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红梅李晓艳安丽花张冰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450004)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气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烦躁及有呼吸急促患儿应及早拍摄胸片,必要时胸部CT可早期诊断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及机械通气可减少气胸死亡率。
【关键词】气胸新生儿早期发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088-02
气胸是新生儿科的危重急症之一,病死率高。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壁破裂均可引起气胸。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抢救成功率较高。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气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气胸48例,其中男36例,女12例,早产儿15例,足月儿33例。出生体质量1000~1500克3例,1501~2500克12例,2501~4000克33例。顺产18例,剖宫产30例。羊水清26例,III度污染13例,血性羊水5例,无羊水4例。重度窒息5例。双侧气胸14例,右侧气胸25例,左侧气胸9例。自发性气胸4例,合并吸入性肺炎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感染性肺炎8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肺出血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
1.2临床表现6例患儿无症状,4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青紫,均有呼吸急促,大于100次/分26例。15例患侧胸廓饱满,38例肺部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入院后即发现气胸22例,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后发生气胸9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1例。6例为氧气吸入半天至一天后发生。
1.3治疗方法肺压缩面积<30%15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均治愈。肺压缩面积30%~50%6例,其中4例经镇静、头罩吸氧,2例经胸腔穿刺抽气后治愈。肺压缩面积>50%27例,2例分别因先天性心脏病,肺出血死亡。3例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担心预后放弃治疗。其余22例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24~48小时复查胸片,气胸消失。
2讨论
气胸的高危因素包括:生后窒息的复苏操作、早产儿RDS,足月儿的胎粪、血液、羊水等吸入,肺炎和先天畸形等[1]。本组病例有窒息复苏病史的5例占10.42%,早产儿RDS8例占16.67%,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12.5%,吸入性肺炎5例占10.42%,感染性肺炎8例占16.67%。本次讨论48例气胸中足月儿33例占68.75%,剖宫产30例占62.5%,可见足月,尤其是剖宫产儿气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剖宫产娩出的患儿缺乏产道的挤压,胎儿气道内液体潴留相对较多。所以娩出时由于气道阻力的增加和胸腔压力的急剧变化,导致肺泡过度膨胀而发生自发性气胸[2]。单侧气胸34例占70.83%,以右侧多见,占总样本52.08%。男多于女,可能与出生率有关。本组样本中应用CPAP气胸发生率18.75,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发生率22.92%,与应用呼吸机后患儿烦躁,人机对抗,压力不当等使肺泡破裂有关。
气胸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临床可无症状,重者可很快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气胸患儿早期主要表现多为呼吸急促及烦躁。本组样本中58.33%为生后24小时内发生。若不能早期发现气胸,则患儿很快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绀,心率增快,由于大静脉受压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而发生休克。凡有呼吸系统症状患儿均应及早拍摄胸片。尤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如果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呼吸困难加重,青紫,双侧胸廓不对称,呼吸音减低,心率增快或减弱均应及时动态复查胸片。由于新生儿床边胸片多采用仰卧位,气体多积聚在胸腔的前部和内侧,所以,当气体量少时,胸片有时会难以发现而被漏诊[3]。本组病例中有8例胸片不能正确判断肺组织被压缩面积,做肺部CT后方明确。在发现气胸及判断肺压缩面积方面,CT明显优于胸片,但由于CT放射性大,价格贵,故仍首选胸片做为气胸的早期诊断方法。
及时发现气胸及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十分重要。经过镇静、吸氧、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呼吸机治疗等,本组病例中2例死亡,3例放弃,余89.58%治愈出院。对肺压缩<30%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保持安静、高浓度吸氧、积极治疗原发病。高浓度吸氧可促进气胸吸收,但对于早产儿易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故应权衡利弊决定用氧浓度。对肺压缩面积30%-50%者非张力性气胸,轻症可给予头罩吸氧,重者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肺压缩面积>50%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曾有部分报道采用大号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因损伤小且操作简便而获好评,但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留置针管径小,排气量少,易发生堵塞而不能持续引流,有时需要反复穿刺,反而增加患儿痛苦,降低疗效。尤其不适用于呼吸机治疗的患儿。本组样本仍然采用放置胸腔引流管进行持续的引流。引流管若放置成功可见持续的气泡溢出,血氧饱和度及循环状态迅速改善,呼吸困难很快缓解。待原发病得到控制,引流管内无气泡溢出,复查胸片证实患儿气胸吸收,肺复张,可将引流管夹闭,观察24小时,若胸腔无气体增多可拔出引流管。本组样本中89.58%于24-48小时气胸吸收。应用CPAP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增加气胸的发生率,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注意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采用肺保护策略,尽量降低平均气道压及吸气峰压。部分重症患儿需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具有低压力,高频率的特点,治疗效果与其能迅速改善氧合和气体交换,使肺液渗出、炎症变化与组织改变减轻有关[4]。对于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重症患儿,提倡早期使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
对于气胸,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预防气胸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早期发现严重胎儿畸形,减少严重畸形患儿的出生率。减少选择性剖宫产,鼓励顺产,预防早产,避免过期产。积极控制孕母的感染,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娩出前胎母注射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从而减少RDS的发生,RDS患儿生后及早足量应用PS,从而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或可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减少气胸的发生。其次,生后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羊水及胎粪吸入,对于胎粪污染严重患儿,及早气管插管吸引气道内的胎粪。对于是否气道灌洗目前存有争议。在窒息复苏过程中,气囊加压给氧要避免用力过大,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避免患儿烦躁,可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尽可能用较小的气道压力,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根据血气分析应及时降低通气压力,早期使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亦可降低气胸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气胸病情严重者可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提高对气胸的认识,对于有高危因素尤其是烦躁及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及时拍摄胸片,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大大降低气胸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3-415.
[2]万忠和,蓉容,班奕.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及近足月儿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7):52-54.2010年7月第10卷第7期
[3]陶松雪,潘家华,闵红,周晓丽.新生儿气胸15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10,14(6):686
[4]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1-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