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抗性矛盾论文_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对抗性矛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矛盾,对抗性,列宁,双百方针,苏联,左派,阶级斗争。

非对抗性矛盾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12)在《论和谐社会中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当中,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矛盾。然而,解决矛盾的方式却不一定是激烈的一方战胜另一方的"革命",对于一些非对抗性的矛盾,就要协调矛盾双方,用温和的方式促进矛盾双方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正视矛盾,正确分析矛盾的状态和性质,肯定矛盾存在的意义,维持矛盾的同一性,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解决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本文来源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计毅波[2](2010)在《试论转型期我国人民内部的局部对抗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转型期非对抗性矛盾占主导的情况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关系的广泛调整,人民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局部对抗性矛盾。要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共同利益和非对抗方式处理人民内部局部对抗性矛盾。(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0年01期)

芭芭拉.弗雷[3](2007)在《论非对抗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抗性矛盾”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苏联,用来描述各种阶级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小农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把这个概念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又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关于辩证法的重要辩论——即“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大讨论。“一分为二”理论的支持者把杨献珍的“综合”、“合二为一”批评为“阶级调和”。其实这场辩论绝不是古旧陈腐的,也许在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辩论中就包含有上述问题的内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曾广灿[4](2006)在《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矛盾,在辩证法上是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两个对立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矛盾论》)。  和谐,在辩证法上是指事物矛盾对(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06-05-16)

梁中义[5](1997)在《用和平共处方式化解对抗性矛盾是邓小平对矛盾学说的伟大发展──香港顺利回归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回归,华人同庆,世人瞩目。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胜利,也是邓小平同志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伟大壮举。认真地总结这一伟大实践经验,深入地探究其理论根底,无疑地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前发展。本文仅就邓小平同志运用“和平共处”方式化解对抗(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1997年09期)

何小平[6](1997)在《和谐地结合:列宁怎样处理非对抗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地结合:列宁怎样处理非对抗性矛盾何小平众所周知,社会矛盾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大类。解决前者,主要是通过强力或革命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方法达到对立面的统一;对于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让步和协调,即“改良”的方法达到对立面的结合。在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特...(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1997年03期)

易杰雄[7](1991)在《必须区分“对抗”与“对抗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抗”与“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学说中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内涵与外延,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对抗”是指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一种特殊的形式——即矛盾诸方面的斗争达到激化、冲突状态;“对抗性矛盾”是指这样一类矛盾,其性质是对抗性的,按照列宁的理解,就是指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列宁针对布哈林把对抗性矛盾与一般性的矛盾混为一谈的错误曾经写道:“对抗和(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1991年02期)

邹宇雷[8](1990)在《试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对抗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政治上实行共产党的领导,经济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有制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的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它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家与人民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中,也发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会动乱和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1990年S1期)

兰景力[9](1989)在《论协调方法——解决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在于,对抗性矛盾逐步趋于消失,非对抗性矛盾仍将大量存在.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大量的非对抗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特点之一就是出现了解决矛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协调方法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今之世,“协调”、“对话”、“平衡”与“和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时代的发展趋势启示着我们,如何从矛盾体系的对立因素中寻找“互补”机制,强调矛盾整体系统的协调与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人们所瞩目的解决矛盾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解决矛盾的方法反映的是在人的干预下,矛盾双方关系的调整,是指人们为了使矛盾实现某种预期形式的解决,而自觉促成的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1989年01期)

徐小英[10](1989)在《评苏联学者对社会主义社会有无对抗性矛盾的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学者中主张现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对抗,非对抗性矛盾可以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代表人物是A·П·布坚科(哲学博士、教授)。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他屡遭批判,但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布坚科又接连发表文章,重申自己的观点。1988年以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布坚科的观点仍属少数。对此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笔者认为,意见分歧的根本症结在于,看问题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经典作家的某些观点出发。(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1989年05期)

非对抗性矛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转型期非对抗性矛盾占主导的情况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关系的广泛调整,人民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局部对抗性矛盾。要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共同利益和非对抗方式处理人民内部局部对抗性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对抗性矛盾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论和谐社会中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计毅波.试论转型期我国人民内部的局部对抗性矛盾[J].理论月刊.2010

[3].芭芭拉.弗雷.论非对抗性矛盾[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

[4].曾广灿.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N].南方日报.2006

[5].梁中义.用和平共处方式化解对抗性矛盾是邓小平对矛盾学说的伟大发展──香港顺利回归的哲学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

[6].何小平.和谐地结合:列宁怎样处理非对抗性矛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

[7].易杰雄.必须区分“对抗”与“对抗性矛盾”[J].山东社会科学.1991

[8].邹宇雷.试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对抗性矛盾[J].江西社会科学.1990

[9].兰景力.论协调方法——解决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探索[J].长白学刊.1989

[10].徐小英.评苏联学者对社会主义社会有无对抗性矛盾的再探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89

论文知识图

六 民族性群体事件预警机制的应急处置工...1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不和谐的形成书馆助理员。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表示全域中国城市社区的主要矛盾冲突问题城市...毛泽东的矛盾思想其中X轴表示对抗性矛...

标签:;  ;  ;  ;  ;  ;  ;  

非对抗性矛盾论文_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