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困境论文-魏丹

择偶困境论文-魏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择偶困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业,青年农民工,择偶困境,实践机制

择偶困境论文文献综述

魏丹[1](2019)在《建筑业青年农民工双重择偶困境与多元实践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江西省多个工地的问卷调查和22位青年的深度访谈分析发现,建筑业青年农民工兼具"边缘性"的一般特征和高度流动性、危险性的行业特殊性,导致婚姻市场上遭遇择偶双重困境。然而建筑业青年农民工主体性作用下发展了现代信息媒介的技术交友实践机制、持续投入的情感实践机制、婚姻要价市场下的举债经济实践机制、社会资本运作的关系实践机制和祛理想化策略等多元实践机制。但他们困境的根本解除需要国家、行业组织、社区、个人等多主体参与。(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谢秋芬[2](2019)在《基层大龄未婚女性的择偶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加速进入转型期,大龄未婚女性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剩女”一词的出现,各类相亲节目的层出不穷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和话题性。受西方独身思潮与中国“成家立业”“相夫教子”传统观念影响的女性,在婚恋问题上陷入了择偶困境。以往的学者对大龄未婚女青年群体的出现已有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但并未对基层剩女这一群体做过多的专门研究。基层剩女和城市中的剩女有共性也有显着区别,因此单独研究基层剩女的择偶困境和婚恋焦虑有其必要性。本文选择江西省D镇公务员队伍中的大龄未婚女性为样本对象,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同时,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深度了解基层剩女的真实情况,探究其择偶困境成因及婚恋焦虑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外界认为大龄未婚女公务员的“剩”不构成“困境”或“问题”,很可能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本文的访谈对象几乎都有结婚的意愿与需求,而又难以完成择偶进入婚姻中。一方面,她们渴望步入婚姻家庭生活,摆脱社会舆论压力,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她们又有着“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信念,希望找到感情、个人条件都符合自己期望的异性。事实却是,基层大龄未婚女公务员在县城中,能与之适婚的男性并不多,基层剩女合理的择偶标准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合理的择偶结果。本文从择偶动机、择偶偏好、择偶方式叁方面描述了择偶困境中的基层剩女,一是择偶动机与择偶方式的冲突,二是择偶动机与择偶偏好的冲突。基层剩女择偶困境的成因主要有:第一外部因素——性别结构的结构性失衡、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婚介平台的不完善及所处工作行业带来的负面因素;第二个人因素——家庭父母的影响、单身主义的冲击、情感期待与现实的背离、过往经历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建议社会、家庭、个人形成联动,从社会价值观、公共保障、婚介市场、家庭情感支撑、个人心理调整等多个方面帮助基层剩女走出择偶困境,步入婚姻生活。同时还就基层剩女的择偶焦虑提出了缓解焦虑的方法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丹青[3](2019)在《浅析中年离异单亲母亲的择偶困境及社会工作理论在其解决对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离婚率的逐年提升,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年离异单亲母亲,中年离异单亲母亲具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上有老、下有小,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择偶困境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多角度分析中年离异单亲母亲的择偶困境,并应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来提供一些解决的对策,以帮助中年离异单亲母亲走出困境,迎接新生活。(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3期)

刘慧君,苟欢迎[4](2018)在《从婚配经历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择偶困境及心理应对——基于陕南地区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5年陕西A市15个村的质性调查数据,基于社会变迁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感知到的成婚困境及原因,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包括其中的新一代,更多地将自身的成婚困境归咎于自身条件和家庭因素,并未将这种困境与中国的性别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而且该群体的成婚困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即择偶空间距离增大,其父母养老支持的可替代性降低。此外,对大龄未婚男性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他们因成婚困境遭受了心理冲击,但未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不会威胁社会的安全稳定。(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社会》期刊2018年04期)

石一晶[5](2018)在《婚姻市场理论视角下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传统,青年婚恋问题作为青年发展中的大问题,日益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关注。就目前形势而言青年婚恋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内地适婚单身青年数量已经高达2亿。另外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如198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1990年达到111.3,2000、2004年更分别高达118.2,121.8。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依然高于正常值上限,由此导致男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男青年婚姻挤压现象严重,加之在进入本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农村固有的生产方式无法独立支撑原有社会结构,造成农村社区日益凋敝,这又给贫困地区农村男青年择偶问题带来不小的压力。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欠发达农村地区适龄男青年的择偶困境进行调查,从而切实可行的解决其择偶面临的问题。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男青年择偶困境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视角对临汾市、晋城市、吕梁市、晋中市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从界定“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系列概念入手,以婚姻市场理论、性策略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从上述区域选取了32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样本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择偶意愿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婚姻市场理论,从婚姻市场和需求偏好这两个层面探析了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问题。通过以上分析,针对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问题,本文从婚姻市场、需求偏好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积累交换资本,提高择偶竞争力,加强正确婚恋观引导,完善养老机制,强化家风建设,提高择偶成功率;摒弃过时婚恋观,提倡自主婚恋,扭转择偶观念,扩大择偶范围,从而解决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6)

许加明,魏然[6](2018)在《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困境及结婚策略——基于苏北C村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性别失衡和人口流动的宏观背景之下,农村传统通婚圈中适婚年龄女孩数量越来越少,且流失越来越严重,而打工地自由恋爱的成功率非常低,婚姻市场上女方的要价非常高。为了能够达成结婚的目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采取了多种可能的结婚策略来突破择偶困境,主要包括提高婚姻支付、返乡频繁相亲、感情投资、奉子成婚、低就、远娶、入赘、外迁等。这些结婚策略都是个体层面的"平民智慧",带有很强的权宜性和预谋性,只能解一人一时之困。全面永久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困境,还有赖于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和农村地区加快发展等顶层设计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朱晓霞[7](2017)在《未婚女博士择偶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适婚青年的婚姻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非诚勿扰”相亲节目、城市的相亲大会等社会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婚恋问题的新情况。女博士因其在年龄、学历以及自身要求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婚恋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中国“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传统观念影响的女博士们,在婚恋问题上遇到了新问题。以往的学者对大龄未婚女青年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并未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婚恋做过多的专门研究。在社会文化加速转型的当代中国,个人价值取向与家庭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然而,社会媒体、女博士家长、甚至有些女博士自己都认为“大龄未婚”是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女博士跟一般青年在婚恋上的问题及大龄未婚的原因有共性也有区别,因此单独研究女博士的婚恋问题有其必要性。笔者阅读大量文献,梳理分析,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女博士大龄未婚的真实情况及原因,希望能为大龄未婚女博士“正名”,化解社会、媒体对她们的误解,推动社会平等观念进一步发展。经研究调查发现:尽管很多学者认为女博士大龄未婚不能称之为“问题”或“困境”,很可能是女博士主动选择“单身”的结果;然而,笔者并没有搜索到关于“女博士不愿意结婚”的确切数据和调查;相反,笔者通过随机方式访谈的女博士几乎都有结婚的需求和渴望,这部分女博士确实面临着择偶的困境。一方面,她们希望通过尽快结婚近一步完成社会化,摆脱社会过度关注及家庭催婚的压力;另一方面,她们秉持“欲速则不达”的信念,希望找到各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如意郎君”。事实却是:能够与女博士匹配的适婚男性并不多,女博士那些看上去合理的择偶标准也并没有带给她们择偶上的便利。导致女博士择偶困境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男高女低”“门当户对”等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女博士的择偶标准,她们在择偶时附着了除感情之外的太多因素,因此,在面临“要爱情”还是“要面包”、“听从内心选择”还是“遵循父母之命”的抉择时,她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第二,一些收视率很高的情感类电视剧以及特别畅销的言情小说夸张渲染的完美“男神”形象,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女博士的择偶观念,部分女博士按照“男神”气质寻找人生伴侣,让择偶难度系数进一步升高。此外,大众传媒对女博士的负面报道加大了适婚男士对女博士的“刻板印象”,不利于女博士择偶。第叁,受社交网络的影响,女博士们有效、高质的社交活动并不多,再加上学业及工作生活上的压力挤占了她们的社交时间,这是女博士择偶出现困境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第四,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差异,尤其是个人的人格特质及认知模式中不合理信念也影响着女博士择偶的最终结果。本文通过对大龄女博士择偶困境与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建议性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期刊2017-06-01)

罗璐[8](2017)在《社会流动视阈下农村“知识型”流动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感知中国社会发展,"流动"已成为新常态。近叁十年众多的社会学学者专注于此领域,研究成果全方位展现了流动人口的流动动因、影响因素以及生存、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网络关系和市民化过程的新面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发展意见。随着第一批流动人口的逐渐老去,新生代流动人口将占主体地位,已有数据显示在1.4亿流动人口中,18-35岁的青年人口的比例超过70%,多达1亿之众。于他们而言,在青年阶段最重要的一项社会化任务就是成家,因此流动青年的婚姻家庭问题是在关注流动人口的流动状态和管理之外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此研究导向下,笔者聚焦微观层面,提出本文的研究题目是:社会流动视阈下农村"知识型"流动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分析。择偶是缔结婚姻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今频繁出现的"择偶难"与"逼婚"现象,预警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择偶出现了不可预估的风险。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可知,学术界对于"务工型"流动青年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状态研究已初见成果,而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流入城市的"知识型"青年特别是男性青年却备受冷落。他们具有文化优势,被看作是国家栋梁,但事实证明他们在婚姻家庭中承受着更大的物质与精神压力,甚至无法如己所愿成立家庭,他们和新生代农民工一样因为"流动"属性而在择偶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社会流动视阂下,去探究农村"知识型"流动男青年在择偶过程遇到哪些难题以及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知识型"流动男青年的生存现状、择偶模式、择偶困境进行了详尽的社会学分析。整体来看,他们的生存现状与择偶模式之间既有融合之处又存在矛盾与冲突。一方面他们在主观上会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本积极融入城市生活,这种流动经历会影响他们的择偶观念和行为,使其择偶模式呈现出很多现代化的特征。但更多时候他们会在客观上遭受被动的社会隔离,生存状况并不乐观,致使理想中的择偶模式无法实现,陷入择偶困境。依据以上信息,可以归纳出农村"知识型"流动男青年的叁点择偶困境:首先是城市择偶难度增加;其次是面临中国式"逼婚";最后是陷入两难的"本地择偶"。接下来,笔者在社会流动的理论框架下深入分析了产生择偶困境的原因,认为农村"知识性"流动男青年的社会流动经历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择偶行为,塑造出全新的择偶模式,但其仍受制于流动后的各种现实状况,无法顺利实现择偶。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一、社会流动下择偶更具自主性;二、社会流动引发交往隔离;叁、在城市中缺乏社会保障及社会支持网络;四、传统与现代择偶观的碰撞;五、边缘身份和家庭压力的双重作用。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农村"知识性"流动男青年面临择偶困境,并且这种困境的产生与他们特有的流动经历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6)

陈琦,杨云[9](2016)在《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境成因及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强调,"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现如今在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中婚姻市场失调问题,家中大龄未婚男子娶妻难成了村民们头疼的大事,村民们最基本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便直接影响到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解决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难问题成为扶贫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就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此择偶困境做出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9期)

曾涓[10](2016)在《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远离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生活,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务农经历方面都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希望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在城市生活、定居。然而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结构中基本上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的弱势地位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也受到影响,形成择偶困境。本文对择偶困境类型进行分类,主要概括为情感、经济、制度上的择偶困境。基于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本文通过对201位未婚新生代农民工发放问卷,并从中选取10个做个案访谈,从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情感上的择偶困境主要表现在择偶观念与现实差异大、择偶范围狭窄、情感维系不足;经济上的择偶困境主要表现在择偶经济负担重、经济资本与城市居民相差悬殊;制度上的择偶困境主要表现在不公平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每个困境从宏观到微观去分析原因,情感上的择偶困境原因主要有缺乏良好的择偶环境、传统择偶观与现代择偶观的矛盾、职业性质和自我认知的影响;经济上的择偶困境原因主要有婚恋成本高、收入水平低;制度上的择偶困境原因主要有制度设计不完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最后从政府、企业、个人的角度对每个择偶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在对策分析中加入社会工作个案、小组方法。对策主要有:加强宣传教育,扭转择偶观念;开展联谊活动,扩大择偶范围;缩减工作时间、时间合理分配;提高职业技能,提升收入水平;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革户籍制度,淡化身份边界;健全社会保障,享受平等权利。(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择偶困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加速进入转型期,大龄未婚女性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剩女”一词的出现,各类相亲节目的层出不穷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和话题性。受西方独身思潮与中国“成家立业”“相夫教子”传统观念影响的女性,在婚恋问题上陷入了择偶困境。以往的学者对大龄未婚女青年群体的出现已有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但并未对基层剩女这一群体做过多的专门研究。基层剩女和城市中的剩女有共性也有显着区别,因此单独研究基层剩女的择偶困境和婚恋焦虑有其必要性。本文选择江西省D镇公务员队伍中的大龄未婚女性为样本对象,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同时,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深度了解基层剩女的真实情况,探究其择偶困境成因及婚恋焦虑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外界认为大龄未婚女公务员的“剩”不构成“困境”或“问题”,很可能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本文的访谈对象几乎都有结婚的意愿与需求,而又难以完成择偶进入婚姻中。一方面,她们渴望步入婚姻家庭生活,摆脱社会舆论压力,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她们又有着“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信念,希望找到感情、个人条件都符合自己期望的异性。事实却是,基层大龄未婚女公务员在县城中,能与之适婚的男性并不多,基层剩女合理的择偶标准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合理的择偶结果。本文从择偶动机、择偶偏好、择偶方式叁方面描述了择偶困境中的基层剩女,一是择偶动机与择偶方式的冲突,二是择偶动机与择偶偏好的冲突。基层剩女择偶困境的成因主要有:第一外部因素——性别结构的结构性失衡、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婚介平台的不完善及所处工作行业带来的负面因素;第二个人因素——家庭父母的影响、单身主义的冲击、情感期待与现实的背离、过往经历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建议社会、家庭、个人形成联动,从社会价值观、公共保障、婚介市场、家庭情感支撑、个人心理调整等多个方面帮助基层剩女走出择偶困境,步入婚姻生活。同时还就基层剩女的择偶焦虑提出了缓解焦虑的方法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择偶困境论文参考文献

[1].魏丹.建筑业青年农民工双重择偶困境与多元实践机制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

[2].谢秋芬.基层大龄未婚女性的择偶困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3].王丹青.浅析中年离异单亲母亲的择偶困境及社会工作理论在其解决对策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4].刘慧君,苟欢迎.从婚配经历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择偶困境及心理应对——基于陕南地区的调查研究[J].人口与社会.2018

[5].石一晶.婚姻市场理论视角下传统农业村适龄男青年择偶困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许加明,魏然.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困境及结婚策略——基于苏北C村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

[7].朱晓霞.未婚女博士择偶困境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7

[8].罗璐.社会流动视阈下农村“知识型”流动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分析[D].山东大学.2017

[9].陈琦,杨云.贫困农村地区男性择偶困境成因及影响探析[J].长江丛刊.2016

[10].曾涓.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标签:;  ;  ;  ;  

择偶困境论文-魏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