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go氏液-亚甲蓝双染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Lugo氏液-亚甲蓝双染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一、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杜东伟[1](2021)在《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我院运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术前对于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的诊断及判断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可能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ME与EUS检查初步考虑为EEC,同时在我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直径、黏膜糜烂灶、凹陷性病变、肿瘤部位、内镜分型、B2型血管、超声探头类型、ME浸润深度、EUS浸润深度、病理浸润深度等。参照术后的病理结果作为评判金标准,分别比较ME与病理结果和EUS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情况,并运用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ME与EUS对EEC的诊断准确性分析共纳入EEC患者126例,ME对EEC的整体准确性为83.3%(105/126),灵敏度为100%(105/105),阳性预测值为83.3%(105/126);EUS对EEC的整体准确性为83.3%(105/126),灵敏度为96.2%(101/105),阳性预测值为85.6%(101/118)。(2)ME对EEC浸润深度的诊断分析共纳入EEC患者105例,ME对EEC浸润深度诊断的整体准确性为62.9%(66/105),ME对黏膜浅层(M1/M2)病变诊断的灵敏度:68.8%(55/80)、特异度:56.0%(14/25)、阳性预测值:83.3%(55/66)和阴性预测值:35.9%(14/39)。约登指数是0.248,Kappa值是0.178。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ME对EEC浸润深度判断过程中,B2型血管会对其诊断准确性产生影响。(3)将101例EEC患者纳入EUS对EEC浸润深度的诊断分析研究中,EUS对EEC浸润深度诊断的整体准确性为53.5%,EUS对黏膜浅层(M1/M2)病变诊断的灵敏度:51.3%(39/76)、特异度:80.0%(20/25)、阳性预测值:88.6%(39/44)和阴性预测值:35.1%(20/57)。约登指数是0.313,Kappa值是0.229。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超声探头类型、肿瘤直径、凹陷性病变及黏膜糜烂灶与EUS对EEC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有显着关联(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肿瘤直径、黏膜糜烂灶可独立影响EUS对EEC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结论:(1)对于EEC浸润深度的判断上,ME与EUS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2)B2型血管是影响ME对EEC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含有B2型血管的病变诊断准确性明显降低。(3)对于病灶直径<20mm、伴有黏膜糜烂灶的病变,EUS的诊断准确性可能会有所降低。(4)在进行EEC浸润深度诊断时,建议ME与EUS两种检查方法结合以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徐文[2](2019)在《食管上皮内瘤变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及ESD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食管癌的预后与分期明显相关,内镜及活检病理是确诊食管癌的金标准。早期食管癌经内镜治疗后有较高的术后生活质量,并且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但是我国的早期食管癌确诊率仅为10%,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的:分析比较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活检与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差异,并初步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4年1月2018年12月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上皮内瘤变或早癌并行ESD治疗的的患者临床资料,总计340例病变。对比活检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内镜特点,探索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估ESD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结果: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8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207例,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45例。术前活检与最终诊断比较总体一致率为66.2%(225/340),病理升级率为33.8%(115/340);LGIN组一致率为38.6%(34/88),HGIN组为70.5%(146/207),EEC组为100.0%(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变表面有结节、联合碘染色或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或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靶向取检以及标本最长径等三个因素与术后病理升级有关(P<0.05)。ESD手术的整块切除率为97.4%(331/340),完全切除率为90.9%(309/340),治愈性切除率为85.6%(291/340);术中有15例患者因创面剥离较深,使用钛夹封闭创面,平均使用钛夹数量为2枚;术后迟发型出血发生率为2.94%(10/340),术后食管穿孔发生率为5.29%(18/340),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2.65%(9/340),其中穿孔发生率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食管上皮内瘤变及早期食管癌的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局部病检不能代表整体病变,活检诊断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多见,因此对于表面有结节及长径较长的病灶,联合碘染色或NBI或EUS进行靶向取检对提高术前评估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ESD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彭樱花,谢志刚,邓丽英[3](2019)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单用NBl、卢戈氏液染色及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和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使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20.7%(12/58)、24.1%(14/58)、32.8%(19/58);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代剑华[4](2018)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和拉曼光谱实时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PCL)可选择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由于粘膜内癌、粘膜下癌的脉管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不同,正确的诊断、准确地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才能合理、客观地指导治疗。目前内镜加病理活检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金标准。但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在白光内镜下形态较正常组织差异性小,可表现为粘膜发红、粗糙、白斑、糜烂或浅溃疡等,多以平坦凹陷或表浅平坦型为主,很容易被内镜医师忽略漏诊。另外,活组织病理诊断也有自身的局限性。1)客观因素:病变形态复杂,如异病同形的相似性、同病异形的异型性、病变演变的阶段性改变等,可造成病理诊断的不确定性。2)主观因素:标本不完整、制片质量不佳、病理医师理论知识程度不一等均可影响最终的病理诊断。拉曼光谱是物质分子键与光子发生作用时,形成的散射光谱。各种物质的拉曼光谱都具有特异性。因而,拉曼光谱可以从分子水平鉴别不同物质的结构。在生物领域,如果生物组织发生质或量的改变,可以通过分析其拉曼光谱特征来获得这些分子结构和构成比例的变化,从而鉴别不同的病变。同时,拉曼光谱在测试生物样品时,具有对样品要求低、无损伤、速度快等优势,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疾病诊断领域研究。本课题在我们团队已提出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PENG分型”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其在诊断和判断浸润深度方面的临床价值,以期望可以临床推广。其次,通过拉曼光谱法探讨一种新型的食管癌快速诊断方法;同时与内镜系统相结合,探讨拉曼光谱在食管癌实时诊断中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研究目的:评价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PENG分型)在临床诊断和浸润深度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11-2017.10间在本院就诊的可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白光内镜新分型(PENG分型),判断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并与现通用的白光内镜分型(巴黎分型)、放大电子染色内镜(INOUE分型)、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PENG分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PENG分型)诊断食管癌前病变、m、sm1癌和sm2及以下癌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在诊断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与放大电子染色内镜下的INOUE分型相似,但使用设备更简单、方便;较巴黎分型预测病变浸润深度更准确、可靠。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PENG分型)在白光内镜下可以帮助内镜医生对食管可疑病变的识别,提高检出率;可以帮助内镜医生客观、准确地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值得临床推广。第二部分食管癌快速拉曼光谱特点目的:通过体外快速拉曼光谱检测食管癌活检标本,分析其特征性拉曼谱峰,探讨一种新的客观快速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通过应用高性能光纤的拉曼光谱传感系统,快速检测、采集食管癌组织标本的拉曼光谱。经过去基底、滤波平滑等处理,以获得能区别食管癌和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谱图。结果: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存在明显的差异。癌组织光谱在1100-1400cm-1范围内具有更宽的峰谱半高宽(Half-height width,HHW);1500cm-1到1600cm-1范围内癌组织的光谱积分能量高于正常组织的光谱积分能量。在1200-1400cm-1范围内,每种癌谱的半高宽几乎是正常组织的两倍;1600-1700cm-1和1500-1600cm-1之间的光谱积分能量的比率,癌组织标本的比值约为1,正常组织样品的比值约为2。结论:我们搭建的高性能光纤的拉曼光谱传感系统和设计的信号处理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区分食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第三部分食管癌与正常组织实时拉曼光谱诊断分析目的:通过拉曼光谱实时检测人体食管进展癌、早癌及正常组织,分析其特征性拉曼谱峰,探索一种新的实时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我们将高性能光纤拉曼传感系统与内窥镜组合成活体检测系统。通过内镜的活检通道,将光纤插入到人体内的食管进展癌、早癌、正常组织,实时进行拉曼光谱检测。经过去基底、滤波平滑等处理,以得到能区别各组织的拉曼光谱。结果:我们获得各组织的拉曼光谱,能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但信噪比不高,拉曼信号的采集和数据处理仍需进一步优化。结论:高性能光纤拉曼传感系统与内窥镜组合成活体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物质拉曼光谱的方法,有望成为食管癌快速、实时检测的新方法。

唐晓燕,史学森[5](2016)在《多重内镜技术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各大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十位,在我国排第四位。临床上,食管癌早期无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其早期诊断较困难。在内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其内镜诊断方式呈现多样化。充分认识不同内镜技术下食管早期癌的形态特点,对消化科医师来说十分必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率。

史永军[6](2014)在《内镜下经隧道治疗食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经口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是一种少见但典型的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是食管一种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以食管下括约肌(LES)舒张不全和食管蠕动消失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或呕吐、胸骨后不适或体重减轻等。本病目前贲门失弛缓症尚无治愈方法。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以使食物能够顺利的从食管进入到胃中,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肉毒素注射治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法。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和外科肌切开术,与药物治疗、内镜肉毒素注射治疗相比缓解时间相对较长,但存在食管穿孔、胃食管反流症状等并发症。2010年Inoue报道了经口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治疗贲门失驰缓症,近期产生良好效果,但也有人对该项新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内镜下LING分型是国内针对POEM手术提出的新的AC内镜下分型方法,将AC分为LING-Ⅰ型、LING-Ⅱ型、LING-Ⅲ型,该分型在POEM手术中的意义报道甚少。食管压力测定是诊断贲门失驰缓症和判断治疗效果的金标准,由于过程繁琐和患者明显的不适,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愿意再次接受这项检查。Eckardt评分、定时食管钡餐成像(Timed Barium Esophagram TBE)是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患者耐受性好的评价方法,通过Eckardt评分可以判断患者症状缓解程度;而TBE测定钡剂在不同时间内在食管内的残留高度,间接判断食管的排空能力。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Eckardt评分、TBE对球囊扩张术治疗AC患者的效果判定及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而其在POEM中的作用报道甚少。研究目的1.研究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研究LING分型在POEM手术的意义;3.研究Eckardt评分、TBE对POEM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术后疗效判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因贲门失驰缓症在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LING分型标准分为LING-Ⅰ型、LING-Ⅱ型、LING-Ⅲ型,观察了各型患者的手术时间、隧道长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第1、12、24个月随访时Eckardt评分、TBE等,评价经口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LING分型、Eckardt评分和TBE在POEM中的作用。结果本组33例患者,32例在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经口肌切开术;1例LING-Ⅲ型患者,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粘连而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2.8分钟;8例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纵膈和皮下气肿;术中食管粘膜穿孔1例,给予钛夹封闭;术后发热6例,应用抗生素72小时内控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1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术后1月,Eckardt评分分别为8.25±1.24、0.44±0.70(P<0.01);TBE (第1、5分钟钡剂高度)术前、术后1月分别为15.97±2.57cm、12.91±2.98cm和2.69±1.33cm、0.28±0.96cm有显着性差异(P<0.01);术后第12个月,Eckardt评分、TBE(第1、5分钟钡剂高度)分别为0.39±1.08、2.55±1.03cm、0.36±1.09cm;术后第24个月,Eckardt评分、TBE(第1、5分钟钡剂高度),分别为0.33±0.49、1.5±1.0cm、0.25±0.45cm,与术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术后第1、12、24个月的Eckardt评分、TBE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LING-Ⅰ型、LING-Ⅱ型在手术时间、隧道长度以及术前、术后Eckardt评分、TBE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前Eckardt评分与TBE显着相关(r=0.625,p<0.001)。术后第12个月,1例患者再次出现吞咽困难,Eckardt评分、TBE(第1、5分钟),分别为6、8cm、5cm,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症状缓解。术后第12、24个月分别有3例、2例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给予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后缓解。结论1.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 LING分型可能对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 Eckardt评分、TBE对贲门失驰缓症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价值,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内镜下经隧道食管粘膜剥离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来源于食管上皮的肿瘤,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已成为整块切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准的治疗方法,只适合治疗病理诊断明确的m1、m2期的患者,超声内镜是术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重要手段。大面积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由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该领域的研究报道甚少。术后食管狭窄是大面积食管粘膜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球囊扩张术、口服强的松等方法已有少量文献报道,但效果欠佳。而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植入术对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鲜有报道。研究目的1.研究隧道技术完整切除大面积的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2.研究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3.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植入术在预防术后食管良性狭窄预防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在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43例确诊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病变范围超过食管1/2周或长度超过3cm,超声内镜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超声内镜、胸腹部CT排除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根据术中食管粘膜实际切除面积和长度,所有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变范围在1/2~3/4周或长度在3-5cm;治疗组,病变范围超过3/4周或长度在5cm以上,术中给予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出血、穿孔以及术后狭窄、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完整切除率与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超声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43例采用隧道技术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癌/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实际切除面积的大小,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10例,治疗组33例。平均手术时间:96.91±51.17min(39~266min),其中,对照组:59.90±14.54min;治疗组:108.12±53.10min,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22);平均切除长度:62.40±21.95mm;其中,对照组:41.60±5.68mm,治疗组:70.79±20.51mm,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32)。切除病灶48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100%;术后病理证实: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食管早癌41处,其中局限于粘膜上皮33处,浸润黏膜固有层2处,黏膜肌层4处,黏膜下层2处;垂直切缘和侧切缘阴性率为100%(48/48)和93%(45/48);超声内镜诊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对照诊断准确率为87.5%(42/48);术中怀疑穿孔3例;术后:延迟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继发感染并食管瘘2例;治疗组33例,术后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粘膜组织增生100%(33/33);术后随诊:治疗组复发1例(1/43),再次行ESD治疗,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狭窄6例,14%(6/43),对照组3例(3/10),对照组3例(3/33);沙氏扩张器扩张5例,2例再次行食管全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由于粘膜过度增生所致,内镜下行粘膜切除术,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假瘤样增生。结论1.经隧道大面积食管粘膜剥离术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经典的粘膜剥离术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剥离速度快,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高的特点,是对经典粘膜剥离术的重要补充。2.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分期符合率为87.5%,超声内镜可以对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进行良好的判断。3.预防性食管支架植入术对预防大面积食管粘膜切除后的食管狭窄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但存在刺激食管粘膜增生等并发症存在。第三部分经隧道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食管粘膜下肿瘤的发生率约0.006-0.3%,常常突出于食管腔内,表面光滑,覆有正常的粘膜组织。目前,超声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活检是诊断食管粘膜下肿瘤的主要手段;开胸手术或经胸腔镜、腹腔镜的肿瘤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粘膜切除术、粘膜剥离术也被用于粘膜下肿瘤的切除,但对于大于2cm的粘膜下肿瘤以及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常常不能完整切除,并存在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存在。经隧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通过隧道技术来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尤其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研究目的1.研究该项技术在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2.研究并进一步明确该项技术的适应症,并对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改进措施。3.明确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组织类型。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在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6例确诊为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全部患者在手术室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经隧道行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穿孔、皮下气肿等情况,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所有的患者术后第3、12个月进行随诊,通过内镜或超声内镜来判断肿瘤残留、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36例食管粘膜下肿瘤均起源于固有肌层,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36/36);平均手术时间60.52±30.32(21-112)分钟.肿瘤平均大小为17.3±0.69mm(6-42mm)。术后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35例,胃肠间质瘤1例;核分裂数小于5/50高倍视野,危险度分级:极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2.1天(3-16)。平均随诊时间12.9±5.7月(3-22月),没有肿瘤的残留或复发。术中出血、皮下气肿是术中主要并发症;术中少量出血,经电凝出血停止;没有迟发性出血病例发生;皮下气肿主要见于早期病例,使用的CO2气体术后可以很快地吸收。1例患者术后3天造影可见假憩室形成,内镜检查显示隧道表面的粘膜坏死伴溃疡形成,行经鼻胃肠营养管植入术,术后16天治愈出院。结论1.经隧道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来自固有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经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适应于直径在3cm以下的肿瘤切除。3.食管粘膜下肿瘤以食管平滑肌瘤为主,STER是诊断、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新的手段。

芦超[7](2014)在《22例早期食管癌检诊体会及漏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约占所有恶性癌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部分省市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也是食管癌病死率较高的国家。早期食管癌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或并无症状,使其检出率和诊断率偏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的关键在于内镜检查及内镜医师对早期食管癌形态特征的识别,所以内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对收集的22例内镜下发现并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对发现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认识。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室2010年1月-2013年10月发现的2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及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归纳病变所在食管部位,分析2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普通内镜、色素内镜、NBI、EUS下的病变特点及其可能造成漏诊的原因。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5例,男性占77.27%;其中表浅隆起型(0-I型)5例,平坦型(0-II型)8例,表浅凹陷型(0-III型)3例,色泽改变型6例;漏诊率36.36%。结论早期食管癌病程进展较缓慢,临床症状轻、无明显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其内镜下表现有一定特点,必要时结合色素内镜、超声内镜、NBI内镜等检查,能正确认识这些内镜下的表现并结合活检,可以较早发现并诊断早期食管癌,从而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赵娜[8](2014)在《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应用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食管癌(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EC)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症状,而早期食管癌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0%,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25%左右,而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100%,早期食管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患者,所以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目前食管癌的诊疗技术在普通白光胃镜的基础上,出现了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等,因我院位于新疆,属于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故有必要对上述技术行进一步比较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提高其5年生存率。如何早诊、早治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通过分析NBI、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在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纳入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及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的所有患者(两组分别为402例及455例),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充血、小结节、微隆起等,一组行普通白光内镜,另一组行普通白光内镜联合NBI、色素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普通白光内镜)组:共计402例,其中男性290例,女性112例,性别比例为2.6:1,平均年龄60.63±12.69岁;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组:共计455例,其中男性310例,女性145例,性别比例为2.1:1,平均年龄62.04±13.27岁。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性别无差异(χ2=1.633,P=0.201>0.05),两组年龄无差异(t=1.58,P=0.115>0.05)。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相比较:灵敏度为83.58%,特异度为75.52%,准确度为76.87%。联合使用NBI、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联合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相比较: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83.20%,准确度85.27%。两种方法检查后分别行病理检查,其准确度相比较,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χ2=9.939,P=0.002,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阳性率相比较,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χ2=9.147,P=0.002,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窄带成像(NBI)、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对早期食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显着高于普通白光内镜。

陈炳芳,孙克文,丁炎波,陈建平,沈云志[9](2013)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6例常规胃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或浅凹等可疑病变者行内镜下卢戈液染色,病理分别为食管炎6例,食管不典型增生20例(轻度6例,中度4例,高度10例),食管癌10例,对26例活检病理为食管炎及不典型增生患者在卢戈液不染区或淡染区再次活检。结果 14例食管癌及12例食管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最终9例食管癌、10例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7例行手术治疗。26例异常患者超声微探头检查示:14例食管癌患者中T1期10例(累及黏膜及黏膜肌层8例,黏膜下层2例),T2期4例;12例高级别瘤变患者中累及黏膜层9例,黏膜下层2例,固有肌层1例;与术后病理比较,EUS对浸润深度判断准确率食管癌组为78.6%(11/14),高度不典型增生组为83.3%(10/12),诊断准确率为80.8%(21/26)。19例ESD及EMR中发现切缘累及1例,基底部累及1例。结论卢戈液染色及指导下活检可提高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内镜下治疗明确病变范围,联合超声微探头可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及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彭贵勇[10](2013)在《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普通内镜、色素内镜、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同时重点评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和经验,颇有指导意义。

二、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的术前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2 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性的判断价值
    3 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判断价值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治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食管上皮内瘤变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及ESD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ESD治疗
        2.3.1 术前准备
        2.3.2 器械及手术方法
        2.3.3 术后用药及随访
        2.3.4 ESD术后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三、结果
    3.1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
    3.2 不同病变程度诊断符合率
    3.3 内镜活检发生病理升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内镜活检发生病理升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 不同诊断方法与最终诊断比较的ROC曲线
    3.6 食管LGIN、HGIN和早癌ESD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3.7 ESD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
四、讨论
五、结论
六、附图
七、参考文献
八、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九、致谢

(3)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结果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和拉曼光谱实时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食管癌快速拉曼光谱特点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食管癌与正常组织实时拉曼光谱诊断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拉曼光谱用于生物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多重内镜技术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普通内镜
2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3 NBI联合放大内镜技术
4 荧光内镜检查
5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6 I-Scan技术
7 智能电子分光比色内镜系统(FICE)
8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9 三维内镜成像(trimodalimaging)

(6)内镜下经隧道治疗食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经口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临床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内镜下经隧道食管粘膜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经隧道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22例早期食管癌检诊体会及漏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器材、临床分型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应用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仪器和材料
        2.2 内镜检查前准备
        2.3 内镜检查
        2.4 检查后注意事项
    3 结果判定
    4 定义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性别年龄构成
    2 两种方法分别与病检结果的比较
        2.1 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与病检结果比较
        2.2 NBI、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联合检查与病检结果比较
        2.3 两种方法检查后经病检准确率的比较
        2.4 两种方法检查后经病检阳性率的比较
讨论
    1 流行病学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3.1 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
        3.2 食管癌的内镜诊断
        3.3 食管癌的细胞学诊断
        3.4 分子生物学诊断
    4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
        4.1 外科手术治疗
        4.2 内镜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卢戈液染色及第2次活检病理结果
    2.2 EUS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比较
    2.3 食管隆起糜烂性病变诊治典型病例
3 讨论

(10)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
    1. 色素内镜的应用是早期发现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2. 普通内镜观察有助于判断早癌的浸润深度
    3. 超声内镜检查是判断早癌浸润深度的有效方法
    4.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检查有助于发现病灶及判断早癌浸润深度
    5. 荧光内镜检查可辅助提高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
二、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
    1. 内镜下黏膜切除 (EMR) 术
    2.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 (ESD) 术

四、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的术前诊断价值[D]. 杜东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食管上皮内瘤变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及ESD疗效分析[D]. 徐文. 湖北医药学院, 2019(02)
  • [3]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 彭樱花,谢志刚,邓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3)
  • [4]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新分型和拉曼光谱实时诊断研究[D]. 代剑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5]多重内镜技术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J]. 唐晓燕,史学森.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06)
  • [6]内镜下经隧道治疗食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 史永军. 山东大学, 2014(04)
  • [7]22例早期食管癌检诊体会及漏诊原因分析[D]. 芦超. 郑州大学, 2014(02)
  • [8]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应用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D]. 赵娜.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9]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J]. 陈炳芳,孙克文,丁炎波,陈建平,沈云志. 中国内镜杂志, 2013(09)
  • [10]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J]. 彭贵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01)

标签:;  ;  ;  ;  ;  

Lugo氏液-亚甲蓝双染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