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论文_阮豫才,肖小兵,陈韶玲,邓建荣,杨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手足,肠道,并发症,病毒,肺炎,氧化亚氮。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阮豫才,肖小兵,陈韶玲,邓建荣,杨志[1](2019)在《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脊液中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MPP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院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比较。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在急性期住院3 d内完成脑脊液S100B、NSE检查,治疗2周后复查;根据疾病转归比较治愈患儿和未愈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S100B、NSE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高热26例(74.3%),对照组高热19例(47.5%),观察组患儿高热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35例(100.0%),显着高于对照组28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愈28例(80.0%),7例(20.0%)患儿仍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意识水平障碍5例,精神行为及智力异常2例。NSE急性期住院3 d内治愈患儿与未愈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未愈患儿NSE较治愈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患儿S100B无论是急性期住院3 d内,还是治疗14 d后均显着高于治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脑脊液NSE、S100B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100B在早期就明显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建华,徐莲,黄慧琪,潘密,楼超楠[2](2019)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免疫发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部分患者可引起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宿主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但也能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可能与EV71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宿主免疫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进一步理解EV71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艳,王燕,赵斯钰,王治静,汪东[3](2019)在《白细胞介素-7在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表达及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7(IL-7)在肠道病毒71感染(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表达,研究IL-7对CD8~+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入组EV71感染所致的HFMD患儿48例(轻症HFMD 27例、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HFMD 21例),同时入组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分离血浆,纯化CD8~+T细胞,对重症HFMD患儿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IL-7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7刺激纯化的CD8~+T细胞,观察分泌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和IL-7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EV71感染的U-87MG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观察重组人IL-7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症HFMD患儿血浆中IL-7的表达水平较轻症HFMD和HC显着下降(P<0.000 1)。脑脊液IL-7水平在影像学正常和异常的重症HF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CD127 mRNA在CD8~+T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在HC、轻症HFMD和重症HF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IL-7刺激不影响重症HFMD患儿外周血纯化的CD8~+T细胞的增殖,但可显着增加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同时CD8~+T细胞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的磷酸化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的表达均显着升高。重组人IL-7刺激可增强重症HFMD患儿CD8~+T细胞的细胞杀伤功能,主要表现为IL-7刺激后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靶细胞的死亡比例以及分泌IFN-γ和TNF-α的水平增加,而间接接触培养细胞中靶细胞死亡比例未见显着变化。结论 IL-7在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症HFMD患儿中的表达降低可能影响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冯雪丹,于莎莎,陈建华,高煜,马红梅[4](2018)在《氧化亚氮中毒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化亚氮(N_2O)中毒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4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例氧化亚氮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6例,共济失调5例,认知功能减低2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5例。6例颈髓MR检查均有异常信号。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以运动神经为主,脱髓鞘伴或不伴轴索损害。停止接触氧化亚氮,补充B族维生素、康复锻炼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完全治愈2例,好转3例,失访1例。结论氧化亚氮中毒患者以脊髓损害和周围神经损害为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维生素B_(12)缺乏的敏感指标,MR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维生素B_(12)联合康复治疗有效。(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姜季委,商秀丽[5](2018)在《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临床表现的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66岁,临床表现为双侧颌下部、颈部、肩部和上背部对称性无痛性脂肪团块2年,双下肢麻木无力6个月,反应迟钝、胡言乱语、右侧足底无痛性溃疡15 d。神经系统查体近记忆力、计算力和理解力下降,双侧锥体束征,右膝以下痛温觉消失、位置觉和震动觉减退。颈椎MRI可见双侧颈部对称性且无包膜的脂肪团块影;头部MRI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嘱患者戒酒,予甲钴胺、腺苷钴胺、叶酸、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瑞舒伐他汀综合治疗。共住院14 d,随访3个月,症状部分消失。结论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是罕见的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可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廖海兵,徐琳,谢炳玓,鲍杰,宋毅军[6](2017)在《DRESS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样损害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DRES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内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报告1例在肾功能不全后服用致敏药物而出现以肢体无力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神经系统表现、以血管炎样影像学改变为特征的、且对激素治疗效果显着的DRESS综合征。(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7年11期)

柴少卿,于少飞,朱华[7](2017)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机制与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12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两组都持续治疗观察14天。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咳嗽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EV71或CA16抗体转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IL-6和CRP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能促进EV71或CA16抗体转阴,具有脑功能保护作用,有利于患儿康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7年10期)

陈莹[8](2017)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酸性粒细胞(EO)增多症是一组原因不明,以成熟的EO持续增高为主,伴一个或多个器官细胞受累及功能不良的综合征。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是由于血液EO的数量增多的情况下造成的[1]。临床上EO增多可见于多种疾病,以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病毒最为常见,至今国内少见以核酸突变:c.(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8期)

常明,张亚莉,张瑾瑜[9](2017)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小儿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改善及脑组织损伤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HFMD(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神经系统及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HFMD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均实施退热、吸氧、抗病毒、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常规组加用胞二磷胆碱,研究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脑电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肢体抖动、皮疹、惊颤消失时间分别为(2.85±0.35)d、(2.21±0.36)d、(3.02±0.21)d、(2.61±0.45)d,均显着短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的NSE水平均显着降低,研究组治疗后的NSE水平为(19.62±4.16)μg/L,显着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84.44%,常规组分别为28.89%、64.44%,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组患儿的脑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2.22%,显着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3±1.46)d,显着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小儿HFMD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能够发挥神经细胞及脑组织保护作用功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迟彩霞[10](2017)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EV71是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成员之一,是无包膜、无突起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包括4种结构蛋白、7种非结构蛋白和核糖核酸。EV71感染是全球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在亚太地区流行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我国内地地区。EV71感染大多数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以手、足、口腔、臀部红色斑丘疹或者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如脑脊髓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目的是分析EV71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因素,并明确是否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12例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EV71感染患者,其中男112例(52.83%),女100例(47.17%),年龄范围为0.5-9.7岁,所有研究对象粪便标本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为EV71核酸阳性。根据是否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将研究对象分为脑炎组(n=69)和非脑炎组(n=143),其中脑炎组男35例(50.7%)、女34例(49.3%),平均年龄为4.17±1.81(岁),非脑炎组男76例(53.1%)、女67例(46.9%),平均年龄为4.18±2.09(岁);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表现轻重,将脑炎组分为轻症组(n=63)和重症组(n=6),其中轻症组男32例(50.8%)、女31例(49.2%),平均年龄为4.05±1.66(岁),重症组男3例(50.0%)、女3例(50.0%),平均年龄为5.37±2.87(岁)。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由中位数和四分位数(P25、P75)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95%可信区间(95%CI)和比值比(OR)表示危险度。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炎组与非脑炎组、轻症组与重症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 vs.χ2=0.001,p=0.970);同时脑炎组与非脑炎组、轻症组与重症组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t=0.042,p=0.966 vs.t=1.105,p=0.316)。脑炎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脑炎组(9.46±4.52 vs.8.27±2.06,t=2.598,p=0.011),且重症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轻症组(12.62±3.56 vs.9.16±3.39,t=2.374,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危险因素(p=0.003,OR=1.184,95%CI=1.059-1.324 vs.p=0.033,OR=1.343,95%CI=1.024-1.762)。脑炎组CRP明显高于非脑炎组(6.93±4.84 vs.5.07±3.44,t=2.865,p=0.005),重症组CRP明显高于轻症组(10.63±5.19 vs.6.58±4.69,t=2.008,p=0.049),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p=0.002,OR=1.121,95%CI=1.042-1.205),但不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危险因素(p=0.063,OR=1.190,95%CI=0.991-1.429)。与非脑炎组相比,脑炎组发热时间较长(P50=3.00 vs.P50=1.50,z=5.134,p=0.000);脑炎组内重症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与轻症组(7.5±2.17 vs.2.88±1.59,t=6.592,p=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危险因素(p=0.000,OR=1.449,95%CI=1.212-1.734 vs.p=0.004,OR=3.578,95%CI=1.496-8.556)。脑炎组血糖明显高于非脑炎组(P50=5.79 vs.P50=5.16,z=4.941,p=0.000),脑炎组内重症组血糖明显高于轻症组(8.40±0.75 vs.5.96±1.14,t=5.100,p=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水平高低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危险因素(p=0.000,OR=1.973,95%CI=1.491-2.610 vs.p=0.006,OR=6.504,95%CI=1.723-24.559)。另外,脑炎组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非脑炎组(P50=16.0 vs.P50=12.0,z=4.959,p=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3,OR=1.046,95%CI=1.015-1.078);脑炎组内重症组热峰高于轻症组(38.8±0.46 vs.38.2±0.68,t=2.507,p=0.01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热峰高低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危险因素(p=0.036,OR=3.684,95%CI=1.088-12.471)。结论:EV71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与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与非脑炎组相比,脑炎组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发热持续时间、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或延长;与轻症脑炎组相比,重症脑炎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热峰、血糖升高或延长。(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6)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部分患者可引起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宿主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但也能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可能与EV71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宿主免疫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进一步理解EV71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1].阮豫才,肖小兵,陈韶玲,邓建荣,杨志.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

[2].张建华,徐莲,黄慧琪,潘密,楼超楠.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免疫发病机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3].张艳,王燕,赵斯钰,王治静,汪东.白细胞介素-7在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表达及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9

[4].冯雪丹,于莎莎,陈建华,高煜,马红梅.氧化亚氮中毒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疑难病杂志.2018

[5].姜季委,商秀丽.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临床表现的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

[6].廖海兵,徐琳,谢炳玓,鲍杰,宋毅军.DRESS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样损害一例[J].天津医药.2017

[7].柴少卿,于少飞,朱华.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7

[8].陈莹.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9].常明,张亚莉,张瑾瑜.神经节苷脂治疗对小儿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改善及脑组织损伤修复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10].迟彩霞.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相关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1 原发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Eales′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Eales′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顺义区2009-2011年捕蚊数及蚊密度逐月...3 头部 MRI 弥散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枕...

标签:;  ;  ;  ;  ;  ;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论文_阮豫才,肖小兵,陈韶玲,邓建荣,杨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