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龙柳均[1](2020)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是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生社区成为集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特殊区域。新时代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是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内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韶关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四所高校为代表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基本明确以社区为载体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探索形成了“成立社区党工委”“建设党员工作站”“建立楼栋党支部”三类运行模式,内容上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为基础进行建设,并依托固定服务站、特色品牌活动、网络阵地等拓展工作载体,提供基础配备,相关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整体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体系、党建内涵建设、平台规划利用和人员配备保障等不足,因此改进及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管理机制,配套基本运行制度,以分类积分管理制、责任清单制加强考评;突出内容建设,拓宽育人载体,进行个性化育人阵地、项目化活动开展、党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社区辅导员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的三方联动建设,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陈雨桐[2](2019)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各类新兴媒体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使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氛围发生巨大转变,也提出课新的要求,因此借助各类新媒体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无疑是一个创新举措。介于此,本文立足于当代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立足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际,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法,对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提高了高校党建主客体的网络素质,发掘了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党员群众的新渠道看,开拓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视野。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新媒体党建理论制度缺乏规范性,高校新媒体党建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高校新媒体党建平台监督缺乏预警性,高校新媒体党建大学生主体缺乏积极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传统思想观念不适应网络发展,欠缺技术型新媒体党建队伍,整体教育资源尚未得到整合,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未充分发挥。针对新媒体时代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从党建管理工作、党建教育内容、党建舆论监督机制、党建队伍工作素质四方面加以进行。健全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在于:制定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发展规划,加强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理念转型,完善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创新高校新媒体党建教育内容在于:内容上由单一转向多维,方法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高校新媒体党建舆论监督机制在于: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监督制度,提升排查安全隐患的能力,增加新媒体党建财力投入;提高高校大学生新媒体党建工作素质在于:积极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建激励机制,组织高校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赋予高校大学生新媒体党建管理权。
李骥[3](2017)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高度发展和迅速普及,新媒体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持续渗透且不断深化。而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新颖的内容和丰富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长期关注和频繁使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按照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问题与对策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框架展开。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从研究缘起来看,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的重大课题,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研究现状来看,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研究具有问题意识、时代特色和跨学科视野,但也存在缺乏学科特色、开拓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第二章分析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提出的思想引导新课题。此章主要介绍了网络社会及其特征,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和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情况等。网络社会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化社会,新媒体本质上是一种网络社会中的信息资源的新兴传播媒介载体,大致分为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广电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类型。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主要呈现出高频度与多样化、碎片化与浅阅读、个性化与从众化的特点。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引导提供了内容创新、载体拓展和效率倍增的新机遇,提出了负面消息冲击、主阵地被边缘和教师优势被消解的新挑战,也注入了创新、研究和优化的新动能。第三章回顾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实践探索。首先,梳理了与大学生思想引导关系最紧密的教育部、团中央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和全国层面示范性活动的开展情况。其次,回顾了具体实践探索的基本历程,主要分为离散被动的Web1.0时期、集中主动的Web2.0时期和优化整合的全媒体时期。再次,剖析了实践探索的经典案例,如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反对“南海仲裁案”的线上线下活动、“四进四信”APP等。最后,总结了实践探索中的经验与问题。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必须整体规划、综合使用、遵循客观规律、发挥联动优势,努力实现五大转变和五大目标,着力解决主动性不够、互动性不够、与学生贴近度不紧、体系互动联动不强等问题。第四章构建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的理念与原则。基于对新媒体的发展分析及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应用实践回顾,可以总结出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为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深化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导。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要坚持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立场,把握方向;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双向互动,平等交流;贴近学生,创新话语;受众细分,精准服务。并且,要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主流引导与尊重差异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情斗争相结合等四大主要原则。第五章总结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的着力点。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在坚持相应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理念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实践操作层面找准具体着力点,从引导内容、引导载体、引导方法和引导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深化。通过主题设计、众创众筹、共享共用等优化引导内容;采取与时俱进、互动联动、矩阵体系等丰富引导载体;利用规模效应、渗透效应、偶像效应等精细引导方法;开展骨干培训、实战演练、体系优化等建强引导队伍。最后是结语,展望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的创新发展趋势。首先,要敏锐把握新媒体的技术发展。这包括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等通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VR、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发展。其次,要积极运用新媒体的新运营模式。如融媒体、中央厨房、个性化定制、矩阵体系等。最后,要不断提升新媒体运用的实效。重点是注重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完善学生思想调查机制、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机制、积极主动运用新的新媒体工具等。
周卓[4](2017)在《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相关工作在网络上的构建成为新的研究内容。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党建是党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网络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学者们的青睐。如今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使用者,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网络信息化的当今时代,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构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研究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为线索,结合当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研究典型代表学者、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思想及理论为依托,探析了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相关问题,重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中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建设的思考和发展策略,对此问题的研究力争突出独特的研究风格。论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简单扼要地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总体概况。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首先明确了相关概念的内涵,夯实了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明确大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其次总结并梳理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理论指导内容;最后针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问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制约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因素,为下一章节的写作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第四部分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对策。如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理念;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效性;健全大学生党建网络建设体系;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保障体系建设等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供借鉴的有效举措,同时,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构建提出可供参考的方式、方法,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贡献力量。
包红霞[5](2015)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面对90后新一代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面临许多新课题,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本文从充分发挥现有人力和资源优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内容和途径。
吴赛[6](2011)在《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的发展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能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效率,增强影响力。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其中,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工作载体和发展契机。网络信息传递的快速便捷使信息的发布搜集能够及时进行,大大拓展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张容[7](2011)在《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弹性学分制的施行,大学生在生活园区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生活园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同时成为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和班级教育的有效补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新方法、增强实效性,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各高校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得出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有效的对策,以期对在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概述。主要是对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且概括出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特点,同时指出研究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第二部分: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该部分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调研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构建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生活园区的工作体制、推进了党团组织工作的开展、建成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得到重视等方面总结取得的成绩,并概括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轻育人,重共性轻个性,存在形式主义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该部分主要是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教育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梁潇,梁曙光[8](2009)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抢先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课题。
安文广,李洪俊,刘冲[9](200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该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进行了探索。
陈冀南,王庆[10](2007)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文中认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面临着对其内涵理解有偏差、认识不足、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为此采取成立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管理机构、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营造新的育人环境等措施。
二、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2.1.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界定 |
2.1.2 学生社区的界定 |
2.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内涵 |
2.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理论依据 |
2.2.1 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思想的重要论述 |
2.2.2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要求 |
2.2.3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价值 |
2.3.1 它是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内涵的重要途径 |
2.3.2 它是推进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要求 |
2.3.3 它是强化党员教育培养与发展的实践手段 |
2.3.4 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切实需求 |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现状分析 |
3.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
3.1.1 明确以社区为载体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
3.1.2 探索形成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三类运行机制模式 |
3.1.3 完善以学生日常党建工作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建设 |
3.1.4 依托阵地建设和品牌活动持续拓展党建工作载体 |
3.1.5 提供基础配备进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条件保障 |
3.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整体统筹规划不足,影响组织合力发挥 |
3.2.2 组织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实际运行零散 |
3.2.3 主题教育强度不足,影响党建内涵突出 |
3.2.4 平台规划利用不强,影响活动发展传播 |
3.2.5 人员配备保障不足,影响全员育人效果 |
第四章 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路径 |
4.1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顶层设计 |
4.1.1 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重要性的认识 |
4.1.2 明确以党建工作为龙头进行统一规划 |
4.1.3 理顺社区内党建工作和院系党建的关系 |
4.2 健全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管理机制 |
4.2.1 科学定位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运行机制 |
4.2.2 规范学生党员社区工作的培养监督机制 |
4.2.3 建立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考核评估体系 |
4.3 丰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内容建设 |
4.3.1 以党建理论为辐射强化主流思想引领 |
4.3.2 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丰富党建内涵 |
4.4 拓宽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育人载体 |
4.4.1 以大数据为依托设计个性化育人阵地 |
4.4.2 以项目化运作方式设计开展特色活动 |
4.4.3 以党建内容为核心开发网络信息化平台 |
4.5 优化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队伍建设 |
4.5.1 发挥大学生党员队伍主体性作用 |
4.5.2 加大社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
4.5.3 发挥后勤服务队伍育人辅助体功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2)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章 新媒体及高校大学生党建相关概念阐释 |
2.1 新媒体的涵义及特点 |
2.1.1 新媒体的涵义 |
2.1.2 新媒体的特点 |
2.1.3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 |
2.2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涵义及内容 |
2.2.1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涵义 |
2.2.2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内容 |
2.3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
2.3.1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
2.3.2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原则 |
2.4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
2.4.1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 |
2.4.2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机遇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
3.1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成果 |
3.1.1 提高高校党建主客体的工作能力 |
3.1.2 发掘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党员群众的新渠道 |
3.1.3 开拓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视野 |
3.2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原因 |
3.2.1 问题 |
3.2.2 原因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对策 |
4.1 健全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管理制度 |
4.1.1 制定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发展规划 |
4.1.2 加强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理念转型 |
4.1.3 完善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规章制度 |
4.2 创新高校新媒体党建教育内容 |
4.2.1 内容上由单一转向多维 |
4.2.2 方法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
4.2.3 推进传统党建与新媒体党建的融合 |
4.3 完善高校新媒体党建舆论监督机制 |
4.3.1 建立全方位的新媒体监督制度 |
4.3.2 提升排查安全隐患的能力 |
4.3.3 增加新媒体党建工作财力投入 |
4.4 提高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者能力 |
4.4.1 完善高校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机制 |
4.4.2 组织高校开展党建媒介素养教育 |
4.4.3 赋予高校大学生新媒体党建管理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3)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大学生思想引导面临更加突出的战略紧迫性 |
(二) 新媒体日益成为思想引导的重要环境和方式 |
(三) 思想引导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主动运用新媒体 |
二、研究述评 |
(一) 研究概况 |
(二) 主要论题 |
(三) 简要评论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提出的思想引导新课题 |
一、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
(一)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
(二) 网络社会的特征 |
(三) 网络社会的影响 |
二、新媒体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
(一) 网络社会与新媒体 |
(二)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
(三)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
三、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 |
(一)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
(二)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 |
(三)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
四、新媒体发展提出的思想引导新课题 |
(一)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引导提供了新机遇 |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引导提出了新挑战 |
(三)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引导注入了新动能 |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实践探索 |
一、宏观指导政策的发展变迁 |
(一) 教育部的基本政策引导 |
(二) 团中央的主要政策推动 |
(三) 全国性的重点活动示范 |
二、总体实践探索的基本历程 |
(一) 离散被动的Web1.0时期(2000年——2008年) |
(二) 集中主动的Web2.0时期(2009年——2014年) |
(三) 优化整合的全媒体时期(2015年——) |
三、具体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 |
(一) 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 |
(二) 反对“南海仲裁案”的线上线下活动 |
(三) “四进四信”APP |
四、实践探索中的经验与问题 |
(一) 实践探索中的经验 |
(二) 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理念与原则 |
一、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基本理念 |
(一) 坚持立场,把握方向 |
(二) 主动出击,积极引导 |
(三) 双向互动,平等交流 |
(四) 贴近学生,创新话语 |
(五) 受众细分,精准服务 |
二、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基本原则 |
(一) 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
(二) 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 |
(三) 主流引导与尊重差异相结合 |
(四) 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 |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着力点 |
一、优化引导内容 |
(一) 主题设计:正面引导的必然选择 |
(二) 众创众筹: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 |
(三) 共享共用:优质内容效益最大化 |
二、丰富引导载体 |
(一) 与时俱进:紧跟最新应用技术平台 |
(二) 互动联动:多平台多载体相互促进 |
(三) 矩阵体系:充分发挥线下组织优势 |
三、精细引导方法 |
(一) 规模效应:漫灌与滴灌的相结合 |
(二) 渗透效应:寓教于乐的线上实现 |
(三) 偶像效应:找准线上传播突破口 |
四、建强引导队伍 |
(一) 骨干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和技能 |
(二) 实战演练: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 |
(三) 体系优化:多支队伍的整合联动 |
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创新发展 |
一、敏锐把握新媒体的技术发展 |
二、积极运用新媒体运营新模式 |
三、不断提升新媒体运用的实效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2.1.1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 |
2.1.2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 |
2.1.3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内涵 |
2.2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理论基础 |
2.2.1 大学生党建工作建设科学化理论 |
2.2.2 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建工作的科学论述 |
2.3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2.3.1 网络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2.3.2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必要性 |
2.3.3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可能性 |
3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3.1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存在的问题 |
3.1.1 大学生党建思想理念滞后于网络发展的需求 |
3.1.2 大学生党建网络平台利用率低、网络教育实效不强 |
3.1.3 大学生党建网络建设体系不健全 |
3.1.4 专门技术人才缺乏和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
3.2 制约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原因分析 |
3.2.1 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陈旧 |
3.2.2 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内容缺乏时代感和互动感 |
3.2.3 大学生党建工作保密性与互联网开放性之间存在矛盾 |
4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对策 |
4.1 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理念 |
4.1.1 树立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络教育的科学思想 |
4.1.2 转变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教育观念 |
4.1.3 引导师生树立网络自律观 |
4.2 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效性 |
4.2.1 提高大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利用率 |
4.2.2 推进大学生日常党建与网络党建的融合 |
4.2.3 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程序化 |
4.3 健全大学生党建网络建设体系 |
4.3.1 搭建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 |
4.3.2 建立大学生网上党支部 |
4.3.3 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教育新内容 |
4.4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保障体系建设 |
4.4.1 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科学管理制度 |
4.4.2 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 |
4.4.3 增加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资金投入 |
4.4.4 构建和谐的网络党建环境 |
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必要性 |
( 一)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思想保障 |
( 二)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提高公寓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
( 三)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客观需要 |
( 四)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内容 |
( 一) 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
( 二)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
( 三)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 四)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途径 |
( 一) 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 |
( 二)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做好网络管理教育工作 |
( 三) 发挥党团组织优势,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
( 四) 建立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 |
( 五) 心理辅导走进学生公寓 |
(6)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重要性 |
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必要性、紧迫性 |
三、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7)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引言 |
第一章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
一、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
(一)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 |
(二)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二、研究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一) 理论价值 |
(二) 实践价值 |
第二章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
一、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
(一) 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工作体制 |
(二) 建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活园区辅导员工作队伍 |
(三) 推进了大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党团组织工作的开展 |
(四) 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得到重视 |
(五) 促进了大学生生活园区和校园的总体和谐稳定 |
二、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管理、轻服务、轻育人的倾向 |
(二)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共性轻个性的特点 |
(三)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
(四) 大学生生活园区学生主体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
三、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
(二)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问题众多 |
(三) 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不足,园区育人环境巫待改善 |
(四)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 |
第三章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大学生生活园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一) 树立"以生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 |
(二) 树立民主平等、依法管理的观念 |
(三) 积极挖掘大学生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 |
二、科学把握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一) 法纪教育 |
(二) 心理健康教育 |
(三) 网络道德教育 |
(四) 合作与参与意识教育 |
(五) 责任意识教育 |
(六)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
三、创新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一) 自我教育法 |
(二) 激励教育法 |
(三) 劳动实践教育法 |
(四) 网络教育法 |
四、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一) 科学合理配备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 |
(二) 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管理 |
五、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优化生活园区的育人环境 |
(一) 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物质文化建设 |
(二) 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制度文化建设 |
(三) 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的精神文化建设 |
六、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8)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
二、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进网络的现状 |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备受关注, 但对网络资源的运用还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 |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已成定局, 但缺乏权威性 |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发展迅速, 但缺乏引导性和规范性 |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工作的对策 |
1. 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 |
2.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
3. 大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锻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10)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网络背景 |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对策建议 |
四、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D]. 龙柳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 陈雨桐.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3]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D]. 李骥. 武汉大学, 2017(06)
- [4]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问题研究[D]. 周卓. 辽宁工业大学, 2017(06)
- [5]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探究[J]. 包红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6]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J]. 吴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12)
- [7]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张容. 西南大学, 2011(09)
- [8]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J]. 梁潇,梁曙光.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1)
-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探索[J]. 安文广,李洪俊,刘冲.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
- [10]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陈冀南,王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