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基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地基,隧道,基础,不均匀,导轮,有限元。
地基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林鸣,林巍,姬海,刘亚平[1](2018)在《沉管隧道整体式最终接头的地基刚度差异问题及处置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在水下的浮力比相邻管节小很多,所以安装时对地基的初始压力是相邻管节的30倍,不处理就有差异沉降。为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现场原位载荷板试验、陆上碎石基床压载试验,以及沉管管节沉降数据分析,证实了沉管基础"瞬时"沉降的规律;并基于此规律制定与实施了预压载、超载与接头底部密闭腔压浆的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8年S2期)
赵天驰,丁文其,魏立新,吴炜枫,乔亚飞[2](2018)在《考虑地基刚度不均匀影响的沉管隧道接头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管隧道接头是整个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刚度及变形特征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当隧道下卧地层刚度不均匀时,接头变形将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沉管隧道在不均匀地层条件下的接头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基于某沉管隧道工程,建立了叁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行沉管隧道接头部件分析计算,对钢剪切键及混凝土剪切键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其剪切刚度取值。之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叁维壳-弹簧沉管管节模型,对隧道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性,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沉管隧道接缝变形情况,验证接头结构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胡力绳,魏沐杨,彭明辉,陈庆军,蔡健[3](2018)在《考虑地基刚度的某超高层结构施工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阳街花果园N12区的某超高层结构总高度313.4m,位于溶岩地区,核心筒下采用筏板基础,柱下采用条形基础。针对是否考虑施工模拟以及施工模拟中是否考虑弹簧支座等多种因素,对此超高层结构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模拟下结构构件竖向位移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与传统一次性加载下竖向位移的表现不同;同时,考虑弹簧支座会对超高层结构竖向构件的位移和内力产生一定影响,考虑弹簧支座后该超高层结构竖向构件的最大位移和最大轴力都有所增加,梁端弯矩也明显增大。因此若实际工程设计中不考虑施工模拟以及施工模拟中不考虑弹簧支座将偏于不安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7期)
陈庆[4](2018)在《超宽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横向地基刚度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典型的3个横断面,利用Plaxis2d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基—沉管隧道—回填荷载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软弱地基、硬岩及软硬不均匀地基条件下沉管隧道沉降规律及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管底地基刚度分布与两侧回填大小、施工工序密切相关,基底的软硬程度对沉降特征、管底接触应力及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影响很大,并且在沉管下沉、两侧锁定的工况条件下,基底的软硬程度对结构脱空位置有很大地影响。(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6期)
甘鹏山,赵国虎,袁勇,付佰勇[5](2018)在《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沉管结构横向设计计算中的地基刚度取值问题,基于HS本构模型,通过理论推导研究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的变化关系,得出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解。结果表明:1)沉管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与地基初始刚度、结构刚度、地基应力水平和上部荷载有关;2)在软弱地基情况下,沉管横向地基刚度为W形分布模式;坚硬地基情况下,底板跨中可能会与地基发生局部脱开,脱开段地基刚度为水平分布;3)通过算例分析,地基刚度分布近似解析解与数值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可为沉管结构计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8年04期)
孟桐桐[6](2018)在《轴重及地基刚度对轮轨滑动磨损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对高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增大,高铁事业跳跃式发展,高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地基刚度和载重对高铁轮轨磨耗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高铁运营寿命,所以如何取得一个合理地基刚度和合理载重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采用室内动载模拟试验机测试不同地基刚度和载重下,轮轨接触应力,磨耗量,轮轨温度和表面损伤情况。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轮轨接触特性理论分析,轮轨接触现象和接触力学以及接触模型等接触特性理论分析,轮轨滑动接触理想热模型和轮轨热传导研究。(2)轮轨模拟试验机运动研究,模拟准则和模拟参数选择等实验机本身构造的研究。对动态模拟实验机的实用性进行评价。(3)测定不同厚度下胶垫的刚度,研究胶垫刚度变化规律,选取试验刚度。(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轴重和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应力,轮轨温度,磨耗量和表面损伤的影响以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轴重的变大,轮子和钢轨竖向接触应力和动态荷载的变化幅值不断变大,轮子和钢轨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变大,钢轨容易损坏。在轮子冲击频率不变时,轴重的变化对动态荷载的频率无影响。当轴重小于16t时,轮轨磨耗量随轴重变大而变大的速度很快,当轴重从16t变化到21t时,轮轨磨耗量的变大速度减慢;当轴重大于21t时,轮轨磨耗量随轴重变大而变大的速度明显变快。随着轴重的变大,钢轨磨损区域宽度不断变大,磨损区域的划沟不断增多,由于划沟的原因,在钢轨接触面上出现的沿相对滑动方向的划沟和沙砾变多,摩擦面的凸点和深坑变的密集,钢轨的磨粒和黏着磨损变重,钢轨摩擦面的磨耗变严重。(2)随着地基刚度的变大,轮子和钢轨法向接触力和动态荷载的振幅略有增大,轮子和钢轨间的竖向冲击也变大,钢轨的受力状况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将加快钢轨的损坏速度,但影响程度很小。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大,钢轨摩擦温度在不断的升高,由于在地基刚度小时,单位地基刚度的增大,对于动载系数影响较大,轮轨间应力变化大,地基刚度较大时,单位地基刚度的变化引起的动载系数的变化较小,轮子和钢轨间压力变化小,当地基刚度变大到一定数值时,单位地基刚度变化引起的动载系数的变大将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温度升高速率在不断的降低。在一定地基刚度范围内,地基刚度和钢轨磨耗量成正相关,随着刚度变大,轮轨接触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小,局部损伤演变变慢,磨耗量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随着模拟地基刚度的不断变大,划痕宽度不断变窄。磨损面的划沟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由于划沟的原因,在钢轨表面产生的沿摩擦方向的沟痕和磨粒也越来越多,钢轨磨损面的损伤程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郑玉莹,谢伟,王秋分[7](2018)在《框架结构-地基刚度对结构抗地表变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叁者刚度比例关系对结构抗地表变形作用的影响。通过改变上部结构层数、梁柱线刚度比、地基参数,得到地表变形作用下上部框架内力、土体响应等结果。发现地表变形作用下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叁者之间既共同作用也相互影响。增加上部结构刚度会导致上部结构自身附加内力的增加;地基刚度越大,上部框架柱脚因地表变形产生的附加应力值越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3期)
徐伟,廖子谦,孙旻[8](2018)在《沉管隧道基础形式改变导致地基刚度差异问题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管隧道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沉管隧道基础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分析较为缺乏。本文总结了沉管隧道基础的常用形式,详细地阐述了相应的具体施工工艺与流程,并重点关注对于基础形式改变处的过渡段是否可能存在刚度不连续的问题。随后,尝试通过对某拟建隧道紧邻基础形式改变处的两个不同地基处理形式及不同沉管埋深的典型断面进行研究,并选用一个离过渡段较远、埋深差异较大的断面进行对照。基于合理的本构关系和参数选用,展开二维有限元分析,得出通过合理的设计,基础形式改变处地基刚度可平顺过渡的结论。最后,对该问题继续深入分析,提出了基础优化设计的相应方法,以供设计者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彭明辉[9](2017)在《某超高层结构考虑地基刚度的施工全过程模拟及带施工缝节点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结构地处城市核心地段,具有优越的商业效应,因而也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结构在我国大量涌现,这就要求结构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需要周密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的影响,以保证结构的安全。针对传统结构的整体设计分析结果已经不适用超高层结构这一情形,有必要对超高层结构施工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本文以岩溶区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为工程背景,研究不同施工方案对结构竖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为超高层结构的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确定各种实际因素对施工全过程的影响效应程度,为控制结构的竖向变形以及内力变化提供依据;进行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分析,探讨地基刚度对上部结构和基础整体模型的影响效果和规律;分析垂直施工缝接续面两侧的摩擦系数及受拉纵筋配筋率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介绍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基本理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立仿真分析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确定核心筒内外整体平齐施工和核心筒超前施工下的四种不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施工方案对结构竖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综合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2)为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仿真分析结果的影响效应程度,建立以施工找平措施、混凝土材料特性以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叁个方面为变量的多个仿真分析模型,探讨其各自对仿真分析的具体影响效应,为控制结构变形、研究内力分布提供依据。(3)项目地处某岩溶强发育地区,传统的底板嵌固分析改变了结构原本的受力情况,也忽略了结构的基础沉降和变形导致结构的整体的变形。进行施工仿真全过程分析时,采用对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进行整体分析,考虑其共同作用,探讨地基刚度对整体模型的影响效果和规律。(4)建立带垂直施工缝的节点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施工缝接续面两侧的摩擦系数以及受拉区纵筋配筋率对结构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带施工缝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弯矩起控制情况下并不敏感,但是当剪力起控制情况下对节点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结构不能承受荷载,使施工缝成为节点的薄弱部位。因此提出“内嵌”和“植筋”两种留置方式,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其相对于垂直施工缝有着更好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3)
王海新,吴亚平,刘振[10](2017)在《滑动状态下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沿线分布长、区域广,因各地区土质不同造成地基刚度也不一样。本文通过建立轮对叁维有限元热机耦合分析模型,参照合理地基刚度,研究分析了全滑动状态下地基刚度的改变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刚度的改变对轮轨接触区域的温升影响并不明显;全滑动状态下轮轨接触区热量较为集中,使得接触斑的面积相对于静态分析时增加了2.2倍左右;全滑动状态下的等效应力由机械应力、热应力迭加而成,并且热应力居于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7年02期)
地基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沉管隧道接头是整个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刚度及变形特征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当隧道下卧地层刚度不均匀时,接头变形将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沉管隧道在不均匀地层条件下的接头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基于某沉管隧道工程,建立了叁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行沉管隧道接头部件分析计算,对钢剪切键及混凝土剪切键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其剪切刚度取值。之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叁维壳-弹簧沉管管节模型,对隧道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性,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沉管隧道接缝变形情况,验证接头结构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基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林鸣,林巍,姬海,刘亚平.沉管隧道整体式最终接头的地基刚度差异问题及处置措施[J].水道港口.2018
[2].赵天驰,丁文其,魏立新,吴炜枫,乔亚飞.考虑地基刚度不均匀影响的沉管隧道接头变形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8
[3].胡力绳,魏沐杨,彭明辉,陈庆军,蔡健.考虑地基刚度的某超高层结构施工仿真分析[J].建筑结构.2018
[4].陈庆.超宽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2018
[5].甘鹏山,赵国虎,袁勇,付佰勇.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初探[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
[6].孟桐桐.轴重及地基刚度对轮轨滑动磨损影响的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7].郑玉莹,谢伟,王秋分.框架结构-地基刚度对结构抗地表变形的影响[J].四川建材.2018
[8].徐伟,廖子谦,孙旻.沉管隧道基础形式改变导致地基刚度差异问题的对策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8
[9].彭明辉.某超高层结构考虑地基刚度的施工全过程模拟及带施工缝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10].王海新,吴亚平,刘振.滑动状态下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