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漏电检测仪本体,漏电检测仪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漏电检测仪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开关、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且开关位于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的左侧,漏电检测仪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筒体,且两个第一筒体关于漏电检测仪本体的中心对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二弹簧、连接片、导电杆、内螺纹、外螺纹和盖板,当需更换不同口径的检测夹时,此时通过转动盖板,从而能够将检测夹拆卸下来,同理,能够将不同口径的检测夹再次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的内部,进而方便人们对不同的线径进行测量,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漏电检测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2),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开关(6)、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且开关(6)位于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的左侧,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筒体(7),且两个第一筒体(7)关于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筒体(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筒体(12),所述第二筒体(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4),且两个第二弹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和连接片(22),所述连接片(22)的外表面与第二筒体(1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片(22)的顶部搭接有导电杆(23),所述导电杆(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夹(5),且导电杆(2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第一筒体(7)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3),且两个第一凹槽(13)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0),所述滑杆(20)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9),且两个滑套(19)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壁与固定块(18)的外表面搭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漏电检测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2),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开关(6)、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且开关(6)位于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的左侧,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筒体(7),且两个第一筒体(7)关于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筒体(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筒体(12),所述第二筒体(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4),且两个第二弹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和连接片(22),所述连接片(22)的外表面与第二筒体(1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片(22)的顶部搭接有导电杆(23),所述导电杆(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夹(5),且导电杆(2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第一筒体(7)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3),且两个第一凹槽(13)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0),所述滑杆(20)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9),且两个滑套(19)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壁与固定块(18)的外表面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7)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所述外螺纹(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11),所述内螺纹(11)固定连接在盖板(8)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16),所述限位套筒(16)的底部与固定块(18)的顶部搭接,所述盖板(8)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5),所述导电杆(23)位于通孔(1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0)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21),所述第一弹簧(21)的顶端与滑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1)的底端与第一凹槽(1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的顶部与检测夹(5)底部的相对面设置有密封垫(9),且密封垫(9)的底部与顶部分别与盖板(8)的顶部和检测夹(5)的底部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16)的形状为圆环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检测仪是指一种用来检测漏电现象设备仪器,能够检测电流型触电保安器的动作电流及检测小于电流型触电保安器动作的不平衡泄漏电流,还能区分对人体有害的泄漏电压及对人体无害的感应电压,能有效地检测用电器的漏电现象,但现有的漏电检测仪大多不能对检测夹进行更换,当对不同线径进行测量时,从而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给人们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对不同大小的检测夹进行更换,从而方便人们对不同线径进行检测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漏电检测仪本体,漏电检测仪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开关、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且开关位于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的左侧,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筒体,且两个第一筒体关于漏电检测仪本体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筒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且两个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外表面与第二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片的顶部搭接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夹,且导电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且两个第一凹槽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且两个滑套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固定块的外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固定连接在盖板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盖板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底部与固定块的顶部搭接,所述盖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电杆位于通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滑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第一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与检测夹底部的相对面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的底部与顶部分别与盖板的顶部和检测夹的底部搭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的形状为圆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二弹簧、连接片、导电杆、内螺纹、外螺纹和盖板,当需更换不同口径的检测夹时,此时通过转动盖板,从而能够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使盖板向上移动,从而能够通过盖板带动检测夹向上移动,直至内螺纹与内螺纹完全分离,同时固定块与滑套分离,导电杆与连接片分离,从而能够将检测夹拆卸下来,同理,能够将不同口径的检测夹再次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的内部,进而方便人们对不同的线径进行测量,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滑杆、滑套和连接片,从而能够避免连接片与导电杆接触不良,通过第一弹簧能够防止滑套发生掉落,进而能够避免导电杆发生转动,从而使检测夹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筒体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电检测仪本体;2、显示屏;3、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5、检测夹;6、开关;7、第一筒体;8、盖板;9、密封垫;10、外螺纹;11、内螺纹;12、第二筒体;13、第一凹槽;14、第二弹簧;15、通孔;16、限位套筒;17、第二凹槽;18、固定块;19、滑套;20、滑杆;21、第一弹簧;22、连接片;23、导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漏电检测仪本体1,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2,通过设置显示屏2,人们能够通过显示屏2观察检测数据,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开关6、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通过设置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从而能够对直流电线路和交流电线路进行检测,且开关6位于直流电检测切换按钮3和交流电检测切换按钮4的左侧,所述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筒体7,且两个第一筒体7关于漏电检测仪本体1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筒体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筒体12,所述第二筒体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4,且两个第二弹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和连接片22,所述连接片22的外表面与第二筒体1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片22的顶部搭接有导电杆23,所述导电杆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夹5,且导电杆2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第一筒体7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3,且两个第一凹槽13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0,所述滑杆20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9,且两个滑套19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壁与固定块18的外表面搭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筒体7、第二筒体12、第二弹簧14、连接片22、导电杆23、内螺纹11、外螺纹10和盖板8,当需更换不同口径的检测夹5时,此时通过转动盖板8,从而能够通过内螺纹11和外螺纹10使盖板8向上移动,从而能够通过盖板8带动检测夹5向上移动,直至内螺纹11与内螺纹11完全分离,同时固定块18与滑套19分离,导电杆23与连接片22分离,从而能够将检测夹5拆卸下来,同理,能够将不同口径的检测夹5再次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7的内部,进而方便人们对不同的线径进行测量,使用方便。
具体的,所述第一筒体7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所述外螺纹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11,所述内螺纹11固定连接在盖板8的内壁,通过设置内螺纹11和外螺纹10,从而方便盖板8与第一筒体7固定。
具体的,所述盖板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16,通过设置限位套筒16,从而能够防止盖板8与检测夹5分离,所述限位套筒16的底部与固定块18的顶部搭接,所述盖板8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5,所述导电杆23位于通孔15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滑杆20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21,通过第一弹簧21能够防止滑套19发生掉落,进而能够避免导电杆23发生转动,所述第一弹簧21的顶端与滑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1的底端与第一凹槽1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盖板8的顶部与检测夹5底部的相对面设置有密封垫9,通过设置密封垫9,从而能够使检测夹5与盖板8密封,且密封垫9的底部与顶部分别与盖板8的顶部和检测夹5的底部搭接。
具体的,所述限位套筒16的形状为圆环形,通过将限位套筒16的形状设置为圆环形,从而能够使盖板8受力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当需更换不同口径的检测夹5时,此时通过转动盖板8,从而能够通过内螺纹11和外螺纹10使盖板8向上移动,从而能够通过盖板8带动检测夹5和导电杆23向上移动,同时滑套19在第一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使滑套19在滑杆20的外表面向上滑动,直至滑套19的顶部与第一筒体7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内螺纹11与内螺纹11完全分离,此时固定块18与滑套19分离,导电杆23与连接片22分离,从而能够将检测夹5拆卸下来,同理,能够再次将不同口径的检测夹5通过盖板8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7的内部,此时固定块18的外表面与第二凹槽17的内壁搭接,同时连接板的顶部与导电杆23的底部接触,从而能够对不同的线径进行漏电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006.4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400640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G01R 31/02
专利分类号:G01R31/02
范畴分类:31F;
申请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第一申请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申请人地址:610025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1段24号
发明人:代群
第一发明人:代群
当前权利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代理人:李蕊
代理机构:51229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