩合以及亚胺加成法合成系列新型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采用HRMS、IR、~1H NMR和~(13)C NMR等进行结构表征;MTT法测定衍生物对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和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衍生物A与B在MDA-MB-231细胞内分布;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粘度法研究衍生物A、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1)经HRMS、IR、~1H NMR和~(13)C NMR等确证成功合成13个(4,5-二羟基-9,10-蒽醌-2-基)(取代苯胺)甲基膦酸二乙基酯类衍生物(A-M)。(2)MTT结果表明,13个衍生物作用于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和肝癌HepG2细胞48h后,除了F、H、J、K外其余衍生物对叁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肺癌A549、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特别是衍生物A对叁株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10.89±1.27μmol/L、14.50±3.87μmol/L以及6.47±2.51μmol/L,且抑制率强于芦荟大黄素。而衍生物B对A549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他两组细胞,IC_(50)为7.54±1.13μmol/L。(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衍生物A和B在细胞内分布,结果表明,作用30 min后衍生物A和B能够均匀分布于细胞浆,部分进入细胞核,少量聚集在核膜周围。而芦荟大黄素进入细胞后,弥散状均匀分布在细胞浆,几乎不进入细胞核。(4)紫外分析结果表明,衍生物A能使DNA紫外光谱发生增色和红移效应,增色率为31.0%;衍生物B仅发生增色效应,增色率为11.9%。结合常数K_0分别为:0.87×10~4 mol/L以及1.44×10~4 mol/L;DNA热变性实验发现,衍生物A和B分别使DNA熔点升高了11℃和7℃;荧光分析结果可见,加入衍生物A和B,EB-DNA体系荧光强度减弱超过50%。同时,衍生物A和B均能使DNA粘度增加。结论:(1)成功合成了(4,5-二羟基-9,10-蒽醌-2-基)(取代苯胺)-甲基膦酸二乙酯类衍生物。(2)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对叁种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衍生物A和B的抑制作用最强,且优于芦荟大黄素。(3)衍生物A和B可能以嵌插模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瑨,代本才,霍萃萌,刘晓莉,郭胜强[3](2018)在《水杨醛-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氨基膦酸酯和邻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微波辅助)、NaBH_4还原,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水杨醛-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Ⅲa~Ⅲj,其结构均经过IR、~1HNMR、~(13)CNMR和HRMS确认。利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la)、人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3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α-(4-氟苯基)(2-羟基苄氨基)甲基膦酸二乙酯(Ⅲe)、α-(4-氟苯基)(2-羟基苄氨基)甲基膦酸二异丙酯(Ⅲf)对HepG2表现出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叶意强[4](2016)在《含戊二烯酮(查尔酮)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酮、戊二烯酮及α-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生物活性,在农药和医药设计中非常常见。本论文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戊二烯酮(查尔酮)的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查尔酮类亚胺中间体和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本论文完成的工作概括如下:1.以对苯二甲醛为起始原料,与苯乙酮进行羟醛缩合、再与苯胺缩合合成了33个亚胺中间体(Y1-Y33),进而与亚磷酸二乙酯加成合成了24个O,O’-二乙基-α-取代氨基-4-(1-丙烯-3-氧代-3-苯基)苯基甲基膦酸酯类化合物(Q1-Q24),以类似的方法合成了2个戊二烯酮类亚胺(S1,S2)和2个戊二烯酮类目标化合物O,O’-二乙基-α-取代氨基-4-(1,4-戊二烯-3-氧代-5-苯基)苯基甲基膦酸酯(T1,T2),并通过1H NMR、13C NMR、MS对所有中间体进行了结构确证,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MS、IR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2.采用半叶枯斑法,所有目标化合物及部分中间体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μg/mL浓度下,大部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都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查尔酮类亚胺中间体Y13(54.0%),Y14(58.2%),和Y15(58.3%)对TMV的治疗活性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7.0%)相当;中间体Y1(74.9%),Y3(79.8%),Y13(73.2%),Y14(73.4%)对TMV的保护活性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72.9%)相当。查尔酮类目标化合物Q7,Q8,Q12对TMV的治疗活性分别为57.6%,52.7%,55.5%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7.0%)相当;查尔酮类目标化合物Q6,Q11,Q13对TMV的保护活性分别为74.6%,71.2%和75.5%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相当(72.9%),而Q5对TMV的保护活性为78.8%,高于宁南霉素(72.9%)。戊二烯酮类目标化合物T2对TMV的治疗活性为51.2%,率低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3.采用浊度法,所有部分查尔酮类目标化合物及部分查尔酮类亚胺中间体进行了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物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其中,中间体Y12在200μg/mL和100μg/mL浓度下的活性分别为98.6%和74.5%略高于对照药剂叶枯唑(88.6%,52.2%),目标化合物Q1,Q7,Q8在200μg/m L和100μg/m L的抗细菌活性分别为(90.8%,87.1%),(99.1%,73.4%),(97.8%,71.9%)高于对照药剂叶枯唑(88.6%,52.2%)。(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张伟莹[5](2016)在《手性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与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 CP)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毒氟磷作为一种抗病毒剂,具有良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本课题组以毒氟磷为基础,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活性的手性α-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并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生物学筛选。研究表明,手性对映体GUFCC-039-R的活性大于GUFCC-039-S的活性。但是,GUFCC-039-R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本论文以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obacco mosaic virus coat protein,TMV CP)为潜在靶标蛋白,以手性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为配体小分子,通过荧光滴定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方法研究活性小分子与TMV CP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子对接寻找GUFCC-039-R与TMV CP可能的作用位点,通过基因的定点突变获得突变体。然后,通过荧光滴定、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微量热泳动法研究GUFCC-039-R与TMV CP WT及其突变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其作用位点。明晰手性对映体的高活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设计合成出高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GUFCC-039-R与TMV CP的结合能力大于GUFCC-039-S,R体与TMV CP有3个结合位点,且与叁种突变体的结合力均降低,降低最明显的是TMV CP R90G,然后对体外重组的叁种突变病毒进行活体处理,发现缺失Arg90的病毒没有了感染烟草的能力,说明R体与TMV CP的Arg90结合,导致病毒失去侵染的能力;继而研究了其他5对手性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GUFCC-003、GUFCC-009、GUFCC-011、GUFCC-013、GUFCC-023)与TMV CP WT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与TMV CP WT的结合力强弱具有共同规律:R体>消旋体>S体,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朱喜峰[6](2016)在《含喹啉的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喹啉是一类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菌、抗结核、抗疟疾、抗氧化及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药物分子的设计和筛选。α-氨基膦酸酯作为氨基酸的类似物,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酶抑制剂和杀虫等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农药等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基于药物分子的活性迭加原理,同时利用磷酰基提高药物分子的脂溶性,我们将喹啉环引入到α-氨基膦酸酯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喹啉的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4A1~4A16和4B1~4B16),合成路线如Scheme 1所示。新合成的1个中间体和32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31P NMR,HRMS和IR确认。采用MTT法,以苏尼替尼为阳性对照,首次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和人肝癌细胞Huh7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多数目标化合物呈现出中等到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含甲基取代苯胺基团的化合物4B2和4B4的抗肿瘤活性最佳,对Eca109和Huh7两种肿瘤细胞均表现优异的抗肿瘤活性(IC50:2.259~7.460μmol/L),活性均优于苏尼替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星[7](2016)在《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α-氨基膦酸酯及其衍生物与α-氨基酸结构的类似而备受关注。α-氨基膦酸酯及其衍生物可用作酶抑制剂、抗菌剂、除草剂、抗病毒剂以及抗肿瘤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也同样备受关注。现存的合成α-氨基膦酸酯以及其衍生物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两步法”,用醛与胺反应生成中间体亚胺,在路易斯酸或路易斯碱的催化下用亚胺与膦酸酯反应生成最终产物α-氨基膦酸酯;另一种方法是用胺,磷酸酯,醛,“一锅法”合成α-氨基膦酸酯,但其合成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催化剂,路易斯酸或者固体酸,离子液体等,而这类催化剂对反应条件比较敏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会使得催化剂失活,不能高效的合成α-氨基膦酸酯。因此,发展一种无催化剂高效且经济合成α-氨基膦酸酯的方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合成α-氨基膦酸酯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此方法合成了α-巯基膦酸酯。第一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α-氨基膦酸酯多样的生物活性,例如酶抑制性、抗菌性、除草性以及抗癌性。然后介绍了其多种合成方法,主要从在环境友好型介质中合成α-氨基膦酸酯方面介绍,例如以水作溶剂、使用离子液体催化、微波和超声辅助、无溶剂合成等方法。同时也在此部分简单的介绍了α-巯基膦酸酯以及其合成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苯磺酰氧基膦酸酯的合成路线以及具体实验操作,我们选取“一锅两步法”合成中间体苯磺酰氧基膦酸酯,合成路线简单,条件温和。同时在本章我们对合成对中间体苯磺酰氧基膦酸酯进行核磁表征,并对其数据加以分析。第叁部分,确定了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详细介绍了其实验操作。同时对于中间体苯磺酰氧基膦酸酯与胺反应生成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条件进行优化,讨论反应条件中的溶液、温度以及配比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终产物的红外谱图,核磁氢谱,磷谱以及碳谱,X单晶衍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本文总结了使用中间体取代苯磺酰氧基膦酸酯合成α-取代膦酸酯的一些优点。与传统α-氨基膦酸酯合成路线对比,本方法反应条件简单,未使用催化剂,尽管采用了两步法合成α-氨基膦酸酯,中间产物体苯磺酰氧基膦酸酯稳定,适合储存,可以用于工业合成。本文对α-取代氨基膦酸酯的合成研究为将来的合成α-取代的氨基膦酸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鞠志宇,牛亮峰,李富源,李公春,吴长增[8](2015)在《新型6-(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苯胺与丁二酸酐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水解脱乙酰基和水合肼缩合制得中间体6-(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3);3与芳醛和亚磷酸二乙酯经类Mannich-type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6-(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31P NMR,IR和ESI-MS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12期)

胡辰飞,蔡岩,木尼热·阿布都克力木,苗志伟[9](2015)在《由氨基酸衍生α-重氮膦酸酯不对称合成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二烷氧基[1-重氮-2-(1,3-二氧化异吲哚酮-2)烷基]膦酸酯为原料,以5%Pd/C为催化剂,冰乙酸为添加剂,在异丙醇中发生氢化还原反应,成功制得(S)-二烷基-[2-(1,3-二氧化异吲哚酮-2)烷基]膦酸酯,即手性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产物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进行结构表征,产物的对映选择性ee值为95%,开发了一种以天然氨基酸为原料不对称合成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10期)

熊珍,季四平,钏永明,蒋琳,袁明龙[10](2015)在《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丁基碘化铵(TBAI)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1-重氮基-2-氧代丙基)膦酸二甲酯(Ohira-Bestmann试剂)与芳香醛衍生的α-氨基砜的Mannich反应.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确定了-40℃下,以甲苯为反应溶剂和质量分数为10%的Li OH溶液为碱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底物的扩展,合成了一系列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收率为52%~93%,所得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表征.通过Ohira-Bestmann试剂与α-氨基砜的Mannich反应,提供了一条有效制备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药效基团拼合原理,在芦荟大黄素结构基础上引入α-氨基膦酸酯结构,合成系列芦荟大黄素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及与DNA相互结合模式,为发现新颖的靶向DNA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通过氧化、缩合以及亚胺加成法合成系列新型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采用HRMS、IR、~1H NMR和~(13)C NMR等进行结构表征;MTT法测定衍生物对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和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衍生物A与B在MDA-MB-231细胞内分布;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粘度法研究衍生物A、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1)经HRMS、IR、~1H NMR和~(13)C NMR等确证成功合成13个(4,5-二羟基-9,10-蒽醌-2-基)(取代苯胺)甲基膦酸二乙基酯类衍生物(A-M)。(2)MTT结果表明,13个衍生物作用于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和肝癌HepG2细胞48h后,除了F、H、J、K外其余衍生物对叁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肺癌A549、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特别是衍生物A对叁株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10.89±1.27μmol/L、14.50±3.87μmol/L以及6.47±2.51μmol/L,且抑制率强于芦荟大黄素。而衍生物B对A549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他两组细胞,IC_(50)为7.54±1.13μmol/L。(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衍生物A和B在细胞内分布,结果表明,作用30 min后衍生物A和B能够均匀分布于细胞浆,部分进入细胞核,少量聚集在核膜周围。而芦荟大黄素进入细胞后,弥散状均匀分布在细胞浆,几乎不进入细胞核。(4)紫外分析结果表明,衍生物A能使DNA紫外光谱发生增色和红移效应,增色率为31.0%;衍生物B仅发生增色效应,增色率为11.9%。结合常数K_0分别为:0.87×10~4 mol/L以及1.44×10~4 mol/L;DNA热变性实验发现,衍生物A和B分别使DNA熔点升高了11℃和7℃;荧光分析结果可见,加入衍生物A和B,EB-DNA体系荧光强度减弱超过50%。同时,衍生物A和B均能使DNA粘度增加。结论:(1)成功合成了(4,5-二羟基-9,10-蒽醌-2-基)(取代苯胺)-甲基膦酸二乙酯类衍生物。(2)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对叁种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衍生物A和B的抑制作用最强,且优于芦荟大黄素。(3)衍生物A和B可能以嵌插模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吴杰.含氨基胍结构的熊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蓝富.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陈瑨,代本才,霍萃萌,刘晓莉,郭胜强.水杨醛-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精细化工.2018

[4].叶意强.含戊二烯酮(查尔酮)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

[5].张伟莹.手性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与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CP)的相互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6

[6].朱喜峰.含喹啉的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

[7].王星.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8].鞠志宇,牛亮峰,李富源,李公春,吴长增.新型6-(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5

[9].胡辰飞,蔡岩,木尼热·阿布都克力木,苗志伟.由氨基酸衍生α-重氮膦酸酯不对称合成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反应研究[J].有机化学.2015

[10].熊珍,季四平,钏永明,蒋琳,袁明龙.β-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

标签:;  ;  ;  ;  

氨基膦酸衍生物论文-吴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