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卧床病人实施腓肠挤压联合踝泵动力的护理干预后的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该护理方式对预防老年卧床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本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并根据此次研究的目的筛选出在本院运动医学科住院期间,实施了常规护理干预的41 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在本院运动医学科住院期间施行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的41 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干预组;所选患者在本院的治疗时间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6 月。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流速度峰值、平均血流速度以及每分血流量三项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相关指标的统计对比结果表明,实施了踝泵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其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每分钟的血流量更大。数据的组间比较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论实施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通过踝泵运动促进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血流循环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其肌体功能的恢复,对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有关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老年卧床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0 引言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因运动减少及年龄因素,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血液在其深静脉内出现非正常凝结,多出现在制动状态中,如骨科大手术等[1]。深静脉血栓多会在出现后于肢体深静脉主干扩散,不仅会影响对患者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如对深静脉血栓治疗不及时彻底,将会形成血栓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2]。因此,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本文,通过对本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对比研究,探讨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课程要求侧重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8]。其主要教学任务就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七层模型,对于每一层上的相关协议,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很快就会对枯燥难懂的协议格式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不会理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82 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运动医学科在2018 年2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并在本院住院进行了相关治疗;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9.58±3.23)岁;所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了深静脉系统及其他相的检验,确诊患者均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且虽长期卧床但均未形成静脉血栓;其中的41 例患者在本院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后施行了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1 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了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差异(P>0.05),不影响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比较。
作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创新这个概念在很多领域都被奉为永恒发展的真谛。在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传统小学信息教学模式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方面很难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另外,单一地理论化信息技术教学,会促使学生感觉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更加抽象,徒然增加学生的理解和学习难度,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下帖请李瑞东赴京担任其拱卫军武术总教长一职。同年,李瑞东与盟兄弟李存义、张兆东等人创中华武士会,李瑞东发挥了他小孟尝的本色,出资不少,并在武士会成立后担任名誉总教习。
对所选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液情况进行检测和计量统计。包括血液速度的平均值、峰值、每分钟血流量三项。血液速度的峰值、平均值单位为(mm/h),血流量单位为(mm/min).
如下表统计数据所示,实施了踝泵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其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每分钟的血流量更大。
1.3 观察指标
1.2.2 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及指标分析,均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以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的护理干预方法,即通过引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踝关节运动,带动患者全身肌肉的运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从而改善其肌肉及血液循环[6]。踝泵运动包括屈伸和环绕两种运动方式:(1)屈伸运动:通过足部反复的跖屈(脚尖下绷)和背伸(脚尖上勾)运动,让患者的小腿三头肌进行收缩和放松,以促使患者下肢血液的循环。(2)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轴,反复做顺时针、逆时针运动,其效果与屈伸运动相同。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要叮嘱患者放松大腿,屈伸的动作要尽力做到极限,并保持几秒时间再进行下一个动作;环绕动作要使足尖环绕的直径作到最大,以达到带动肌肉组织的目的。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力度,时间不宜过长、力度不能过强过大,以适宜、适量为标准,既确保要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效果,但又不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伤[7]。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为预防期静脉血栓的形成,实施了气压疗法[4]。使用气压袋反复挤压和松驰患者肢体,对其由手足末端至躯干的肌肉组织进行深度的按摩,以促使患者的血液、淋巴液回流。同时,通过这种对患者全身的反复挤压和松驰,令患者的血液由肢体末端的毛细血管到局部、再到全身的组织进行有效循环,从而带动患者的整个血液循环系统,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病灶恢复[5]。
3 讨论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给其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不但妨碍了对其相关疾病的治疗,而且给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康复和预后生活质量改善也带来了隐患[8]。临床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通常采取按摩和气压疗法,以促使患者加快血流流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但这种临床护理措施,无法帮助患者恢复自身的肌肉力量,临床疗效不理想。与常规的气压疗法和按摩相比,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足部运动,使患者发挥自身的肢体功能,在收缩和放松肌肉的过程中,让患者肌肉间、肌肉内的静脉得到挤压、提高静脉压,从而提高患者血流循环的速度和峰值,增加血流量,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情况比较
?
本次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实施了踝泵运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液循环平均速度、峰值及每分钟血流量,均比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有所提高。
(5) 维修性.在桥架完全开启时,悬挂油缸通过液压控制回路即可卸载,此时即可对悬挂机构各组成零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考虑到悬挂方案维修主要是对损坏零部件进行更换,故可用机械平均更换时间TB,单位min,评价此悬挂方案的维修方便性,即
综上所述,实施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通过踝泵运动促进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血流循环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其肌体功能的恢复,对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有关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彦荣,王珊,戴晓冬.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103-104.
[2] 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王凯.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2):263-265.
[3] 刘娜娜,宋维,王翠霞.踝泵运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恢复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5):84-86.
[4] 罗香姣.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17,15(03):295-297.
[5] 杨新娟,金桃玲.护理专案对内科住院患者下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9):2963-2965.
[6] 顾蓉.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1):19-21.
[7] 陈海静.踝泵运动对预防下肢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77、279.
[8] 张斌,吴彦超,苟自明等.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98-199.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5.188
本文引用格式:孙璐,隋显玉.腓肠肌挤压联合踝泵运动的护理对老年卧床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86-287.
△通讯作者:隋显玉。
标签:患者论文; 腓肠肌论文; 老年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下肢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专科护理学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5期论文;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