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包括外壳,电芯,PCB板,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上盖,还包括与外壳开口端固定连接的底壳,弹簧;在上盖的插接部内设有两个分别供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的纵向缺口,在插接部的开口端部至少设有两个扣件,插接部的开口端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且二者可相对旋转;在底壳的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同两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由纵向孔及与纵向孔底部连通的横向孔组成。同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外形整洁、美观;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便于打开和隐藏,使用方便;上盖和底壳连接紧密,不易松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电芯,与电芯相连接的PCB板,设于PCB板上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与PCB板相连接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外壳开口端固定连接的底壳,一端与底壳相连接且另一端与PCB板相连接的弹簧;在上盖的插接部内设有两个分别供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的纵向缺口,在插接部的开口端部至少设有两个扣件,插接部的开口端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且二者可相对旋转;在底壳的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同两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由纵向孔及与纵向孔底部连通的横向孔组成;当扣件与横向孔相连接时,插接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被壳体遮挡,弹簧被压缩;旋转上盖使扣件与横向孔脱离并进入纵向孔时,在弹簧作用下,插接部沿底壳的壳体轴向向外移动,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
设计方案
1.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电芯,与电芯相连接的PCB板,设于PCB板上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与PCB板相连接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外壳开口端固定连接的底壳,一端与底壳相连接且另一端与PCB板相连接的弹簧;在上盖的插接部内设有两个分别供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的纵向缺口,在插接部的开口端部至少设有两个扣件,插接部的开口端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且二者可相对旋转;在底壳的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同两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由纵向孔及与纵向孔底部连通的横向孔组成;当扣件与横向孔相连接时,插接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被壳体遮挡,弹簧被压缩;旋转上盖使扣件与横向孔脱离并进入纵向孔时,在弹簧作用下,插接部沿底壳的壳体轴向向外移动,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盖板,与盖板一体成型的插接部,设于插接部的开口端部的扣件为四个,每个纵向缺口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扣件;在底壳的壳体内设有四个分别用于同四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包括立板,设于立板底部外壁上的挂钩;所述立板、挂钩与插接部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顶端与插接部相连接,立板的两侧与插接部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且与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筒;所述弹簧上与底壳相连接的一端套设于连接筒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呈圆筒状,PCB板固设于插接部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圆筒状,在壳体一端部外壁上设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凸环,所述凸环的下表面与外壳的开口端端面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盖板直径大于插接部直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采用Micro USB或者Type-C接口;所述放电接口采用Micro USB或者Type-C接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均可隐藏,外形美观的干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充电干电池一般采用镍镉、镍氢材料制成,其上未设置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充电时需要置于专用充电盒内,放电方式也与普通干电池一样,因此存在寿命短,稳定性差,充电不便及使用方式单一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接口可隐藏,且使用时便于打开的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电芯,与电芯相连接的PCB板,设于PCB板上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与PCB板相连接的上盖,还包括与外壳开口端固定连接的底壳,一端与底壳相连接且另一端与PCB板相连接的弹簧;在上盖的插接部内设有两个分别供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的纵向缺口,在插接部的开口端部至少设有两个扣件,插接部的开口端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且二者可相对旋转;在底壳的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同两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由纵向孔及与纵向孔底部连通的横向孔组成;当扣件与横向孔相连接时,插接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被壳体遮挡,弹簧被压缩;旋转上盖使扣件与横向孔脱离并进入纵向孔时,在弹簧作用下,插接部沿底壳的壳体轴向向外移动,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在非使用状态,即,电池自身无需充电或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的情况下,插接部完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此时插接部上的扣件与扣接孔内的横向孔结合,弹簧被压缩,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及两个纵向缺口被底壳的壳体遮挡;需要充电或放电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上盖使插接部上的扣件与横向孔脱离并进入纵向孔内,由于扣件摆脱横向孔的限制,在被压缩的弹簧作用下,推动PCB板移动,进而带动与PCB板固定连接的上盖移动,则插接部沿底壳的壳体轴向向外移动,直至两个纵向缺口上的部分位置外露,使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即可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或者给外部电子产品充电。
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盖板,与盖板一体成型的插接部,为了稳定连接,设于插接部的开口端部的扣件为四个,每个纵向缺口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扣件;在底壳的壳体内设有四个分别用于同四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
优选地,所述扣件包括立板,设于立板底部外壁上的挂钩;所述立板、挂钩与插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立板的顶端与插接部相连接,立板的两侧与插接部分离。
优选地,所述底壳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且与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筒;所述弹簧上与底壳相连接的一端套设于连接筒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呈圆筒状,PCB板固设于插接部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呈圆筒状,在壳体一端部外壁上设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凸环,所述凸环的下表面与外壳的开口端端面相接触。
优选地,盖板直径大于插接部直径。
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采用Micro USB或者Type-C接口;所述放电接口采用MicroUSB或者Type-C接口。
有益技术效果:在非使用状态,即,电池自身无需充电或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的情况下,插接部完全位于底壳的壳体内,电池整体外形整洁、美观,此时插接部上的扣件与扣接孔内的横向孔结合,弹簧被压缩,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及两个纵向缺口被底壳的壳体遮挡;需要充电或放电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上盖使插接部上的扣件与横向孔脱离并进入纵向孔内,由于扣件摆脱横向孔的限制,在被压缩的弹簧作用下,推动PCB板移动,进而带动与PCB板固定连接的上盖移动,则插接部沿底壳的壳体轴向向外移动,直至两个纵向缺口上的部分位置外露,使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外露,即可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或者给外部电子产品充电;使用完成后,按压上盖使插接部向壳体内移动,直至扣件移动至横向孔的开口处,反向旋转上盖,使扣件进入横向孔即可隐藏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同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外形整洁、美观;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便于打开和隐藏,使用方便;上盖和底壳连接紧密,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隐藏充电接口的电池,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内的电芯2,与电芯相连接的PCB板3,设于PCB板上的充电接口4和放电接口5,与PCB板相连接的上盖6,还包括与外壳开口端固定连接的底壳7,一端与底壳相连接且另一端与PCB板相连接的弹簧8。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6包括盖板601,与盖板一体成型的插接部602,且盖板直径大于插接部直径;在上盖的插接部602内设有两个分别供充电接口4和放电接口5外露的纵向缺口602a,在插接部的开口端部至少设有两个扣件603。插接部呈圆筒状,PCB板3固设于插接部内。
所述底壳7包括壳体701,设于壳体内且与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筒702;所述弹簧8上与底壳相连接的一端套设于连接筒702的外部。
插接部602的开口端部位于底壳的壳体701内且二者可相对旋转,即插接部602可相对壳体701旋转;在底壳的壳体701内至少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同两个扣件相连接的扣接孔701A,所述扣接孔701A由纵向孔701a及与纵向孔底部连通的横向孔701b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纵向缺口602a对称的设于插接部602内,为了使壳体701与插接部602结合更加平稳,设于插接部的开口端部的扣件603为四个,每个纵向缺口602a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扣件603;对应地,在底壳的壳体701内设有四个分别用于同四个扣件603相连接的扣接孔701A。
扣件603采用的结构为,其包括立板603a,设于立板底部外壁上的挂钩603b;所述立板、挂钩与插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立板603a的顶端与插接部602相连接,立板的两侧与插接部602分离,采用该结构的目的在于,在使用过程中,立板603a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形,从而便于操作。
在非使用状态,此时扣件603与横向孔701b相连接,即挂钩603b位于横向孔701b内,挂钩受到横向孔701b的限制,插接部602整体位于底壳的壳体701内,充电接口4和放电接口5被壳体701遮挡,弹簧8被压缩,盖板601的边缘处的下表面与壳体701的连接端面接触,外壳1、上盖6及底壳7形成一个整体,外观整洁、美观。
如图3所示,需要使用时,即电池自身需要充电或者需要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上盖的盖板601,受横向孔701b的开口方向所限,本实施例只能逆时针旋转上盖的盖板601,带动与盖板间接连接的扣件上的挂钩603b相对横向孔701b移动,使扣件与横向孔脱离,即扣件上的挂钩603b与横向孔701b脱离,并进入纵向孔701a内,此时,在弹簧8的作用下,插接部602沿底壳的壳体701轴向向外移动,两个纵向缺口602a上的部分位置外露,从而使充电接口4和放电接口5外露。
所述壳体701呈圆筒状,在壳体一端部外壁上设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凸环703,装配时,壳体701插设于外壳1的开口端部内,壳体外壁与外壳内壁相贴合,所述凸环703的下表面与外壳的开口端端面相接触,在壳体701、凸环703分别与外壳1的接触面可灌注密封胶,便于密封和防水。
同现有可充电干电池一样,在PCB板3上还设有正极帽9,盖板601内设有供正极帽9伸出的穿孔601a。
所述充电接口4采用Micro USB或者Type-C接口;所述放电接口5采用Micro USB或者Type-C接口。
如图4所示,为了将其他型号的干电池用于本实用新型内,比如5#可充电及放电的干电池,因5#干电池的体积小于电芯2的体积,不能直接将干电池放于外壳1内,需要在外壳1内底部设置一根塔型弹簧10,即可将5#干电池放于外壳1内,5#干电池的负极通过塔型弹簧与外壳接通,正极穿过底壳7与PCB板3上所设置触点接通,同样可以达到电芯2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至少可适用于1号、2号、5号、7号电池、18650标准电池上。
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249.1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217073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H01M 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深圳市安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安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玉塘街道田寮社区十九号路10号九洲工业园二号楼3楼
发明人:秦树勇;秦燕
第一发明人:秦树勇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安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俊
代理机构:4427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