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东周兴明刘亮吕云亮(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255100)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23-01
下肢静脉曲张是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最多见的病变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11年应用静脉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2例48条肢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74岁,平均45岁,病程2-33年,平均14年,共48条肢体,右下肢20条,左下肢28条,其中有1条下肢有硬化剂注射史。
2.临床表现和诊断所有患肢均表现为浅静脉曲张(C2),肿胀(C3)28条,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C4)19条,无溃疡及愈合的溃疡。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例35条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4例6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支功能不全4例7条肢体。所有病人均通过静脉彩超检查,4例病人经过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证实。
3.治疗方法本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常规消毒铺单,先于小腿内侧穿通支处(彩超检查标记处)小切口,显露穿通支静脉,于深筋膜浅层结扎穿通支。腹股沟区小斜切口,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及主要属支,距股静脉0.3mm处结扎大隐静脉,结扎曲张的属支;内踝上方扎止血带18号穿刺针穿刺大隐静脉,0.035导丝及5F导管直视下确定进入大隐静脉主干,至腹股沟切口区,有时导丝、导管进入难以一次成功,给予局部小切口依次进入。抽出导丝,将光纤顺着导管插入至导管顶端,可直视下看到光纤顶端的红光指示。退出导管3mm-5mm,使光纤末端与导管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结扎大隐静脉残端。抬高患肢15°-30°左右,尽量使浅静脉血液排空。启动激光机,一边踩下脚踏开关,一边将导管和光纤同时后撤,每秒后撤的距离约0.5cm-1cm。如果静脉曲张内径较粗,后撤的距离尽量短些,有利于静脉腔内膜的破坏。后撤时通过皮肤用手指按压红色指示光处,使光纤末端与血管内壁紧贴,以实现接触治疗方式。下肢静脉曲张处或小腿分支静脉,采用多点穿刺光纤导入的方法治疗。
4.技术参数北京龙慧珩激光治疗仪,光纤应用于大隐静脉主干和曲张静脉治疗均为600μm口径,选用波长810nm。
5.术后处理术后第一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2次,术后12小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500U,每日一次,足底泵每日一次预防深静脉血栓。弹力绷带捆扎7-12天后改穿循序减压弹力袜3个月。12-14天拆线。
二、结果
1.手术效果所有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早期大部分病人沿大隐静脉走向或团块曲张静脉治疗处呈条索状或血栓样硬结现象,一般3-6周逐渐消退。
2.随访结果本组患者随访4-16个月,失访5例,除1例小腿局部浅静脉曲张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生活质量提高。1例小腿部曲张的浅静脉为大隐静脉属支,与术中遗漏有关,给局麻下再次EVLT治疗,曲张静脉消失,再无复发的临床表现。
三、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约20%有手术指证,60年代开始,微创治疗法开始被引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包括早期的点式剥脱,70年代日本的选择性病变段浅静脉剥脱术,80年代美国的电凝法、腹腔镜下穿通支结扎术、刨消术、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等使微创治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90年代以来在德国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微创血管内激光治疗技术,可达70-80%。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有操作方便、创伤轻微或无创伤,有效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深受患者欢迎。如病人合并隐股静脉严重返流和一些属支的返流和扩张,浅静脉长时间曲张增生,单纯行EVLT治疗,效果欠佳,常需要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部分切除术。
微创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与手术治疗方式相同或更好疗效的同时,降低手术的风险和死亡率,并较大减少手术创伤的程度,有时还考虑人类对美观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小切口分段曲张静脉切除、冷冻切除、硬化剂、超声和导丝引导下的硬化剂注射治疗、电动刨切治疗。均可应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且具有微创化的趋势和优点。一般认为经内窥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血管腔内射频治疗又称静脉闭合治疗技术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有更好的疗效。
EVLT主要适用于大隐静脉功能不全及其属支静脉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曲张者。如病人合并隐股静脉严重返流和一些属支的返流和扩张,常需要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部分切除术。
EVLT联合手术治疗具有一下优点:1、腹股沟区顺皮纹小切口,显露大隐静脉,可以直视下确定光纤的位置,皮内缝合,无需拆线,无明显的疤痕,既美观又不影响髋关节的活动。2、高位结扎大隐静脉防止血栓脱落的危险,3、防止因隐股静脉纤维化不完全,引起再通复发的可能。4、慢性炎性增生的曲张团块手术局部切除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