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季节生长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生长,季节,生物量,氯酸钾,人工林,芦丁。
季节生长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湘媛,邢元军,杨丽丽,申玉宇,李超凡[1](2018)在《闽楠幼林生长与叶片营养元素季节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闽楠人工幼林生长状况及叶片N、P、K、Ca、Mg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湖南攸县黄丰桥林场,选取了五块3年生闽楠幼林样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楠幼林苗高年度增加值为60.8 cm,地径年度增加值为7.35 mm,均表现为7-9月增长量最大。闽楠叶片各月N含量范围为16.84~19.54 g·kg~(-1)、P含量范围为1.28~1.49 g·kg~(-1)、K含量范围为2.56~5.47 g·kg~(-1)、Ca含量范围为7.94~9.92 g·kg~(-1)、Mg含量范围为0.82~1.05 g·kg~(-1),其中N、P、K元素含量均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元素含量年均值排序为N(18.13 g·kg~(-1))>Ca(8.90 g·kg~(-1))>K(4.36 g·kg~(-1))>P(1.40 g·kg~(-1))>Mg(0.96 g·kg~(-1))。季节变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元素平均变异系数排序为K(30.67%)>P(13.44%)>Mg(9.87%)>Ca(9.33%)>N(5.89%),说明N、Ca、Mg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异较小,而K元素的季节变异较大。(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刘俊,侯宏宇,高梅香[2](2017)在《生长季节小尺度空间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地表鞘翅目成虫多样性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区域内,建立小尺度空间样地(20m×20m),并于2015年6、7月使用陷阱法调查鞘翅目成虫群落.并通过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鞘翅目成虫的多样性动态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陈婵,王光军,赵月,周国新,李栎[3](2016)在《会同杉木器官间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与异速生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器官的内稳性及其相互关系。以湖南会同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枝、根的C、N、P及其化学计量季节动态,探讨了养分元素的变异性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C、N、P含量的年平均值均在叶中表现最大,分别为(527.60±15.07)、(10.55±1.89)、(2.13±0.31)g/kg;而C∶N、C∶P、N∶P的年平均值最大的则是根,分别为(78.12±12.54)、(619.46±48.23)、(7.13±3.57);不同器官的年均C∶N∶P排序为根>枝>叶。叶和根的C、N含量及N∶P、叶和枝的P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叶、根的C∶N值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叶、枝、根的年平均N∶P比(均小于14)远低于我国年平均水平(16.3);不同器官的C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均低于9%,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异系数较大,均高于30%,其中枝叶的P含量和枝的N∶P变异系数分别高达65.04%和62.41%;根据变异来源分析,器官、月份和器官与月份的交互作用对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异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叶、根的C与N具有显着的异速生长关系(N-C~(2.777),P=0.008;N-P~(2.574),P=0.002),叶、枝、根的N、P含量表现出正相关性,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539、0.617、0.721。研究表明25年生杉木的生长更多的受到N元素的限制,养分利用效率在根中最高;叶、枝、根C-P的异速生长关系证明不同器官对于各自的养分分配是具有相似性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23期)
许艺,李新旭,杨哲,高丽红[4](2016)在《密度动态调整对长季节栽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北京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岩棉栽培适宜的密度调整模式,基于外界太阳辐射变化,研究了植株密度动态调整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月至10月中下旬温光环境较适宜番茄生长,在9月初番茄植株以3.75枝/m~2的枝干密度定植,可增加前4穗果的单位面积总产量和商品果产量;10月中下旬通过打顶使番茄植株枝干密度逐渐降低为2.50枝/m~2,至次年2月下旬生产结束为最佳处理,每1 m~2总产量为21.35 kg/m~2,商品果产量为17.06 kg/m~2。(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6年18期)
黄晓宇,陈克龙,吴成永[5](2016)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及其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I-8100土壤呼吸监测系统,于2015年6~10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土壤呼吸进行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对草甸昼、夜间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地观测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呈现单峰趋势,呼吸速率的日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季节峰值出现在8月上旬;(2)生长季内,土壤温度是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的主要控制因子,其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69%(指数函数)和72%(Arrhenius模型);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复合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的81%;(3)观测期内昼、夜的Q10值分别为2.66和3.29,昼间土壤温度反应灵敏度要比夜间小,验证土壤呼吸的敏感性指数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王伟,苏明华,吴少华,常强,李惠华[6](2015)在《龙眼反季节成花过程中内源生长物质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凤梨穗’龙眼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氯酸钾诱导其反季节成花,同时测定其成花过程中内源生长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龙眼反季节成花的较适宜的氯酸钾浓度为5 g/m2,浓度过高反而影响成花效果。在施用氯酸钾后龙眼顶芽乙烯(ETH)和细胞分裂素(ZT)含量显着升高,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有所下降,而生长素(IAA)含量变化不明显;多胺(PAs)中的亚精胺(Spd)含量显着升高,精胺(Spm)含量下降,腐胺(Put)含量变化不明显;水杨酸(SA)含量则明显提高;表明龙眼成花需要高含量的ETH、ZT、Spd和SA,以及低水平的GA3、ABA和Spm。(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沈华,曹旭,李蕾,郦红岩[7](2014)在《不同生长季节柿叶中芦丁的含量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不同季节柿叶中芦丁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Kromasil C18(5μm,250×4.6mm);流动相:甲醇-水(49:51);检测波长:365nm;柱温:30℃。结果芦丁的回收率为97.88;线性范围为0.1262μg~2.02μg(r=0.999 9)。结论柿叶中芦丁含量在8月份最高。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柿叶中芦丁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14年03期)
邵棉丽,曾文静,黄惠,张江勇,刘静[8](2014)在《福州市片林和草坪细根生长与死亡的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的净生长与周转在城市绿地地下碳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根管法与土钻法相结合,对福建省福州市市区内城市绿地细根生长死亡及其净生产量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与城市草坪的细根生长死亡的季节动态明显,且季节动态模式相似。2)气温和降水因子对于城市片林和草坪的细根生长量及死亡量的影响不同。细根的死亡除了与气温、降水等因子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因子密切联系。3)城市片林与城市草坪的细根净生产量的季节动态有所不同,且片林的细根年净生产量大于草坪。4)城市片林和草坪的细根年净生产量小于天然森林和天然草原,这可能与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以及不同研究方法的偏差有关。(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田宇,岳中辉,郭立波,王慧一,姜楸垚[9](2014)在《北五味子生长后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北五味子在不同生长季内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了其生长后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数量及五种酶活性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五味子生长期内,有机质含量夏秋两季较高,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各季节无显着变化;细菌和真菌数量秋季较高,放线菌数量夏季较高;土壤过氧化物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夏秋两季较高,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各季节无显着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与细菌数量显着正相关(P<0.05);转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真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是五味子生长后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友民,唐少勋,李亚东,刘海广,吴宝华[10](2012)在《越橘品种北陆不同构件生物量生长季节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物量收割法对越橘品种北陆不同构件的生物量生长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橘地上部构件一年生茎、多年生茎和叶在生长季节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生长季节末期略有下降;地下部构件根茎和根在生长季节初期呈下降趋势,8月开始上升直至生长季节末期;总生物量在9月达到最大值为410.1 g;每株生物量绝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9月为4.276 g.d-1,相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8月为0.020 g.g-.1d-1。(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季节生长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区域内,建立小尺度空间样地(20m×20m),并于2015年6、7月使用陷阱法调查鞘翅目成虫群落.并通过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鞘翅目成虫的多样性动态变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季节生长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湘媛,邢元军,杨丽丽,申玉宇,李超凡.闽楠幼林生长与叶片营养元素季节动态特征[J].湖南林业科技.2018
[2].刘俊,侯宏宇,高梅香.生长季节小尺度空间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地表鞘翅目成虫多样性动态[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
[3].陈婵,王光军,赵月,周国新,李栎.会同杉木器官间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与异速生长关系[J].生态学报.2016
[4].许艺,李新旭,杨哲,高丽红.密度动态调整对长季节栽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6
[5].黄晓宇,陈克龙,吴成永.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及其季节动态[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
[6].王伟,苏明华,吴少华,常强,李惠华.龙眼反季节成花过程中内源生长物质动态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5
[7].沈华,曹旭,李蕾,郦红岩.不同生长季节柿叶中芦丁的含量动态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
[8].邵棉丽,曾文静,黄惠,张江勇,刘静.福州市片林和草坪细根生长与死亡的季节动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
[9].田宇,岳中辉,郭立波,王慧一,姜楸垚.北五味子生长后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
[10].张友民,唐少勋,李亚东,刘海广,吴宝华.越橘品种北陆不同构件生物量生长季节动态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