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热解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模型,油页岩,木质素,绝缘子,夹层,环氧树脂。
煤热解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郭延红,程帆[1](2019)在《混煤热解动力学模型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内蒙烟煤和宁夏石嘴山无烟煤进行混煤的实验研究.利用热重测定混煤的失重曲线和失重速率曲线数据;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对不同的反应模型求解所选煤样的热解宏观动力学参数,并确定最佳反应模型.热重曲线的分析表明,在混合煤样中,烟煤的比例大于50%时,少量无烟煤的加入对整个体系影响较大;通过对混合煤样的不同反应模型的线性模拟,选择了线性度较好的1级化学反应、2级扩散反应和2级缩核反应模型进行了低温段和高温段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积分法还是微分法,烟煤的活化能均低于无烟煤的活化能;微分法和积分法对多种反应模型模拟得到了一致的动力学反应模型,最终确定2级缩核反应模型为最佳模型.(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管诗骈,陈有福,张恩先,徐颂梅,王亚欧[2](2019)在《高斯多峰拟合法在烟煤与褐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准确地模拟煤粉热解失重过程,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测试印尼褐煤与神华烟煤在升温速率30℃/min时的热解失重过程,通过高斯峰值拟合法对热解失重速率DTG曲线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热解阶段的权重迭加得到相应工况煤粉热解动力学数值模型.结果发现,此煤粉热解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R~2接近1,尤其是热解中段与后段拟合效果好,说明此数学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大部分煤种的热解过程,模型泛化能力强.(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任鹏,李庆民,彭鹏,张蔚,丛浩熹[3](2019)在《基于热解动力学状态参量的GIS盆式绝缘子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实现盆式绝缘子的绝缘缺陷、老化程度和剩余寿命的有效评估,以避免绝缘失效和电力事故的发生,一直是电网运行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盆式绝缘子的实际老化降解经历了一个化学反应过程,通过计算活化能、反应机理函数、指前因子等热解动力学状态参量,提出一种盆式绝缘子老化状态和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以不同升温速率对某盆式绝缘子样本开展热失重实验,基于Flynn-Wall-Ozawa法得到热失重曲线台阶I的活化能;进一步通过修正反应级数,获得盆式绝缘子热失重曲线台阶I所遵循的反应机理函数,并利用Coast-Redfern法求得指前因子。最后,通过对Arrhenius速率方程的变形处理,建立盆式绝缘子的寿命预测方法,并讨论影响绝缘子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林展飞,宋兴飞,刘心志[4](2019)在《黑液木质素焦热解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_2的气氛下,以10℃/min、20℃/min、30℃/min、40℃/min和50℃/min的升温速率分别对黑液木质素焦进行热重实验,研究升温速率对其热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液木质素焦的热解过程主要分为叁个阶段:180~380℃、380~570℃以及570~800℃;TG和DTG曲线随着升温速率增大逐渐向高温侧偏移,高升温速率不利于热解反应进行;采用Coats-Redfern法、Ozawa法和Kissinger法求得活化能分别为93~251 kJ/mol、111~122 kJ/mol和110~134 kJ/mol。(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利用》期刊2019年05期)
高景龙,杨磊,王立强[5](2019)在《抚顺油页岩/聚乙烯热解动力学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抚顺油页岩、聚乙烯(PE)及其混合的热解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油页岩和PE混合物共热解过程中,共热解残渣量比油页岩单独热解减少了1.17%,对最大速率热解温度,共热解温度比油页岩单独热解温度低5℃。采用Coats-Redfern和Criado法对油页岩、PE及其混合物热解数据进行处理,从15种常用的固相反应机制函数中遴选出最优解,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油页岩的热解遵循表观一、二级化学反应模型(F1、F2);PE热解过程为扩散模型(D4);而其混合物的热解机理遵循动力学模型F1。混合物共热解活化能均远远小于油页岩或PE单独热解的活化能,共热解期间存在较大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陈松华,徐艳英,王志,王静[6](2019)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泡沫夹层板的热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DTG-60(AH)热重分析仪分析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泡沫夹层板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不同氧含量条件下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泡沫夹层板的热分解反应可分为叁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热分解反应的初始反应温度、终止反应温度以及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氧含量的降低对热分解的第叁阶段有较大的影响。采用Flynn-Wall-Ozawa法和Starink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得到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泡沫夹层板的表观活化能。(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折媛,巨建涛,吴铿,安家良,刘文果[7](2019)在《长焰煤热解半焦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升温速率对长焰煤热解半焦气化反应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半焦在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40℃/min)条件下的气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Flunm-Wall-Ozawa(FWO)和Friedman等转化率法进行半焦气化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增大不利于半焦的气化,升温速率越快、气化反应温度越高,且气化后期气化速率峰会出现重迭; 2种等转化率法求得的半焦气活化能分别为145.91±32 kJ/mol和149.21±7 kJ/mol;采用等转化率方法研究半焦气化动力学可行。(本文来源于《冶金能源》期刊2019年04期)
刘慧慧,曲磊,陈应泉,张文楠,杨海平[8](2019)在《天然微藻水热炭理化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天然微藻资源化的利用途径,该文以天然栅藻为原料,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热重分析仪对水热炭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水热炭产率从47.29%(180℃)降低至43.01%(240%);水热炭的O/C摩尔比从1.45减小至0.28,碳化程度加强,水热炭具有应用于固体燃料的潜力。鉴于水热炭含有大量灰分,其热值为8.43~9.67 MJ/kg,因此脱灰预处理是必要的过程。经过水热碳化处理,天然栅藻的比表面积从4.36 m~2/g增加到35.26 m~2/g。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提高,水热炭的热稳定性增强。研究结果对天然微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杨琳[9](2019)在《分布活化能模型在生物质热解动力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建立了玉米秸秆热解反应的分布活化能模型方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实验值与理论值之,得到误差最小值,分布活化能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到求解,求得玉米秸秆热解反应的分布活化能模型方程推导出的预测理论数据。通过实验测得玉米秸秆热解反应的热重数据与建模后所得理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测得数据与模型理论结果拟合度较高,说明此模型适合描述玉米秸秆的热解反应动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7期)
杨伏生[10](2019)在《基于TG-MS方法的核桃壳/神府煤的凹凸棒土催化共热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热解是实现煤与生物质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煤与生物质共热解时的相互作用,导致共热解反应过程非常复杂,长期以来,对共热解协同作用及其反应产物调控机制等理论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核桃壳和神府煤为研究对象,以凹凸棒土为催化剂,采用热重/微分热重分析,研究了核桃壳和神府煤的共热解和催化共热解特性与动力学;采用热重-质谱方法,并结合纤维素和木质素为模型化合物的热解研究,探讨了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共热解过程中挥发性产物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协同反应特性与反应机理。研究结果对于煤与生物质高效共热解新技术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1)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的协同作用研究。采用热重/微分热重方法,研究了核桃壳和神府煤的共热解特性与动力学。结果表明:核桃壳与神府煤的脱挥发分温度区间部分重迭,在300-50℃范围内,核桃壳/神府煤的共热解存在协同作用,导致挥发物产量增加。核桃壳的质量份数是决定协同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WS:SFC质量比为3:1和2:1,升温速率不低于20℃·min-1时,协同作用明显。(2)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的动力学研究。采用四种等转化率法(Friedman法、FWO法、KAS法和Starink法),计算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的表观活化能,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计算分析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核桃壳/神府煤(3:1)在260-360℃共热解的表观活化能均值为278.20kJ·mol-1,260-340℃时的共热解过程符合叁维扩散(D3)机理。采用模型拟合法计算,得到的核桃壳/神府煤(3:1)热解表观活化能,数值上明显低于等转化率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原因在于用模型拟合法计算活化能时,针对单一升温速率,而且预设反应机理,忽略了核桃壳和神府煤热解时的部分化学反应过程。(3)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的热重-质谱研究。采用热重-质谱联用仪,研究了核桃壳和神府煤单独热解,以及核桃壳/神府煤共热解过程中,水蒸气、二氧化碳、乙酸、呋喃、甲基呋喃和糠醛等挥发性产物生成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核桃壳:神府煤质量比为2:1,水蒸气、乙酸、呋喃、甲基呋喃和糠醛的生成量,与其它质量比的相比,均达到最高值;其中,乙酸的最大相对强度,是核桃壳单独热解时的3.9倍、神府煤单独热解时的7.5倍,300-500℃区间生成量为理论生成量的2.6倍,原因在于共热解协同作用促进水蒸气、乙酸、味喃、甲基味喃和糠醛的生成。(4)核桃壳和神府煤的催化共热解动力学研究。分别采用Friedman法、FWO法、KAS法和Starink法,以及Achar法和 Coats-Redfern法,研.究了凹凸棒:土对核桃壳和神府煤共热解活化能和机理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土显着催化了核桃壳/神府煤(3:1)在380℃的共热解过程;凹凸棒土以质量比1:9添加到核桃壳/神府煤(3:1)中,导致260-380℃的表观活化能均值下降22 kj·mol-1;核桃壳/神府煤(3:1)在260-340℃仍然为叁维扩散(D3)机理,但380-500℃区间,催化共热解呈现二级反应(F2)机理。(5)凹凸棒土对核桃壳/神府煤共热解的催化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不同质量比添加凹凸棒土时,核桃壳和神府煤催化共热解的理论失重量与实验失重量大小关系;采用热重-质谱分析,比较了以不同质量比添加凹凸棒土时,挥发性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作用受在凹凸棒土孔结构和表面结构影响,在催化剂作用下,380℃之前热解形成的乙酸、呋喃、甲基呋喃和糠醛等小分子产物数量,与无催化剂存时相比,成倍增加;380-500℃,乙酸、呋喃、糠醛的生成量减少,苯的生成量增加,其中,凹凸棒土与核桃壳/神府煤(3:1)的质量比为1:3时,苯的生成量最高。(6)核桃壳和神府煤的共热解机理研究。首先,核桃壳300℃之前热解产生的氢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诱导和促进神府煤的热解过程,包括:桥键和烷基侧链发生断裂、流动相脱挥发分、脂肪族基团热解,产生自由基碎片;与此同时,核桃壳300℃熔融得到的活性纤维素,断链解聚,以及木质素酚羟基分解,产生自由基碎片;最后,核桃壳和神府煤热解产生的大量自由基碎片,通过自由基稳定化,促进乙酸生成。(7)核桃壳/神府煤的催化共热解机理研究。凹凸棒土催化作用促进了共热解协同效果。首先,凹凸棒土硅轻基活性位和离子活性中心,催化核桃壳中活性纤维素断链解聚以及木质素分解,通过产生的氢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诱导和促进神府煤的热解过程;其次,核桃壳和神府煤热解产生的大量自由基碎片,受到凹凸棒土催化后,通过脱水、碎片化、缩合、脱羰基或脱羧基作用,形成呋喃和糠醛,部分呋喃和糠醛继续催化脱水、脱羧基和脱羰基形成轻质芳烃;最后,轻质芳烃中的甲苯和二甲苯,与乙酸、呋喃、甲基呋喃、糠醛,在凹凸棒土催化和高温作用下,发生二次反应,生成多环芳烃化合物,与煤热解产生的含芳环自由基,形成半焦。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焦油组分分级回收的“连续式梯级热解-分步回收”催化共热解新工艺。采用梯级热解工艺,可在200-380℃阶段,回收乙酸和呋喃类化合物等可凝性小分子化学品;380-500℃阶段,回收轻质芳烃;500℃后回收重质焦油。(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煤热解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准确地模拟煤粉热解失重过程,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测试印尼褐煤与神华烟煤在升温速率30℃/min时的热解失重过程,通过高斯峰值拟合法对热解失重速率DTG曲线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热解阶段的权重迭加得到相应工况煤粉热解动力学数值模型.结果发现,此煤粉热解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R~2接近1,尤其是热解中段与后段拟合效果好,说明此数学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大部分煤种的热解过程,模型泛化能力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热解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延红,程帆.混煤热解动力学模型适应性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2].管诗骈,陈有福,张恩先,徐颂梅,王亚欧.高斯多峰拟合法在烟煤与褐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应用[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3].任鹏,李庆民,彭鹏,张蔚,丛浩熹.基于热解动力学状态参量的GIS盆式绝缘子剩余寿命预测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林展飞,宋兴飞,刘心志.黑液木质素焦热解动力学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9
[5].高景龙,杨磊,王立强.抚顺油页岩/聚乙烯热解动力学机理研究[J].塑料科技.2019
[6].陈松华,徐艳英,王志,王静.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泡沫夹层板的热解动力学[J].材料研究学报.2019
[7].折媛,巨建涛,吴铿,安家良,刘文果.长焰煤热解半焦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冶金能源.2019
[8].刘慧慧,曲磊,陈应泉,张文楠,杨海平.天然微藻水热炭理化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9].杨琳.分布活化能模型在生物质热解动力学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
[10].杨伏生.基于TG-MS方法的核桃壳/神府煤的凹凸棒土催化共热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