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设: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论文

吴建设: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论文

哲学与历史

摘要:二程理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标志,是近千年来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渊源关系,有直接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概念的,比如敬业、诚信等,但更多的方面,二程理学思想是从哲学高度、从人的心灵深处来阐发人的价值观的,比如仁爱与爱国、中和与民主、大公与平等等,而这种阐发是更高层次的核心价值,它将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

关键词:二程;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程理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标志,是近千年来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契合,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思想资源。我们拟就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试作探讨与分析。

一、民生与富强

实现国家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义。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二程从厚民生、顺民心、安而不扰方面给出了答案。

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1]531“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1]319顺民心,就是执政者的所作所为要顺应民心,符合民意,符合人民的利益。程颢说:“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于顺道,则事无不成。故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1]457“大抵善治俗者,率俗以敦本;善使民者,顺民而不劳;道皆出于优佚,令无勤于绎骚。”[1]463执政者只要做到顺从民意,就不会做出扰乱、干扰民生之事,就能够安民。

厚民生,就是执政者要以民生为本,使人民富裕起来。程颐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他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1]511他还说:“为民立君,所以养之也;养民之道,在爱其力。民力足,则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故为政以民力为重也。”[1]1095在程颐看来,除了足衣食外,还要重民力。重民力,就要爱惜民力,只有爱惜民力,才能使民力足,人们才有力量创造丰富的物产,教化才能施行,风俗才能得到改善。程颢在《论十事劄子》中,则提出厚民生的具体政治措施,即要给民众以恒产,只有这样,才能使厚民生得到根本的保证,切实使民众生活富足安定。他说:“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有口分授田之制,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1]452程颢看到宋代土地制度的弊端,将均田地、制止土地兼并给民众以恒产作为治国之大要。

二程提出的顺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扰的为政之道,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激进的变法。在二程看来,王安石变法理财是为了营利,变法措施失当导致民心汹汹,造成对百姓生活的干扰,因而提出了厚民生、顺民心、安而不扰的为政之道。二程的为政之道,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顺民心则治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二程的为政之道,可以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二、中和与民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从根本上说是确保人人享有参政议政、对国家大事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力。人们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到合理合情,不偏不倚,这就涉及人的处世哲学和价值取向。正是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二程提出了中和思想,告诫人们在表达意见时,要中和,不偏不倚,既不过又弗不及。

二程十分推崇《中庸》,尤其重视其中体现的中和思想。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1]61“中者,只是不偏,偏者则不是中。庸只是常,犹言中者是大中也,庸者是定理也。定理者,天下不易之理也,是经也。”[1]160程颢也说:“中和,若只于人分上言之,则喜怒哀乐未发既发之谓也。若致中和,则是达天理,便见得天尊地卑、万物化育之道,只是致知也。”[1]160如何才能达到“中”的境界?二程认为寻求这个“中”的方法就是涵养。程颐说:“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更怎生求?只平日涵养便是。涵养久则喜怒哀乐发自中节。”[1]201这就是说,衡量事物好坏的是非标准在于自己的涵养功夫。有了这个涵养功夫,在表现事物的喜怒哀乐时就会“中节”。何谓中节?中节就是符合社会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就现实生活来说,就是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的主流评价标准。二是理性。做到看问题客观、全面,不以偏概全,不意气用事。三是有理有节,无过激言辞,无过激行为。

如果按照二程所期望,人们在表达诉求的时候,都能既符合社会的评价标准,又能做到有理有节,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将是一个有生机、有秩序的高水平的民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即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二程成德成圣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对一般民众来说,能做到孝敬老人,尊重长上,关爱他人,诚实守信,那么这个人就具有了圣贤品格;对领导干部和各级公务员来说,要培养圣贤品格,则需具有“廓然而大公”、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襟;要正心、正志、正气,节制嗜欲,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典范。如果人人都能成为谦谦君子,心中有大爱,行为彬彬有礼,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三、君子与文明

文明,从社会层面来讲,是一种社会状态,是谦恭有礼、内在德行生发的君子之风。程颐在人的修养上提出了人皆可至圣贤的主张,期望人人都能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形成彬彬有礼、文明昌达的社会景象。

二程在社会治理上,更多的是强调德治,强调教化,以人的道德提升来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程颢说:“‘德不孤,必有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1]371一个人有了良好品德,就不会孤立,必然有人与之为邻。而一个人有了良好品德,众多的善行就会随之而来。程颢还说:“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1]411这就告诫执政者要重视人的道德的培养,有了良好的道德,良好的善行就会出现,良好的社会风俗就会形成。

据资料研究表明[8],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引发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生成来完成免疫调节。

在程颐看来,圣人也是平常的人。程颐说:“圣人,人也,故不能无忧。”程颐特别指出,人要有自信,确信自己能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因为“人之性,一也。而世人皆曰吾何能为圣人,是不自信也”。他还说:“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1]318这种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他们自己拒绝向圣人学习。这种人“虽与圣人居,不能化入也”。即使他们与圣人居住在一起,也不能被圣人所感化。

那么,达到圣人的标准是什么?二程认为,一是要尽人之道。孝悌是人道之本。程颐说:“孝其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1]318也就是说,只要做到孝敬你所应当孝敬的父母,敬爱你所应该敬爱的兄长,按这样的标准推而广之,善待所有的人,即可达到圣人的境界了。二是要“中正诚”。中、正、诚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程颐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说:“中正而诚则圣矣。”[1]577三是要明理。程颐说:“随事观理,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可以至圣人。”[1]316四是要致公,要有天下为公的胸怀。程颢说:“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1]142圣人致力于公义,心就会符合天地万物之理,使万物都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地方。

上海市节能协会秘书长徐君专题演讲中,在分析上海市区域性能源应用现状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工业园区智慧能源微网、智慧能源平台及虹桥商务区能源微网的构想,并就推动上海区域性能源综合利用提出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试验地位于陇西县渭阳乡小干川村,海拔1960m,属二阴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138 d,年降雨量350~400 mm。均采用平膜方式栽培,试验地施用农家肥45000kg/hm2、尿素300kg/hm2(150 kg作基肥,150 kg作追肥)、二铵225 kg/hm2、硫酸钾180 kg/hm2。于2017年5月17日统一采用高粱播种器点播,出苗一周后放苗压孔。

四、和合与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包括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二程理学的和合思想就包括了和谐的思想因素。

“和”主要是讲人的身心和谐。心是什么?在程颐看来,“心犹种焉。其生之德,是为仁也。”也就是说,心好像种子一样,养育出来的是仁心。而要养育出仁心,就要使人气正。程颐说:“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此与‘敬以直内’同理。谓敬为和乐则不可,然敬须和乐,只是中心没事也。”[1]31一个人心中如果有片刻的不和乐,那么鄙诈之心就会进入,而要做到和乐,就要做到心中无事,不为外物所累,不为私心所羁绊。程颐从人心之不和乐来说明心正对人身心和谐的关键作用。

数据形式、种类的多样化是“数字城市”的基本特征,因此,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础是多源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如何统一城市多源数据的表达形式,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模式是建设数据库早期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行业和地方颁布的标准,根据地方城市数据特征、管理及应用状况等制定统一的标准,与唯一的标准化建设数据库相比较,它可以实现城市空间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维护及应用等功能,可以有效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

如何才能使人达到心定志正?程颐认为要用义理养之。也就是使人明白义理。明白了义理,知道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就心定志正。程颐说:“学莫大于致知,养心莫大于礼义。古人所养处多,若声音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脉。今人都无,只有个义理之养,人又不知求。”[1]177

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1]15程颢认为,仁者是将天地万物都视为一体,包括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人类都是自己应爱护的对象,都应平等对待。在程颢这里,平等的范围更广大,体现了他胸怀的广阔。程颢说:“博施济众,仁者无穷意。”[1]92能做到将恩惠广博地施与天下民众,是仁者享有的至高无上的心灵的快乐。二程将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认为有了爱天地万物境界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世间万物,爱世间一切人。

公正,就是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二程的义利观,鲜明地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含义。

五、心乐与自由

反观当今之世,一些人抵挡不了物欲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深渊。他们不仅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也失去了人身的自由。而二程有关“心乐”及养心的论述,可作为那些心灵迷失者的救赎良药。

刚刚退休的爱荷华州立大学农学和毒理学教授杰夫·沃尔特(Jeff Wolt)则评价说:“基因编辑后造成的事故,既有可能发生在实验室中,亦有可能发生在自然界里,但即使如此也很少让农作物的培育者望而却步。如果这个事故真的发生了,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造成生物生长停滞,产生新的过敏源和毒素,或使植物暴露于疾病之中。”而植物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尝到这个苦果。

二程认为,人心要活,人心就须自主自由,不为物欲所羁绊牵累。程颢说:“人心常要活,则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1]76程颢还以高飞的鸢、潜游的鱼的自由来比喻人心要“活泼泼地”。心要活,是说心要自由,但却不能放逸,不能迷失。程颢说:“心要在腔子里。”[1]96心要固守在自己的心腔里,不能因为外物的诱惑而走失。程颢十岁的时候曾写过著名的两句诗:“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1]664只要内心志向坚固,就不会受外物的诱惑。程颐说:“学者患心虑纷纷,不能宁静。此则天下公病。学者只要立个心,此上头尽有商量。”[1]147学道的人,只要把心立住,就能克服心神不宁,就可以深入钻研道学。

如何使心抵制诱惑,保持本真状态?二程认为要养心。“涵养著乐处,养心便到清明高远。”[1]84那么,该如何养心?二程认为,养心最重要的是节制人的非分欲望。程颢说:“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理也。”[1]123程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不欲则不惑。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1]145程颐说:“凡人有欲则不刚。至大至刚之气,在养之可以至焉。”[1]108人有私欲就不会刚正。而刚正之气,可以通过涵养而达到。

自由从高层次上来说,是人心灵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二程在人的心灵自由上的探讨和论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六、大公与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平等是一种社会制度。而平等的核心是人的平等。二程从天理思想出发提出的万物一体的思想,就含有人人平等的因素,而实现人人平等的关键,在于为政者要树立大公思想。

陶瓷采样缸(内径15cm,高30c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全谱扫描型,美国热电公司);微波消解仪(能程序升温美国CEM公司)。

七、义利与公正

程颐曾批评那些不注重养心的人不懂得区分孰轻孰重。他举例说:“心至重,鸡犬至轻。鸡犬放则知求之,心放则不知求,岂爱其至轻而忘其至重哉?弗思而已矣。今世之人,乐其所不当乐,不乐其所当乐;慕其所不当慕,不慕其所当慕;皆由不思轻重之分也。”[1]317程颐之所以重视养心,是因为在他看来,“心至重”是颐养之道的根本。他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明确指出:“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1]577只要把心养好了,一个人的身心自然就和谐了。若每个社会成员身心和谐,社会自然就和谐。

只有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才能做到公正。义与利实际上是公与私的关系。有公心的人,往往有公义;有私心的人,处事不会公正。程颐说:“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1]176“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1]312人心有了私欲,就会危害自己。而道心同天理一样,无形无踪地存在于人的脑海里。人心都有良知,只有去掉私欲的蒙蔽,天理就会显露出来,人就会明白事理,就会公正处理问题。当然,程颐说灭私欲则天理明,并不是说不要人的正常欲望。他曾说:“富,人之所欲也,苟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1]1144程颐对人的正常欲望,并不反对,相反,只要符合义,即使委屈自己也可去追求,他反对的是见利忘义。

取1/4根白萝卜、1/4白萝卜叶、1/2根胡萝卜、1/4根大牛蒡、1枚香菇。将蔬菜连皮切成大块,放在锅里,加入菜量3倍的水,先用武火煮沸以后,改为用小火煮1 h。熬煮好以前,不要掀开锅盖,煮好后,装入玻璃瓶,即可饮用。冷却后,可放入冰箱保存,以3天内喝完为好。

为政者只有己正才能做到公正执法,为社会提供公正的环境。程颐说:“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1]1148“将欲治人,必先治己,故以忠恕自治。”[1]1155“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1]1197执政者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使自己身正,己不正不能治人。

八、德治与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的本质含义,在于以法治理,在于德善的引导,而非刑罚的强制。

大都市区规划形成了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大致分为五个层级。这其中包括中心区域的核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次级区域的县级中心与两级乡镇。而奉新县正处于第三级——县级中心。

当然,程颢并不否认刑法的作用,他强调道德和刑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程颢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曰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1]1212虽然程颢强调推崇以德治国,道德教化可以使社会出现善俗,似乎刑罚可以弃置不用,但最后落脚处,仍然强调二者不能偏废,不能因为推行道德教化而弃置刑法。

九、仁爱与爱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是对个人层面的要求,就是要每个公民都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从实质上说,爱国就是爱这个国家的主体——人民。爱人民,首先要有仁爱之心,二程从道德哲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程颐划定了爱与仁的界限,把仁上升到道德哲学的高度,进而为爱奠定了更为宽广的哲学基础。程颐说:“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恻隐固是爱也。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1]182他反对以爱释仁,以为爱属情,仁属性,只能说爱自仁出,不能说爱就是仁。在他看来,仁是爱产生的根据,爱是当然,仁是所以然:“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1]153程颐在此确立了仁的道德本体地位。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有恻隐之心,就能产生爱,有爱心就会有仁心,有仁心,就能博施济众,爱广大人民。

二程认为,仁是公,是人能博爱的哲学基础;仁是爱的升华,是博大的公。程颢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1]460有了博大的公心,才能爱广大的人民。程颐说:“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可。”[1]182有人问程颐:如何是仁?程颐曰:“只是一个公字。学者问仁,则常教他将公字思量。”[1]28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廓然大公的仁爱之心,才能爱人,才能爱国。

十、恭敬与敬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是在个人层面提出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从实质上讲,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二程是最早提出敬是做人和成就事业根本的概念的。不同的是,二程对敬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做人,一是做事。朱熹曾说:“敬者功夫之妙,圣学之成始成终者皆由此。秦汉以来,诸儒皆不识这敬字。直至程子方说得亲切。”

小儿功能性便秘,又称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是由肠道疾病或非全身疾病引起的原发性持续便秘。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干硬粪便时疼痛,可伴随大便失禁,以及厌食、早饱、腹部膨胀和疼痛。最常见的触发因素,可能是疼痛或社会因素引起本能的克制排便。通常认为纤维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过低,便秘家族史,肥胖和体力活动少,与便秘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1‐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5城市2~1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在4.27%~5.02%,高发年龄段为2~3岁[3]。影响胃肠功能、智力发育和记忆力、导致遗尿和便失禁是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危害[4‐5]。

敬是人事之本。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1]127在程颢看来,敬是人修养道德和成事立业的根本。敬包含了诚恳、诚挚、恭敬、敬业的含义,程颢常将敬与诚联系在一起论述。在人的道德修养上,敬就是要诚恳、诚挚,用诚敬之心来进行道德上的完善。程颢说:“识得此理,用诚敬存之。”人如果懂得了道理,就要用诚敬之心来对待。程颐也说:“涵养须用敬。”[1]188如何做到敬?程颐说:“但惟是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1]149就是说,要做到敬,必须容貌严肃,思虑专一,这样就自然生敬,敬就是要心志专一。

海航的迷失给中国的物流人上了生动的一堂并购课程。随着物流市场的并购金额越来越大,如何规避所存在的风险,以免重蹈海航覆辙,的确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

在成事立业上,要有诚恳、诚敬之心,有敬业精神,方能成就事业。程颢说:“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敬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1]80在这里,程颢着眼的是为政者修己以敬,来安定百姓,而实际上提出了成事立业的三个前提,一是要用敬来修己,二是要笃敬,诚心诚意、专心致志地做事,三是要上下一致,克尽恭敬。同时,他还说,做到了敬,聪明睿智也就出现了。

十一、诚意与诚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诚信,从“诚”在“信”前可以看出,“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

诚是天道。《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2]古人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程颢在继承古代先贤的基础上,明确说:“诚者天之道。”

程颐认为,诚是为人为事之本。他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1]326他还说:“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1]824程颐进一步说:“至诚通圣。”一个至诚的人,具有圣人的思想境界。

二程有关诚的论述,已化为我们的日常用语,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诚心、诚意、诚实、实诚、诚挚、真诚、诚信、诚恳等,成为中华民族的良好品质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道德滑坡、欺诈、虚假、不诚实泛滥的现实,迫切需要弘扬二程的诚信思想,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打牢诚信、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

十二、善良与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应分为两部分来看:“友”是友好,是行为要求;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是内心的态度。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

二程认为,善就是内心深处具有的帮助别人的善意。何谓善?程颢说:“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即是善也。”如何理解程颢说的“生就是善”呢?善,本意是吉祥,后引申为善良、善行,是美好品质的象征。程颢在观察世界万物时发现,生是万物的根本属性,在万物生生不息的春天,这种属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天以生为道。程颢由万物天生的本性,联想到善。何为善?善就是使人生长、使人发展、使人生活幸福美满。天以生为道,以生之道来启迪人类自身善待他人、他物,具有善心、善行,这就是程颢给我们的启示。

善靠积累而来,必须久久为功。程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学业之充实,道德之崇高,皆由积累而至。”[1]936“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1]756程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善行一天天积累起来,那么他的福和禄就会日益完满。

在分析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关系时,我们发现,二程理学思想有不少直接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范畴,比如敬业、诚信等,但更多的方面,二程理学思想是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的心灵深处来阐发人的价值观,比如仁爱与爱国、中和与民主、大公与平等等,而且这种阐发是更高层次的核心价值,它将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升华到了哲学的层次。就拿大公与平等来说,二程从天理思想出发提出的万物一体思想,就含有人人平等的因素,而实现人人平等的关键,在于为政者要树立大公思想。

参考文献:

[1] 程颐,程颢.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四书五经·中庸[M].北京:线装书局,2006:192.

收稿日期:2019-01-06

作者简介:吴建设(1956—),男,河南嵩县人,河南省二程邵雍研究会副秘书长。

doi:10.3969/j.issn.2096-2452.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B2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452(2019)01-0020-05

(责任编辑:张明海)

标签:;  ;  ;  ;  ;  ;  ;  ;  ;  ;  ;  ;  

吴建设:二程理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探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