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论文_刘长红,陈永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漠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喀斯特,植被,土壤,都安瑶族自治县,苗族,旅游开发,西畴县。

石漠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红,陈永安[1](2019)在《石漠化地区一种植物基质对棱角山矾生长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研发"一种环保植物基质"替代泥炭土,用于石漠化荒山棱角山矾育苗试验,研究其对棱角山矾生长影响。采用单因数敏感分析,筛选出适合其快速繁殖的最佳基质配比。A2基质配比最佳,对棱角山矾扦插苗初生根时间、生根数、成活率及次年生长速率、分枝条数影响显着。试验证明,该环保植物基质能替代传统泥炭土。适量加砂能改善土壤通气性,砂量不宜超过50%。年生长周期重复2次,其表征的休眠期与生长期为棱角山矾试验林的合理育苗时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吴林霖,官云兰,李嘉伟,袁晨鑫,李睿[2](2019)在《基于MODIS影像喀斯特石漠化状况研究——以贵州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漠化在喀斯特地貌发达的区域广泛存在,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石漠化现状,监测石漠化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以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7年、2010年、2016年3个时期的MODIS影像估算植被覆盖度和基岩裸露度,加入坡度和人口密度共同作为评价因子,比较各个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量,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所计算的权值建立石漠化评价模型划分石漠化程度,提取贵州省近10 a间的石漠化信息,获得了研究区石漠化概况及转移特征,分析了石漠化的时空演化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石漠化在近10 a间有了显着改善,2010—2016年间石漠化治理效果尤为突出,由2010年轻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各占总面积的55. 67%和40. 53%,到2016年轻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各占总面积的79. 71%和17. 35%;②在石漠化等级转化过程中,中度石漠化为重度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相互转化的过渡期,从石漠化治理角度可以先由重度石漠化改善为中度石漠化,再由中度石漠化改善为轻度石漠化;③中度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具有跳跃性,重度石漠化改善难度大,转移比例小且较为稳定。(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4期)

王进,刘子琦,鲍恩俣,张国,李渊[3](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区林草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结构改善,植被重建,土壤碳库的维持与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5种常见林草植被(金银花、火龙果、花椒、荒草地和原生灌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粒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5种林草植被模式下0—40 cm土层垂直剖面各土层土壤中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垂直剖面中,5种林草植被的土壤团聚体在>5,2~5,0.25~2,<0.25 mm 4个粒级中的分布特征,金银花地分别为31.89%,32.85%,28.48%,6.78%;火龙果地为19.11%,32.68%,37.72%,8.49%;花椒地为10.42%,18.39%,57.90%,13.29%;草地为40.38%,20.68%,30.34%,8.61%;原生灌木林为47.04%,17.80%,30.25%,4.91%。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表现为原生灌木林地(95.09%)>金银花地(93.22%)>火龙果地(91.51%)>荒草地(91.39%)>花椒地(86.71%)。5种林草植被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其中,原生灌木林地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最高,花椒地最低。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和GMD均以原生灌木林地较高,说明二者土壤结构较好,稳定性较强。在0—40 cm土层剖面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团聚体有机碳以<0.25 mm粒级含量最高,>5 mm粒级最低。总体而言,原生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原生灌木林地在各层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郎芹,马明国,闻建光,肖尧[4](2019)在《基于天宫二号数据的西南石漠化地区植被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对西南石漠化地区植被进行动态监测,将天宫二号可见光近红外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源应用于该区域的植被分类。基于单一时相多数据源的天宫二号可见光近红外数据和Landsat8全色波段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法,将实验区一分为非植被、耕地、草地、灌木和乔木;基于多时相单一数据源的天宫二号可见光近红外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决策树分类法,将实验区二分为非植被、耕地、草地、常绿灌木林、落叶灌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实验设计的3个关键点为:确定准确合理的植被分类体系、选择适宜的辅助信息改善分类效果、结合影像特征确定分类方法。结果表明,2组实验分类总体精度不低于0.70,kappa系数不低于0.61。(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19年06期)

邓广山,曾璐[5](2019)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生计行为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方向。在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修复建设约束下,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户仍存在高强度、掠夺式的资源利用模式,已不能有效适应新条件下的发展要求。在党和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背景下,本文以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当前农户生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求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对策,对实现生态修复与农户可持续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12期)

王家录,李维杰,王建力,王红[6](2019)在《贵州纳朵洞洞穴滴水理化特征及其石漠化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12月期间,选取气候条件一致、石漠化等级不同的纳朵洞主洞(地表潜在石漠化)及其附近小洞(地表中度石漠化)进行了1 a的监测,对比分析了不同强度石漠化条件下的洞穴滴水的理化指标(pH值、电导率EC、Ca~(2+)与Mg~(2+)等)及其洞穴环境特征(温度、CO_2浓度)。研究结果表明:①纳朵洞主洞及其附近小洞洞穴滴水的pH均值分别为7.8,8.2,夏季主洞CO_2浓度是小洞的4~5倍,说明石漠化程度高的洞穴滴水pH值高于石漠化程度低的洞穴滴水,而洞穴的CO_2浓度则相反。②纳朵洞主洞洞内年平均气温16.6℃,而小洞观测点年平均气温为13.0℃,主洞(石漠化程度低)比小洞(石漠化程度高)更好地响应地表多年年均气温(16.2℃),石漠化程度高的洞穴气温和滴水的电导率较石漠化程度低的变幅大。③纳朵洞主洞及其附近小洞洞穴滴水的Ca~(2+)质量浓度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8~75 mg/L和30~53 mg/L,说明石漠化程度低的洞穴滴水的Ca~(2+)离子浓度相对偏高。(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1期)

姚永慧,索南东主,张俊瑶,胡宇凡,寇志翔[7](2019)在《2010—2015年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时空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文选择贵州石漠化极其严重的关岭县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SPOT5/ALOS数据、2015年的高分一号/资源叁号数据等,结合地面调查、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得了2010—2015年石漠化分布、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等信息;在系统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水平及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对贵州石漠化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关岭县石漠化土地占有很大比重(2015年占总土地面积的45%以上)且以中度石漠化为主;②石漠化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尤其是重度石漠化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石漠化土地的状况在恶化。③人类活动对石漠程度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灌木林、旱地和有林地对石漠化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人口密度较大和GDP较高的地区,石漠化程度也较高且石漠化恢复治理的效果越不明显;另外,关岭县的各类石漠化治理工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约1/3的处于稳定和得到改善的石漠化土地是通过治理工程来实现的。本文查明了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及石漠化治理工程与石漠化演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何伟,骆飞,杨静[8](2019)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两场战役”》一文中研究指出幅员面积达22.8万平方公里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叁省区91个县(市、区),其中67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石漠化片区这个战场上面临着两场战役:一场是脱贫攻坚战,一场是生态保护战。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滇桂黔石漠化片(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1-22)

陈维灯,周传勇[9](2019)在《酉阳板溪镇:重度石漠化区域变身美丽花海》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冬时节,虽然天气阴冷,但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迭石花谷景区里,游客们依旧兴致盎然。今天的迭石花谷景区,以亿万年沉积形成的自然迭石、层层迭迭如花海般的粉黛乱子草、掩映在粉黛乱子草里的石林,还有景区里充满巫傩文化气息的各种雕塑,吸引着无数游人流连忘(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9-11-21)

杨丹,石菊,李冕,杜润来,管庆丽[10](2019)在《黔西南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酶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石漠化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探讨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为石漠化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石漠化使土壤pH值显着增加,增加了4.49%~5.80%;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反而高于无石漠化土壤,分别高1.02~2.99倍、3.65%~24.82%,但全磷全钾含量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中显着降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重,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从轻度到重度石漠化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2.33%~71.46%,脲酶活性降低了31.25%~80.14%。中度、重度石漠化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0.83%、83.33%,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5.0%、80.0%。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重度石漠化土壤中仅为无石漠化土壤的24.78%。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可作为反映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石漠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漠化在喀斯特地貌发达的区域广泛存在,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石漠化现状,监测石漠化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以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7年、2010年、2016年3个时期的MODIS影像估算植被覆盖度和基岩裸露度,加入坡度和人口密度共同作为评价因子,比较各个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量,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所计算的权值建立石漠化评价模型划分石漠化程度,提取贵州省近10 a间的石漠化信息,获得了研究区石漠化概况及转移特征,分析了石漠化的时空演化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石漠化在近10 a间有了显着改善,2010—2016年间石漠化治理效果尤为突出,由2010年轻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各占总面积的55. 67%和40. 53%,到2016年轻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各占总面积的79. 71%和17. 35%;②在石漠化等级转化过程中,中度石漠化为重度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相互转化的过渡期,从石漠化治理角度可以先由重度石漠化改善为中度石漠化,再由中度石漠化改善为轻度石漠化;③中度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具有跳跃性,重度石漠化改善难度大,转移比例小且较为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漠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长红,陈永安.石漠化地区一种植物基质对棱角山矾生长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9

[2].吴林霖,官云兰,李嘉伟,袁晨鑫,李睿.基于MODIS影像喀斯特石漠化状况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9

[3].王进,刘子琦,鲍恩俣,张国,李渊.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郎芹,马明国,闻建光,肖尧.基于天宫二号数据的西南石漠化地区植被分类[J].载人航天.2019

[5].邓广山,曾璐.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6].王家录,李维杰,王建力,王红.贵州纳朵洞洞穴滴水理化特征及其石漠化响应[J].人民长江.2019

[7].姚永慧,索南东主,张俊瑶,胡宇凡,寇志翔.2010—2015年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时空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9

[8].何伟,骆飞,杨静.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两场战役”[N].中国民族报.2019

[9].陈维灯,周传勇.酉阳板溪镇:重度石漠化区域变身美丽花海[N].重庆日报.2019

[10].杨丹,石菊,李冕,杜润来,管庆丽.黔西南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酶活性特征[J].河南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花江地区政区图生态脆弱性评价图研究区1963年和2010年强度石漠化...滇东石漠化土地分布图毕节、清镇和关岭治理区石漠化发...毕节、清镇和花江治理区石漠化年...

标签:;  ;  ;  ;  ;  ;  ;  

石漠化论文_刘长红,陈永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