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让阅读更精彩

多元对话,让阅读更精彩

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36609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何让孩子们学会阅读,也一直是老师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多元对话,会让阅读更加精彩。

一、老师与学生对话,让学生阅读更轻松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获得成功的第一步。于永正老师也曾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所以创设情境,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因年代较远,孩子对课文表达的内容不能体会,于是在课前我就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课堂伊始,以电影《上甘岭》中的片段引入课堂,配合老师的讲解,很快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进行朗读,学生的对课文更易理解,也更易走进人物的内心。又如在教学《桥》一文中,通过出示洪水肆虐、咆哮而来、冲毁房屋等图片,一下抓住了孩子的眼球,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再通过谈话了解到面对危险时的反映(你拥我挤、惊慌等),再引出老汉的做法,初步让学生就树立了老汉如山的高大形象。又如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文中,对瑞恩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问题中,首先请孩子们谈自己闲暇时间的安排,让他们在回忆自己快乐游戏、快乐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就是在他们游戏、快乐游玩的时间,瑞恩却利用它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赚钱,体会到瑞恩的坚持。另外,在教学瑞恩到安格鲁时,人们欢迎他的情境再现,请一生饰演瑞恩,其他同学分别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说出自己想对瑞恩的话,这一情境设定,让生如临其境,对文的理解随着倾诉真诚流露。

2.老师的对话还应建立在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中。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老师在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读出不同情感。如写景的文章,要读出景物的美好,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中,对发现过程的朗读,老师应指导学生关于描述梦的一段,要通过“只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

3.让孩子们注意从倾听中捕捉信息。目前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喜欢用“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发现有时候孩子们却没话可说,陷入沉默。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知识能力水平的局限,在更多的时候,虽然他们对文本能够较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但如果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却有些困难。比如在教学《匆匆》、《童年的发现》中“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些更多的是应靠意会而非言传去理解文章与句子时,孩子们就没办法很好地进行表达,此时就请孩子们通过再读,听同学读,对比读中去理解,去感悟。

二、同学间的对话,让阅读更有趣

语文课标指出:要培养孩子们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的对话,会让阅读更加有趣。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武松打虎》、《杨氏之子》中,我在孩子们读懂课文后,组织孩子们演一演剧本。这就要求孩子要细读剧本,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在排演时,孩子们互相提醒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甚至于道具的运用,都细心地考虑到了。在全班表演时,除了表演者的认真外,观看者以评委身份进行点评,不仅观看认真,而且自己读剧本、课文也很认真,在进行交流点评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对人物的理解,对剧本的特点,课文的结构,在与小伙伴之间的合作、探究中得以升华。

除了合作表演,合作朗读作用也不可小觑,如教学《草船借箭》第一自然段中,大都是对话描写,但对人物怎么说却没一个形容词。我请孩子们自己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把自己觉得可以添加的形容词用上,如:高兴地,兴奋地,平静地……再次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人物所含的语气,后与同桌合作读,展示给全班同学听,进行交流,评价。这一整个过程,老师只起引导、串联作用,而对文本的解读,更多的是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评价中感悟,真正打破了课堂只有少数人发言的局面,同时也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三、与文本对话,让阅读更扎实

“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感,理要在自己读中悟,法要自己读中明。”王崧舟老师如是说。在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中,学生在初读中,树立了小嘎子的聪明形象,但还不能具体体会,在再读课文中,我请孩子们用横线画出描写嘎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胖墩儿的句子,并在句子中进行圈画批注,在交流时,孩子们很快能说出嘎子的有心计,但对于争强好胜,体会不深,此时我没有急于给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再次与文本对话,通过多次读,自己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中,引导学生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的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他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他的内心活动。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让孩子们充分与文本对话,让阅读更加扎实。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灵活运用,让阅读教学更加精彩!

标签:;  ;  ;  

多元对话,让阅读更精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