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重分布论文_于梦瑶,秦晓,张海霞,李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重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钢筋混凝土,裂纹,残余,有限元,组合,交联。

应力重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于梦瑶,秦晓,张海霞,李林[1](2019)在《角膜胶原交联后应力重分布的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有限元的方法,探索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后基质层中应力再分布的规律。方法通过提取正常兔眼角膜OCT图像的轮廓,建立轴对称的分区分层几何模型,赋予几何模型不同分布规律的弹性模量,探究交联后局部力学性质改变对于应力在角膜中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交联导致的力学性质的改变对于角膜基质层中应力的分布有显着影响,交联模型中央交联区域及交界区域前基质层的应力显着上升,比非交联模型提高20%~40%,后基质层的应力明显下降,比非交联模型降低10%~15%。结论交联术后角膜中央区域力学性质增强会改变基质层内应力分布的规律,使得原有应力沿角膜深度方向和沿角膜中央向边缘方向近似线性递增的规律消失,应力在深度方向的分布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博志,王建明,董国振,刘兴睿[2](2019)在《微裂纹扩展导致喷丸残余应力重分布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微裂纹扩展对喷丸残余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包含喷丸初始残余应力和初始塑性应变及初始微裂纹的叁点弯曲试件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裂纹的扩展,裂尖处将形成残余应力峰值,其值可超过初始残余应力,未开裂区的残余应力将发生松弛,非裂尖开裂区存在不规则的残余应力,证实卸载后裂纹面形成闭合而非自由面;载荷强度增加将导致裂尖区残余应力峰值增大,但非裂纹区的残余应力呈减小趋势;并非喷丸强度越高裂尖残余应力峰值越大,该峰值主要受裂尖区塑性应变增量的影响;裂纹扩展长度增加将导致残余应力场峰值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9期)

杨应恩,李鹤翔,杨天元[3](2019)在《钢筋混凝土板徐变收缩应力重分布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筋混凝土板收缩和徐变应力重分布的计算问题,文中采用特劳斯德代数本构,以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截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重分布轴力和弯矩的方程组,得到重分布内力的解析表达式。徐变和收缩导致的重分布内力自相平衡,这一规律可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了重分布内力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同时分析了收缩裂缝的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强,闫忠杰,刘雪松,方洪渊[4](2019)在《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焊接残余应力在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重分布规律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裂纹扩展的路径上粘贴若干叁向电阻应变片,然后利用动态应变仪实时采集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变变化,根据所推导的公式换算成相应的残余应力变化,从而得到裂纹扩展过程中残余应力重分布的规律.利用这种方法,试验测试了高强钢TIG焊接接头在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的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并与一种解析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表征裂纹扩展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丁发兴,李喆,CHENG,Shan-shan,余志武[5](2018)在《标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应力重分布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火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在火灾试验中,对梁截面温度分布、跨中挠度和轴向膨胀进行测试。建立考虑水蒸气转移对截面温度分布和混凝土瞬态热应变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梁抗火分析模型。利用经试验验证的上述有限元模型,对梁的类型、保护层厚度和梁荷载比叁个主要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梁的耐火性能及耐火极限优于次梁的主要原因是主梁的构造钢筋可以有效弥补因高温引起的纵筋承载能力的退化。最后,对火灾全过程中混凝土应力重分布规律进行划分并阐述。(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09期)

卫军,黄敦文,李松林,陈聪聪,陈涛[6](2018)在《既有结构改造加固的应力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既有建筑物改造加固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现象显着,依托某抽柱扩跨实际工程,采集结构施工及运营期框架梁挠度及应变数据,结合有限元参数对比分析发现:对于扩大截面加固的新截面而言,单纯的体系转变受力大于收缩徐变效应,1 000 d后框架梁的挠度及应力增大到完成初期的2~3倍;结构加固使得框架梁截面形心转移,导致体系转换前旧梁积累的应力难以释放,加固截面的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会促使老混凝土时变应力逐渐超过结构体系转换后的初始应力;建筑物抽柱扩跨改造加固的应力累加效应显着,实际梁底混凝土最大应力可达一次成型设计值的2倍,且已超出材料的抗拉强度。因此,建议抽柱扩跨加固改造设计时重新审视应力累加效应及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时变特性。(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琦涛[7](2018)在《疲劳载荷作用下高强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重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严重,且在疲劳过程中经常发生应力松弛及重分布现象。本文以具有缓冲层的高强钢焊接接头为对象,研究了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以及对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通过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试样裂纹尖端受力分析,根据扩展紧凑试样(E-CT试样)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残余应力“真值”的数学模型。基于上述理论,研究了叁组不同焊接接头试样母材区的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并与X-射线衍射试验及有限元仿真获得的残余应力初始分布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合理解释了焊接残余应力随疲劳循环周次增加及裂纹长度变化的释放规律。(2)通过对比叁组不同焊接接头试样退火前后的微观硬度、金相组织以及Paris曲线。发现焊接接头在600℃下,保温4小时后的微观硬度和金相组织等力学性能基本无变化,焊接残余应力基本消除,进一步研究了叁组不同焊接接头试样的热影响区以及熔合区的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3)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在裂纹进入稳定扩展阶段不再松弛,叁组试样具有相同的松弛稳定点,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影响松弛量的大小。NO BL和10 mm BL接头试样母材区的残余压应力随裂纹扩展不断增大的原因是由于拉压应力平衡的结果,压应力宽度减小时,为达到新的平衡其幅值会逐渐增大。4 mm BL接头试样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4 mm BL接头试样的初始焊接残余拉应力主要是靠焊缝区的压应力与之平衡。重分布后的拉压应力转变点发生改变,初始应力较大时,转变点滞后,并且初始应力越大,转变点滞后程度越高;初始应力较小时,转变点提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5-05)

朱林,贾民平,冯月贵,王会方,胡静波[8](2017)在《考虑残余应力重分布情况下的裂纹扩展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裂纹扩展引起残余应力重分布现象,基于Hull-Rimmer理论建立伴随损伤扩展的残余应力重分布预测模型,并通过组合应力强度因子及相应判据将其与裂纹扩展预测模型相结合,以充分模拟残余应力对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规律。运用建立后的残余应力重分布预测模型对两种垂直于焊缝方向的裂纹扩展实例及一种沿焊缝方向的裂纹扩展实例的残余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研究,并将预测结果与裂纹扩展预测模型相结合来对考虑残余应力重分布情况下的裂纹扩展速率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基于Hull-Rimmer理论的残余应力重分布预测模型所预测出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4.86%,对于残余应力重分布现象及后续裂纹扩展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张剑,叶见曙,王景全,艾军,高琦[9](2017)在《预应力混杂碳/玻璃(C/G)纤维布加固RC梁的应力重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体退化单元,对钢筋混凝土(RC)梁和混杂碳/玻璃(C/G)纤维布采用分层壳元模型,对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组合壳元模型,模拟了混杂C/G纤维布的预应力作用,建立了预应力混杂C/G纤维布加固RC梁的非线性层壳组合单元模型,采用弥散裂缝模式、Ottosen屈服准则和Hinton压碎准则描述了加固梁的开裂、屈服和压碎的材料非线性效应,分析了破坏全过程中加固梁挠度变化规律、刚度折减规律、极限承载力与混杂C/G纤维布应力重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层壳组合单元分析方法可靠,加固梁的特征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且非线性层壳组合单元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数值稳定性;在加固梁达到开裂荷载前,混杂C/G纤维布的应力重分布系数变化较小,开裂荷载时为1.3,其后应力重分布系数逐渐增大,屈服荷载时为4.1,极限荷载时为14.8;采用普通C/G纤维布加固时,纤维布高强性能未充分发挥,利用率约为83%,采用预应力C/G纤维布能改善梁的结构体系,能使得材料充分发挥作用,利用率超过90%。(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韩春秀,周东华,杨艳华,陈旭,姚凯程[10](2016)在《组合梁徐变和收缩应力重分布的代数本构方程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徐变和收缩效应的计算问题,采用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的代数本构方程,并用内力分配的图解方式推导和求解了组合梁弯矩和轴力重分布的代数方程组。通过算例分析,获得了受徐变和收缩影响的组合梁截面内力、应力和应变随时间变化的力学特征,并利用重分布内力自相平衡的特点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由徐变和收缩引起的重分布内力均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变化速度随时间增加而递减;钢梁重分布弯矩显着,而混凝土板的重分布弯矩很小,若忽略该弯矩的影响可以使方程组独立求解,进一步简化计算;徐变和收缩引起的重分布内力都是自平衡内力,由此可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此方法得到的解可直接应用于工程的实用计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应力重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预测微裂纹扩展对喷丸残余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包含喷丸初始残余应力和初始塑性应变及初始微裂纹的叁点弯曲试件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裂纹的扩展,裂尖处将形成残余应力峰值,其值可超过初始残余应力,未开裂区的残余应力将发生松弛,非裂尖开裂区存在不规则的残余应力,证实卸载后裂纹面形成闭合而非自由面;载荷强度增加将导致裂尖区残余应力峰值增大,但非裂纹区的残余应力呈减小趋势;并非喷丸强度越高裂尖残余应力峰值越大,该峰值主要受裂尖区塑性应变增量的影响;裂纹扩展长度增加将导致残余应力场峰值显着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重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于梦瑶,秦晓,张海霞,李林.角膜胶原交联后应力重分布的有限元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9

[2].李博志,王建明,董国振,刘兴睿.微裂纹扩展导致喷丸残余应力重分布的数值模拟[J].材料保护.2019

[3].杨应恩,李鹤翔,杨天元.钢筋混凝土板徐变收缩应力重分布计算[J].低温建筑技术.2019

[4].王强,闫忠杰,刘雪松,方洪渊.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测试[J].焊接学报.2019

[5].丁发兴,李喆,CHENG,Shan-shan,余志武.标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应力重分布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6].卫军,黄敦文,李松林,陈聪聪,陈涛.既有结构改造加固的应力重分布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7].王琦涛.疲劳载荷作用下高强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重分布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8

[8].朱林,贾民平,冯月贵,王会方,胡静波.考虑残余应力重分布情况下的裂纹扩展预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7

[9].张剑,叶见曙,王景全,艾军,高琦.预应力混杂碳/玻璃(C/G)纤维布加固RC梁的应力重分布[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7

[10].韩春秀,周东华,杨艳华,陈旭,姚凯程.组合梁徐变和收缩应力重分布的代数本构方程求解[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保护层开采卸压影响分析图隧道开挖变形分区示意图开采第一个空巷岩层变形Fig.5.9Thefi...开采第二个空巷岩层变形Fig.5.10The...地下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一5考虑祸合作用断层开挖引起的应力

标签:;  ;  ;  ;  ;  ;  ;  

应力重分布论文_于梦瑶,秦晓,张海霞,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