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许新权,吴传海,李浩,李善强

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许新权,吴传海,李浩,李善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动力响应,移动荷载,碾压混凝土基层

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文献综述

许新权,吴传海,李浩,李善强[1](2019)在《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铺筑了试验路,布设了应变、温度传感器,研究了该路面结构不同层位的动态响应特征及轴载、车速、车型、温度等因素对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车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的横向应变主要为拉应变,纵向应变呈现拉压交替的状态,横向应变大于纵向应变,而基层与底基层底纵横向均为拉应变,纵向应变大于横向应变;沥青面层内拉应变随车速的减小与轴载的增大而增大,常温条件下,货车轴重超载100%时,上面层与下面层底的拉应变分别增加1.7倍和2.2倍,车速从60km/h降低到5km/h,上面层和下面层底的拉应变分别增加3.0倍和1.2倍;高温条件下,货车低速行驶时,上、下面层底的最大拉应变分别为1 500με和170με,与常温条件相比增加近10倍。(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10期)

李正伟[2](2019)在《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上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北方冬季来的早、气温低、全年可施工时间短的气候特点。通过采用预制装配式无砂透水混凝土基层有效解决了传统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工期和海绵城市问题。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上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是十分完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结构特点,和上部摊铺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8期)

姚荣[3](2019)在《乳化沥青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乳化沥青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受力特征,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首先分析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荷载应力及裂缝分布状况,然后研究路面结构在温度应力及温度-荷载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碾压混凝土基层受温度应力作用而产生凹形翘曲变形,升温时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基层,降温状态最大拉应力应发生在基层顶部;相比于普通碾压混凝土,乳化沥青碾压混凝土弹性模量,柔性增大,抗裂性能提高,裂缝发生概率减少约为60%;在温度与荷载共同作用下,无论是路面整体结构或者基层,降温过程结构产生的最大拉应力与变形较升温过程大,建议重点考虑降温过程对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李一鸣[4](2018)在《复合式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面层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式沥青路面的层间粘结问题的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毋庸置疑,每年成千上万的研究报告或多或少都与其相关。尤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旧道路改造的日益增多与大量新建水泥混凝土桥梁设施的规划设计—更是需要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性能研究成果的指导。本文结合相关项目,针对复合式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面层处理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在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复合式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复合式沥青路面病害的发展过程中,层间粘结能力起到关键的防治作用。进一步确认论文研究主题的价值。然后在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下,通过室内试验了解影响层间粘结的因素以及各材料的基本性能,并确定了评价层间粘结性能的指标。最后在所得评价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层间粘结性能。在室内试验中,采用斜剪与拉拔试验研究各类型粘结材料、基面处理方式以及基层材料对层间粘结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已有室内疲劳剪切试验,对不同粘结材料不同界面处理方式的试件进行层间抗剪性能分析,得出结论。最后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与现场直剪试验,验证室内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基层材料、粘结材料及其用量与基面处理方式是影响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粘结材料的洒布应尽量贴近最佳用量值,且不同界面处理方式下各粘结材料的最佳用量不同,施工时宜在试验段事先标定出路段适合的最佳用量;改变基面处理方式能显着改变层间粘结力,建议采用深浅适中的构造深度;凿毛层间界面处理方式能提供良好的层间粘结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黄斌,刘传乐[5](2017)在《基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沥青路面荷载、温度应力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法对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临界荷载位的分析,确定了碾压混凝土板的临界荷载作用位置;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基层在不同参数条件下临界荷载位置处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结果表明:随碾压混凝土层厚度、沥青面层厚度、下基层厚度、板底综合模量的增大,碾压混凝土板底应力逐渐减小;并提出了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及温度翘曲应力系数Cx的取值范围。(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张晓晨[6](2016)在《高寒骤雨地区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多孔混凝土基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损害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积雪期长;夏季温凉短暂,骤雨多发,全年无霜期短。为了加强道路自身排水能力,减轻冬季冰冻、春季融雪及夏季骤雨后积水对路面结构造成的破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本文对排水性能优越的多孔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其用作高寒地区高等级公路基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进行了五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确定了多孔混凝土的试件成型方法与试验参数,提出了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二,对影响多孔混凝土排水性能的连通孔隙率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分析了目标孔隙率与连通孔隙率之间的关系;第叁,测试了多孔混凝土的排水、抗冻性能,分析了连通孔隙率与抗冻、排水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多孔混凝土的收缩特性与半刚性材料进行了对比;第四,分析了连通孔隙率与多孔混凝土强度、模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推荐了不同条件下孔隙率的取值范围,利用Bisar3.0软件对初拟路面结构进行了验算,分析了多孔混凝土用于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基层的可行性,并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料法和标准振动台法更适用于多孔混凝土的拌和与成型,当水灰比、拌和时间、振动时间分别为0.26、40s、30s时试件的成型效果最好,提出了以级配设计—目标孔隙率确定—试验控制参数确定—配合比计算—新拌混凝土工作性检验—混凝土技术性能验证为主线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多孔混凝土的连通孔隙率与目标孔隙率差值为1.5%~3%,两者间存在相关性很好的线性关系,实践中能够通过目标孔隙率预测连通孔隙率;多孔混凝土路用、力学性能优良,收缩特性优于半刚性基层,且其连通孔隙率与路用、力学性能之间存在良好的函数关系;目标孔隙率为15%的多孔混凝土作为高寒骤雨地区沥青路面基层时,能够满足重载交通的需求,同时可有效应对水损害。(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3-28)

李浩,吴建良,周勇,钟鼎文[7](2016)在《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纵向接缝的温度应力叁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碾压混凝土的板长、板宽、板厚、温缩系数、模量、温度梯度及沥青层厚度等7个因素变化下温度应力的变化特征,采用仪表法在室内进行了大量碾压混凝土温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半刚性基层相比,碾压混凝土温缩系数更小,同等条件下的温度应力减小40%,抗开裂能力更优;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结构组合设计可实现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6年01期)

《基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及应用研究》课题组,方杨[8](2015)在《基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项目来源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02-0062主要完成单位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3主要技术内容3.1技术特点通过模型分析提出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在分析广东地区路面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提出碾压混凝土基层所用材料的技术指标,并依据室内试验提出或改进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对修筑的试验路进行现场评价和室内试验评价,并通过改进(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5年06期)

何磊明[9](2015)在《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了临界荷位处碾压混凝土基层板底的拉应力,研究了碾压混凝土基层板长、板宽、厚度、热膨胀系数、温度梯度、沥青面层厚度及模量7个因素对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碾压混凝土基层板宽和板厚增加、临界荷位处温度应力减小外,其余因素数值增加时,对应的温度应力亦增加。板宽度变化引起的临界荷位处拉应力的变化幅度不及板长度变化引起的临界荷位处拉应力的变化幅度大。为提高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建议使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王峰[10](2015)在《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碾压式混凝土基层的主要优点是强度高、干缩率小、耐久性好、提高工效、提早通车。该文尝试采用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制造具有较长寿命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来解决高温、多雨地区重载交通作用下的路面耐久性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路面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研究指出,碾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5年21期)

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北方冬季来的早、气温低、全年可施工时间短的气候特点。通过采用预制装配式无砂透水混凝土基层有效解决了传统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工期和海绵城市问题。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上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是十分完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结构特点,和上部摊铺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参考文献

[1].许新权,吴传海,李浩,李善强.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试验研究[J].公路.2019

[2].李正伟.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上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9

[3].姚荣.乳化沥青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叁维有限元分析[J].施工技术.2019

[4].李一鸣.复合式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面层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5].黄斌,刘传乐.基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沥青路面荷载、温度应力影响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7

[6].张晓晨.高寒骤雨地区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多孔混凝土基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6

[7].李浩,吴建良,周勇,钟鼎文.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6

[8].《基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及应用研究》课题组,方杨.基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及应用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5

[9].何磊明.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5

[10].王峰.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5

标签:;  ;  ;  ;  

贫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论文-许新权,吴传海,李浩,李善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