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

关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侯马市供电公司山西侯马043000)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理论体系和技术的不断完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技术的实现基础已经成熟,如物联网、云计算、电力信息系统等。重视运用智能电网模式,把它和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使电力运行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当前智能电网配网管理方面还存在的很多问题,很难使智能电网的效能和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本文阐述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特点,以及建设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策略。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

目前,尽管智能电网能够有效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但在实际管理配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智能电网的优势以及效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所以加强对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分析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概述

调控一体化即采取“电力系统调度、监测和控制中心+运维厂站”的管理模式。而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包括了智能监控技一体化和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其中所谓的智能检测技术一体化是指在视智能觉系统中实现对电网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很多应用智能视觉系统的子系统通常都是独立完成对应的监视任务和控制功能的。对于一些需要采集的电网各个数据时,要考察一定的数据波动能力。这样通过对应高级应用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电网系统运行异常或薄弱的量测数据信息和监控点。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结合前置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判断,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的智能自动化功能。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调控人员对电网运行监视与操作控制中不能够全面掌握功能需要,这种技术是通过责任分区等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进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电网中设备按厂、间隔或信号进行分配,调度运行人员通过切换责任区就能实现对所负责设备的监视与控制。

二、智能电网模式下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第一,实时性。智能电网模式下,电网调控一体化所具有的实时性主要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①利用先进的遥测技术,对系统中所反映出来的有效数据,做好收集工作,并进行有效的记录,然后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如此,就极大的方便了调控人员与运行人员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②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遥控指令,做到尽快把有用的信息输送到厂站端,最大程度的促进调控指令的要求得到满足。第二,开放性。它以开放的框架结构作为基础,构造出一个开放的、兼容性比较强的发展平台,允许第三方软件进入,使信息、通讯录、数据库实现有效的连接。第三,系统性。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所具有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能够有效监控电网网架以及各变电站,一旦电网有故障发生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②当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收集到信息后,能够有效的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分析好潮流,考量电网所具有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的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③分析并整理好各类信息后,能够有针对的对信息进行反馈,为电网运行管理人员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使得电网运行系统更加的可靠,且安全性更高。

三、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电网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截止到目前,几乎所有的配电网络还是由传统的单个输电线混搭进行配合使用,造成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无法直观、系统的进行把控,管理的内容趋向复杂化,需要分别对电缆、线路、闸盒等管理,有时候会造成管理人员应接不暇。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运用的机械也相对落后,也没有对现有资源进行协调、整合,所以目前的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智能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机制,对原有模式进行更新,从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转化。第二,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法不正确。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电网设备较多、覆盖面积较广,如果只利用现有的这些人员进行管理,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压力,从而降低管理工作效率。另外,在电力调控后人员管理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只能分配两三个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设备维护工作质量较低,直接影响电力设备在未来的使用安全。

四、建设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策略

1、提高电网的管理模式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工作,就需要根据电网的运行的现状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与互换性。同时,在监理配网一体化管理时,还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集合,并按照国家指定要求进行操作。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在发展时,主要对一些变电设备、输电电缆等部分进行管理,如果在管理时没有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对电力系统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智能电网调控管理时,需要将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2、应用GIS和SCADD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尽管现在在调度运行中GIS系统被广泛的使用,但是还不能充分的和SCADA系统互联。两套独立的系统会使调控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人工录入两套系统的数据还可能会产生偏差。所以,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实际生产中恰当的运用,使电网侧、用户侧的数据实时实现交互。另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也非常重要。所以要做到:(1)以现有配网运行管理模式为依据,使自动化设备的数据实现实时的接入;(2)利用更加合理的数据录入和维护模式,把电网设备的开关变位、电系操作的动态数据和台账信息静态的数据实时导入系统,使系统的实时性得到提高;(3)把CADA系统和GIS系统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尽量发挥出两套系统应有的价值;(4)使系统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防止重复录入数据;(5)提升系统的友好性,利用图形化的方法把电网设备的开关变位和运行状况的信息实时的展示给调控人员,给其查询、发布操作指令提供了基础条件。

3、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GIS当中移植SCADA的功能,一体化地设计配网调控,根据我国的电网要求,为了确保完善的配网数据,并且在以后GIS电网平台应当频繁地跟用电营销、管理生产等系统交换数据。为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统一其它一系列系统的集成数据与GIS电网平台。如此一来,能够更加可靠与稳定地交换数据。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理区域的不同会对运行的配电网络产生影响作用,所以应当管理配电网络,接入自动化的装置。为了使统一的维护电网装置台账和构造模型实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空间关系、运行信息、静态参数、位置信息,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装置。

结束语

总之,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为电力管理以及疏松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在实际调度管理以及监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逐渐确立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实现了调度以及监控的配合,减少了人力操作,使得智能电网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电力。为此,在将来的工作当中,相关企业务必注重一体化的分析,从而有效地解决配网调度以及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终促进我国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发展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龚祥.刍议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06:62-63.

[2]尹郁菲.基于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项目优化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3]李飞.河北南部电网调控一体化智能防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6.

[4]罗春明.调控一体化对地区电力调控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传播,2014,19:94+111.

标签:;  ;  ;  

关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