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疮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果实,异形,短命,对策,形态,特征,植物。
小疮菊论文文献综述
孙华之,谭敦炎,曲荣明[1](2008)在《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具异形果实的菊科早春短命植物,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3种不同形态和扩散方式的果实。在形态特征上,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柱状弧形曲,深黄、黄至黄白色,果体长6.67±0.10mm,无冠毛,成熟时被宿存苞片所包被,果体背面下部与苞片合生,果皮厚约156.7μm,表面较光滑,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118.10±1.30mg和46.70±0.50mg;过渡果5.39±0.14个,柱状弧形曲,灰白色,果体长7.60±0.11mm,具少量短冠毛,果皮厚约82.1μm,表面有两条纵向细棱,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88.30±1.30mg和36.80±0.30mg;中央果5.77±0.13个,柱形近直立,深褐色,果体长9.74±0.14mm,具发育完全的冠毛,果皮厚约69.7μm,表面有多条纵向细棱,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69.00±0.60mg和36.90±0.30mg。在扩散特点上,3种瘦果的扩散能力表现为中央果>过渡果>外围果,且散布能力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中央果成熟后容易从母株上脱落,发育完全的冠毛能借风力进行远距离扩散;外围果与宿存苞片紧密相连,成熟后不易脱落,散布距离很近;过渡果的散布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本文还讨论了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特征与扩散特点对其在准噶尔荒漠中成功定居与生长发育以及物种延续和种群扩大、减少同胞果实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08年04期)
孙华之[2](2008)在《短命植物小疮菊的果实异形性及其生态适应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 Boiss. et Buhse)隶属于菊科小疮菊属(Garhadiolus Jaub. et Spach),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早春短命植物,具典型的果实异形现象,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叁种不同类型的果实。本论文将野外与室内观测相结合,对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结构与扩散特征、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适应对策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叁种类型的瘦果在数量、形态结构及微形态、颜色、大小、冠毛的有无及数量以及胚生物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在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柱状弧形曲,深黄、黄至黄白色,果体长6.67±0.10mm,无冠毛,成熟时被宿存苞片所包被,果体背面下部与苞片合生,果皮厚约156.7μm,表面较光滑,瘦果及胚的百粒重分别为118.10±1.30mg和46.70±0.50mg;过渡果5.39±0.14个,柱状弧形曲,灰白色,果体长7.60±0.11mm,具少量短冠毛,果皮厚约82.1μm,表面有两条纵向的细棱,瘦果及胚的百粒重分别为88.30±1.30mg和36.80±0.30mg;中央果5.77±0.13个,柱形近直立,深褐色,果体长9.74±0.14mm,具发育完全的冠毛,果皮厚约69.7μm,表面有多条纵向的细棱,瘦果及胚的百粒重分别为69.00±0.60mg和36.90±0.30mg;(2)叁种类型的瘦果具有不同的散布特征,扩散能力表现为中央果>过渡果>外围果,且扩散特点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中央果成熟后容易从母株上脱落,发育完全的冠毛能借风力进行远距离扩散,外围果与宿存苞片紧密相连,成熟后不易脱落,散布距离很近,过渡果的散布特征介于两者之间。(3)叁种类型的瘦果具有不同的休眠与萌发特性:刚收获的中央果在15/2℃和20/10℃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可达10-21%,而过渡果和外围果的萌发率均<5%。将胚取出可提高外围果种子的萌发率,而对过渡果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外围果和过渡果而言,果皮和/或苞片对离体胚的萌发没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构中不存在水溶性的萌发抑制物质。对于中央果和过渡果而言,贮藏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其种子的萌发率。黑暗对过渡果和中央果的萌发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外围果有较严格的萌发需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种子萌发。这些萌发差异可能是由于胚的生长势较低以及厚果皮和/或苞片对胚的机械抑制作用所引起的。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特征与扩散特点及休眠与萌发对策对于其在准噶尔荒漠中成功定居与生长发育以及物种的延续和种群的扩大、减少同胞果实之间的竞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适应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小疮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 Boiss. et Buhse)隶属于菊科小疮菊属(Garhadiolus Jaub. et Spach),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早春短命植物,具典型的果实异形现象,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叁种不同类型的果实。本论文将野外与室内观测相结合,对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结构与扩散特征、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适应对策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叁种类型的瘦果在数量、形态结构及微形态、颜色、大小、冠毛的有无及数量以及胚生物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在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柱状弧形曲,深黄、黄至黄白色,果体长6.67±0.10mm,无冠毛,成熟时被宿存苞片所包被,果体背面下部与苞片合生,果皮厚约156.7μm,表面较光滑,瘦果及胚的百粒重分别为118.10±1.30mg和46.70±0.50mg;过渡果5.39±0.14个,柱状弧形曲,灰白色,果体长7.60±0.11mm,具少量短冠毛,果皮厚约82.1μm,表面有两条纵向的细棱,瘦果及胚的百粒重分别为88.30±1.30mg和36.80±0.30mg;中央果5.77±0.13个,柱形近直立,深褐色,果体长9.74±0.14mm,具发育完全的冠毛,果皮厚约69.7μm,表面有多条纵向的细棱,瘦果及胚的百粒重分别为69.00±0.60mg和36.90±0.30mg;(2)叁种类型的瘦果具有不同的散布特征,扩散能力表现为中央果>过渡果>外围果,且扩散特点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中央果成熟后容易从母株上脱落,发育完全的冠毛能借风力进行远距离扩散,外围果与宿存苞片紧密相连,成熟后不易脱落,散布距离很近,过渡果的散布特征介于两者之间。(3)叁种类型的瘦果具有不同的休眠与萌发特性:刚收获的中央果在15/2℃和20/10℃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可达10-21%,而过渡果和外围果的萌发率均<5%。将胚取出可提高外围果种子的萌发率,而对过渡果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外围果和过渡果而言,果皮和/或苞片对离体胚的萌发没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构中不存在水溶性的萌发抑制物质。对于中央果和过渡果而言,贮藏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其种子的萌发率。黑暗对过渡果和中央果的萌发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外围果有较严格的萌发需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种子萌发。这些萌发差异可能是由于胚的生长势较低以及厚果皮和/或苞片对胚的机械抑制作用所引起的。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特征与扩散特点及休眠与萌发对策对于其在准噶尔荒漠中成功定居与生长发育以及物种的延续和种群的扩大、减少同胞果实之间的竞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适应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疮菊论文参考文献
[1].孙华之,谭敦炎,曲荣明.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J].生物多样性.2008
[2].孙华之.短命植物小疮菊的果实异形性及其生态适应对策[D].新疆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