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建平(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四川成都61006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对老年患者输液的常见问题的影响。方法:对1000例老年患者按先后顺序进入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流程进行治疗与观察,观察组采用新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实施静脉输液质量安全控制,做好资料统计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部淤血从136例下降为69例,药物外渗从100例下降为38例,静脉炎从10例下降为2例,输液感染从5例下降为1例,两组在药物外渗、局部淤血、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开展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降低了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老人;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成都医学院2013年课改课题《老年照护专业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JG201340伴随人口老年化,老年人医疗护理安全成为老年医学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随着老年病学科的快速发展,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实施安全护理,是老年病医院护理管理品质的核心。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机能退变及自身多病共存、认知下降等多种因素,老年输液安全较普通人群存在更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为减少老年人群输液存在的问题,我们对2013年6月-2014年3月对我院1000例老人的输液问题进行同期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科1000例住院老人,年龄在64~102岁,平均年龄82.4岁+6.73岁,男331例,占33.31%,女669例,占66.9%,均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下,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500例,男161例,占32.2%,女339例,占67.8%,平均年龄83.4岁+7.15岁;观察组500例,男170例,占34%,女330例,占66%,平均年龄81.8岁+8.67岁;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老人都是多病共存,最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1.2两组护理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流程及护理方法。1.2.2观察组:采用新型静脉输液质量安全管理流程及优质护理方法。

(1)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2)做好培训与考核(3)加强巡视做好固定(4)做好护理员的健康教育。2结果依据输液统计报表和资料,对照组500例输液人次与实验组实施输液安全管理的500例人次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除感染没有统计学差异外,两组在药液外渗、局部淤血、静脉炎几个并发症方面都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3.1老年静脉输液常见的护理问题3.1.1药液外渗: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功能的退化,认知功能障碍、谵妄、在输液治疗时使输液针移位或者退出,导致液体渗漏与皮下组织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常见原因常见的原因:(1)老年患者的原因: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差,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减少,认知功能障碍与护士配合能力差,加上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烦躁、多动,加上入厕、进餐等活动不注意血管的保护。

(2)护理人员的原因:护士缺编,静脉输液时缺乏主动巡视及巡视不及时,护理队伍相对年轻,缺乏经验,表现为对药物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对老年患者血管状况不熟悉,操作技术不熟练,针头进入血管较浅,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由于实行无陪护制度,而护理员对静脉输液的知识缺乏,不清楚输液外渗的危险和后果,发现药物外渗未能及时向护士报告。输液结束后拔针后按压部位、按压时间的不合理等都可导致药物外渗发生。3.1.2静脉炎药物的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大于500mosM/L,会引起中度静脉炎;大于600mosM/L,则24小时后必定引起静脉炎[1](1)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对药物的反应增加。老年人多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输液速度缓慢,导致输液时间过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集聚,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性改变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药物的作用有些药物可致血浆渗透压升高,配置的药物浓度过高或滴速过快,静脉内药物浓度过高等都可能对血管壁的刺激增加使血管内膜受损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机械性刺激及感染老年人由于部分血管弹性差,常常致使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的穿刺,使用钢针输液拔针不规范,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的时间过久,操作时护理人员无菌观念较差,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等都可导致局部感染的发生。3.1.3局部淤血老年人静脉输液后局部淤血的发生多见,与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弹性差,使用钢针输液拔针方法不正确,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过早活动输液部位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修复时间延长使血液渗入皮下组织而出现皮下瘀血。3.2护理对策3.2.1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针对这一问题,我科于2013年8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大家自愿报名,经科室讨论同意,成立了护士、护工共同参与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下设2个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由4名护士,4-5名护工组成,每个小组共同管理30名患者;每位护理员负责4-6名患者的巡视与观察。3.2.2做好优质护理我科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2.4岁,零陪护,72%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做好输液肢体的规范固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巡视是降低风险的重中之重,护理员每15-20分钟巡视一次,护士30-60分钟观察一次病人及护理员的记录,形成护士与护理员两条线的管理,互相促进、弥补疏漏,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3.2.3做好护理员的健康教育,让她们充分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意义、预防及不良事件的表现、观察的要点,可能出现的后果及危害。3.2.4做好培训与考核(1)首先对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每月一次的专业技术培训,对不达标的进行淘汰。要求小组护士成员熟练掌握静脉操作的全部流程及考核标准,使她们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使护理员了解静脉输液中的观察要点、不良事件的临床表现。

(2)制定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周静脉输液留置2项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使静脉输液操作有规程可依据。

(3)在护理组长领导下,每月组织1次静脉输液技能模拟或实体操作培训,月末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考核,按成绩排出名次。每季度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全体护士、护理员的考核。

(4)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每月在科内组织静脉输液知识讲座。具体内容: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观察要点;特殊药物的输液方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提高了全体护士的静脉输液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护理员的观察技巧及护士、护理员的责任心,弥补了因护士人员缺少带来的安全隐患。

(5)各护理单元每日将发生的药液外渗、静脉炎、感染、局部淤血等不良情况填表备查,每周上报至科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根据上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制定改进措施。3.3建立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的意义开展静脉输液质量控制是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在静脉输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方法,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及工作责任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2]作为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专科医院,我院收治的都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老人住院后全程无陪护,在治疗期间,护士作为静脉输液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护理员作为老年患者静脉治疗观察的补充和护士共同构成监督网,护士要有新的理念,保护患者的血管、尽量减少血管损伤。其次,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根据对患者血管条件、治疗需要和血管通道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通道及器材,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3]。责任护士给患者输液前要进行评估,包括:①治疗因素:治疗时间、药物特性、输注要求、治疗方案;②血管通道、器材;③患者的情况:病情、血管条件等;④输液固定技巧等确保不良事件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处理。

由于我们建立了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经过规范化管理和监控,护士输液进一步规范,观察巡视从制度与措施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从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加强管理后,实验组老人药液外渗、局部淤血、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

近6月我们坚持了护士与护理员两条线的静脉输液的质量监控,静脉输液的不良事件有了明显的下降,患者的投诉明显减少。护患关系有了明显改变。

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仍然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尤其是如何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不良事件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探讨的话题,完善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1]胡素华,兰晓娥.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4,(8):130-131.[2]姜燕,纳瑞萍.静脉输液过程中血管的安全防护[J].吉林医学,2012,33(28):6257~6258.[3]梁娟.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94-95.

标签:;  ;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