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融通思想论文_王慕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儒佛融通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思想,佛教,中国佛教,全集,心学,论文,真俗晚明。

儒佛融通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慕飞[1](2011)在《从蕅益智旭《论语点睛》看其儒佛融通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时期,儒释道叁教相互影响,融合,并在融合中共同发展。从而为叁教合一思想的完善创造了条件。作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在这一背景下,一生都致力于佛教的复兴和叁教的融合。本文通过对他所着的《论语点睛》一书的论述,通过对,道、学、孝、仁等核心概念的讨论来阐释蕅益智旭援儒入佛的思想。文章分四章来论述,第一章主要是对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写作背景及其生平着述做一个简介,以使读者对智旭的整个人生和学术历程有个基本了解。第二章主要论述在《论语点睛》的核心思想,蕅益是如何通过对《论语》的诠释,而达到他所构想的儒佛融通之目的。本章主要讨论几个核心概念,并通过这几个核心概念的阐释来说明藕益智旭的学术努力方向。第叁章主要论述蕅益《论语点睛》的思想特色,进而挖掘出蕅益智旭思想的根本归属。最后主要讨论蕅益大师《论语点睛》中的思想与当时阳明心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3)

程曦[2](2007)在《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哲学与史学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分析,展示明代儒佛融通的几种主要类型,尤其发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方以智的学术批判理念,揭示各种儒佛融通思想的源流及影响,突出明代儒佛交涉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明代的佛“教”与佛“学”均非处于“衰落期”,就“教”而言,表现为佛教在民间的普及传播;就“学”而言,则以儒佛融通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本文的写作希望达到下面两个目的:1、揭示佛学尤其是明代佛学如何在适应中国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其“圆融“的品质,揭示儒学尤其是明代儒学如何在佛学思维的影响下重新建立起“融通”的义理。在中国佛教史上,唐代是消化印度佛教以后建立中国化佛教的时代,宋代是儒学借助于中国化的佛教创立新儒学的时代,到了明代,佛教本身的义理似乎无大进展,但人们常以叁教融合和宗教世俗化来指称明代的佛教,明代正是宗教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张力问题最为突出的时代,而此问题又突出表现为儒佛关系问题。明代儒佛关系问题所以显得格外醒目,也与明初朱元璋对佛教实施隔离和划界政策有关。在唐代形成宗派佛教的过程中,出现了从观实相境向观理境的禅观侧重点的转移及从修禅观向说禅观的转化倾向,明代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倾向,从而提供了从言教角度融通儒佛的可能性。但将儒佛均纳入“第二义”的范围进行融通,又会导致神圣性丧失的危险。2、梳理明代儒佛融通的思想,总结其类型正像很多儒佛两界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儒佛亦不能混同,即使是在思考儒佛关系这样对双方都干系重大的问题,各自原初的立场也一定会使其表现为不同的类型,这是本文以类型的方法来研究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的客观根据。当然,类型学的研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且具有极大的风险的,要真正保证其科学性而非一己之杜撰,也很不容易,但是,类型学的方法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批评的文本。明代儒佛融通思想大约表现为叁种类型,一种是以儒学为本位的融通,一种是以佛学为本位的融通,还有一种是以所谓非儒非佛的形式表现出的融通立场。这叁种类型分别以王阳明、蕅益智旭和方以智为代表。(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7-10-20)

杨俊[3](2003)在《蕅益儒佛融通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晚明高僧澫益个人思想之成长入手,以其儒佛融通思想的发展与形成为线索,探讨其儒佛融通思想的旨趣与基本路径,并结合澫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晚明佛教的现实状况,来分析其儒佛融通思想与晚明佛教复兴运动的关系。全文共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澫益儒佛融通思想的发展与形成。这部分按时间发展,叙述澫益由少年时代至出家前的几次体悟和思想转折,分四个小专题分析澫益由儒入佛的原因及其儒佛融通思想的形成经过,并揭示其中晚年有关儒佛融通思想的着作的旨趣。第二部分探讨澫益儒佛融通思想的基本路径。这部分从叁个方面探讨澫益是如何将儒释两家融通起来的。第叁部分主要结合时代环境和晚明佛教的现实状况,来分析澫益儒佛融通思想与晚明佛教复兴运动的关系,从现实的角度揭示其儒佛融通思想之旨趣在于振兴佛教、挽救时弊。总之,澫益是以“心性”为基础,以“现前一念”之心性为万法的根源,亦即儒释的根源,来进行儒佛融通的;是站在修行实践者的立场,站在明清之际动荡纷乱、人心危微的时代角度,以挽救世道人心为初衷来倡导儒佛融通的。其笃实的学修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3-30)

儒佛融通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哲学与史学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分析,展示明代儒佛融通的几种主要类型,尤其发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方以智的学术批判理念,揭示各种儒佛融通思想的源流及影响,突出明代儒佛交涉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明代的佛“教”与佛“学”均非处于“衰落期”,就“教”而言,表现为佛教在民间的普及传播;就“学”而言,则以儒佛融通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本文的写作希望达到下面两个目的:1、揭示佛学尤其是明代佛学如何在适应中国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其“圆融“的品质,揭示儒学尤其是明代儒学如何在佛学思维的影响下重新建立起“融通”的义理。在中国佛教史上,唐代是消化印度佛教以后建立中国化佛教的时代,宋代是儒学借助于中国化的佛教创立新儒学的时代,到了明代,佛教本身的义理似乎无大进展,但人们常以叁教融合和宗教世俗化来指称明代的佛教,明代正是宗教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张力问题最为突出的时代,而此问题又突出表现为儒佛关系问题。明代儒佛关系问题所以显得格外醒目,也与明初朱元璋对佛教实施隔离和划界政策有关。在唐代形成宗派佛教的过程中,出现了从观实相境向观理境的禅观侧重点的转移及从修禅观向说禅观的转化倾向,明代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倾向,从而提供了从言教角度融通儒佛的可能性。但将儒佛均纳入“第二义”的范围进行融通,又会导致神圣性丧失的危险。2、梳理明代儒佛融通的思想,总结其类型正像很多儒佛两界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儒佛亦不能混同,即使是在思考儒佛关系这样对双方都干系重大的问题,各自原初的立场也一定会使其表现为不同的类型,这是本文以类型的方法来研究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的客观根据。当然,类型学的研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且具有极大的风险的,要真正保证其科学性而非一己之杜撰,也很不容易,但是,类型学的方法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批评的文本。明代儒佛融通思想大约表现为叁种类型,一种是以儒学为本位的融通,一种是以佛学为本位的融通,还有一种是以所谓非儒非佛的形式表现出的融通立场。这叁种类型分别以王阳明、蕅益智旭和方以智为代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佛融通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慕飞.从蕅益智旭《论语点睛》看其儒佛融通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

[3].杨俊.蕅益儒佛融通思想初探[D].四川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3天人相应五行图2方便妙指2方便妙指3天人相应五行图

标签:;  ;  ;  ;  ;  ;  ;  

儒佛融通思想论文_王慕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