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础滑移隔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础,结构,村镇,摩擦,砌体,建筑,性能。
基础滑移隔震论文文献综述
龚永达,丁丹柯,黄双双,谷伟[1](2019)在《村镇建筑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滑移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型结构防震减灾技术,具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当代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学者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主要隔震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尚待进一步解决或完善的问题,总结出适合我国广大村镇建筑的基础滑移隔震主要形式,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贾娇娇[2](2018)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础隔震技术因可以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并改善结构安全性而得到了大力推广,对隔振器隔震性能的优化也成为基础隔震研究的一大热点。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科学和工程应用等现实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类普遍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也一直是学者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滑移隔震器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作用下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1)应用一种带有复位装置的摩擦滑移隔震器,确定摩擦滑移基础隔震体系的恢复力模型及上部结构的计算模型,建立隔震层动力方程及上部结构动力方程;在Simulink环境下,结合结构的控制方程,对带有该滑移隔震器的滑移隔震结构建模。(2)对MATLAB环境下Simulink建模的结构在叁条不同的地震波下分别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每条地震波作用下,无控结构和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改变选定的隔震器参数,得到结构的顶层加速度、顶层位移及隔震层位移随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3)以摩擦滑移阻尼器为减震控制装置,在多目标优化的理论框架下,应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with elite strategy,简称NSGA-II),对摩擦滑移基础隔震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得到能够使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最小化的滑移摩擦阻尼器的最优设计参数,分析比较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无控结构及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优化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飞[3](2018)在《内置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个地震频发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在我国大陆五级以上地震就有20余次。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隔震、减震技术也越发成熟,但这些技术往往造价高昂且多用于高层或国内重要建筑物中,针对村镇地区低层砌体结构建筑的隔震、减震技术较少。历次地震过后,村镇地区往往成为震后重灾区,其原因多为村镇地区人口密集,居民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所居住房屋抗震设防意识单薄。历次地震都给村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求一种造价低廉且适用于村镇地区低层砌体结构建筑中的隔震、减震技术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村镇低层砌体结构建筑的隔震技术?内置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技术。该技术主要将基础地圈梁一分为二,上、下圈梁之间设有滑移隔震层,启滑限位盒作为安插在上、下圈梁中间的启滑、限位隔震元件。该技术既能改善村镇低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同时,又能满足居民对于房屋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要求。本文针对内置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技术主要进行了砂浆立方体抗压试验、启滑限位盒抗剪试验及拟静力试验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为以下几点:1、针对启滑限位盒外部脆性抗剪盒的材料组成,对砂浆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寻找出合理的砂浆配合比。根据砂浆配合比,对9种不同工况的启滑限位盒进行抗剪试验。将启滑限位盒抗剪力学性能及滑移性能作为启滑限位盒综合性能的指标,经过试验及理论分析,综合性能最好的分别为标号M2.5、M5壁厚均为10mm的启滑限位盒。并对启滑限位装置布置方案进行了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总结出一套简易的启滑限位盒布置方案设计流程。2、针对1个无隔震措施墙,1个以滑石粉改性砂浆作为隔震层并安插有捆绑橡胶束的隔震墙体,及内置不同工况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墙体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各自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安插有启滑限位盒的隔震墙体较以滑石粉改性砂浆作为隔震层并安插有捆绑橡胶束的隔震墙体滑移能力更好,滞回曲线更为饱满,耗能能力也更佳。且启滑限位盒可满足小震时结构依靠自身刚度进行抗震,中大震时启滑限位盒开裂,结构开始滑移隔震耗能的抗震设计目标。3、对内置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房屋适用范围、材料选取、施工工艺及构造要求给予了一些工程建议。阐述了内置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并对该技术进行了成本分析。(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5-01)
袁康[4](2017)在《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针对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高烈度寒区(地震烈度高、气候寒冷),低层村镇建筑面临地震和地基冻胀的双重危害,因地制宜地提出一种由基底砂垫层与基础滑移隔震层组成的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体系,该体系在隔震的同时也可消除地基冻胀对低层村镇建筑的不利影响,本文围绕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村镇建筑的抗震性能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有:(1)适于高烈度寒区村镇建筑的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体系研发提出由基底砂垫层和基础滑移隔震层相结合的新型复合隔震体系,并通过反应谱理论分析了该体系的隔震机理。复合隔震体系在实现消能减震的同时,通过基础圈梁和基底垫层消除地基冻胀对低层村镇建筑的不利影响。(2)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体系相关部件的材性研究对构成复合隔震体系的基础滑移隔震层和基底砂垫层等相关隔震部件的材料性能及构造进行了研究,包括完成了基础滑移隔震层的配方在不同烈度需求下的开裂启滑条件及滑移性能研究,基础滑移隔震层的限位装置捆绑橡胶束的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研究,并探讨了基底砂垫层的材料组成及施工工艺。(3)不同基础滑移隔震层构造的隔震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行了滑石粉改性砂浆滑移隔震墙体、钢珠—改性砂浆滑移隔震墙体、干铺石墨粉滑移隔震墙体等3种隔震构造墙体与普通墙体的低周反复加载对比试验研究,从破坏现象、滞回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隔震墙体具有良好的滑移耗能能力,设置低摩擦系数的滑移隔震层改变了墙体的受力破坏机制,隔震墙体在试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弹性阶段,上部刚度几乎没有退化,即通过水平滑动和橡胶束的限位作用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免于破坏。3种配方中的滑移能力依次为石墨粉滑移层、钢珠改性砂浆滑移层、滑石粉改性砂浆层。(4)隔震结构与普通结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进行了1/4缩尺模型对比振动台试验,包括4栋2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分别为复合隔震结构砌体房屋、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砌体房屋、基底砂垫层隔震结构砌体房屋,以及普通抗震结构砌体房屋。对比考察了上述四种结构在不同地震输入水平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特征,以及破坏特点。研究表明,未设置构造柱的普通抗震结构抗震性能较差,设置隔震措施的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其中采用复合隔震体系的结构由于基底砂垫层和基础滑移层的联合工作,其抗震性能最优。(5)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结构房屋数值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对包括普通砌体结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砂垫层隔震结构、复合隔震结构等四种模型进行了不同地震强度输入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四种结构动力反应特征的差异,明确了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体系的隔震机理,以及不同烈度区合理的滑移层摩擦系数取值范围。(6)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村镇建筑技术要点建议基于本文所开展的隔震部件材性试验、滑移隔震墙体低周反复加载试验、1/4缩尺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以及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对隔震房屋的相关设计及构造要求,以及对基底换填垫层的要求,初步提出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村镇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建议,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取得的创新点为:(1)提出由基底砂垫层和基础滑移隔震层串联组成的复合隔震体系,建立了简化叁质点动力分析模型,得到了体系的减震机理。在消能减震的同时,通过基底砂垫层置换冻土和设置基础圈梁消除地基冻胀对低层村镇建筑的危害。(2)提出了低标号滑石粉改性砂浆、钢珠—改性砂浆、干铺石墨粉外围勾缝等3种基础滑移隔震层的材料组成,通过材性试验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3种滑移隔震墙体的抗震性能,针对村镇建筑特点,提出了材料离散性的控制对策。(3)通过理论分析、振动台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减震效果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预设隔震率的体系设计方法及细部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魏霖静,刘军生,曹晓辉[5](2016)在《基础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结构的分析模型及运动方程。并以试验框架结构为原型,使用层间剪切计算模型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层间位移反应,隔震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22期)
曹万林,张思,周中一,郝婷玥[6](2015)在《基础滑移隔震土坯组合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村镇建筑土坯结构在一定地域仍有较多应用,为提高土坯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反应,提出了再生砖-土坯组合砌体结构,还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进行了足尺再生砖-土坯组合砌体结构的振动台试验,采用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与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影响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因素,阐明了隔震系统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作用。研究表明:基础滑移隔震再生砖-土坯组合砌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小震下,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不启动,结构地震反应与抗震结构类似;中震下,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启动,减轻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大震下,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工作良好,有效地减缓了上部结构的损伤破坏;再生砖-土坯组合砌体结构可用于村镇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曹万林,叶炜,张玉山,周中一,张彩红[7](2015)在《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展村镇地区低层砌体房屋的低成本隔震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根据受力需要,可在上下基础梁间设置砂浆棒,以实现对不同烈度区基础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进行了4个不同构造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工作性能、砂浆棒控制作用、墙体滑移滞回性能、限位装置工作性能、墙体承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工作性能良好,能显着减小上部砌体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在隔震系统中加入砂浆棒提高了隔震系统的滑移启动荷载,实现了对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限位装置可有效地限制滑动位移,同时在大震下限位钢杆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上部结构位移过大;达到极限滑动位移后,随着低周反复荷载的继续施加,试件墙体的损伤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与抗震墙体类似。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适于村镇低层房屋隔震设计。(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熊仲明,陈轩,虞子良[8](2015)在《基础滑移隔震体系滑移位移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atlab/Simulink分析了纯摩擦滑移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的多自由度计算模型,并分别对比了滑移隔震体系的等代单自由度刚体模型、双自由度模型与多自由度模型的滑移位移谱、滑移量时程分析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双自由度模型与多自由度模型的动力响应比较接近;隔震层的最大滑移量只与摩擦系数和输入的地震波有关,而与结构的整体质量无关;当隔震层的摩擦系数小于0.1时,单自由度刚体模型的和多自由度体系的滑移位移谱拟合较好,从而验证了等代刚体结构确定的滑移位移谱模拟实际滑移隔震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滑移隔震体系的推广建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王晴晴[9](2015)在《我国基础滑移隔震的发展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的概念,从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两个方面对国内基础滑移隔震的发展与研究做了综合论述,并对以后国内滑移隔震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有利于促进滑移隔震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09期)
熊仲明,张超,高俊江[10](2014)在《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试推与复位方案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推与复位技术是检验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设计与施工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带有限位装置的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局部荷载作用位置,研究了在不同工况作用下隔震层顶部基础梁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得到了上部结构附加内力和变形最小的试推方案。同时,进行了在不同工况作用及整体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得到了局部荷载作用与整体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的对比关系。实际工程算例表明,合理地分散布置试推点的多条轴线多点加载方案基本可以满足滑移隔震结构试推与复位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检测滑移隔震结构设计与施工效果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4年12期)
基础滑移隔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基础隔震技术因可以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并改善结构安全性而得到了大力推广,对隔振器隔震性能的优化也成为基础隔震研究的一大热点。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科学和工程应用等现实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类普遍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也一直是学者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滑移隔震器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作用下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1)应用一种带有复位装置的摩擦滑移隔震器,确定摩擦滑移基础隔震体系的恢复力模型及上部结构的计算模型,建立隔震层动力方程及上部结构动力方程;在Simulink环境下,结合结构的控制方程,对带有该滑移隔震器的滑移隔震结构建模。(2)对MATLAB环境下Simulink建模的结构在叁条不同的地震波下分别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每条地震波作用下,无控结构和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改变选定的隔震器参数,得到结构的顶层加速度、顶层位移及隔震层位移随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3)以摩擦滑移阻尼器为减震控制装置,在多目标优化的理论框架下,应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with elite strategy,简称NSGA-II),对摩擦滑移基础隔震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得到能够使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最小化的滑移摩擦阻尼器的最优设计参数,分析比较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无控结构及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优化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础滑移隔震论文参考文献
[1].龚永达,丁丹柯,黄双双,谷伟.村镇建筑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9
[2].贾娇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摩擦滑移基础隔震系统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18
[3].王飞.内置启滑限位盒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4].袁康.砂垫层—基础滑移复合隔震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魏霖静,刘军生,曹晓辉.基础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分析[J].价值工程.2016
[6].曹万林,张思,周中一,郝婷玥.基础滑移隔震土坯组合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J].自然灾害学报.2015
[7].曹万林,叶炜,张玉山,周中一,张彩红.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5
[8].熊仲明,陈轩,虞子良.基础滑移隔震体系滑移位移谱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王晴晴.我国基础滑移隔震的发展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5
[10].熊仲明,张超,高俊江.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试推与复位方案的分析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