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它包括磨耗板主体和加强骨架;磨耗板主体包裹于加强骨架外层。进一步地,加强骨架由2个环形柱体和连接环形柱体的连接横梁组成。环形柱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环形沟槽。制成加强骨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磨耗板主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加强骨架与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同或相近,以减少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尺寸变形不一致的现象;加强骨架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低于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且高于磨耗板主体材料的硬度。本实用新型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安装于旁承体凸台上稳定性更高,不易松动,故能减少因磨耗板松动故障发生的概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磨耗板主体和加强骨架;所述磨耗板主体包裹于所述加强骨架外层;所述加强骨架由2个环形柱体和连接所述环形柱体的连接横梁组成;2个所述环形柱体的孔径和孔间距与旁承体凸台的尺寸相匹配,且与之过盈配合;所述环形柱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环形沟槽;所述磨耗板主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为工作面,下表面为底面,所述下表面与旁承体配合;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沟槽;所述沟槽设置于所述磨耗板主体上,且不设置于所述加强骨架上;所述磨耗板主体与所述加强骨架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所述加强骨架作为一个内部镶件。
设计方案
1.一种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磨耗板主体和加强骨架;
所述磨耗板主体包裹于所述加强骨架外层;
所述加强骨架由2个环形柱体和连接所述环形柱体的连接横梁组成;
2个所述环形柱体的孔径和孔间距与旁承体凸台的尺寸相匹配,且与之过盈配合;
所述环形柱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环形沟槽;
所述磨耗板主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为工作面,下表面为底面,所述下表面与旁承体配合;
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沟槽;所述沟槽设置于所述磨耗板主体上,且不设置于所述加强骨架上;
所述磨耗板主体与所述加强骨架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所述加强骨架作为一个内部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柱体的高度与所述旁承体凸台高度一致或略低;
所述环形柱体底部为倒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加强骨架采用金属材料;
制成所述磨耗板主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具体的,所述磨耗板主体浇注尼龙或注塑型聚酯弹性体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同或相近;
所述加强骨架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低于所述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且高于所述磨耗板主体材料的硬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一般包括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等主要组成部分。车体与转向架通过心盘和旁承连接成一体。旁承作为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使转向架在货车通过曲线时相对于车体回转,增加车体与转向架间的回转阻力矩,防止车体倾斜角度过大,缓和路线不平顺对货车的冲击以及保证货车具有较好的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
旁承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间隙(刚性)旁承,另一种为弹性旁承。当前国内外大部分快速货车转向架采用弹性旁承。因为弹性旁承不仅可以防止车体侧摆角度过大,还可以增加车体与转向架间的回转阻力矩,减缓车辆蛇形运动、从而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保证提速货车运行性能。
旁承磨耗板,是安装于弹性旁承顶部的一个直接与车体接触摩擦的塑料零配件,该部件的与车体磨耗板共同作用为车体提供回转阻力距,属易损件,车辆运行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后其厚度磨耗到一定程度,即报废更换。JC系列弹性旁承体与旁承磨耗板仅以旁承体的2个凸台与磨耗板的2个孔过盈配合在一起,旁承磨耗板要求压紧后不应有松动。目前JC型旁承磨耗板原材料主要有两类:浇注尼龙和注塑工艺的聚酯弹性体,均属于高分子材料。与其连接的旁承体凸台材料为碳素钢。旁承正常使用的环境温度要求是-50℃~+70℃,同时能适应货车解冻库110℃保温3h的使用要求。旁承磨耗板安装是在室温下进行。两种旁承磨耗板所用的高分子材料热膨胀系数约为与其连接的旁承体钢质材料膨胀系数的10倍。按照设计尺寸在该使用温度范围内,旁承磨耗板孔间距和旁承体凸台柱间距两个配合尺寸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不同,从而使孔变成椭圆形长孔,使孔距变长孔径变大,导致与旁承体凸台变成间隙配合,造成松动。
按照某车辆段数据统计,车辆装用的JC系列旁承磨耗板故障主要有磨耗板松动、寿命过期及磨耗板与旁承顶板间的轴向局部间隙大于规定要求等,经统计磨耗板因间隙大松动故障占JC系列旁承磨耗板故障的90%以上,其余故障均比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本实用新型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安装于旁承体凸台上稳定性更高,不易松动,故能减少因磨耗板松动故障发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它包括磨耗板主体和加强骨架;
所述磨耗板主体包裹于所述加强骨架外层。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所述加强骨架由2个环形柱体和连接所述环形柱体的连接横梁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横梁为连接2个所述环形柱体并起到一定的支撑平衡作用,其尺寸应能保证整个所述加强骨架的尺寸稳定性。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2个所述环形柱体的孔径和孔间距与旁承体凸台的尺寸相匹配,且与之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形柱体与所述承体凸台配合尺寸公差设计具体参考本领域公知的国家技术标准,原则是既可以满足其压紧后不应有松动的要求,又可以在更换时便于拆卸,不能过紧。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所述环形柱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设置使制成所述磨耗板主体的材料嵌入其中,并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拆卸旁承磨耗板时将其中加强骨架同时取出。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所述磨耗板主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为工作面,下表面为底面,所述下表面与旁承体配合;
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沟槽,以用于在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检修时如果达到磨耗限量产品即报废。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所述沟槽设置于所述磨耗板主体上,且不设置于所述加强骨架上;即为加强骨架的高度必须低于磨耗量限度沟槽的底面或加工后的成品旁承磨耗板横梁上表面不应高于磨耗板磨耗量限度沟槽的底面。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所述环形柱体的高度与所述旁承体凸台高度一致或略低;
所述环形柱体底部为倒角设置,以便于安装到旁承体凸台上。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所述磨耗板主体与所述加强骨架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所述加强骨架作为一个内部镶件。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制成所述加强骨架采用金属材料;
制成所述磨耗板主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具体的,所述磨耗板主体浇注尼龙或注塑型聚酯弹性体材料制成。
上述的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中,制成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同或相近,以减少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尺寸变形不一致的现象;
所述加强骨架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低于所述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且高于所述磨耗板主体材料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适用于JC系列旁承磨耗板或者类似结构的其他磨耗件类产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旁承磨耗板两个安装孔间增加金属材料的加强骨架,可以保证旁承磨耗板的两个孔径尺寸和孔间距的尺寸的稳定性。
2、该加强骨架也可以满足与旁承体的配合,减少装车使用后孔与旁承体凸台间孔径和孔距尺寸由于热膨胀后受力变形导致的旁承磨耗板松动。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JC系列旁承磨耗板或者类似结构的其他磨耗件类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强骨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强骨架的俯视图。
图中各个标记如下:
1磨耗板主体;11沟槽;2加强骨架;21环形柱体;22连接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骨架加强型旁承磨耗板包括磨耗板主体1和加强骨架2,加强骨架2作为嵌件加工时包裹于磨耗板主体1内部。
进一步地,磨耗板主体1与加强骨架2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加强骨架2作为一个内部镶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旁承磨耗板主要有上下两个平面,上表面为工作面,下表面为底面,底面与旁承体配合,厚度为H。上表面设置沟槽11,其加强骨架2的高度必须低于磨耗限量的沟槽(即沟槽11设置于磨耗板主体1上,且不设置于加强骨架2 上)。
如图2所示,本发明旁承磨耗板工作面有一磨耗限量沟槽11。在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检修时如果达到磨耗限量产品即报废。
如图3所示为加强骨架,有两个定位环形柱体21和中间的连接横梁22组成。定位环形柱体21在连接横梁22两端对称分布。
如图3、图4所示加强骨架,两个定位孔环形柱体21内孔径和孔间距与旁承体磨耗板安装座凸台尺寸过盈配合,尺寸应与其设计相对应。两个定位孔环形柱体21外表面设计有多个环形沟槽。进一步地,环形柱体21的高度与旁承体凸台高度一致或略低;环形柱体21底部为倒角设置。
如图3、图4所示加强骨架,中间设计有一连接横梁22,将两个定位环形柱体21 相连,可以保证两个定位孔环形柱体孔间距尺寸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制成加强骨架2采用金属材料;
制成磨耗板主体1采用高分子材料;具体的,磨耗板主体1浇注尼龙或注塑型聚酯弹性体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制成加强骨架2与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同或相近,以减少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尺寸变形不一致的现象;
加强骨架2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低于旁承体凸台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硬度,且高于磨耗板主体1材料的硬度。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409.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833633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1F5/14
专利分类号:B61F5/14
范畴分类:32A;32G;
申请人:北京隆轩橡塑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隆轩橡塑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张郭庄3号
发明人:唐继兵;刘凤山;田少波
第一发明人:唐继兵
当前权利人:北京隆轩橡塑有限公司
代理人:关畅
代理机构:1124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金属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