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论文_王志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梵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死观,山上,敦煌,及时行乐,同义词,杜甫,生人。

王梵志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鹏[1](2019)在《生而何求死何忧 世事茫茫谁相雠——王梵志诗歌生死观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诗歌中保存有数量众多的歌咏人之生死之作品,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较为独特的现象。王梵志诗歌中杂糅儒、释、道等多种思想,尊老孝顺、善恶报应、地狱轮回、任真适性等观念在其中都有反映,对人生及死亡进行了多方面的审视,流露出较为深重的世俗生活情结,其中表现出来的对人之死亡的深切悲哀和极度绝望,更是一种无奈的抉择。这些诗歌作品大致表达了中下层民众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死亡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社会中广大中下层民众的生死观念。(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9年02期)

杨晓慧,伏漫戈[2](2018)在《王梵志诗旨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诗歌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真"和"俗"。他的诗揭示了真实的心灵,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劝慰世俗人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王梵志的诗歌追求本真自我,追求和谐人生,追求快意与善行,具有和谐的家庭观和超然的金钱观。这些都是世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快意人生之源。其诗旨理趣,照耀千古,远播海外,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何聪[3](2018)在《王梵志享乐意识的反常合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话诗人王梵志的出身与其"翻着袜"法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宣泄初唐时期人民的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其诗歌中笔者发现王梵志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向往,常怀享乐意识的乐观主义诗人,并且在宣扬这种及时行乐思想时多用反常合道的"翻着袜法",笔者就王梵志诗歌享乐意识的反常合道精神展开论述,探寻其内在意蕴。(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1期)

杨恂骅[4](2018)在《论王梵志诗的民俗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诗是唐代白话通俗诗歌的代表,是敦煌俗文学的经典。以民俗学的视角关照王梵志诗,可以发现其在物质生产生活、人生礼仪、伦理关系、日常礼节、民间信仰、游戏娱乐等方面都有着内涵丰富的民俗学价值,是初唐中原地区一幅精美的民俗画卷。(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汪妩妩[5](2018)在《王梵志诗同义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诗是唐代的作品。诗中含有大量俚词俗语,口语特点显着,并夹杂着蕴含佛教义理的词汇,是汉语史词汇研究难得的材料。本论文把王梵志诗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穷尽地筛选出120组同义词,并对12组名词同义词、12组动词同义词、8组形容词同义词、3组代词同义词和2组副词同义词重点深入研究,系统地描写了王梵志诗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王梵志,回顾王梵志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析王梵志诗的语料价值,阐述说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概述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说明同义词的判断依据。论文只收录王梵志诗中的实词,确定了同义词必须词性一致和义位相同的原则,并提出了辨析同义词的具体方法。第一章,王梵志诗名词同义词研究。本章重点对王梵志诗中名词同义词的音节特点和构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并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叁个方面对12组名词同义词进行了详细辨析。这12组名词同义词分别是:口/嘴头,铺/铺头,朝庭/四海,常住/众厨,枷棒/枷鏁,孔怀/兄弟,房/屋/室,鬼/鬼朴/鬼子,郎君/曹主/主人,隣保/隣里/并舍/隣并,伺命/伺命使/无常/煞鬼/叁煞头,世间/无常界/五浊地。第二章,王梵志诗动词同义词研究。本章对王梵志诗中的动词同义词的音节特点和构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并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叁个方面重点对12组动词同义词进行了具体辨析。这12组动词同义词分别是:叉/掇,贩/卖/鬻,撮/搦/捉/捉将,贷/借贷/便贷/借取,违/东西,出身/出家,分张/分擘,负恩/孤恩,罗拽/牵挽,却活/更生,角眼/角睛/擘眼/努眼,去/死/厥摩师。第叁章,王梵志诗形容词同义词研究。本章对王梵志诗中的形容词同义词的音节特点和构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并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叁个方面重点对8组形容词同义词进行了详细辨析。这些形容词同义词是:肥特肚/肥没忽,蛆妒/嫉妒,駈駈/馺馺,壤壤/聒聒,兀兀/杌杌/涳涳/冥冥,辛苦/苦痛/苦毒/苦恼,愚痴/痴愚/憨痴/痴憨,慵懒/乖慵。第四章,王梵志诗代词同义词和副词同义词研究。本章将王梵志诗中的代词同义词和副词同义词单独列为一章,对王梵志诗中的代词和副词同义词的音节特点和构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并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叁个方面重点对吾/我,汝/你/阿你,他/伊/他家3组代词同义词和少少/渐渐,倏忽/俄尔2组副词同义词进行了详细辨析。第五章,总结王梵志诗同义词的特点。王梵志诗同义词中,名词同义词最多,有59组。双音同义词在王梵志诗中有着绝对优势,且双音名词同义词是双音同义词的主体,形容词、代词和副词双音同义词只占少数。单音词与双音词相互交叉构组现象普遍。单音同义词仍然较多,有18组,且单音动词同义词在单音同义词中数量最多。王梵志诗中,叁音词数量极少。王梵志诗中包含大量佛教词汇,如地狱/阿鼻/无间地、涅盘/寂灭、罪根/恶业等,这些佛教词汇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王梵志诗中一小部分同义词是修辞产生的,如钱财/方孔兄、皮袋/衣架/脓血袋、牛头/狱卒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博雅[6](2018)在《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及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诗人,写的是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通过他的白话诗可以探源那个时代的生活,就是那些压在底层人民身上的徭役、贫困使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有着特殊的淡漠,死甚至是另一种生。当然这其中也有当时宗教思想的掺杂,死生的概念不是概念中的那般幸福和畏惧,今生来世是一种命定的循环罢了。这其中,王梵志也透露出了享受当下,不论来生的及时性乐观,有一定的现世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5期)

徐小茹[7](2017)在《王梵志出生神话“外来说”问题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了一则王梵志的人物小传,学界对这则神话来源颇有讨论:"弃婴说"认为这则神话与陆羽小传相同,均讲述了一个弃婴的故事;"外来说"认为这则神话照搬自《佛说柰女只域因缘经》;"本土说"认为这则神话来自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性传说。叁者各执一词,均有可观之处。其中,"外来说"其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推究下来,并不能站稳脚跟。(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3期)

静永健,陈翀[8](2017)在《王梵志诗集在日本——兼论山上忆良与杜甫诗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叶集》是一部古代日本和文所撰写的和歌总集,同时也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之传统精华。其中《贫穷问答歌》的作者山上忆良汉学知识丰富,曾以遣唐少录身份随同大使粟田真人入唐,在长安接触到了最先进的中国文化并将其传入了日本。《贫穷问答歌》叙述底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与杜甫《兵车行》颇有暗合之处。两诗很可能都与敦煌遗书中的王梵志《贫穷田舍汉》一诗有关,即山上忆良入唐与杜甫定居长安时期,各自接触到了社会上流行的王梵志诗歌并受到影响,由此创作了使用不同语言却有着相通思想内涵的两篇诗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期刊2017年01期)

苏海洋[9](2017)在《山上忆良和歌与王梵志诗关系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万叶歌人中,山上忆良的和歌地位可以说是不可撼动的,甚至在日本的和歌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忆良是一位汉文学素养极高的歌人,在《万叶集》中保留着其创作的汉诗和多篇长歌的汉文序文,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古典典籍多处,几乎是熟稔于心。其行文中间透露的满是儒佛道思想,浑然一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敦煌学的逐渐发展,尤其是王梵志诗的研究的发展,为忆良和歌的研究又开辟了新的出口。忆良和歌创作不管是从行文遣词还是思想表现方面,都与王梵志诗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所以研究二者的关系也成为了万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梅雪[10](2017)在《王梵志诗生死观谫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诗作为敦煌诗歌中最具独创性的大宗作品,其真切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最真实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在大量现存的王梵志诗中,通过对当时底层民众的遭遇、社会思想等等的描述,展露出一种异于常态的忧生乐死、生不如死的生死观。(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梵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梵志诗歌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真"和"俗"。他的诗揭示了真实的心灵,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劝慰世俗人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王梵志的诗歌追求本真自我,追求和谐人生,追求快意与善行,具有和谐的家庭观和超然的金钱观。这些都是世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快意人生之源。其诗旨理趣,照耀千古,远播海外,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梵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鹏.生而何求死何忧世事茫茫谁相雠——王梵志诗歌生死观刍议[J].丝绸之路.2019

[2].杨晓慧,伏漫戈.王梵志诗旨管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何聪.王梵志享乐意识的反常合道[J].北方文学.2018

[4].杨恂骅.论王梵志诗的民俗学价值[J].职大学报.2018

[5].汪妩妩.王梵志诗同义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王博雅.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及现实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8

[7].徐小茹.王梵志出生神话“外来说”问题献疑[J].北方文学.2017

[8].静永健,陈翀.王梵志诗集在日本——兼论山上忆良与杜甫诗的关系[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7

[9].苏海洋.山上忆良和歌与王梵志诗关系小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10].梅雪.王梵志诗生死观谫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王梵志诗集-王梵志诗集 S.778民间通俗诗-图167寒山拾得财不顾人, 且看来时道。大事记大事记(18)大事记大事记(74)大事记大事记(197)

标签:;  ;  ;  ;  ;  ;  ;  

王梵志论文_王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