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跟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机器人,障碍物,平顺,陀螺仪,栅格,工业。
激光跟踪论文文献综述
开军[1](2019)在《Leica绝对激光跟踪仪在工业机器人校准及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激光跟踪仪的校准和检测技术,对激光跟踪仪的误差来源和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提出了激光跟踪仪在工业机器人校准及检测中应用的具体流程。国产工业机器人在高标准、高精度的加工制造领域技术仍然欠缺,所以,通过研究工业机器人校准及检测技术,弥补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精度低的弊端,推动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校准及检测方面科技的发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23期)
王科,曾子倩,周青青,杨于力[2](2019)在《静态和动态自旋跟踪矫正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中联合使用静态和动态自旋跟踪补偿软件对散光和角膜源性波前像差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行Trans PRK的56例患者(11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将其分为联合组(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0. 75 D)和DCC组(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0. 75 D)。联合组患者术前行静态眼球自旋跟踪(SCC)检查,并在术中成功实施; DCC组患者术中未实施SCC。使用CAM软件指导激光治疗,同时联合静态和动态自旋控制技术跟踪眼球自旋。对SCC以及实时眼球动态自旋跟踪(DCC)的幅度值及分布频率进行分析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同时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显然验光度数、角膜源性波前像差,并评估手术安全性及预测意义。结果联合组100%的患者SCC测量值在±10. 0°以内,78. 72%浮动在±5. 0°以内,4. 25%在±0. 5°以内; 97. 87%的患者DCC测量值在±5. 0°以内,27. 66%在±1. 0°以内,6. 38%在±0. 5°以内,部分补偿了SCC。DCC组100%的患者DCC测量值在±5. 0°以内,44. 62%在±1. 0°以内,4. 62%在±0. 5°以内。联合组患者术前柱镜值平均(-1. 44±0. 109) D,DCC组平均(-0. 71±0. 0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635 9,P <0. 001)。联合组患者术后柱镜值平均(-0. 33±0. 04) D,100%眼散光值在1. 0 D以内,82. 97%眼散光值在0. 50 D以内,65%眼散光值在0. 25 D以内; DCC组患者术后柱镜值平均(-0. 39±0. 03) D,99%眼散光值在1. 0 D以内,78. 56%眼散光值在0. 50 D以内,55. 40%眼散光值在0. 25 D以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063,P=0. 290 1)。在角膜源性像差的分析中(以6 mm瞳孔直径分析),2组术前、术后角膜源性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叁叶草、球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C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叁叶草和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中采用静态及动态自旋跟踪补偿功能是安全且可预测的,较单纯使用动态跟踪补偿功能对矫正患者散光效果优异。(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袁建华,洪沪生,黄开,陈庆,李尚[3](2019)在《激光补给无人机跟踪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供能无人机能实现能量实时补给,提升无人机续航时间。无人机一般情况下,飞行距离地面固定补给站较远,激光光斑增大到完全覆盖无人机机身,导致无线能量传输距离过远,以及如何实施激光跟踪瞄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踪瞄准方法,根据安装在光伏电池板上光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对比来对无人机进行最优追踪。经计算得出东西向的偏移量为2.310 mm,与实际偏移量2 mm近似,误差0.31 mm。(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11期)
李新,茅晨,马涛,唐迅捷[4](2019)在《利用Leica激光跟踪仪对工业机器人现场标定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工业机器人标定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标定过程,该过程由建模、测量、参数辨识和补偿4个步骤组成。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标定方法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标定的。通过Leica激光跟踪仪和RoboDyn软件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标定检测平台,并详细描述了在该平台下工业机器人的标定方法,最后以PANDA PR04D型工业机器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比对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标定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杨大磊,任文峰,马庆龙[5](2019)在《基于叁维激光雷达的障碍物检测与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车对障碍物运动状态的检测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叁维激光雷达的动态障碍物检测方法。通过使用PCL库中的欧式聚类法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匈牙利算法对障碍物进行匹配,并对匹配上的数据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融合,实现对障碍物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能够对密集障碍物和较小的障碍物实现实时准确的跟踪。(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汪世财,谈东奎,谢有浩,赵林峰[6](2019)在《基于激光雷达点云密度特征的智能车障碍物检测与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基于点云数据的车载叁维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和跟踪存在实时性差、准确率不高以及场景内障碍物数目增多时难以有效关联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了结合区域生长与密度聚类的算法以及同时考虑了障碍物几何特征与点云密度特征的关联方法。基于栅格地图,运用最大、最小高度图法去除背景点云数据;在得到可靠障碍栅格地图后,搜索匹配8邻域栅格属性,结合自适应阈值的密度特征进行聚类,提高了障碍物检测准确率;考虑了障碍物的点云密度特征和高度特征,提高了障碍物关联的可靠性并运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动态障碍物进行了跟踪。在自行搭建的智能车平台上进行的实车实验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衣诺[7](2019)在《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轨道静态平顺性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阶段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检测现状为背景,针对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检测方法和平顺性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采用线型参数估计和空间叁维坐标系的轨道平顺性评价方法,发挥叁维激光跟踪仪高精度、高频率的优点,设计了其与轨检小车集成的方案进行轨道平顺性静态检测,拟通过轨道平顺性检测方案的实施和平顺性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够准确的获取检测路段平顺性信息,建立一套服务于工程施工和运营维修养护的高效率、高精度的轨道平顺性检测系统,为轨道精调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我国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检测提供快速、高精度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10期)
许亚,孔令宇,杨新军,王颖,董方晨[8](2019)在《浮力称重式粉状物料动态的激光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动态激光跟踪控制系统能耗高、响应时间长等缺点,提出了对浮力称重式粉状物料的动态激光跟踪控制系统,该系统中,上位机子系统由工控机IPC、运动控制卡PCI-8134构成,陀螺仪MPU6050用于采集粉状物浮力称重角度信息; PSD处理器负责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放大处理,AD7606负责将粉状物料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处理;射频模块负责发送与接收粉状物料数字量。分析上位机激光跟踪控制子系统的结构方案和功能构成,通过模糊PID控制算法对上位机子系统中电机、伺服器、圆光栅等关键部件进行选型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控制响应时间快,运行能耗较低。(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星沛,张雪莲,赵瑞玉[9](2019)在《激光通信端的跟踪系统非线性特性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精度低、误差大等不足,为了提高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端的跟踪系统非线性特性分析与优化方法。首先对当前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引起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误差大的原因,然后建立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模型,引入跟踪微分器和扩张状态观测器,优化跟踪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并采用模糊规则和误差反馈对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误差进行补偿,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通信系统进入稳态仅需要0. 06 s,无超调现象存在,抗干扰能力强;跟踪时间短,误差小,解决了当前激光通信跟踪精度差问题。(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沈飞,艾庆生[10](2019)在《基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自动跟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自动跟踪系统路径跟踪所需时间长、跟踪准确性差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自动跟踪系统。硬件部分包括MC9S12XS128微处理器、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舵机模块和速度检测模块的功能,利用电枢端的电压和电流等条件计算直流电机的转数,通过检测机器人的移动速度来消除机器人在移动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软件部分包括:数据显示管理、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环境模型构建和数据采集,按照功能分类有激光数据采集、参数设置、MTi操作、可视化和路径自动跟踪结果,最终实现移动机器人路径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机器人路径自动跟踪系统在自动跟踪路径时,不仅所需时间短,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激光跟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中联合使用静态和动态自旋跟踪补偿软件对散光和角膜源性波前像差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行Trans PRK的56例患者(11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将其分为联合组(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0. 75 D)和DCC组(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0. 75 D)。联合组患者术前行静态眼球自旋跟踪(SCC)检查,并在术中成功实施; DCC组患者术中未实施SCC。使用CAM软件指导激光治疗,同时联合静态和动态自旋控制技术跟踪眼球自旋。对SCC以及实时眼球动态自旋跟踪(DCC)的幅度值及分布频率进行分析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同时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显然验光度数、角膜源性波前像差,并评估手术安全性及预测意义。结果联合组100%的患者SCC测量值在±10. 0°以内,78. 72%浮动在±5. 0°以内,4. 25%在±0. 5°以内; 97. 87%的患者DCC测量值在±5. 0°以内,27. 66%在±1. 0°以内,6. 38%在±0. 5°以内,部分补偿了SCC。DCC组100%的患者DCC测量值在±5. 0°以内,44. 62%在±1. 0°以内,4. 62%在±0. 5°以内。联合组患者术前柱镜值平均(-1. 44±0. 109) D,DCC组平均(-0. 71±0. 0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635 9,P <0. 001)。联合组患者术后柱镜值平均(-0. 33±0. 04) D,100%眼散光值在1. 0 D以内,82. 97%眼散光值在0. 50 D以内,65%眼散光值在0. 25 D以内; DCC组患者术后柱镜值平均(-0. 39±0. 03) D,99%眼散光值在1. 0 D以内,78. 56%眼散光值在0. 50 D以内,55. 40%眼散光值在0. 25 D以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063,P=0. 290 1)。在角膜源性像差的分析中(以6 mm瞳孔直径分析),2组术前、术后角膜源性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叁叶草、球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C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叁叶草和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中采用静态及动态自旋跟踪补偿功能是安全且可预测的,较单纯使用动态跟踪补偿功能对矫正患者散光效果优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跟踪论文参考文献
[1].开军.Leica绝对激光跟踪仪在工业机器人校准及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2].王科,曾子倩,周青青,杨于力.静态和动态自旋跟踪矫正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的临床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3].袁建华,洪沪生,黄开,陈庆,李尚.激光补给无人机跟踪方法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4].李新,茅晨,马涛,唐迅捷.利用Leica激光跟踪仪对工业机器人现场标定的方法[J].计量技术.2019
[5].杨大磊,任文峰,马庆龙.基于叁维激光雷达的障碍物检测与跟踪[J].汽车实用技术.2019
[6].汪世财,谈东奎,谢有浩,赵林峰.基于激光雷达点云密度特征的智能车障碍物检测与跟踪[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衣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轨道静态平顺性检测系统[J].北京测绘.2019
[8].许亚,孔令宇,杨新军,王颖,董方晨.浮力称重式粉状物料动态的激光跟踪控制系统设计[J].激光杂志.2019
[9].李星沛,张雪莲,赵瑞玉.激光通信端的跟踪系统非线性特性分析与优化[J].激光杂志.2019
[10].沈飞,艾庆生.基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自动跟踪系统[J].激光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