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廖旋

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541306

【摘要】伴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临床中以往臂丛神经阻滞都是以斜角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进行麻醉阻滞,但是通过临床统计发现单一性的阻滞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临床中有较高可能性发生阻滞不全的现象。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手术水平,本文以某研究为例,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中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的应用价值,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上肢手术;应用价值

0.引言

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具备解剖定位简单、操作便捷等优势,临床中广泛应用于上肢手术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方式非常多,其中斜角肌间沟法和腋路法的应用最为普遍,相对而言固定较为容易并且并发症并不多,临床中的普及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因为臂丛神经的组成以及分支分布的特征,导致单一性的组织方式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经常出现组织不完全或发生止血带反应等。对此,探讨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研究案例

该研究总共选取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手术过程中采取神经阻滞麻醉。2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4例,女性患者76例,平均年龄(73.5±3.5)岁,240例患者手术均属于上肢手术。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时前述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4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的多项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对比价值。

研究中常规组采取斜角肌间沟法实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开始之前的30分钟对患者实行肌肉注射0.05mg[表情]的咪唑安定,并在进入手术室后实行常规ECG、HR、NIBP、SpO2的监测,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并在30分钟之内输入5ml[表情]的复方乳酸钠。在患者肩部下垫软枕,并将头偏向健侧,有操作者实行常规消毒铺巾,将左手食指固定锁定上1.5cm的斜角肌间沟位置上,用右手拿注射器接入7G枕头沿着前斜角肌外侧缘臂丛神经走向方向缓慢刺入,在存在突破或异感后,固定针头并回抽无血液时将40ml的0.4%罗哌卡因缓慢注入,轻柔按压斜角肌间沟的近端;实验组采取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实现臂丛神经阻滞。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用左手拇指接触腋动脉波动,右手拿注射器7G针头以70°向近端刺入腋鞘,在有突破或异感后摆动针尾,固定针头并在回抽无血液时将40ml0.4%罗哌卡因缓慢注入在腋动脉上下册的腋鞘中,轻柔按压腋鞘远端。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臂丛神经主要分支组织完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分支组织完善时间分别为:常规组:腋神经(16.5±2.4)min、肌皮神经(16.5±2.4)min、桡神经(12.8±1.5)min,正中神经(15.8±3.5)min,尺神经(22.1±3.8)min;实验组:腋神经(12.4±2.4)min、肌皮神经(12.1±2.2)min、桡神经(11.5±3.1)min,正中神经(13.2±2.5)min,尺神经(10.2±3.0)min。另外,实验组患者3例发生膈神经麻痹、1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霍纳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4.17%;常规组患者2例患者发生局麻药反应,2例膈神经麻痹,3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霍纳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8.33%。

2.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借助上述研究可以基本明确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的应用价值。临床当中臂丛神经阻滞一般是以单一入路方式为主,但是阻滞效果的优缺点以及局限性比较突出。上臂、肘部、前壁以及手部等手术需要阻滞C5-8全部以及T2分支脊神经前、后根运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组成上、中、下神经干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区域,这一些分支在手部中存在着相互交叉和支配的特征,会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完善性形成影响,所以单一的臂丛神经阻滞入路方式效果必然不会非常理想[1]。如果提升局麻药的使用剂量或者是提升容量、反复多次穿刺等,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严重化[2]。

斜角肌间沟法是对C5-7效果最好的麻醉方式,其缺陷在于尺神经的阻滞效果不理想,假设提升局麻药的剂量或者是容量促使其达到完善效果,又可能导致局麻药顺着压力差向着穿刺点的镇静从组织周边邻近神经阻滞浸润并扩散导致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等现象的发生[3]。有研究显示,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膈神经麻痹可能性最高可达100%。另外,腋路法是一种对C5-8与T2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阻滞方式,其缺陷在于对腋神经、肌皮、桡神经进行阻滞时有可能发生阻滞不全的问题,此外腋路臂丛神经和腋动脉、腋经脉在同一个筋膜鞘内会相互伴行,药液的容量比较大,如果刺破血管,药液会借助压力差进入到其中并引发重度反应,同时导致阻滞效果下降[4]。有研究认为,局麻药的容量并不会直接影响神经阻滞的效果,同时解剖学与磁共振的研究中也发现腋鞘内存在分割,单纯性的提升药物剂量或容量并不可行,应用多点注射局麻药组织效果可以达到提升的作用,所以应用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的联合方式可以更好的分散药物的作用点,并实现阻滞C5-8与T1范围,从而实现相互补充的作用,弥补相互的缺陷,促使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加理想,将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合理应用在上肢常规手术与不需要应用全麻的患者,采取腋路容易阻滞T1在腋鞘外、内侧的区域,可以更有利于应对捆扎止血带所导致的不适感与疼痛感,这和上述研究中的结果有着较高的符合度[5]。另外,通过分析后认为,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以解决单一入路法不完善的缺陷,可以在不提升局麻药剂量或容量的前提之下,可以促使局麻药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优化神经阻滞效果,控制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与并发症[6]。

3.总结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方式非常多,例如斜角肌间沟阻滞、腋路组织、锁骨上组织、锁骨下臂丛阻滞等。臂丛神经阻滞的会因为入路的方式而决定具体的阻滞效果,临床中一般可以按照手术部位的不同而决定不同的方式。整体而言,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方式可以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对于多种臂丛神经阻滞均有较高的适应性,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显著改善神经阻滞的效果,规避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超阈值剂量的镇静或镇痛药物,临床价值更高,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晓侠,王志学,聂明辉,等.超声引导下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急诊手外伤手术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1(6):679-679.

[2]韩文冬.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1):1970-1972.

[3]曲彦亮,申恒花,温宝磊,等.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探索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2):2457-2461.

[4]祁富伟,谢红,郑重,等.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手术中效果的比较[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2):103-104.

[5]朱云汉.泵注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的术中镇静[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3(s2):233-234.

[6]宋广飞.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19-1221.

个人简介:廖旋男1977年-广西荔浦县本科主治医师

标签:;  ;  ;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