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月朦胧,人朦胧:晕轮效应论文

吴敏:月朦胧,人朦胧:晕轮效应论文

《韩非子·说难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弄臣弥子瑕外貌俊美,说话乖巧,深得卫灵王的宠爱。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重,他为了能最快回去看望,连夜假传王召,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大臣弹劾时,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还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替君品尝。但是后来,弥子瑕年老,不受宠了,卫灵公从不喜欢他的外貌到觉得他整个人品质都是败坏的,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卫灵公对弥子瑕就是典型的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而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也是因晕轮效应而死。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以偏概全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在长期应用中,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应用获得了有效发展,作业形式也在逐步完善。当前在播种前进行机械化作业,主要是在土地进行全面耕翻之后,通过搂齿、盘齿将土地残膜收拢,然后通过捡拾机配合人工操作将残膜清除,装车运出。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就业大军日益庞大,教育部表示,2018年全国约有82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企业招人难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人力市场供需两旺的表面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两难”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职前培训作为目前解决此热点问题的途径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避免“投射倾向”: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表明,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投射倾向”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制造出晕轮效应,出现各种偏见

避免只靠“第一印象”:一般说来,先得到的信息总是影响着对于以后信息的解释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因此,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

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如何避免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众多学者用从生物电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先进的方法对睡眠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研究,但对睡眠认识的缺乏仍使人们处于尴尬之中。没有人能说清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的作用有休息和复员、逃避捕食者、储存能量和信息处理等学说,但无一得到确切的证实。人类自胎儿时期即有睡眠现象,这一点是从经母体腹壁测胎儿脑电波发现的。不同年龄的睡眠脑电波是有差异的。多导睡眠检测(PSG)是诊断睡眠障碍公认的金标准,但目前对睡眠中脑电现象一些基本问题尚不完全清楚。如在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和快速眼球运动(REM)的转换机制及NREM第3、4期与REM的真实作用方面有着很大争议。

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避免“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刻板印象与晕轮效应可以说是有不解之缘的,是导致失真的一个“误区”。我们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千万别忘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避免“以貌取人”:“这个世界是看脸的”判断一个人总会受到外貌的影响,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份。为此,只要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确立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我们就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避免“循环证实”: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有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离心和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使你深信自己当初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角色互动和双向反馈。由于一方感情的偏失,导致对方的偏失,反过来又加强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如此循环证实,势必陷入越来越深的偏见中去,走进晕轮效应的迷宫迷而忘返。这就提醒我们,当你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评估机构的设立条款,除符合《合伙企业法》《公司法》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特别要求。本条在梳理各专业领域评估机构的评估师人数要求后,对评估机构的设立条件作出了统一规定。

(编辑/高纬时)

标签:;  ;  ;  ;  ;  ;  ;  ;  ;  ;  

吴敏:月朦胧,人朦胧:晕轮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