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乐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乐果,回收率,气相,多态性,胆碱,乙酰,胰岛素。
氧乐果论文文献综述
赖晨焕,黄涵,金若芸[1](2019)在《不同浓缩方式对氧乐果回收率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引用NY/T 761-2008标准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时,发现不同的浓缩方式对氧乐果的回收率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常见的浓缩方式(旋转蒸发法、氮吹发、自然挥干法)进行了试验,发现采用旋转蒸发法和氮吹法能得到较好的回收率,而采用自然挥干的方式得到的氧乐果回收率与挥干时间有较大关系。本文为如果做好氧乐果回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周会楠[2](2019)在《番茄中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烯酰吗啉、阿维菌素的测定盲样考核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参加客户组织的盲样考核,提高并证实实验室的农药残留检测能力。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同时采用加标回收的质控方式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结果:番茄中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烯酰吗啉、阿维菌素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3、0.117、0.216、0.247 mg·kg~(-1);盲样真值分别为0.15、0.12、0.24、0.25 mg·kg~(-1);各农药回收率分别为87%、98%、90%、99%。结论:盲样考核结果满意,说明本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能力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4期)
石叶蓉,陈冬兰[3](2019)在《苦瓜中氧乐果农药残留盲样考核的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分析了苦瓜中氧乐果农药残留盲样考核结果,讨论出现不稳定的原因并进行整改。根据NY/T761-2008盲样试样分析氧化乐果农药残留,以人员、检测方法、环境、测试过程、物料及仪器为切入点分析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原因。检测结果平均值为0.10 mg/kg,考核结果合格。(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韩璐,黄大波,赵威[4](2019)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菜中氧乐果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菜中氧乐果残留的方法。采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气质联用仪进行样品分析。方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氧乐果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2~0.5μg·m L-1,加标浓度在0.05~0.20mg·kg-1时,回收率为84.70%~90.86%。(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7期)
于利莉[5](2019)在《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生长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拟研究两种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生长和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并在代谢组学的水平上进一步探讨小麦在毒死蜱和氧乐果胁迫下代谢应答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检测技术,通过在小麦开花灌浆期花后7天喷施不同剂量的毒死蜱和氧乐果,研究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不同部位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3-5.05天和3.65-8.02天,其中毒死蜱的降解速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氧乐果降解速率较慢,残留风险较大。毒死蜱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会发生亲核加成取代反应生成代谢产物3,5,6-叁氯-2-吡啶醇(3,5,6-trichloro-2-pyridinol,3,5,6-TCP);氧乐果分子中与磷原子相连的基团被羟基取代,在各种水解酶的作用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形成代谢产物磷酸二甲酯(dimethyl phosphate,DMP)。代谢物在小麦各部位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施药后第3、7或11天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降解。2.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本试验系统研究了田间施用的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贮藏过程中会代谢产生中间产物3,5,6-TCP和DMP。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小麦籽粒中的母体农药与代谢产物均呈现逐渐降解的变化规律,其降解趋势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毒死蜱和氧乐果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3.58-66.00天和11.85-30.94天;代谢产物3,5,6-TCP和DMP的初始残留浓度显着低于母体农药毒死蜱和氧乐果,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85-30.94天和11.87-31.50天。在室内贮藏环境中,毒死蜱的降解速率较慢,降解半衰期较长,残留风险较大。3.毒死蜱和氧乐果胁迫下小麦的代谢组学差异分析本研究运用UPLC-QTOF/MS检测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探讨小麦在毒死蜱和氧乐果胁迫下的应答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毒死蜱和氧乐果胁迫下体内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和糖代谢等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游离氨基酸对外界农药胁迫的应答不敏感,部分氨基酸衍生物和肽类在农药胁迫下显着上调,参与农药胁迫的代谢循环。部分脂肪酸如十七烷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的含量也显着积累,以缓解逆境对小麦植株生物膜造成的损害。在两种农药胁迫下,小麦体内的泛酸和二氢叶酸均在短时间内迅速上调,以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繁殖,泛酸和二氢叶酸可能是小麦在农药胁迫下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的关键适应机制。此外,农药胁迫还会诱导小麦体内糖类物质的显着积累为机体供能,增强了农药胁迫下小麦体内的渗透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林泽鹏,许少美,林晨,王李平,方丽[6](2018)在《气相色谱法对果蔬中氧乐果测定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蔬菜、水果为研究对象,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氧化乐果残留的分析定量方法以及对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解读氧化乐果在蔬菜水果中的降解情况。样品经提取干燥后,供气相色谱分析。经DB-1701(30 m×320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5~1.0μg·m L~(-1)浓度范围内和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 5;当氧化乐果添加浓度为0.1~0.5mg·kg~(-1)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8%~94.3%; 3倍信噪比计算出检出限为0.006 m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2.94%。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且分析时间短,为进一步检测农产品氧化乐果残留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以及检测结果变化做出分析,对日后农产品检测提供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丁明翠,张辉,刘斌,王威[7](2018)在《氧乐果接触工人胆碱酯酶活性与端粒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乐果接触工人外周血胆碱酯酶活性与端粒结合蛋白POT1、TERF1及TER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筛选易感人群。方法采用GBZ52-2002附录B中《全血、红细胞、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全血、红细胞以及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POT1rs1034794、POT1 rs10250202、TERF1 rs3863242和TERTrs2736098基因多态性。结果暴露组全血、红细胞和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分组(b=-1.016,P<0.001),性别(b=0.365,P<0.001),饮酒(b=0.271,P=0.004),TERF1 rs3863242(b=-0.368,P=0.016)对胆碱酯酶活性有影响;未发现吸烟、年龄、工龄、其他基因多态性位点对胆碱酯酶活性有影响(P>0.05)。结论氧乐果接触工人的全血、红细胞、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均降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氧乐果暴露、性别、饮酒、TERF1 rs3863242基因多态性,未发现吸烟、年龄、工龄、其他基因多态性位点对其有影响。TERF1 rs3863242基因多态性AG+GG基因型胆碱酯酶活性低于AA基因型,提示AA基因型可能是胆碱酯酶活性的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3)
李燕芳[8](2018)在《蔬菜中氧乐果回收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乐果是每年广东省农业厅组织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的必考项目,也是日常工作的监测项目。氧乐果是有机磷农药中回收率比较难做得好的一种,如果氧乐果回收率做得准确,其他的很多有机磷农药就可做得好。本文依照《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761-2008[1]这一标准,对氧乐果的回收率进行检测,提出了检测过程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如何把氧乐果回收率做得最好。(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郭春景,王建忠,李广,林秋君[9](2018)在《乐果与氧乐果在露地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在芹菜中喷施乐果的安全性,研究了乐果和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以40%乐果为喷施药物,设置低浓度(600 g a.i/hm~2)和高浓度(900 g a.i/hm~2)2种施药剂量,在生长中期施药1次、采收期分别施药2次和3次,采集成熟的芹菜样品进行检测。样品采用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在采收期按登记最高剂量喷施乐果1次,乐果的残留量3天后低于芹菜上的允许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但氧乐果高于MRL值。安全间隔期至少在21天以上,可以保证芹菜中乐果和氧乐果残留量低于MRL值。生长中期喷施乐果,乐果和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MRL值。采收期施药2次,喷施2种浓度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量在7天时均低于MRL值。施药3次,喷施低浓度乐果的残留量在7天时低于MRL值,喷施高浓度乐果的残留量超过MRL值。无论施药2次和3次,氧乐果的浓度在7天时均高于MRL值。采收期多次喷施乐果,会造成氧乐果残留超标,建议在芹菜采收期禁止乐果施用。(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元[10](2018)在《氧乐果对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严重危害全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2013年第六版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糖尿病患者,3.16亿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尿病病死人数达510万,每6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及每年548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预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5.92亿糖尿病患者及每年627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1]。据2015年第七版IDF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8.64%;3.18亿糖耐量受损患者,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0.63%,糖尿病病死人数达500万,每6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每年673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6.42亿糖尿病患者及每年高达8008亿美元的医疗支出[2]。糖尿病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也是一种经济负担,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相应的医疗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目前公认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中枢环节[3,4],而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异常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肝脏作为机体新陈代谢的枢纽及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无以代之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由遗传和环境等联合作用引起[5-8]。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长期低浓度持续暴露环境污染物密切相关[9-15],农药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主要接触的有机污染物[16-18],主要用于杀灭昆虫及危害农作物生长的生物,以保障植物和农作物的正常成长。氧乐果因其具有“廉价”、“杀虫谱广”、“高效”、“低残留”及“易降解”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农作物保护的各个领域。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氧乐果对人畜具有较高的毒效应,随着氧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氧乐果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多因自服、误服、大量接触和吸入氧乐果所致,氧乐果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及食物等各种介质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直接接触等进入机体,并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组织脏器,对多脏器多系统造成损害效应。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氧乐果的急性毒性研究,对其长期低剂量氧乐果暴露的关注较少。小鼠氧乐果经口半数致死剂量为24mg/kg,国家有机磷农药氧乐果暴露的标准应小于0.5 mg/kg,结合人群暴露情况确定氧乐果灌胃染毒剂量为0.5mg/kg bw、1mg/kg bw及2mg/kg bw。因此本研究选择氧乐果作为染毒剂,探讨氧乐果对小鼠血糖及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保护易感人群健康及对生活和生产环境及各种环境介质中接触农药的安全限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寻找能够有效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物质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鼠体内血糖、血脂浓度及肝脏胰岛素信号相关蛋白等指标的改变,观察氧乐果对小鼠血糖、血脂及对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及染毒:将5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Control组)、溶媒组(Vehicle组)、低剂量组(L-dose组)、中剂量组(M-dose组)及高剂量组((H-dose组),Control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Vehicle组给予玉米油灌胃,L-dose组给予0.5mg/kg bw灌胃,M-dose组给予1mg/kg bw灌胃,H-dose组给予2mg/kg bw灌胃,所有组都持续性喂养和染毒8周后,取血、处死、取材及检测各项指标。2.血糖测定: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水平。3.血脂相关指标测定: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检测: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P38-MAPK、IRS-1、NF-κB、PPAR-γ、GLUT-4及PI3K等蛋白的表达水平。5.肝脏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Bax、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氧乐果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各组小鼠的体重随着氧乐果染毒的天数增加而增加,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氧乐果对各组小鼠脏器系数比较各组小鼠肺脏、心脏、肝脏、胰腺及肾脏的脏器系数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氧乐果对各组小鼠体内血糖含量的影响氧乐果染毒8周后,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氧乐果对各组小鼠体内血脂的影响氧乐果染毒8周后,Control组、Vehicle组与L-dose组间小鼠血清TC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ose组小鼠血清TC水平高于Control组和L-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ose组小鼠血清TC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ose组小鼠血清TG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ose组和M-dose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和Vehicl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dose组和M-dose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M-dose组外,Control组、Vehicle组与L-dose组间小鼠血清HDL-C水平均高于H-dos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Vehicle组与L-dose组小鼠血清LDL-C水平均分别低于M-dose组和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dose组和H-dose小鼠血清LDL-C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氧乐果对各组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影响氧乐果染毒8周后,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间小鼠肝脏IRS-1和PI3K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M-dose组和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和M-dose组小鼠肝脏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Vehicle组和L-dose组小鼠肝脏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间小鼠肝脏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M-dose组和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氧乐果对各组小鼠肝脏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氧乐果染毒8周后,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和M-dose组间小鼠肝脏Caspase8、FADD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和M-dose组间小鼠肝脏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和M-dose组间小鼠肝脏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氧乐果对各组小鼠肝脏PPAR-γ蛋白的影响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间小鼠肝脏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M-dose组和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氧乐果对各组小鼠肝脏PGC-1α蛋白的影响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和M-dose组小鼠肝脏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氧乐果对各组小鼠肝脏NF-κB蛋白的影响Control组、Vehicle组、L-dose组和M-dose组小鼠肝脏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dos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氧乐果亚慢性暴露可诱导小鼠血脂代谢紊乱;2.氧乐果亚慢性暴露可影响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3.氧乐果亚慢性暴露可增加小鼠肝脏凋亡蛋白Bax、FADD及Caspase 8的表达,减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4.氧乐果亚慢性暴露可减少PPAR-γ蛋白的表达,增加PGC-1α蛋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氧乐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参加客户组织的盲样考核,提高并证实实验室的农药残留检测能力。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同时采用加标回收的质控方式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结果:番茄中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烯酰吗啉、阿维菌素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3、0.117、0.216、0.247 mg·kg~(-1);盲样真值分别为0.15、0.12、0.24、0.25 mg·kg~(-1);各农药回收率分别为87%、98%、90%、99%。结论:盲样考核结果满意,说明本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能力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乐果论文参考文献
[1].赖晨焕,黄涵,金若芸.不同浓缩方式对氧乐果回收率影响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
[2].周会楠.番茄中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烯酰吗啉、阿维菌素的测定盲样考核及结果分析[J].现代食品.2019
[3].石叶蓉,陈冬兰.苦瓜中氧乐果农药残留盲样考核的结果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4].韩璐,黄大波,赵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菜中氧乐果残留[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5].于利莉.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生长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6].林泽鹏,许少美,林晨,王李平,方丽.气相色谱法对果蔬中氧乐果测定及结果分析[J].食品工业.2018
[7].丁明翠,张辉,刘斌,王威.氧乐果接触工人胆碱酯酶活性与端粒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C].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2018
[8].李燕芳.蔬菜中氧乐果回收率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9].郭春景,王建忠,李广,林秋君.乐果与氧乐果在露地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J].农学学报.2018
[10].王元.氧乐果对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曲霉B1点植于含不同氧乐果浓度...](/uploads/article/2020/01/03/d5cf9a9f39d09c04243ad867.jpg)
![黑曲霉B1生长和底物降解曲线(氧乐果](/uploads/article/2020/01/03/0bd2aad70530ca74260de253.jpg)
![初始氧乐果浓度对黑曲霉B1生长及...](/uploads/article/2020/01/03/102b5723ace551f8978ee091.jpg)
![温度对菌株生长和氧乐果降解的影...](/uploads/article/2020/01/03/c19ee5fe6d233a5c7ed4a19a.jpg)
![氧乐果](/uploads/article/2020/01/03/ae910c5a5be86a0882dcb797.jpg)
![一4氧乐果合成反应曲线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7081974.nh0001&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