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论文_张建峰,汤小斌,汪群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创伤性休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休克,限制性,创伤性,凝血酶原。

创伤性休克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峰,汤小斌,汪群智[1](2019)在《参附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对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内皮功能、炎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对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内皮功能、炎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炎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2 w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入住ICU时间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而内皮素(ET)-1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观察组:t=24.076、23.124,对照组:t=8.487、10.11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t=10.076、10.925,均P<0.05)。两组治疗后CRP、IL-6、PCT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16.318、16.938、32.176、24.966,对照组:t=5.228、6.197、11.678、8.10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PCT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420、10.373、17.304、15.330,均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_2)较治疗前显着升高而心率(HR)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观察组:t=23.221、28.654、22.980,对照组:t=9.739、10.508、8.41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MAP和SpO_2显着高于对照组而HR显着低于对照组(t=10.654、10.326、13.862,均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显着升高(观察组:t=16.213,对照组:t=9.72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t=9.420,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而MODS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对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刘汉[2](2019)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急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急救抢救的同时联合进行液体复苏法进行抢救,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和患者死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2.5±5.3)min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11.3±2.1)min,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4.5±1.2)h明显高于观察组休克缓解时间(3.1±0.8)h(P<0.0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44.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4.0%,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 h内的死亡率为24.0%、1~2 h内的死亡率为20.0%、2 h以上的死亡率为12.0%,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 h内的死亡率为4.0%、1~2 h内的死亡率为8.0%、2 h以上的死亡率为4.0%(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病突然,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上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联合液体复苏的方法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患者休克的时间,增加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常规急救措施相比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联合液体复苏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卜立欣,王作醒,马军恒[3](2019)在《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限制性补液在急诊中的创伤性休克疾病中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某个医院中,急诊科室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所接收的创伤性的休克患者100例,按照1:1的方式把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一共为两个组别,每组50例患者,用对照和观察为其进行命名。其中对照组接受的是常规的补液治疗,观察组接受的是限制性补液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所使用的补液量,以及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室中,出现创伤性的休克疾病情况患者,进行限制性的补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钱义红[4](2019)在《基于团队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团队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团队管理综合护理干预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8年1-6月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管理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抢救情况、急救反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转手术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技术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基于团队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有助于提升急诊急救成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杨颖,赵占江,葛波涌,王玉波,周鹿安[5](2019)在《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5—2019-05间由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院前抢救的9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依据不同输液方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观察组行骨髓腔穿刺输液。比较2组的输液抢救效果。结果 (1)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滴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输液前2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后4 h内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和抢救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抢救中,应用骨髓腔穿刺输液,具有快速、安全、易操作等优势,可有效提高抢救总有效率,是一种理想的输液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杜凤珊[6](2019)在《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4)与对照组(n=24)。对照组在急诊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清醒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更高、患者清醒时间更短,差异显着(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更快清醒,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滑立伟,段立娟[7](2019)在《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积极液体复苏(active liquid resuscitation,AFR)与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患者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46例)和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48例),对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 2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复苏后18 h 2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24 h、48 h 2组磷脂酶A_2(phospholipase A_2,PLA_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复苏后96 h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1周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苏前20 min APTT、INR、PT、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APTT、INR、PT、D-二聚体值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24 h DCR组MAP、血压波动幅度、SI值、总补液量明显低于AFR组(P<0.05)。2组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24 h PLA_2、PA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PLA_2、PAF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48 h DCR组PLA_2、PAF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96 h DCR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DCR组存活率明显高于AFR组(P<0.05)。结论 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明显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纠正休克,复苏期间血压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与AFR相比临床疗效明显;但AFR在复苏治疗早期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谢端端,高如阳[8](2019)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法医工作中,软组织损伤在殴打、交通事故等案件中常见,但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造成创伤性休克的案子并不多见。有关大面积软组织损伤造成创伤性休克的案件需要结合现场勘验、法医学检验等手段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本文通过一起典型的案例对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2期)

卜立欣,王作醒,马军恒[9](2019)在《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限制性补液在急诊中的创伤性休克疾病中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某个医院中,急诊科室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所接收的创伤性的休克患者100例,按照1:1的方式把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一共为两个组别,每组50例患者,用对照和观察为其进行命名。其中对照的组别接受的是常规的补液治疗,观察的组别接受的是限制性补液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所使用的补液量,以及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室中,出现创伤性的休克疾病情况患者,给予限制性的补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刘坤[10](2019)在《院前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内进行院前救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后续救治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着(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显着地加快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进度,保障抢救反应时间减少风险程度。(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创伤性休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急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急救抢救的同时联合进行液体复苏法进行抢救,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和患者死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2.5±5.3)min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11.3±2.1)min,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4.5±1.2)h明显高于观察组休克缓解时间(3.1±0.8)h(P<0.0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44.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4.0%,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 h内的死亡率为24.0%、1~2 h内的死亡率为20.0%、2 h以上的死亡率为12.0%,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 h内的死亡率为4.0%、1~2 h内的死亡率为8.0%、2 h以上的死亡率为4.0%(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病突然,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上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联合液体复苏的方法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患者休克的时间,增加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常规急救措施相比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联合液体复苏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伤性休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峰,汤小斌,汪群智.参附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对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内皮功能、炎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刘汉.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J].当代医学.2019

[3].卜立欣,王作醒,马军恒.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

[4].钱义红.基于团队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杨颖,赵占江,葛波涌,王玉波,周鹿安.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6].杜凤珊.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7].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滑立伟,段立娟.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8].谢端端,高如阳.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一例[J].法制博览.2019

[9].卜立欣,王作醒,马军恒.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

[10].刘坤.院前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

论文知识图

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避光条件下测定创伤性休克模型组...重物致伤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见P-选择素在...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见P-选择素在...己制作的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双下...

标签:;  ;  ;  ;  ;  ;  ;  

创伤性休克论文_张建峰,汤小斌,汪群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