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有限元,粘弹性,荷载,层状,轴对称,静力。
动力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兴[1](2009)在《柔性路面结构层模量动力反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落锤式弯沉仪应用于路面检测系统以来,利用FWD实测弯沉数据进行路面材料性质反演已成为国内外一大研究热点,在这方面也出了不少的成果。但目前比较成熟的反算方法大多建立在拟静力反算的基础上,这跟FWD所施加的荷载为动力荷载不相符合,同时拟静力方法只用到了FWD所测的各测点最大弯沉及荷载峰值,未能够对FWD所测得的大量的丰富信息加以利用,再者拟静力方法忽略了惯性力和阻尼的影响,加上路面结构材料对时变因素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所以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与实际状况的不一致。本文针对路面实际受力以及FWD所施加的荷载均为动荷载,根据动力学分析理论,运用有限单元法求解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再结合以灵敏度分析为基础的迭代法实现路面结构参数的系统识别,并编制了相应的动态反算程序。通过与其它反算方法的比较,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和程序可用性,并介绍了其在路面结构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本文采用的动态分析法,进行拟动力反演,能够更好的模拟路面结构的实际状态,更充分的利用FWD丰富的时程信息,使FWD在路面评价方面中发挥更充分作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09-05-01)
郭健,汪勇,向平[2](2007)在《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桩动力参数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自适应粒子群算法(MPSO)应用于完整桩基动力参数的识别,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智能方法能够对桩基动测进行有效的多参数识别,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7年26期)
赵凤遥[3](2006)在《水电站厂房结构及水力机械动力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机组容量和尺寸急剧增大,转速相应提高,机组振动及其诱发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已建的一些高水头、大容量水电站,出现了明显的振动问题,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对机组振源和振动的研究更加紧迫。我国有许多在建的大型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研究建立振动荷载识别的数值模型,探讨振动荷载特性和分析方法,从而为机组和厂房结构的动力优化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在机组振动问题的研究中,振动激励载荷和系统动态参数的确定成为振动预测与控制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利用传统理论方法和现代智能算法,结合电站厂房振动的现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法数值计算分析,应用系统动态识别技术对水电站厂房结构和振动荷载进行动态反分析。 (1)为研究结构动力学参数识别问题,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度量种群多样性的指标,构造新的自适应遗传算子,利用自适应伪并行遗传算法,借助ANSYS软件的参数编程,将其成功应用于某地下厂房结构动力学参数识别。算例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很好的全局收敛性能和较强的抗噪能力,可用于工程实际。 (2)对两种传统的时域识别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一是基于模态分解的载荷识别方法,其二是基于积分法求解振动方程的荷载反分析方法。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并通过算例,对其在机组动载荷识别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3)在Elman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递归小波神经网络,给出了其动态梯度下降算法。该网络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等优点,对动态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结合有限元分析,该网络可以用于机组动载荷时域识别,为机组振动载荷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4)为研究机组动载荷识别问题,基于图解的蚁群系统,提出可用于求解连续优化问题的改进蚁群算法,利用ANSYS动力学分析平台,将其成功应用于机组动载荷的频域参数识别,结合某电厂真机试验数据,进行了真机动载荷识别,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8-01)
金亮星,张家生,聂志红[4](2005)在《高速铁路振动荷载时程的动力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求解高速铁路竖向振动荷载时程问题,在用Newmark 法求解运动平衡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求解振动荷载的公式,提出了由振动加速度反求振动荷载时程的动力有限元方法。结合秦沈客运专线,计算了列车运行速度分别为230 km/h和265 km/h时的列车竖向振动荷载时程。发现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了35 km/h时,列车竖向振动荷载最大值增加了16 34 kN。结果表明由实测振动加速度可以反求振动荷载,该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卢静涵,沈建虎,赵隆茂[5](2004)在《反分析法在结构冲击动力响应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由于测量条件限制而产生的接触力难于测量的问题,利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反分析法,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给出了一种解决结构受到强冲击载荷时测量冲击力的通用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对压力管道耐撞性侧向冲击实验中冲击力的校核,给出了该冲击系统的传递函数h(t)。在实验测量值的基础上,得出了较为精确的冲击力时程曲线,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04年02期)
姬亦工,王复明,栾茂田,张小庆[6](2001)在《粘弹性地基上多块板的动力时域反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具有接缝传荷的多块板动力反问题,提出一种在时域内解决的方法。首先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多块板进行离散,并将地基简化为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的粘弹性地基,成 功地分析了粘弹性地基上多块板的动力问题[5].进而根据系统识别方法,对落锤式弯沉仪(FWD) 传感器所记录的时程曲线进行反演分析来确定结构参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 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可以广泛应用于以落锤式弯沉仪(FWD)为检测工具的混凝土路面上,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刚性路面的无损检测和承载力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1年04期)
魏翠玲,周晶,王复明[7](2000)在《粘弹性层状介质的动力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系统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频域对粘弹性层状介质的材料参数进行了位移反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初始值对于反算结果的影响很小 ,反算过程稳定收敛 ,系统识别方法对于层状介质粘弹性参数的动态识别是适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梁新政,王复明,孔宪京[8](1999)在《路面模量拟静力反分析的动力校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轴对称动力有限元程序计算出的相应FWD(落锤式弯沉仪)传感器位置的弯沉作为输入,验证拟静力反分析的实用性。通过对几种路面结构的计算分析,得出了拟静力反分析的适用结构和不适用结构,并给出了理论解释。(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期刊1999-10-01)
苑希民,何玉敖,崔广涛[9](1996)在《结构动力的反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在随机荷载作用下振动响应的正分析为基础,建立了结构振动荷载谱的反分析方程。采用线性方程组最小二乘解法对诱发结构振动的激振力谱进行了求解,并求出相应的动荷载时间历程,从而结合正分析可对动力响应分布进行计算。籍高拱坝泄洪振动水弹性模型实验研究,对此反分析方法给予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成果相吻合.事实说明,动力反分析方法对复杂结构体系在多振源或不确定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期刊1996-11-01)
黄河清[10](1991)在《地基动力特性的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原位试验资料,以现场观测物理力学参数的计算价值与实测值的最佳拟合为准则,将动力参数的反演问题视为最优化问题,提出了用现场实测值与理论值结合,反算地基的动力参数。并编制了动力特性参数选择反分析程序,进行了试算,应用反分析方法对地基动力特性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确定可靠的动力参数。(本文来源于《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期刊1991-11-09)
动力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自适应粒子群算法(MPSO)应用于完整桩基动力参数的识别,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智能方法能够对桩基动测进行有效的多参数识别,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兴.柔性路面结构层模量动力反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
[2].郭健,汪勇,向平.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桩动力参数反分析[J].山西建筑.2007
[3].赵凤遥.水电站厂房结构及水力机械动力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
[4].金亮星,张家生,聂志红.高速铁路振动荷载时程的动力反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
[5].卢静涵,沈建虎,赵隆茂.反分析法在结构冲击动力响应实验中的应用[J].爆炸与冲击.2004
[6].姬亦工,王复明,栾茂田,张小庆.粘弹性地基上多块板的动力时域反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1
[7].魏翠玲,周晶,王复明.粘弹性层状介质的动力反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
[8].梁新政,王复明,孔宪京.路面模量拟静力反分析的动力校验[C].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1999
[9].苑希民,何玉敖,崔广涛.结构动力的反分析方法研究[C].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1996
[10].黄河清.地基动力特性的反分析[C].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