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传送带论文和设计-李汪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一探测装置;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有第二探测装置;所述机器人设有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均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具体加工位置上,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还用于抓取所述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供一种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的双向传送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一探测装置,所述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是否存在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有第二探测装置,所述第二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所述机器人设有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均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具体加工位置上,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还用于抓取所述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一探测装置,所述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是否存在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有第二探测装置,所述第二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所述机器人设有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均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具体加工位置上,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还用于抓取所述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分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目标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分设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目标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具体加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三光电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三光电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光电信号发射器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机器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平行设置,且首尾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上设有时间报警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设有数字油压缸。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传送带。

背景技术

在工件加工时,除了加工设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等以外,人们还关心加工成本和加工效率。在大批量生产时,传送带起着自动转运工件的作用,是加工效率的有效保障。在市场上,特别是具有工业机器人或加工机械手的条件下,传送带的传送效率甚至是很多工件的加工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很多传送装置仍然存在传送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一种传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传送带,以解决一般传送带装置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双向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一探测装置,所述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是否存在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有第二探测装置,所述第二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所述机器人设有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均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具体加工位置上,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还用于抓取所述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将待加工的目标工件一次转运至第一传送带上,第一探测装置没有在第一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检测到待加工的目标工件时,机器人不工作;当第一探测装置在第一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检测到待加工的目标工件时,机器人的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分别抓取一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放置到对应的具体加工位置上;机器人复位,并再抓取两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然后放置到另两个对应的具体加工位置上;以此类推,直到最初的两个具体加工位置完成加工工作,机器人的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分别抓取加工完成了的两个目标工件,等待第二探测装置的探测信号;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二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存在障碍物时,机器人继续保持抓取的状态;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二传送带上的目标区域不存在障碍物时,机器人将加工完成的两个目标工件依次放置到第二传送带上,又在第一传送带上抓取两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并提供给最初的两个加工完成的具体加工位置,等待第三、第四个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结果,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目标工件加工完成;或在机器人复位后,第一抓手抓取一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在第一个具体加工位置完成后,第二抓手抓取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第一抓手将待加工的目标工件放置在第一个具体加工位置,第二抓手将抓取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放置在第二传送带的目标区域,并以此类推;通过增加一组传送带和机器人上的一个抓手,与单台机器人和一条传送带相比,加工效率至少提高30%;通过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供一种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的双向传送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分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目标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

采用光电信号发射器和光电信号接收器的相互配合结构来探测,安装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和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分设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目标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

作为优选,所述具体加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光电信号发射器和第三光电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三光电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光电信号发射器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机器人之间。

当目标工件的质量较重时,上料往往需要人工的辅助,该结构使得第一传送带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工作人员远离机器人,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平行设置,且首尾错开设置。

该结构简洁,在目标工件传送时,两传送带不交叉且收尾相距较远,安全性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机器人上设有时间报警器。

在等待抓取或放置目标工件的时间过长时,机器人根据设置在自身上的时间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表示双向传送带的某一过程存在目标工件转运不畅的问题,从而警醒工作人员。

作为优选,所述机器人设有数字油压缸。

数字油压缸的精确伸缩动作与机器人的抓手相结合,实现对目标工件的轻拿轻放,减少刚性碰撞,保证目标工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机器人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供一种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的双向传送带。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并不需要实现上面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而是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特定的技术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还能够实现上面未提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一种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和机器人3;所述第一传送带1设置有第一探测装置,所述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的目标区域4是否存在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3;所述第二传送带2设置有第二探测装置,所述第二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第二传送带2上的目标区域4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探测信号提供给所述机器人3;所述机器人3设有第一抓手6和第二抓手7,所述第一抓手6和第二抓手7均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的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并放置于具体加工位置上,所述第一抓手6和第二抓手7还用于抓取所述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5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2上。

将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一次转运至第一传送带1上,第一探测装置没有在第一传送带1上的目标区域4检测到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时,机器人3不工作;当第一探测装置在第一传送带1上的目标区域4检测到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时,机器人3的第一抓手6和第二抓手7分别抓取一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并放置到对应的具体加工位置上;机器人3复位,并再抓取两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然后放置到另两个对应的具体加工位置上;以此类推,直到最初的两个具体加工位置完成加工工作,机器人3的第一抓手6和第二抓手7分别抓取加工完成了的两个目标工件5,等待第二探测装置的探测信号;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二传送带2上的目标区域4存在障碍物时,机器人3继续保持抓取的状态;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二传送带2上的目标区域4不存在障碍物时,机器人3将加工完成的两个目标工件5依次放置到第二传送带2上,又在第一传送带1上抓取两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并提供给最初的两个加工完成的具体加工位置,等待第三、第四个具体加工位置上的加工结果,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目标工件5加工完成;或在机器人3复位后,第一抓手6抓取一个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在第一个具体加工位置完成后,第二抓手7抓取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5,第一抓手6将待加工的目标工件5放置在第一个具体加工位置,第二抓手7将抓取的加工完成的目标工件5放置在第二传送带2的目标区域4,并以此类推。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组传送带和机器人3上的一个抓手,与单台机器人3和一条传送带相比,加工效率至少提高30%;通过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和机器人3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供一种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的双向传送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8和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9,所述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8和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9分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目标区域4的两侧,所述第一光电信号接收器9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电信号发射器8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3。

采用光电信号发射器和光电信号接收器的相互配合结构来探测,安装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和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10和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11,所述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10和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11分设在所述第二传送带2的目标区域4的两侧,所述第二光电信号接收器1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电信号发射器10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具体加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光电信号发射器12和第三光电信号接收器13,所述第三光电信号接收器13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光电信号发射器12的光电信号并提供给所述机器人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带2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机器人3之间。

当目标工件5的质量较重时,上料往往需要人工的辅助,该结构使得第一传送带1与机器人3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工作人员远离机器人3,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平行设置,且首尾错开设置。

该结构简洁,在目标工件5传送时,两传送带不交叉且收尾相距较远,安全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机器人3上设有时间报警器14。

在等待抓取或放置目标工件5的时间过长时,机器人3根据设置在自身上的时间报警器14发出报警信号,表示双向传送带的某一过程存在目标工件5转运不畅的问题,从而警醒工作人员。

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机器人3设有数字油压缸15。

数字油压缸15的精确伸缩动作与机器人3的抓手相结合,实现对目标工件5的轻拿轻放,减少刚性碰撞,保证目标工件5的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双向传送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1907.X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352127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5G 43/08

专利分类号:B65G43/08;B65G37/00;B65G47/90

范畴分类:32F;33B;

申请人:杭州翰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翰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顺风路528号研发楼四层408室

发明人:李汪;吴茜茜

第一发明人:李汪

当前权利人:杭州翰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白瑞强;李杏

代理机构:1173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双向传送带论文和设计-李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