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介论文-李岩,胡建华

手机媒介论文-李岩,胡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机媒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媒介,手机,青少年

手机媒介论文文献综述

李岩,胡建华[1](2019)在《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以手机媒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使远距离沟通得以实现。但是手机媒介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难以描述的,已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手机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9期)

曾凡伊[2](2019)在《手机媒介传播流行音乐符号的模式及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媒介自诞生之日,便与迅捷性、个性化、多媒体性不可分割,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作为现代工业文化的产物,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与手机媒介的传播特点高度契合,因而通过手机媒介传播流行音乐符号趋于主流化。(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18期)

董娟娟[3](2019)在《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媒介素养基本内容与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基本内容;分析了大学生手机媒介具有人性化的操作功能、强制性的信息接收等特点;针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给出明确活动主题、设定活动情境、科学合理选择内容、活动过程的设计、主题活动评价设计等措施。并为提升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给出构建媒介素养课程、树立正确批判意识等有效教育方式。(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8期)

边千慧[4](2019)在《智能手机媒介照片的存在形态:以“秒懂”的概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存必需的信息触角和不可分割的媒介假肢,智能手机对于摄影媒介的高度推崇、紧密融合与再造,使得手机使用者个人被深度裹挟入特定的信息形式、感知模式和互动行为中。本文以"秒懂百科"词条的视频文案分析为切入点,以手机照片为观察对象,探讨"秒懂"作为手机媒介信息的一个核心概念,如何从媒介功能、视觉呈现和文化暗示这叁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影响了作为信息数据使用的手机照片的存在形态,以及这些海量的、秒懂式的手机照片如何构筑了当下生活独特的媒介现实。(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程睿欣[5](2019)在《手机媒介对当代信息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媒介是通过手机终端,以网络技术和无线通讯作为凭借,承载各种媒体内容的传播媒介。它具有大众性与个性化的特点,且富有交互性与共享性。手机媒介的大众化来源于它的便捷性和普及性。小巧便携的外观使人们能够将手机随身携带,打破空间的隔阂随时随地接收与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不昂贵的价格又能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大众化的生活工具。而手机(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9年07期)

谢慧[6](2019)在《手机媒介下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开展,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愈来愈关键,这对辅导员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信息化时代,学生对新媒介的运用比较流行,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创新辅导员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手机媒介下的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展开探究,从理论层面的研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班级管理工作。手机是信息传播重要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比较快,并且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将手机媒介运用到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当中,就成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11期)

刘扬,李玉祥[7](2019)在《手机媒介环境下0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络文化,树立正确人际交往生活理念和交往观至关重要。本文从大学生使用移动网络和人际交往弱化出发,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旨在为学生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3期)

刘朝霞,莫锦看[8](2019)在《手机媒介对布依族村寨生活的影响——基于新场村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布依族村寨的生活方式,手机强大的功能进一步满足了村民信息获取、知识获得、娱乐消遣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布依族民族文化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方式。手机改变了村寨传统的人际交往,加深了民族认同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布依族村寨数字鸿沟在逐渐缩小但依然存在。(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肖诗瑶,蔡斐[9](2019)在《手机媒介素养与青少年德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应该保持对各种手机信息的评估能力,批判性择取手机媒介传播的各类信息,进而通过提升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来提高道德素养。有人说,这是一个手机时代。从媒介发展的历史来看,此话不假,如果说1980年代是报纸时代,1990年代是电视时代,2000年代是网络时(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09期)

许蒙坤[10](2019)在《面向师范生的手机媒介素养MOOC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学生的标配,手机技术催生的独特媒介环境日益形成,由此产生的正负效应引起了教育领域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在技术、情感和参与性等方面的优势,手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如影随形,“机不离手”成为校园生活常态,“低头族”随处可见。甚至,一些手机App利用大学生自制能力不足,媒介批判意识欠缺等弱点来诱导大学生从事过度的消费和娱乐活动,从而导致校园产生了网贷App乱象、手机游戏上瘾等一系列手机使用的问题。正因如此,如何引导“手机族群”趋利避害成为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5G时代已经到来,手机媒介技术不断呈现出更多新的功能和特性,传统的媒介素养理论与实践远远不能适应以手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使用者的媒介素养要求,因此开展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立足于师范生发展,以提升师范生手机媒介素养为目标,以手机媒介素养的内涵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路径为内容,寻求师范生手机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与方法,从而使师范生更好地利用手机服务于自身社会发展,提升手机使用的内在价值。首先,本文对手机媒介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了详尽的论述。从手机媒介在媒介历史格局中的主体地位出发,论证了手机媒介素养作为现代公民的一种基本素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从现代手机媒介所展现出的新的技术特性、情感特性、参与特性入手,从用户使用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手机媒介素养日益人格化、更具发展性、更需批判性和更重实践性的特征;其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为了将手机媒介素养理念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本文构建了手机媒介素养核心框架(UACE),并以此为依据对师范生手机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再次,基于对我国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整体把握,研究者着手设计了面向师范生的手机媒介素养MOOC课程。通过对比分析相关优秀案例,提炼总结了MOOC设计的一般原则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手机媒介素养MOOC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资源体系、课程活动体系以及课程评价体系,形成了面向师范生的手机媒介素养MOOC课程内容体系表和设计表;最后,依据手机媒介素养MOOC课程设计表,研究者开发制作了部分手机媒介素养MOOC课程视频,以作为对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初步探索,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加以检验。本研究对手机媒介素养理论的初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传统媒介素养的理论体系,对手机媒介素养MOOC的设计与开发也为今后的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正面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手机媒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机媒介自诞生之日,便与迅捷性、个性化、多媒体性不可分割,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作为现代工业文化的产物,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与手机媒介的传播特点高度契合,因而通过手机媒介传播流行音乐符号趋于主流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机媒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岩,胡建华.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以手机媒介为例[J].文教资料.2019

[2].曾凡伊.手机媒介传播流行音乐符号的模式及创新[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3].董娟娟.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4].边千慧.智能手机媒介照片的存在形态:以“秒懂”的概念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

[5].程睿欣.手机媒介对当代信息传播的影响[J].新闻前哨.2019

[6].谢慧.手机媒介下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探析[J].知识文库.2019

[7].刘扬,李玉祥.手机媒介环境下0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问题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

[8].刘朝霞,莫锦看.手机媒介对布依族村寨生活的影响——基于新场村的田野调查[J].新闻研究导刊.2019

[9].肖诗瑶,蔡斐.手机媒介素养与青少年德育研究[J].中国德育.2019

[10].许蒙坤.面向师范生的手机媒介素养MOOC设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手机媒介论文-李岩,胡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