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形换热器论文和设计-廖爱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形换热器,其包括:桶体、位于桶体底端的底盖、位于桶体顶端的顶盖、与顶盖相邻的进水管、位于进水管下方且位于底盖上方的出水管、以及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本实用新型两种换热流体在螺旋形通道内逆向流动,完全消除了换热器与管板之间的拉脱力,而且换热器为管内管程走水,管外部壳程走相变状态的制冷剂,属大空间蒸发换热,热传效率大为提升,换热系数高,同等功率的换热器体积为传统壳管式换热器体积的1\/2,换热系数比传统壳管式换热器高40%,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运输,制冷剂充注小,只需壳管式换热器的40%‑50%,主要用于制冷与空调工程的制冷与换热。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桶体(10)、位于桶体(10)底端的底盖(12)、位于桶体(10)顶端的顶盖(14)、与顶盖(14)相邻的进水管(11)、位于进水管(11)下方且位于底盖(12)上方的出水管(13)、以及连接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15)。

设计方案

1.一种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桶体(10)、位于桶体(10)底端的底盖(12)、位于桶体(10)顶端的顶盖(14)、与顶盖(14)相邻的进水管(11)、位于进水管(11)下方且位于底盖(12)上方的出水管(13)、以及连接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底盖(12)的脚座(16),其中所述脚座(16)的长度大于所述桶体(10)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剂入口管(18)、和位于制冷剂入口管(18)上方的制冷剂出口管(142),其中所述制冷剂入口管(18)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水管(13)和所述底盖(12)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口管(142)设置在顶盖(14)上且与顶盖(14)的桶心(140)相邻,同时所述制冷剂出口管(142)中心线与所述桶体(10)的轴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管(18)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出口管(142)的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分别设置有与外接管相连接的外螺牙或内牙或法兰(110、1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15)为至少两个通道且并列向下螺旋形。

8.一种螺旋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桶体(10)、位于桶体(10)底端的底盖(12)、位于桶体(10)顶端的顶盖(14)、进水管(11)、出水管(13)、连接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15)、制冷剂入口管(18)、和位于制冷剂入口管(18)上方的制冷剂出口管(142),其中水在所述螺旋通道(15)的方向与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管(18)到制冷剂出口管(142)方向相反,形成逆向对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形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与空调工程中,现有换热器分以下几种:1)壳管直管式换热器; 2)板式换热器:3)套管式换热器;4)绕管式换热器。其工作原理如下:冷凝换热器的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汽冷却及冷凝成液体;而制冷剂在冷凝中放出的热量由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带走;蒸发器的作用是利用业态制冷剂在低压下蒸发(沸腾)转变为蒸汽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以上几种换热器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壳管式换热器普遍应用的是弓形导流板,存在流阻大,压力损失严重,有流动死区,易结垢,端面温差大,易因震动失效,体积大的缺陷;2)板式换热器板片制造要求高,造价较高,板片之间间隙小,水质中如有杂质存在于易堵塞;3)套管式换热器受其结构特点的限制,只能用于中小换热量的换热器,水易结冻,除垢困难; 4)绕管式换热器换热系数差,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形换热器,换热系数高,同等功率的换热器体积为传统壳管式换热器体积的1\/3,换热系数比传统壳管式换热器高50%,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运输,制冷剂充注小,只需壳管式换热器的30%-40%。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形换热器,其包括:桶体、位于桶体底端的底盖、位于桶体顶端的顶盖、与顶盖相邻的进水管、位于进水管下方且位于底盖上方的出水管、以及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还包括支撑底盖的脚座,其中所述脚座的长度大于所述桶体的直径。

还包括制冷剂入口管、和位于制冷剂入口管上方的制冷剂出口管,其中所述制冷剂入口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底盖之间。

所述制冷剂出口管设置在顶盖上且与顶盖的桶心相邻,同时所述制冷剂出口管中心线与所述桶体的轴向平行。

所述制冷剂入口管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出口管的截面积。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有与外接管相连接的外螺牙或内牙或法兰。

所述螺旋通道为至少两个通道且并列向下螺旋形。依据功率大小,并列通道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形换热器,其包括:桶体、位于桶体底端的底盖、位于桶体顶端的顶盖、进水管、出水管、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制冷剂入口管、和位于制冷剂入口管上方的制冷剂出口管,其中水在所述螺旋通道的方向与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管到制冷剂出口管方向相反,形成逆向对流。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两种换热流体在螺旋形通道内逆向流动,完全消除了换热器与管板之间的拉脱力,而且换热器为管内管程走水,管外部壳程走相变状态的制冷剂,属大空间蒸发换热,热传效率大为提升,换热系数高,同等功率的换热器体积为传统壳管式换热器体积的1\/3,换热系数比传统壳管式换热器高80%,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运输,制冷剂充注小,只需壳管式换热器的30%-40%,通过同一个管道,只需改变冷媒的进出的流向,就实现了制冷和制热的自由转换,主要用于制冷与空调工程的制冷与换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形换热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桶体10、位于桶体10底端的底盖12、位于桶体10顶端的顶盖 14、与顶盖14相邻的进水管11、位于进水管11下方且位于底盖12上方的出水管13、以及连接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15、位于支撑底盖12的脚座16,其中脚座16的长度大于桶体10的直径。制冷剂入口管18、和位于制冷剂入口管18上方的制冷剂出口管142,其中制冷剂入口管18至少部分位于出水管13和底盖12之间。

制冷剂出口管142设置在顶盖14上且与顶盖14的桶心140相邻,同时所述制冷剂出口管142中心线与桶体10的轴向平行。制冷剂入口管18的截面积小于制冷剂出口管142的截面积。

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分别设置有与外接管相连接的外螺牙或内牙及法兰110、130。

螺旋通道15为至少两个通道且并列向下螺旋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形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桶体10、位于桶体10底端的底盖12、位于桶体10顶端的顶盖14、进水管11、出水管 13、连接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之间的至少一螺旋通道15、制冷剂入口管 18、和位于制冷剂入口管18上方的制冷剂出口管142,其中水在螺旋通道 15的方向与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管18到制冷剂出口管142方向至少部分相反。

技术原理:两种换热流体在螺旋形通道内作逆向流动,形成紊流,无流动死区,高质量流速,换热器管程走水,壳程为相变状态制冷剂,水流动于管内,可达紊流状态,对壳侧内冷媒而言,处于沸腾状态,热传效率大为提升。

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换热系数高,同等功率的换热器体积为传统壳管式换热器体积的1\/2,换热系数比传统壳管式高50%,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运输,制冷剂充注小,只需壳管式的40%-50%。两种换热流体在螺旋形通道内逆向流动,完全消除了换热器与管板之间的拉脱力。本实用新型换热器为管内管程走水,管外部壳程走相变状态的制冷剂。属大空间蒸发换热,热传效率大为提升。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螺旋形换热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2542.4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95488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F25B 39/02

专利分类号:F25B39/02

范畴分类:35D;23E;

申请人:昆山爱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爱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北路777号2号房

发明人:廖爱文

第一发明人:廖爱文

当前权利人:昆山爱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螺旋形换热器论文和设计-廖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