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键链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频通信链路,地面传播,电离层,寂静区
关键链路论文文献综述
陈青卓[1](2019)在《高频通信链路关键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渐发展与进步,和有线电通信技术相比,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由于社会频谱资源相对有限和人们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量大等因素,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受到大家极大的关注。对高频信号狭隘的理解是频率范围在3MHz到30MHz之间的信号,广义的理解是可以把频率高于3MHz的信号都统称为高频信号。本文主要研究高频通信中的重要参数对于通信链路的影(本文来源于《空运商务》期刊2019年07期)
刘向南,赵卓,李晓亮,冷涛,谌明[2](2019)在《星间链路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星间链路作为联通航天器的重要桥梁,是天基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顾星间链路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星间链路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发展星间链路应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最后国外星间链路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星间链路技术的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19年04期)
陈刚,黄欣,王家诚,庞宇,赵汝法[3](2019)在《NB-IoT下行链路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与扩展的一种网络,与传统无线移动通信最大的扩展在于其面向海量的低功耗、低成本设备之间的连接。窄带物联网技术(Narra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推出的移动物联网(Mobile Intenet of Things,MIoT)标准,其展现了良好的传输性能和低廉的部署成本,在国际标准化和商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称为统一标准的趋势。目前,NB-IoT系统的芯片、模组和设备的开发正在快速推进,急需配套的软件仿真平台,为硬件和芯片开发测试提供基线。本文对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NB-IoT协议中的下行链路及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基于Matlab搭建仿真平台,为芯片和模组等硬件开发流程提供便利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陈刚,黄欣,王家诚,王慧倩,庞宇[4](2019)在《NB-IoT上行链路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NB-IoT协议中的上行链路及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基于Matlab搭建仿真平台,为芯片和模组等硬件开发流程提供便利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应康,桂有珍,孙延光,程楠,熊晓锋[5](2019)在《200 km沙漠链路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沙漠环境实地链路存在的温度变化大、室外风力、地表振动等多种复杂噪声来源,通过对系统反馈补偿带宽、反馈补偿强度、光功率等时频传递系统关键参数的优化配置,研究了不同反馈补偿参数下复杂链路噪声的有效抑制技术.全链路的频率传递稳定度8×10~(-14)@1s,1×10~(-16)@1000 s,千秒尺度下时间信号传递的时间方差仅为1.2 ps.实现了氢钟信号在200 km量级沙漠环境实地链路的无损传输.该验证实验在基于短基线干涉测量的卫星测轨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6](2019)在《FRP:用于任务——关键型WSN的具有多链路故障恢复功能的新型快速路由重建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基斯坦康萨茨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Shehroz Riaz等在将于2018年12月出版的《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上发表的论文指出,快速路由重建要求备份已在每个节点可用路径,这样业务就能快速切换到备份路径上,而不需要新路径发现和收敛时间延迟。在无线传感网络(WSN)中,以最短的可能延迟、高吞吐量,以及最低的存储和电池开销,来解决多故障是一项真正的挑战。现有的解决多故障的快速路由重建(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袁帅[7](2018)在《光学遥感全链路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空间信息技术的进步,遥感光学卫星在空间分标率、光谱成像、辐射分辨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我国对高分辨率卫星、微纳卫星、皮纳卫星的研发,“蜂群模式”、“星座组网”等遥感模型算法的逐渐完善,如何在提高成像质量和追求卫星遥感器的最佳占空比和轻小型化一直是相关研究人员们钻研的课题。然而受现实情况的影响,单纯为了相应研究进行卫星发射和数据传输在研究成本和效率上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利用实验室的计算机环境,对光学遥感仿真环节的地面场景、大气传输、外太空辐射、卫星平台、传感器成像进行数字化建模,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较低的经济成本中更高效的获取和现实遥感物理条件下卫星成像的接近的图像信息。这种低本高效的光学遥感仿真技术在传感器设计、卫星轨道成像预测、遥感器图像质量评价、遥感环节模型算法等方向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价值,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遥感相关性研究的热门课题。本人在研二、研叁期间加入中科院遥感所高分专项应用中心,进行科研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本论文在参与光学遥感仿真验证平台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相应的计算机与遥感理论知识的设计与改进,解决实际卫星仿真需求,最终交付航天*院***卫星公司,使其用于相应的卫星传感器研发工作。本文通过对光学遥感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用以解决相应问题并提升仿真运算效率,相关研究工作具体介绍如下所示:(1)参与设计了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完成了光学遥感仿真验证平台科研项目的集成与开发,并交付航天*院***卫星公司进行使用,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后期维护和功能拓展。(2)设计了基于模块化插件技术的系统框架。考虑到平台前期高效率的并行开发,后期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维护培训和技术更新,采用了模块化插件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开发与集成。对各个模块之间的交叉关联性进行解耦,每个模块可单独运行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不同的仿真链路组合,这样也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各个模块在遥感仿真中所起到的作用方便研究。(3)根据遥感所现有技术支持,设计了一种系统并行计算方式。东方红方面把本平台应用于XX-6号卫星传感器仿真调试,XX-6号卫星设计中单景数据量高达40GB,面对海量遥感图像数据信息的仿真处理和提取,单一的机器计算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自主设计了一种分布式集群并行运算框架模型,以任务并行、数据并行、算法并行的方式对海量遥感数据进行高效处理。(4)改进了图像缓存置换算法,用以提高仿真运算效率。由于XX-6号卫星超大视场成像、高时空分标率、单景数据量巨大的特点,用户需进行长时间、大范围、多条CCD拼接等情况的遥感仿真。高频度的进行此种仿真,这在以往的光学仿真中是不常见的,为了提升仿真运算效率效率,根据相应需求和改进了图像缓存置换算法,设计了一种瓦片动态加载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吕志伟[8](2018)在《基于GPP的大规模分布式MIMO下行链路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分布式大规模MIMO技术因为其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学术界获得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的关键技术,考虑了传输时延差对分布式MIMO下行传输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时延差研究了大规模分布式MIMO-OFDM下行链路多用户预编码的设计。最后给出基于通用处理器的大规模分布式MIMO系统的实现。第一章首先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然后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的演变过程,之后给出信道容量分析和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5G试验系统的基本架构和上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流程,并给出物理层参数和帧结构。然后对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涉及到的部分关键技术做了简要的介绍,主要包括参考信号的设计、BS端预编码技术和UE端检测技术。第叁章阐述了大规模分布式MIMO-OFDM系统的信道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传输时延差会增大系统的频率选择性的结论,并给出了存在时延差情况下的数学模型。接着分别分析两种模型采用MRT预编码时的信道容量,并通过仿真探讨了天线数目、大尺度衰落因子和时延差对系统容量的影响。第四章提出了一种考虑路径时延差的低复杂度多用户预编码方案。首先介绍了两用户模型下能够完全补偿路径时延差的预编码方案,然后在多用户模型中,基于最小二乘法求得低复杂度的多用户下通用的预编码系数矫正方案。通过仿真,分析了子载波序号和最大采样偏差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并比较预编码系数矫正前后的系统性能,指出了该预编码系数矫正方案的可行性。第五章研究了面向5G的大规模分布式MIMO试验系统下行链路多用户传输算法的软件实现。我们分析了5G试验系统选用GPP的优势,并给出实现该系统的软硬件资源。针对试验系统对实时性的高要求,阐述了软件系统中用到的几种提高软件执行效率的方法,并给出了下行链路BS侧的多用户预编码及UE侧的检测算法的软件实现。本章最后展示了实际空口无线传输的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11)
张章,李莉[9](2018)在《打通传统回收系统设计关键链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召开了回收着陆仿真设计平台1.0版发布会,将该仿真设计平台建设的近期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该平台所集成的弹道仿真程序曾经在神舟系列飞船回收系统、月球取样返回器回收系统、无人机回收系统等重要型号中应用并经过充分验(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8-05-02)
王治政[10](2018)在《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查找和链路预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数据的不断扩充,网络规模日益增大,大规模网络数据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潮。鉴于表示学习算法对大规模网络研究的优势,关键节点分类以及链路预测等基于网络知识的传统研究内容开始结合知识表示学习算法进行探索研究,并取得显着成果。本文结合网络科学知识和表示学习算法提出关键蛋白质分类和基于Probase知识库的链路预测两种算法框架。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生物信息知识的关键蛋白质分类的方法。在关键节点搜索的相关研究中,很多实验已经证明结合多源信息的方法比仅考虑单一知识的方法更加有效。而现有的搜索方法并没有充分的考虑网络本身蕴含的知识,使得很多关键信息被丢失。本文提出的关键蛋白质分类方法则是结合STRING数据库中体现的PPI网络中蛋白质节点的生物信息,同时结合表示学习算法提取网络中蛋白质节点的拓扑结构特征和生物信息特征,实现关键蛋白质节点的分类。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关键蛋白质分类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及F_1值均高于其对比实验,这表明表示学习算法在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任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Probase知识库的链路预测方法。链路预测即通过分析网络结构以及节点属性,探索网络中相似的节点,进一步预测与已知节点具有潜在连边的节点。本文提出的链路预测方法主要结合网络嵌入的表示学习算法将网络进行向量化表示,并基于相似度的计算方法确定节点之间的相似程度,实现网络的链路预测。通过统计预测结果的top-k命中率、计算预测节点与给定节点的相似性和统计最短路径长度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从而证明表示学习算法对链路预测任务有很好的提升作用。综上,本文利用多源信息并结合表示学习算法可以有效的提升网络中关键蛋白质节点分类的准确率。同时利用表示学习算法将网络进行向量化表示,借助相似度计算方法来计算节点的相似性,完成链路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命中率,保证预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6)
关键链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星间链路作为联通航天器的重要桥梁,是天基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顾星间链路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星间链路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发展星间链路应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最后国外星间链路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星间链路技术的发展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键链路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青卓.高频通信链路关键参数分析[J].空运商务.2019
[2].刘向南,赵卓,李晓亮,冷涛,谌明.星间链路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遥测遥控.2019
[3].陈刚,黄欣,王家诚,庞宇,赵汝法.NB-IoT下行链路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仿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4].陈刚,黄欣,王家诚,王慧倩,庞宇.NB-IoT上行链路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仿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应康,桂有珍,孙延光,程楠,熊晓锋.200km沙漠链路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关键技术研究[J].物理学报.2019
[6]..FRP:用于任务——关键型WSN的具有多链路故障恢复功能的新型快速路由重建协议[J].无线电工程.2019
[7].袁帅.光学遥感全链路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8
[8].吕志伟.基于GPP的大规模分布式MIMO下行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9].张章,李莉.打通传统回收系统设计关键链路[N].中国航天报.2018
[10].王治政.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查找和链路预测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