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初中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怎样指导初中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麦迪娜乌斯曼(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地理学科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涉及面广、可研究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有充足的课题供初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初中生具有年龄小、经验少、知识面窄、学习思想和态度容易出现反复、波动的特点,所以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在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信息、分析材料、取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环节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课题的设计、组织、指导上精心研究,适时介入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成效。

1.教师要切实履行好设计者的义务

1.1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学生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也一定要有应用价值,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例如:研究所在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喜欢做。

1.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知识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找,困难也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1.3设计探究的情景,模拟研究的过程。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的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地发现过程。例如:经常找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同学谈研究方案、研究进程、结论和心得体会。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2.1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好新的教学形式。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旧的班级授课形式,组织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去了解问题,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课题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

2.2教师要组织好各类学术活动。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学者专家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通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对学术活动的神秘感,增强完成研究任务的信心。

2.3教师组织安排好各类活动场所。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因此,行动计划一定要写好,人员组成和活动顺序要安排好,尤其要把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解决掉。

3.教师要自始至终做好全面指导工作

3.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农村的学生可拟订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郊区的同学,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同学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以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或者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3.2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到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力。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时就以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这一类形式是学生容易采纳实践的形式,调查方式可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还要提醒学生调查的资料和数据要有代表性,避免以点带面,以及获取资料应该走访的相关机构,野外观察还应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准备等等,并指导他们去获取这些资料。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主动,努力探索。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效果很好。如《沂南县旅游景区的调查》中关于时间的选择、参观人数的统计、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等;《沂河的污染与治理》的实地观察的内容、记录的要目、对周边村落的走访等都为调查报告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合理、有效、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的研究步入正规,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转入定期检查、了解进度、解答疑问等辅助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有效资料的收集、原始数据的保存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同时这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直接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地理学科而言,考察、观察、观测是最常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使学生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资料收集上,并在其中教会他们掌握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

3.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写过论文,思路不请,写出的论文缺乏应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艰巨的结题过程和稚嫩的论文成果。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资料。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的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同时如何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最终以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的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研究论文,使学生对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在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科研能力,可以在教师帮助学生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现的关键。

标签:;  ;  ;  

怎样指导初中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